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歲就得出諾獎級別的成果,卻慘遭導師手撕論文、學界猛烈抨擊,含冤50年後終獲諾獎被認可

20歲就得出諾獎級別的成果,卻慘遭導師手撕論文、學界猛烈抨擊,含冤50年後終獲諾獎被認可

GIF/602K

科學的道路

註定是孤獨的

前段時間,實習生小天被畢業論文(導師)虐得慘不忍睹,1稿2稿3稿……終稿,終稿1,終稿2。。。(現在想想,仍然心有餘悸)

而超模君就一臉不屑:你試過當眾被導師手撕論文么?

小天:這。。。(是要給我講故事了嗎?)

超模君:就是今天要講的這位孤獨的天才

1910年10月19日,蘇布拉馬尼揚·錢德拉塞卡(Subrahmanyan Chandrasekhar)出生在英屬印度的旁遮普地區(現在的巴基斯坦)的一個名門家庭,家境優渥。

父親是印度會計暨審計部門的一名高階官員,同時也是一個音樂愛好者,會演奏卡納蒂克音樂以及撰寫音樂著作;

母親是一位知識分子,曾將亨利克·易卜生的劇作《玩偶之家》翻譯成泰米爾語;

叔叔拉曼(Raman)因光散射方面的研究工作和喇曼拉曼效應的發現而獲得1930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亞洲科學家。

拉曼

起初,錢德拉只是在家裡學習,直到12歲,在去到清奈的高中就讀。在學校里,錢德拉是一個出類拔萃的學生,數學才華尤其突出,在當地有神童之譽。出於對數學的興趣,錢德拉了解到印度數學家拉馬努金,並把他作為自己的偶像,立志成為數學家。

不過,在父親的堅持下,錢德拉轉而學習物理,並於1925年進入到清奈院長學院物理系學習。數學天賦好,物理自然上手也快,再加上錢德拉本身勤奮好學,錢德拉很快成為物理系的佼佼者,並開始在著名的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

1928年,著名物理學家索末菲來到院長學院訪問,一眼便相中了錢德拉,還把自己將要發表的關於費米-狄拉克統計的論文送給了錢德拉,幸運的是,錢德拉是世界上首次閱讀此論文的人之一。

事實上,在索末菲來訪之前,錢德拉就做足了功課,勤奮的他將索末菲的經典教材《原子結構和譜線》已經完全弄懂了,並且敢於在索末菲面前介紹自己。

就在這一年,經常去讀書館學習的錢德拉,偶然間看到了英國物理學家(Fowler)的《論緻密物質》以及愛丁頓的《恆星的內部結構》,他被論文中的內容深深吸引,開始了解到白矮星,從此便一發不可收地愛上天文物理。

白矮星是演化到末期的恆星,體積小,亮度低,但密度高,質量大,據說像一粒黃豆那麼一點大就已經有了一噸的重量。

由於錢德拉的成績異常突出,印度政府專門為他設立了獎學金,資助他去英國深造,而這正是錢德拉所希望的,因為英國劍橋有他喜愛的福勒和愛丁頓。

亞瑟·斯坦利·愛丁頓(Arthur Stanley Eddington)

1930年,19歲的錢德拉大學畢業,已經被劍橋大學錄取,並於7月31日登上去英國的輪船。

在那個時候,從印度去英國需要長達18天的海上航行,勤奮的錢德拉表示絕不能就這樣白白浪費掉這十幾天,便帶了偶像愛丁頓的《恆星的內部結構》來解解悶,並且打算重新計算福勒的推論(電子是非相對論性的粒子並遵循牛頓定律,白矮星的密度同它的質量的平方成正比),試圖將因相對論所引起的變化加入到福勒理論中,期望求出福勒理論的一個簡潔的、相對論性推廣。

福勒

輪船上,當其他人都沉浸在美酒、音樂和舞蹈的狂歡中時,錢德拉沉迷於他的演算,算著算著,竟然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結論

在當時,恆星的白矮星階段被認為是一切恆星演化過程的最終階段,但是此時此刻的錢德拉通過計算,發現並不是所有恆星都能演化成白矮星,當恆星質量超過某一上限時,它的最終歸宿將不會是白矮星!並且錢德拉初步計算出這個上限就是1.44倍的太陽質量!(後來稱為「錢德拉塞卡極限」)

