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土」工具修檔案

「土」工具修檔案

①修裱師正在整理破損的檔案。

②粘連在一起的檔案要高溫蒸過後才能拆分。

③用刷子刷平修復的檔案。

④用竹片挑出檔案碎片。

⑤修復的檔案登記造冊輸入電腦,方便市民查詢。

新聞資料

6月9日,國際檔案日

1948年6月9日-11日,位於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了一場專家會議,決定成立國際檔案理事會(ICA),並通過了ICA的第一份章程。其中指出,世界各國的檔案工作者應共同努力「為了全人類」保護好檔案,開展鑒定並提供利用;檔案和文件作為全世界共享的遺產和全人類一樣具有同一性。

2013年,國家檔案局決定自該年開始,把每年的6月9日即「國際檔案日」作為檔案部門的宣傳活動日。

直播預告

今天上午10點 封面新聞直播揭秘百年檔案

為了怕外地人和外國人聽不懂四川話,發行方言手冊;為了方便文盲識路,交通標誌竟用水果和動物代替……這一切發生在百年前的老成都。

6月9日上午10點,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將走進成都市檔案館,通過老成都檔案讓你趣味讀歷史。同時,百年檔案修裱過程將首次零距離曝光,看直播,見證老工匠們如何「妙手回春」。

「這塊找到了!」坐在操作台一角的檔案修裱師張士兵,用鑷子輕輕地從一小堆發黃髮黑的紙張中剝離出一小塊。眼睛閃亮的光從眼鏡框里穿透出來,張士兵露出孩子找到心愛玩具時的笑容。

6月8日,成都市高新區天仁路260號,在如「鼎」樣莊重嚴肅的成都市檔案館大樓12層,張士兵和他的夥伴們又展開了一次「尋寶」之旅。用他們的話說,「儘管已從業三十年,新的每一刻到來前,你都不知道,又將打開歷史的哪一個角落。」

外行或許會認為檔案工作很「死」,偏偏這一群人又把它做「活」了。

「慢工出細活,每當你坐個半天,修好一張檔案,讓歷史復活的感覺,很有成就感。」老師傅張志平亮起嗓門說。

蒸、挑、刷

慢工細活 暗藏太多功夫

進入六月,一本《民國時期各省稅務管理局組織暫行條例卷》成為張士兵他們主攻的修復對象。操作台上,一堆黃黑色的檔案材料,有些破破爛爛,有些卻緊緊黏成一疊,難以拆分。

如何對它們進行修復?

「先要蒸籠『蒸』,慢慢軟化,再用鑷子一頁一頁分開。」張士兵一邊解釋,一邊死盯著手指間鑷子挑針和宣紙之間跨越時空的「緊張」對話。

「有的檔案已經完全絮化,紙張擰成了一團。要先用水浸濕後,拿干毛巾吸水裹干,再慢慢地挑開,抹平。」張士兵抬頭舒了口氣說,「捋好文字與文字之間的排列,以免引起錯誤。」

站在一旁觀摩老師傅手法的周敏不禁感嘆,看起來只是蒸、挑、刷的工作,實際上暗藏太多功夫。「剛進入部門時,我在報紙上刷漿糊試手一年,又反覆模擬修裱後,才敢開始修復一點破損不太嚴重的檔案,『檔案磚』完全不敢碰。」他說。

「糙」漢子干起細活,一點也不含糊,有時候修復一張檔案就得坐上一天。而磨鍊出這樣的耐心,張志平自有妙招:「在修裱中找到自己的興趣。」

往往閑下來,張志平便一頭栽進筆墨紙硯中。所以在修裱過程中,張志平常常琢磨百年前書寫人的筆法。「你別說,這以前能在政府寫公文和布告的,都是專門的寫匠。雖然還不能算作正兒八經的書法,但是也各有千秋,算得上可以品鑒的好字。」

手工活

竹片鑷子 比機器更管用

宣紙,棕刷,漿糊盆,鑷子,起子,人工手削的尖頭竹片……

修復檔案的工具一點都不現代,看上去土極了。張志平用藏在檔案館大樓里的老作坊來比擬自己的工作場地。目前,技術保護部所使用的工具和保留的手工藝,大多和百年前相似甚至一致。

