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理段氏是怎樣一個家族?

大理段氏是怎樣一個家族?

段譽用北冥神功吸了別人的內力後,體內真氣亂竄,伯父段正明急壞了,趕緊送他去天龍寺求救。不巧鳩摩智來天龍寺找事,時任大理國皇帝的段正明把心一橫,決定剃度出家,先幫天龍寺的老和尚們驅退強敵,再求長老們救侄兒的命。

關於皇帝出家,我們中原漢人只聽說過梁武帝入寺捨身,讓臣子們花幾億把他贖出來。要說真做和尚且再也不染指皇位這種驚世駭俗之舉, 大理段氏果斷贏了。


1094年,保定帝段正明避位為僧,國人奉鄯闡侯高昇泰為主,段氏中絕。(馮蘇《滇考》)

大理段氏是怎樣一個家族?

《天龍八部》劇照

大理皇帝為何避位為僧?

大理段氏屬於白族,白族大約形成於南詔中後期,是烏蠻與白蠻混同之後,以「白蠻」為主體的民族。此民族自南詔時起便崇信佛教。他們熟悉佛典而少知六經,喜歡請得道高僧來教育子弟,甚至選官置吏的標準都跟佛學修養掛鉤。

不管貧窮富有,家家都設有佛堂;無論僧俗少長,人人皆手持念珠;一年到頭動不動就齋戒,早早晚晚亦不會忘記擊鼓參禮。

大理段氏是怎樣一個家族?

《天龍八部》劇照

因佛教導人向善,有此信仰的白族人便顯得比當時雲南地區的其他少數民族更文明些,其最突出的表現就是不願殺生。『』


諸種蠻夷剛愎嗜殺,骨肉之間一言不合,則白刃相剸;不知事神佛,若梟獍然。惟白人事佛甚謹,故殺心差少。(李京《雲南志略》)

所以金庸設定大理世子段譽愛好佛學而厭惡習武,應該說非常合理。而段正明自稱「皈依我佛」是他的夙願,也就不顯得虛偽了。

不過,曆數大理國歷史上避位為僧的皇帝,不難發現,段氏出家的緣由,不只是「篤信佛教」這麼簡單。

大理段氏是怎樣一個家族?

《天龍八部》劇照

937年,段思平討平楊干貞,建大理國。945年,皇位傳到了他的兒子段思英手中。

據說段思平在世時,就知道自己的這個兒子不賢,曾有廢他的念頭,臨死前還囑咐弟弟段思良,如果段思英胡來,他可以取而代之。果然,段思英即位後「淫戲愈甚」,同年就被廢為僧,叔叔段思良做了皇帝。

後人讀到這段記載時,也許會覺得所謂段思平的臨終囑託,多半是出自段思良的編造。不過就算段思良用心險惡,以中原王朝的標準視之,能給廢帝留一條青燈伴古佛的生路,也已算是相當仁慈了。

段氏下一個出家的皇帝為段素隆。他的特別之處在於,他不是上一任皇帝段素廉的兒子,而是侄子。段素廉因嫌自己的兒子頑頓不賢,將其幽禁至死。等侄兒段素隆登基後,皇太后心疼孫子段素真,就請人去到高國相那裡抱怨了一番。結果是段素隆的皇位還沒坐滿五年,就宣布辭職,出家去也。他把皇位還給了段素真。


祖母憐素真不得立,使人讓高相。高相言於素隆,素隆避位為僧,傳國素真。(《滇考》)

段素真在位十五年後,亦避位為僧,傳位於孫子段素興。段素興因貪玩被國相與諸大臣所廢,改立段思廉。段思廉在位時,朝政大權均掌握在擁立他的高國相手中,最後他大概也覺得沒意思了,禪位為僧,傳位於兒子段廉義。

段廉義死於叛臣楊義貞之手,其後高國相又立段壽輝為帝。段壽輝即位次年,亦迫於高國相的權勢而避位為僧,這才把皇位傳到了段正明手中。

到了段正明這一代,國相高智昇也老了。他自求退位,讓兒子高昇泰繼續把持朝政。由此可見,段正明避位為僧的真正原因,大概也是逼於高昇泰權勢太大。

說起來,高昇泰算是《天龍八部》開篇戲份較多的醬油角色。他首次出場乃是以一支鐵笛擊退了四大惡人中的葉二娘,其戰鬥指數在漁樵耕讀四大家臣之上。


正混亂間,山背後突然飄來一陣笛聲,清亮激越,片刻間便響到近處,山坡後轉出一個寬袍大袖的中年男子,三綹長須,形貌高雅,雙手持著一枝鐵笛,兀自湊在嘴邊吹著。(《天龍八部》)

大理段氏是怎樣一個家族?

