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恐怖分子為何總製造襲擊:「腦迴路」和一般人不一樣

恐怖分子為何總製造襲擊:「腦迴路」和一般人不一樣

出品|網易科學人欄目組

譯者|小小

前段時間,英國曼徹斯特市遭到自殺人彈恐怖襲擊,導致許多人死亡,其中多數受害者為參加音樂會的父母、青少年和兒童,最小的孩子只有8歲。現在令許多人感覺困擾是:恐怖分子為何要這樣做?這是個許多人已經問過太多遍的問題,不僅僅是在美國遭到高調恐怖襲擊後,也包括肯亞、奈及利亞等國家遭到武裝組織Boko Haram、青年黨等襲擊之後,儘管這些襲擊引發的全球關注不多。

圖1:與其他殺人犯相比,恐怖分子的道德觀念截然不同

然而,雖然許多人為恐怖分子的行為貼上不道德標籤,但恐怖分子卻經常用道德術語來解釋自己的行為,比如用「社會凈化」和「道德凈化」來攻擊目標人群,稱他們存在道德缺陷。但是人們如何認定自己正出於道德動機行事,而在外界看來顯然是不道德的行為?

阿根廷Favaloro大學Ineco Foundation認知科學研究員奧古斯汀·伊巴內茲(Agustín Ibá?ez)與國家科學技術研究委員會(CONICET)研究員阿道夫·加西亞(Adolfo Garcia)採取有趣的方法,嘗試理解恐怖分子的思維為何與常人不同,以及為何他們會從事恐怖活動。伊巴內茲與加西亞對66名恐怖分子進行了「道德判斷」研究,相關結果發表在《自然人類行為》雜誌上。

在過去20多年中,哥倫比亞鄉村地區Jim Crow South始終遭受著恐怖襲擊威脅,當地准軍事組織可能已經造成7萬人死亡。雖然今年已經簽署了和平協議,但依然有1個組織沒有加入和平行列。加西亞、伊巴內茲以及他們的同事對66名被關押的恐怖分子進行了一系列認知功能測試,旨在對他們的侵略性、情緒識別以及道德判斷等進行評估。

這66名恐怖分子都是一個非法武裝准軍事組織成員,這個組織已經被許多國家認定為恐怖組織。他們每個人都被判犯有謀殺罪,平均受害人數達到33人,有些人參與的大屠殺甚至導致600多人喪生。研究人員將這66人與其他擁有類似教育和背景但卻不是罪犯的人進行對比。

結果顯示,從智力和執行功能(即自我調節行為的能力)方面來看,恐怖分子與常人沒什麼不同。他們沒有更強的被動攻擊性,在應對威脅時通常也不會特別容易發火。但他們通常採取更積極的攻擊策略,似乎這種方式能夠為他們帶來侵略獎勵。想像下1個蹣跚學步的孩子推倒其他孩子的場景,他可以獲得他們的糖果或玩具。我們大多數人童年時期不會那樣去做,但恐怖分子可能會,特別是考慮到研究對象不擅長分析其他人的情緒(特別是憤怒、悲傷以及厭惡等)。這並不是說他們不在乎你的感覺,而是真的沒有注意到。

圖2:恐怖分子在識別情緒方面顯得更困難

最有說服力的證據就是道德判斷任務的結果。這些恐怖分子觀看了24種書面假設情況,其中兩個人相互作用會產生如下後果:不會產生任何傷害、意外傷害、未成功實施傷害亦或是成功實施傷害。實驗參與者必須評估他們在每個場景中發現的行為的可接受程度。伊巴內茲說:「世界各地的許多研究已經系統性地表明,判斷某個行為是否道德時,文明人通常更重視意圖而不是結果。如果這個行動的目的是誘導傷害,它是否成功並不重要:大多數人認為,與其他非故意傷害相比,誘導傷害行為在道德上更無法為人所接受。

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意圖最為關鍵。如果我想把你摔在地上但卻失敗了,那要比我不想把你摔在地上,結果卻導致你摔在地上的結果更糟。如果這聽起來就像傻瓜都知道的問題,那麼你應該明白,對於接受研究的恐怖分子來說,這意味著他們信奉的道德規範被完全推翻。他們認為意外傷害比未成功的故意傷害更糟糕,因為在後一種情況下,沒有人受傷,而第一種情況則有人受傷。

這份研究的作者們寫道:「令人感到驚訝的是,這種道德判斷類似於早期發展階段所觀察到的。也許更令人不寒而慄的是,這種傾向集中於結果,而不是潛在意圖,那意味著恐怖分子更關注結果,而恐怖行為的目標導向通常又非常明確。從總體趨勢來看,我們的研究對象更注重行動成果,而非行動的潛在意圖。」從本質上講,恐怖主義是世界上最糟糕的生產力系統,因為當與理性選擇理論相結合後,謀殺了很多人以實現你的目標變得更有意義,同時也不存在道德上的缺陷。