「拿最簡單的漿糊來說,都是我們用已除去麵筋的澱粉,調和而成。」張志平介紹,每天會根據工作量進行調製需要的漿糊量,如有剩餘,全部倒掉。「這東西就跟牛奶一樣,第二天就會酸掉,粘合性就會不好。」

修裱現場,張士兵在操作台上鋪開了一張塑料材質的油紙,輕輕地將一張殘破的檔案背面置於上方,棕刷蘸水,再均勻有力地向檔案揮灑,通過水的張力,使紙張平整。當水分完全浸透檔案後,一根裹成條的毛巾均勻地碾過檔案,吸干多餘的水分。幾秒後,蓋上一張A4大小的宣紙,「這個有韌勁,不褪色,易保存。」

宣紙與修裱檔案貼合後,張士兵熟練地在紙上刷上一層漿糊,「趕走」氣泡。「動作要輕,要時刻保證檔案的平整和完整。」這樣的力度掌控,也只能靠人工完成。早些年,檔案修裱機入駐檔案館,可提高檔案修復工作的效率。

「很多破損嚴重的,還得靠我們的雙手。機器有時候沒法掌控,一不小心就會損壞檔案。」張志平感嘆道,「畢竟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技術,早就經歷了時間的檢驗,在正常的保存條件下,再過個百年沒問題。」

所有的修裱工序完成後,需要對成沓的資料裝訂成冊,這時登場的裁紙刀幾乎是「黑科技」一般的存在。其自帶刻度和切刀,代替自製木尺,方便對齊裁剪,稱得上是最「先進」的工具。

/修裱那些事/

用棍棒抬修復袁世凱布告

上世紀八十年代,張士兵和張志平還在當時位於龍泉驛的成都市第一檔案館辦公,平日唯一的娛樂方式就是一台電視機。就是在這稍顯清淡的生活里,兩位師傅遇見了一生最有意義的一次修復。「明天要修復一個寶貝!」正埋頭工作的張士兵接到一個新任務。他心裡不禁犯嘀咕,哪次修裱的不是寶貝?其實,他哪裡知道,這次的任務是修裱袁世凱的布告。

石頭砌起的「庫房」里,有一麻袋一麻袋「未見天日」的老檔案。在一次整理中,師傅們偶然發現了一枚蓋有袁世凱紅色印章的布告。這份檔案,記載著袁世凱解散國民黨的內容,為那段風雲動蕩的歲月再添佐證。

泛黃又厚實的紙張,被疊成了方塊,摺痕處已經斷裂。平鋪後,長4.06米,寬1.33米,面積達5.4平方米,布告上的字遒勁有力,圖案也清晰可辨。布告太大,一兩人搞不定,技術部的六名同事全體出動,分工合作,足足忙了一上午。

操作台不夠用。刷漿糊時,有的同事還得搭起板凳牽開布告。「修裱時用水浸濕後更重。」張士兵回憶,當時六個人,用了四五根棍子才把布告抬起來進行晾乾。這個過程中,還要保持受力均勻,大家移步的節奏都得一致。

張士兵和同事修裱還原的這份袁世凱布告,如今已是成都市檔案館的「鎮館之寶」。「這是全國唯一的,也算目前為止發現文字最多,幅面最大的單份檔案,現在回想起來還是覺得很榮幸。」張士兵說。

「廢紙」經過修裱

發現了家風家規

2016年國際檔案日前夕,成都市民劉德忠在一份捐贈協議上鄭重簽下自己的名字,將劉氏家族傳承200多年、多達420件的契約和稅票,無償捐贈給成都市檔案局。

爬滿點點蛀洞和霉跡的各類「廢紙」,一年後,經過修裱,整理,歸檔,又重新閃現出意義。

在去年的一次檔案查閱中,一張修裱好的劉傳鳳進京拜帖引起了劉德忠的注意。出於對這位曾在同治年間中過舉人的先輩的好奇,幾經查閱,劉德忠更是發現了其留下的教材和手稿。

「捐贈前,只知道有些家裡的寶貝,現在經過修復,編號整理,更加清楚了是怎麼一回事。」劉德忠辦理好查閱手續後,拍下了劉傳鳳曾用過的私塾教材和手稿,請專業人士進行了解讀。