恆星演化

錢德拉深知這個發現會引發一場天文物理的革命,便滿懷激動的心情將這些相關計算記錄下來。

錢德拉的這一發現被認為是二十世紀天體物理學領域最重要的一項研究成果。

到達劍橋大學之後,錢德拉十分幸運地跟著他的偶像福勒一起進行研究工作。剛開學的時候,錢德拉就把他在來英途中所算出的結果給福勒看,希望得到福勒的認可。

然而,福勒對錢德拉的結果表示強烈懷疑,也不同意資助錢德拉的文章在皇家學會發表。

無奈之下,錢德拉只好將文章改投美國《天體物理學報》雜誌。結果,該雜誌將文章交給了完全不懂天文學的地球物理學家卡爾·埃卡特審閱,一年之後,終於將錢德拉的文章發表了,但卻沒有引起任何關注。。。

後來,錢德拉又將關於白矮星質量上限的計算遞交給自己的另一位偶像——愛丁頓。

愛丁頓代表的是當時天文學界的絕對權威,「愛丁頓所說的都是對的!」

非常幸運,愛丁頓表示非常認可錢德拉的研究成果,鼓勵錢德拉繼續去完善他的發現,經常來跟錢德拉聊天,確認研究進展,甚至還將學院唯一的一台手搖計算機借給了錢德拉。後來還幫錢德拉爭取到皇家天文學會會議的發言權!

愛丁堡的重視讓錢德拉有點受寵若驚,但同時也鼓舞了之前屢屢受挫的錢德拉。

錢德拉埋頭苦幹四個月,終於完成了白矮星的完整理論,並將此寫成了論文,隨時準備著發表。

1935年的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會議上,錢德拉進行了長達30分鐘的演講(在愛丁頓的強烈建議下,皇家學會終於同意給這位年輕人由之前15分鐘的增加到30分鐘),躊躇滿志地將自己關於白矮星的發現公佈於眾!

然而,在錢德拉作完報告後,愛丁頓走上講台,立馬將錢德拉的講稿撕成兩半,宣稱這完全是謬論

「這幾乎是相對論性簡併公式的一個謬論,我認為根本不存在相對論簡併。

也許可能會有各種偶然事件介入拯救恆星,但是絕不會是錢德拉塞卡博士所說的方式,我認為應該有一個自然定律阻止恆星以如此荒唐的方式運動。」

這突如其來的打擊讓錢德拉瞬間一臉懵逼,而台下此起彼伏的笑聲讓錢德拉尷尬得無地自容,剛想要反駁,會議主席就出聲阻止了,讓錢德拉下台後好好感謝愛丁頓的建議。。。

從此,錢德拉就與愛丁頓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而當時人們對愛丁頓的話深信不疑,在這場關於恆星演化的爭論中,都毫不猶豫地站在愛丁頓這邊。愛丁頓的權威無法忽視,就連量子力學的幾位大牛玻爾、狄拉克、泡利儘管私底下認可錢德拉的理論,也不願公開聲明支持錢德拉。

黑洞物理學研究就因為這樣而停滯了30年。。。

GIF/174K

被愛丁頓公開抨擊多次之後,錢德拉已經無法在英國立足,只好去到美國芝加哥大學另尋出路,並且決定放棄對關於白矮星的研究課題

至於為何離開自己一直研究的領域,錢德拉是這樣說的:

「我發覺自己同天文學的領袖人物處於一場爭論之中,我的研究工作完全和整個兒受到天文學界的懷疑。我必須下決心究竟做什麼。我的餘生應繼續鬥爭下去嗎?……我真的認為不斷嘮叨地反覆講已做過的某些事是無效果的。對我來說,更好得多的是改變感興趣的領域和研究別的問題。如果我是對的話,那麼它終究會被人知道是對的。……我並沒有必要留在那裡,所以我就離開了它。」

1939年,錢德拉出版了《恆星結構研究導論》總結了自己之前的研究,結束了對恆星結構的研究;