《機靈小不懂》劇照

與一般弄權篡位的奸臣形象不同,高昇泰在小說里被描寫得對段氏極為忠心。皇族對他亦十分友愛。只看小說的話很難想像他會篡位來著。


高昇泰道:「淳哥,大敵當前,你何苦在這時候為我耗損內力?」鎮南王笑道:「你內傷不輕,早治一刻好一刻。待得見了大哥,他就不讓我動手,自己要出指了。」(《天龍八部》)

究其原因,大概是高昇泰做上皇帝後,沒過多久就病逝了,死前還交代兒子高泰明把皇位還到段氏子孫中,並令高氏子孫以後別再做篡位的事。

為什麼高昇泰要把皇權還給段氏呢?也許高昇泰意識到段氏為帝、高氏為相的局面才是最平穩的,掌握實權比獲得皇帝的虛位重要。畢竟大理國還有經常叛亂的三十七部,沒有段氏的威名,高氏一家獨木難支。


「段氏不振,國人推我,我不得已從之,今其子已長,可還其故物,爾後人勿效尤也。」(馮蘇《滇考》)

1096年,段正淳即位,改國號為「後理」。高氏依然執柄國政。1108年,段正淳避位為僧,傳位於段和譽。段和譽做了四十年皇帝後,有感於諸子內爭外叛,心灰意冷,禪位為僧

1147年,段正興即位。二十多年後的某一天,大理城起了大霧,十六日後方開,段正興即以此為由避位為僧……

大理段氏就這樣在出家的道路上前赴後繼。雖然第一個為僧的段氏皇帝並非出於自願,此後「避位為僧」的大理國主也有被權相高氏脅迫的可能,但至少他們篤信佛教這一點是真實無疑的。

也許是因為被信仰凈化的靈魂相對淡泊於權力之欲,加之受高氏制約的君權也沒有多少興風作浪的空間,段氏國主才一到暮年就四大皆空吧。

他們看到霧霾天,想出家(不想上班了),看著蒼山雪洱海月,想出家(不想上班了)。


與宋朝的關係

《天龍八部》中說,大理對宋朝一直「忍讓恭順」,好像大宋對大理不懷好意似的。其實宋朝對大理一點興趣都沒有;每每回應段氏的日夜思慕之情,通常也只是做做表面功夫,本質上十分抗拒雙方有真正的政治往來。

在大理段氏之前,雲南地區長期為蒙氏南詔國所有(段氏世為南詔國的「清平官」,地位相當於宰相)。南詔與唐朝時戰時和,這種互相消耗的關係嚴重損耗了唐朝國力,有鑒於此的趙匡胤便在平蜀之後一揮玉斧,以大渡河為界,不再西進入滇。

因有太祖之訓,宋朝的皇帝對於大理國提出的內附請求,才往往以優禮婉辭敷衍過去。唯有段素順曾被宋太宗封為「雲南八國都王」(《雲南買馬記》)。到段和譽這代,宋徽宗又盛情難卻地冊封其為大理國主、金紫光祿大夫、雲南節度使。但到了宋高宗時期,宋朝又拒收了大理進貢的寓意為「馴服」的馴象,連入貢的馬匹也都特地付了買馬錢才收下,似乎並不想明確承認大理國於宋的臣屬地位。


「段氏自改稱後理, 向慕中國, 志不少衰。而南宋君臣視之蔑如者, 終鑒於唐季之禍也。」(《滇雲歷年傳》)

比段和譽傾慕中國的心理更值得玩味的,是宋朝君臣這聽人叫爸爸都不敢答應的謹慎。

大理段氏是怎樣一個家族?


無量山和靈鷲山

因歷史資料的缺乏,文學作品很好地填補了人們對大理佛國的諸多想像,這大概是讀金庸小說的重要樂趣之一。那麼除了段氏「避位為僧」這一設定之外,《天龍八部》里還有多少細節是借鑒自歷史記載呢?

公元778年,南詔國主異牟尋改國號為大理(後複名南詔),僭封五嶽。

其中,點蒼山為中嶽,共十九峰。點蒼又名靈鷲,梵文曰「耆闍堀」。傳聞點蒼山巔有黑白龍池,雲晦霧瞑中千百群龍出沒。岩谷間則奇花異卉遍布,四時不謝。七八月份雲霧較稀,唯有一帶橫繞山腰,早晚如是,所謂「玉帶鎖蒼山」。

大理段氏是怎樣一個家族?