「裡面是文言文,因為自己也不懂,經人一解釋,才知道當時所教授的是家風家規,比如崇文重教、重德樹志。」劉德忠說,自己彷彿又抓住了一條家族珍貴的生命線,立即根據解讀擬出了劉氏家風家規,準備在每次的家族聚會中都拿出來誦讀,以承先祖精神和意志。

新聞鏈接

捐贈「成都歷史」

目前,成都市檔案館4萬多平方米的「成都歷史」存庫里,安放著清代、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各個時期的檔案約56萬卷、20萬件。

而這個數字還在持續增加。成都市檔案館徵集整理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檔案來源主要以市局機關檔案為主,但不乏也有通過社會徵集以及市民主動捐贈的歷史檔案。

往往在重拾這些來自民間的檔案里,還有不少令人回味的細節。最有孝心為名醫父親「遺產」尋歸宿

2016年8月,年過八旬的高東藩在女兒女婿的陪同下,來到成都市檔案館,要為父親懸壺濟世留存下來的35冊古籍醫書、500餘張處方找個好歸宿。

這位老婆婆的父親正是成都四大名中醫之一的高敬輿。

高家三代行醫。遺憾的是,高敬輿兒子前幾年去世後,再無承其業者。

「家裡沒人做這行,這些東西也怕是荒廢了。」害怕遺失,高東藩便萌生了捐贈醫書的想法,「不僅可以很好地傳承下去,也方便醫療工作者查閱和研究。」最有特色老教授捐贈地球三極的化石

2013年,成都市檔案館為了豐富人文、科技類資料,發起了「成都文化名人」檔案資料的徵集活動。

而其中最特別的檔案,要數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高登義教授的捐贈。高教授出生於四川大邑,是我國第一個完成地球三極(南極、北極和珠穆朗瑪峰)科學考察的人。

2013年,成都市檔案館工作人員到北京高登義的家中,表明來意後,高登義立馬搜羅自己的藏品:一塊南極的樹葉化石、一塊北極的扇貝化石和一塊珠穆朗瑪峰的海螺化石,將這些東西貢獻出來。

「這三塊化石,最能代表他探索三極的經歷。」檔案館工作人員邱曉河告訴記者,以高登義為代表的川籍文化名人捐贈的藏品,不僅豐富了檔案館科技類材料的館藏,也能夠與市民分享科學家的成就感和榮譽感。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楊晨秦怡攝影雷遠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照片 的精彩文章:

兵心依舊蓮花落《孝敬父母不怕天》唱詞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一個胖子變瘦之後的領悟
結婚姻擇日亂翻黃曆,少則吱哩哇啦多則夫妻反目
通過意念操縱物體的方法與原理

TAG:老照片 |

您可能感興趣

絕密檔案:稻草人修仙案
湖裡區檔案局(館)推進檔案信息化建設 建立特區檔案見證湖裡發展
「塵封檔案」——百寶匣劫案
塵封檔案之「飛盜」系列案
煙台藝術家檔案計劃
昆蟲「打假」檔案
顧維鈞檔案資料庫正式上線
航空工業陝飛池明華:檔案編研工作的「三心三意」
X檔案:哪些演員適合拍真人版
漫畫解讀《檔案管理違法違紀行為處分規定》
江西省要求所屬單位在機構改革中加強檔案工作
軍統女特工卧底行刺冀東奸雄《塵封檔案》
家庭檔案該如何整理
宋子文檔案資料庫建成發布,機密公務文件揭歷史「內幕」
《塵封檔案》——「九頭鼠」命案(一)
咸寧翰墨蘭台——檔案、地方志法律法規和領導人重要批示書法作品展
小子談檔 泥板檔案
理論探討│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電子檔案信任體系建設
《碟中諜6:全面瓦解》發布「特工檔案」人物特輯
秦含章文獻檔案資料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