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良一計要了劉邦的命,還真不是聳人聽聞的事!

張良一計要了劉邦的命,還真不是聳人聽聞的事!

張良一計要了劉邦的命,這真不是聳人聽聞,《史記》中就這樣寫著的,不讀不知道!

大家都知道張良對劉邦取天下的重要性,大家也都聽說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樣的典故,說得是蕭何與韓信的故事。可有幾人知道,劉邦是「生也張良,死也張良」。張良晚年為自保,為呂后獻了一計,不僅保了漢惠帝的太子位,還要了劉邦的老命。這是劉邦到死怎麼樣也想不到的。

張良一計要了劉邦的命,還真不是聳人聽聞的事!

真是這樣嗎?當然,凡事皆有因果。

大家都知道,劉邦晚年喜歡戚夫人和兒子如意,有意把皇位讓給如意。張良此時已激流勇退退休在家。呂后派大哥呂澤出馬問計於張良。張良何等聰明,知道來者不善,善者不來。自已激流勇退也就是為了身家性命,如果不幫呂后渡過這一難關,那麼多功臣的下場就在「現世報」地等著他。於是獻計要太子請出「商山四皓」輔佐。

故事到此,世人皆知,但看官莫急,好戲才剛開始。

不久黥布造反,劉邦年齡大了,多年征戰身體又不好。於是就想要太子為將,帶兵出征。可商山四皓告訴呂后,太子帶兵去出征,有功賞賜已無法更進一步,無功或者打了敗仗反而更危險了。於是,呂后找到劉邦哭訴,劉邦聽煩了說:「我早就說過,這小子關健時候派不上用場,好吧,老子自己去走一趟吧。」就是在這次討伐黥布的戰事中,劉邦被流矢所重傷,沒多久,就一命嗚呼了。

這真是張良一計保了太子位,商山四皓一計要了劉邦的命,一計套著一計,一壞連著一環。如果沒有張良給呂后的一計,當然就沒有了劉邦被流矢所重傷,可以說沒有張良一計,劉邦可能還能多坐幾年皇位,中國的歷史可能就要重寫了。實事求是地從結果看,這有一定的偶然性,張良獻計之意當屬自保,劉邦之死有一定的意外成份。不過,這不正應了那句老話,凡事皆有因果嗎?沒有因,哪來果!

看官換個角度來看張良為太子請「商山四皓」這件事?得出的結論,也許並不是請到能來這麼簡單。

劉邦封官許願沒請到,為什麼太子一請就到?說明張良和這四個人的關係絕不一般。為太子推薦這四個人是張良的自保之計。但如果這四個人不來,計不成功他自家的性命也難保。所以,他必須要有十分把握,才會去做。而當這四個人關鍵時候需要給太子出主意時,會不會去和張良商量或者就是張良的主意,還真是有想像空間的。因為處理不好,太子還是難保,還是沒法向呂后交待,張良一定不會坐視不管的。

張良是十分善假別人之口的。另有一事可佐證,孝惠帝死後,呂后乾哭沒有眼淚。張良十五歲的小兒子張辟強跑去告訴丞相呂后不哭的原因,要他快拜呂台、呂產、呂祿為將軍,讓他們統領南北之軍。說:等到呂氏都入宮用事,太后就能心安,而你們也就能免於禍患了。丞相照此話去做,果然太后喜悅在心,眼淚也下來了,朝廷相安無事。

試想,一個十五歲孩子能有這麼大的能耐嗎?堂堂的丞相會按他所說的去嗎?當然,如果是去幫另外一個更有份量的人去傳話更可能,更合情合理。《史記》中記載,張良卒於劉邦死後八年,而孝惠帝在位七年,也就是說,孝惠帝死時張良還活著,一切有頭緒了。

此計叫人拍版叫絕,絕在何處?一是呂后當然是心有靈犀,要的就是這個;二是朝中大臣感恩戴德,救了他們一命,呂后殺起人來是從來不眨眼的;三是自己的身家性命可長保平安;四是這個功勞還記在了自己的小兒子身上,前程無量。一箭四雕,張良真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絕世高手中的第一人。

張良和呂后常有書信往來,也是不爭的事實。張良晚年好黃老之術,曾「辟穀」七年。呂后知道後,寫信慰問並勸他為身體著想還是吃點。別人勸一點用沒有,經呂后一說,張良就恢復吃飯了。所以,有電視劇編出張良與呂后之間的「狗血」劇情,還真不能說完全是臆造的。

只是張良、呂后死後,情形就不一樣了。孝文帝五年,張良的兒子犯不敬之罪,所襲張良的留侯封爵就被削去了,「富不過三代」,張良再能算計也沒保住子孫的富貴不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煙雲吐秀 的精彩文章:

TAG:煙雲吐秀 |

您可能感興趣

劉邦最信任的人不是蕭何也不是張良,卻是他!
若劉邦沒有他,那天下是誰的就不一定了,不是韓信也不是張良!
和親的妙計是誰想出來的?不是張良,而是當時一介布衣的這人
劉邦身邊誰最聰明?都說是張良、蕭何,其實都不是,而是一個女人
劉邦一向很聽張良的意見,為何韓信在被殺的時候,張良沒有求情
謀士獻上一個計策,劉邦欣然同意,張良卻說:這樣做我們就完了!
劉邦身邊最聰明的人是誰?蕭何、張良機關算計,卻不如這個女人
「鴻門宴」中,劉邦最應該感謝的人,不是項伯、不是張良,而是他
劉邦一直都會聽張良的建議,為何劉邦要殺韓信時,張良卻不阻止?
蹬了劉邦一腳,獻計封韓信為真齊王的人,到底是陳平,還是張良?
劉邦一向都會聽張良的建議,為何劉邦要殺韓信時張良卻沒有阻止?原來他有這個無恥想法
張良的這條奇謀,細想起來是不是也很陰毒?
張良與蕭何都是劉邦的重要謀臣,那麼這兩個人到底誰更厲害呢?
劉邦封張良萬戶侯,為何張良甘做窮酸的留侯?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劉邦之所以能成功,這個男人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不是韓信張良
劉邦要換太子,呂后坐不住了,張良:只要找來這四個人
劉邦第一謀士,不是張良也不是蕭何,而是他,范增都不是對手
劉邦成功的最大助力竟不是韓信張良,而是不起眼的他!意想不到
謀士獻上一計策,劉邦果斷聽從,張良卻說:如果這麼做,我們就完了
張良真的是懂得進退的聰明人嗎?其實他的一做法害了他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