然後轉向了恆星動力學領域,並於1943年以一部《恆星動力學原理》的著作結束了在這個領域的研究;

接著又把研究興趣轉向了輻射轉移領域,於1950年出版了專著《輻射轉移》。

還有磁流體穩定性與流體動力學、黑洞的數學理論、引力波碰撞的課題等,並發表著作《等離子體物理》、《流體動力學和磁流體力學的穩定性》、《平衡橢球體》等

如今這些著作都成了各個領域內的經典。

還有他含辛茹苦連續19年主編的《天體物理學報》,從一本校級刊物辦成一本國際性著名學術刊物,如今能否在《天體物理學報》上發表文章成了衡量一位天文工作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標誌。

就是因為愛丁頓的打壓,讓錢德拉意識到,一個人不能總在一個領域霸佔權威,因為沒有幾個人能夠做到在功成名就之後,還能長久保持謙虛好學的精神,甚至還會阻礙一個年輕人的發展。

從此,錢德拉便形成了每當在一個領域做出成績之後,就毫不猶豫地放棄,轉而去研究另一個領域的作風。

在芝加哥大學任教初期,由於愛丁頓等英國天文物理權威人士的抨擊,儘管錢德拉教學嚴謹,板書講稿整潔優美到可以拿去印刷出來,還是沒有幾個人去聽他的課。

而當時令錢德拉經常不惜幾百英里的車程去到芝加哥大學上課的兩位學生,就是中國的楊振寧和李政道(兩人於195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83年,錢德拉因對「恆星結構和演化中物理過程重要性的理論研究」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沒錯,就是53年前錢德拉在赴英的旅途中所計算出的「錢德拉塞卡極限」。)

此時的錢德拉已經年過七旬,兩鬢斑白,顫抖著手,接過了這個遲到了53年的榮譽,終於得到認可。

本文由超級數學建模編輯整理

部分資料來源於網路

《Python與機器學習》直通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級數學建模 的精彩文章:

哥本哈根學派創始人:不會踢足球的物理學家不是一個牛逼的教育家,與愛因斯坦相愛相殺
3分鐘教你偽裝成一個數學家和物理學家
關於銀河系,竟然還有這樣有趣的十個事實!
5分鐘讓你了解什麼是極大似然估計
愛因斯坦死對頭:一直鍾情於數學,卻陰差陽錯學了物理,還一舉改變了整個物理世界

TAG:超級數學建模 |

您可能感興趣

他20歲就寫出了諾獎級論文,結果被導師當眾撕毀,被科學界打壓了50年後才獲得了諾獎的認可……
論文被導師當眾撕毀,成果被學界打壓,他蟄伏50年終被諾獎認可
數學界將出大事!159年沒有得到解決的黎曼猜想,24日或將被證明
「數學界諾貝爾獎」第一次頒給女性!為了這個獎,她們抗爭了1000年!
這個存在471年的王朝,一直不被史學界認可,直到該遺址的出現
數學界的「怪人」:曾獲得數學最高獎,但卻沒功夫領百萬大獎?
全球首例冷凍人,50年後的今年將被複活,或將引發科學界轟動
7歲開始自學微積分 31歲獲得菲爾茲獎 被譽為數學界的莫扎特
數學界將出大事,黎曼猜想已被證明,9月24日見分曉
你覺得自己年終獎不少?那是你沒有見過科學界的十萬億奇葩年終獎
為什麼數學界最高獎"菲爾茲獎"的獲得者年齡要限定在40歲以內?
30歲就被學界最高獎「內定」,這位天才有望統一代數與幾何
年度科學界最高獎獎金髮生變動,從500萬漲到800萬,是為何
史上最多學位的數學家:一直不被認可,42歲才在數學界獲一席之地
他只有22歲,便解決了世界難題,成為科學界的「風雲人物」
這位數學家一直不被認可,42歲才在數學界獲一席之地
月球已被證實有水!科學界提出三種恐怖假說!45億年前發生了什麼
「數學界的諾貝爾」公布2019年得主,首位女數學家獲獎
7個科學界難以解釋的事件,神秘搞怪!最後1個手稿至今無人能破
明朝究竟亡於哪一年?史學界眾說紛紜,但肯定不是164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