那麼我們怎麼知道這是恐怖分子特徵而不是犯罪分子特徵?研究人員認為,這個發現也適用於犯罪分子。他們還對沒有恐怖主義背景的被監禁殺人犯進行道德判斷測試,在年齡、監禁期限、受教育程度以及恐怖主義背景等方面進行匹配。結果顯示,這些謀殺犯的行為更像普通人。加西亞說:「我們已經預測到恐怖分子的道德判斷不正常,但事實上,我們依然對這種模式的選擇感到非常驚訝。碰巧的是,與其他20項衡量措施(多任務攻擊和其他認知和情感功能)相比,道德判斷是區分不同群體的最佳變數。」

再次重申下,我們不知道為什麼恐怖分子會這樣想,但伊巴內茲表示:「作為定性觀察,其中一個潛在因素是,哥倫比亞衝突受到極端社會文化因素困擾,這種因素可能支持非典型道德認知的社會學習模式,即這些人中大部分來自弱勢社會階層。這些人極端貧困,受教育水平低下,多在童年時期經歷過虐待和性侵,多被迫參與游擊隊或准軍事組織中,或在應對不利條件時採取更極端方案。」

伊巴內茲等人的研究也驗證了此前其他研究成果,比如表明社會隔離可以促使人變得激進,更容易加入到恐怖組織中。加西亞說:「在這些人中,宗教或意識形態似乎並不是最相關的因素。實際上,意識形態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似乎只佔一部分原因。哥倫比亞大多數前戰鬥人員加入准軍事組織是出於經濟原因考慮,因為這些組織支付工資。只有約13%的前戰鬥人員存在加入准軍事組織的思想動機。因此,通過純粹思想信念的引導促使恐怖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犯下屠殺、謀殺、盜竊、綁架、詐騙等行為是不可能的。社會科學理論認為,意識形態和行為有時候是相互聯繫的,但並非總是如此。許多恐怖分子並非是極端意識形態或恐怖主義理論的信徒。」

伊巴內茲強調稱,道德測試不是篩選潛在恐怖分子的工具,也不是確定哪些恐怖分子刑滿後是否應該獲釋的過濾器。然而,如果未來研究依然能夠支持這個發現,它可能成為有用的工具,以確定哪些人可能需要心理干預和監測,以便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

由於我們仍然不知道為什麼研究中篩選出的恐怖分子會如此思考,但這表明了進一步研究的方向。加西亞表示:「我們的研究還無法給出問題的答案,比如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非典型的道德評估模式。通過群體動力學、生物傾向、文化束縛以及社會心理因素,恐怖主義和激進主義正被塑造成多因素現象。然而,這種不正常的道德認知形式也可能是參與恐怖活動的結果,我們需要進一步研究來找出這個問題的答案。」

本文來源:網易科學人責任編輯:郭浩_NT562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何恐怖分子尤其喜愛這幾種衝鋒槍?個個威力猛,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三發子彈消滅一個敵人,五發子彈繳回一條槍,八路為何這樣要求?
毛主席是出了名的膽子大,卻為何害怕這三事,讓他擔憂了一輩子?
為何傘兵的降落傘都是白色,不怕被擊中嗎?這個原因你絕對想不到
海綿寶寶:這樣一個一無是處的黃色方塊為何這麼火?原來是我們都被騙了
狙擊槍為何不能連發子彈,沒想到還有這種原因,說出來你都不信
兩人都寫了一封信把曹操罵得狗血淋頭,為何一人被殺,一人卻因此被重用?
唐詩畫譜,百折不撓不一定逆襲,杜大詩人:為何點兒背的總是我?
我國為何要縮短漢陽造的長度,這樣和鬼子拼刺刀不是更吃虧嗎
中國曾經神話一樣的武器三棱軍刺,到底威力怎樣?為何退役了
和珅有兩件一樣的古董,為何要摔壞一件完美無缺的?
為何世界頂尖的狙擊槍都不是連發的?真相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狙擊槍為何不能夠連發子彈,沒想到還有這種原因,說出來你都不信!
這個人為何被稱為二戰最強狙擊手?戰績顯赫,一組數據讓人不敢相信
清朝歷史上唯一一個被脫掉褲子打板子的妃子是誰?所為何事
諸葛亮為何六出祁山而不勝,只因低估了一人,看錯了一人
江疏影臉胖了一大圈,為何腿一點都看不出來?竟是因為這個
林允穿了一套粉色西裝還蠻帥的,可是拍照為何總這個表情?
微博之夜四小花拍照,為何不帶古力娜扎,她總是被無視的那一個嗎
一路流浪,一路寫詩,不問世間情為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