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滲透數學文化 突出創新應用

滲透數學文化 突出創新應用

6月7日下午3點,2017年高考數學開考。「試題滲透了豐富的數學文化,突出考查理性思維、創新應用能力;同時關注社會發展,注重引導考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認為,2017年高考數學卷整體結構穩定、難度適中,對科學選人,深化課程改革,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提升核心素養,導向作用明顯。

考查理性思維,突出創新性、選拔性

在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看來,2017年高考數學卷充分發揮了數學的學科思維,以數學知識為載體,將理性思維、邏輯推理能力作為命題考查的首要任務。

「最明顯的就是命題時採取分步設問、梯次遞進的方式,試題層次感強,便於對考生能力進行區分。」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舉例說,如全國卷Ⅰ第21題第(1)問要求考生求出導函數的零點,進而對參數進行分類討論,掌握函數的單調性,在此基礎上,第(2)問要求根據函數有兩個零點的條件,確定參數的取值範圍,層層深入,為考生解答提供廣闊的思考空間。

湖南省首批正高級教師、株洲縣第五中學教科室主任、株洲市高考研究專家組核心成員陽志長認為,今年高考全國卷Ⅰ穩中創新,突出了對考生核心素養的考查。

「例如全國卷Ⅰ文理科第19題為工廠生產線質量控制問題,與去年考查特點相似,但是穩中創新,重點考查統計思想方法,不但考查概率、統計知識,而且考查應用意識,為展示學生綜合能力搭建平台,突出考查考生從眾多數據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進行數據處理的能力,考查考生數學運算、數據分析、數學建構等核心素養,以及用數學思維分析問題、用數學方式解決問題、用數學語言表述問題的創新意識和能力。」陽志長說。

「數學思想方法是學生獲得數學知識的主要手段,學生掌握了它,就能透徹地理解數學知識,有助於創造能力的培養。」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解釋。

滲透數學文化,體現基礎性、實踐性

「2017年新修訂的數學考試大綱提出了加強數學文化考查的要求。在2017年數學試卷命題時多渠道滲透數學文化,充分體現了數學的思想性、創造性、民族性和世界性。」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說。

例如,全國卷Ⅱ第3題考查等比數列,試題從我國古代數學名著《演算法統宗》引入。全國卷Ⅰ第2題以我國太極圖中的陰陽魚為原型,設計幾何概型以及幾何概率計算問題。

「2017年數學科高考加強了應用性,密切結合社會實際,突出運用數學思維解決實際問題。」陽志長分析,如全國卷Ⅰ文科第2題以農作物種植效果為背景,考查用樣本估計整體的統計思想方法;理科第12題以大學生創業為背景,考查數列的相關知識;文理科第19題為工廠生產線質量控制問題,考查運用概率統計方法進行統計推斷的應用意識。

北京市數學特級教師、北京二中數學教研組組長庄肅欽認為,北京卷整體結構合理,注重考查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方法技巧,給考生以熟悉和親切感,利於考生平和心態,發揮正常水平。「在試題設計上也頗具新意,都要求考生能綜合利用所學知識、靈活利用所學方法,打破常規、積極探究。」庄肅欽說。

突出通用性,落實「不分文理科」要求

在上海和浙江進行的綜合改革試點中,首次命制不分文理的數學試卷,關注學生的數學基礎及必備的能力要求,科學設計命題內容,增強基礎性、綜合性,著重考查學生獨立思考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浙江省數學特級教師、浙江省首批正高級教師、元濟高級中學校長盧明看來,數學科試卷設計時,既要照顧數學相對弱的文科生、藝術類考生,又要控制理科尖子生的高分,還要兼顧高校選拔性考試的區分度,十分不易。

他分析說,今年浙江的數學卷,首先在試卷結構上有所改進,2016年整卷只有20題,今年變成22題,增加了2道選擇題。在整體難度上,較好地貫徹了文科起點、理科終點的命題策略。

「最容易的題以文科生為起點,最難的題以北大清華理科生為終點。起點低,坡度緩,中檔題數量較多,有利於提高試卷的區分度,突出考試的選拔性。」盧明說,簡答題分布在第18到第22題,綜合考查了三角、立體幾何、函數、解析幾何等多個知識點,每道題都採用分步設問,第一問難度相對低,保證了學生的底分。壓軸題難度係數普遍在0.5以上,最後一道題空題率較高。「總體來講,只要教學中堅持課標,基於標準教學,重視核心素養,學生就一定能考好。」

北京市教育學院數學系副教授劉春艷認為,2017年北京卷試題也體現和引領了課改的方向。

「依據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思想,未來高考數學試卷不再進行文理分科,今年北京文理試卷相同試題比例高,有多道小題完全相同,兩道大題的立體幾何背景相同,問法不同,這既體現了對文理科生的不同要求,也為文理合卷過渡提供了條件。」劉春艷說。

本報北京6月7日電

《中國教育報》2017年06月08日第3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引導語文教學回歸本位
規範使用學生教育資料
警惕班級中的「杯葛」現象
高考往事——我的昔與今
「奶奶級」考生的高考路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新能源技術創新突出貢獻獎」背後的超威電池質量
融媒體產品創新,跟風模仿、同質化問題突出
金融科技創新要突出服務實體經濟
北京大氣污染源結構發生變化 將突出精細化管理
人工智慧加緊戰略布局 技術應用成果突出
突破性的進展!中航工業研發出大尺寸的新機型,軍事作用突出!
國產創新葯為啥總是難產?政策給力,新葯創製方能突出重圍
重點突出收納+優化裝飾,質享灰調美學生活
轉型發展要突出金融助推
中國對全球能源發展貢獻突出
盆景創造意境、突出主題
用真誠的創作突出重圍!
渲染氣氛,突出主體
人工智慧再入兩會報告,美亞柏科行業技術應用成果突出
市科技工作黨委聚焦科技創新工作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垂直細化發展,同質現象突出,國產綜藝的出路在哪?
蘋果更新MFi認證標識,突出品牌淡化產品
山地漁獵文化與稻作文化融合的歷史遺存,是古梅山地域突出的標誌性文化景觀
互聯網用戶流量枯竭,跨領域侵蝕,如何突出重圍
聚焦創新升級,突出產城融合,霓裳小鎮發展論壇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