圖片來自網路

絳雲露山為東嶽,蒙樂山為南嶽(又名無量山),高黎共山為西嶽,玉龍山為北嶽。

光是大理五嶽中的點蒼、靈鷲、無量山這三個名字,你便知道古雲南的歷史給金庸提供了多少創作靈感。

大理段氏是怎樣一個家族?


一筆書法,兩處茶花

青裙玉面初相識,九月茶花滿路開」,本是宋人陳與義的句子,金庸改了一個字,藉以為段正淳與王夫人的定情詩。

為什麼偏偏是「茶花」呢?也許是因為大理和江南都盛產茶花之故——把這對異地有情人聯繫到了一塊兒。

大理段氏是怎樣一個家族?

《滇遊記》中特別提到,雲南地區的茶花有黃、紫、紅、白四種,其大如碗。而點蒼山上的盪山寺中更有一株名貴的白茶,其花如玉蘭,中心殷紅,想要分種別地都存活不了,滇南地區僅此一家。

段譽初到曼陀山莊中,就展露了自己對茶花高超的鑒賞能力。他告訴王夫人,那白色花瓣上有紅斑的,叫做「紅妝素裹」;有紅絲綠暈的,稱為「抓破美人臉」——這不正與盪山寺中的紅心白茶相似么?不過金庸本是浙江人,浙江產茶,茶花中紅白色錯雜的現象十分多見,所以這一筆也很可能來自生活經驗。

大理段氏是怎樣一個家族?

另外,段正淳情人之一甘寶寶的名字,大概取自段智興所建的「寶寶寺」;阮星竹住在小鏡湖畔,小鏡湖的名字,或許來自段思平起事時從中覓得神馬的葉鏡湖;無量玉壁映射仙人舞劍的橋段,也可能受到了雲津洞中有「飛仙遊戲」的傳說的啟發。


臨安閻洞,舊名岩洞,今名雲津洞。深二十餘里,廣二十餘丈,石乳凝結,千態萬狀。內有大河,清流奔駛,浮橋橫亘凡七,最深處有石楸枰一,石坐具二,雲系飛仙遊戲處。(吳應枚《滇南雜記》)

入唐朝學書法,以至於「雲南尊王羲之,不知尊孔、孟」。白族雖然一度對四書五經的興趣不大,但其中聰明俊秀者的書法卻有晉人筆意,這算是有選擇的漢化吧。

大理段氏是怎樣一個家族?

晉人留給後世的背影是瀟洒又痛苦,大理段氏則是無奈又從容。無奈的是大理高氏權勢熏天,難以制約。從容的是你把我逼入空門,我反倒在這裡明心見性,發現了世人難以達到的清凈樂土。

好像慕容博與蕭遠山匿於少林寺中,本也是迫於時乖命蹇,可最後二人都情願皈依。師從於玄苦大師的蕭峰,原本連經文都聽不懂,佛學造詣遠不及段譽和虛竹,但他生命最後關頭的選擇,卻體現了捨身為人的慈悲精神。

仰頭見雪山萬仞,自覺佛法無量。五色花卉雖大雪漫覆而不凋,還不夠你為之一笑嗎?

段氏自與佛有緣。

大理段氏是怎樣一個家族?

茶花圖片來自網路



PS:關於大理國歷史的記載, 不同文獻中有許多自相矛盾之處。本文主要參考的是元代李京的《雲南志略》、明代楊慎的《滇載記》與清代馮蘇的《滇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真的在修仙 的精彩文章:

曹植詩是建安的搖滾,曹丕詩啟正始的民謠
似虐實寵,有夢無情
司馬光是宋代的高曉松嗎?

TAG:我真的在修仙 |

您可能感興趣

唐嫣是怎樣的一個人?
呂雉是怎樣的一個人?
列寧是一個怎樣的人?
喬家大院的喬家是怎樣的一個家族
呂雉是個怎樣的人?
袁紹是一個怎樣的人?
愛一個人會是怎樣?
小時候家裡窮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有個女漢子老婆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怎樣做一個讓人討厭的家長?
有一個清華大學的男朋友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像屎一樣
孔子是個怎樣的人?
擁有一個家庭藝術館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慈禧是個怎樣的人?
你覺得毛姆是個怎樣的作家?
范冰冰是一個怎樣的人?
李斯是個怎樣的人?
家有萌寵是怎樣一種體驗?
翟天臨是一個怎樣的人?
有一個妹妹是怎樣一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