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巴鐵」對印度迅猛出手!中國該如何「仗義相助」?

「巴鐵」對印度迅猛出手!中國該如何「仗義相助」?

近一段時間以來,中印邊境糾紛始終是我們關注的焦點。自前不久印軍悍然越界,進入中國領土阻礙中方在洞朗地區的道路施工以來,中印邊境對峙瞬間升溫。據相關媒體報道,雙方皆開始向邊境方向增兵,頗有「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的架勢。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就在中方暫且還保持克制之時,巴基斯坦倒是先同印度交上火了。自7月8日以來,印巴兩國已在具有爭議的克什米爾地區進行了多輪互射,動用步槍、機槍和火炮等武器,造成少量人員傷亡,期間雙方均稱對方先發動了攻擊。

巴基斯坦和印度在克什米爾地區爆發交火

暫且不論原因和過程,單從結果上看,巴基斯坦和印度在邊境地區的交火確確實實於一定程度上牽制了印度政府和軍方的精力與資源,等於從某種角度上減輕了中國一側受到的壓力與威脅。作為唯一與中國達成「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國家,中國與巴基斯坦關係的緊密程度非同一般。不論是「歪打正著」,還是有意「仗義相助」,巴方的舉動都等同於幫了中國一把。既然如此,由我們給予一定的「回報」也是說得通的,即也可採取某些行動牽制印度。

中印兩國邊防軍在邊境附近爆發肢體衝突

那麼,中國可用怎樣的方法對正同印度「剛正面」的巴基斯坦「出手相助」呢?請看花熊的分析:

在過去多篇設計印度的文章中,花熊都反覆強調一點,即中國因擁有青藏高原而對印度乃至整個南亞大陸的具備天然的地緣壓制優勢。

青藏高原對印度乃至南亞大陸有著天然的壓製作用

歷經數次工業革命,人類科學技術發展至今,青藏高原的海拔雖依然是我們不可小覷的一道高峰,但好歹已並非難以逾越。換句話說,有著「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對地緣的阻斷作用正在逐漸弱化。對於青藏高原兩側的中國和印度來說,儘管地緣阻斷作用的弱化是相同的,但其對兩國的價值卻是有差異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綜合國力的高低和「山的那一側」互有差別。

相比之下,中國的綜合國力(尤其是軍力、戰略運輸能力、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能力和抗損能力等)幾乎皆可完全壓倒印度,如果雙方同時決定向青藏高原一側大規模增兵,中國的增兵優勢(尤其是重裝備運送量)極可能隨著時間的持續而越來越大。

印度首都新德里距離青藏高原的直線距離只有350公里

同時,在「山的那一側」,印度方面緊鄰青藏高原的是北方的幾個極為重要的邦,首都新德里與中印邊境的直線距離更是只有區區350公里。至於中國,青藏高原後面是開發與建設程度較低的廣袤西藏地區,其距相對發達的腹地更是有幾千公里之遙,雙方的地緣差距與政治經濟帶分布優劣瞬間凸現出來。

平心而論,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相對發達的地區靠近邊境乃是一柄雙刃劍。好的地方在於,當邊境出事時,經濟與物力資源豐富的地區可快速而大量地向邊境「輸血」;壞的地方在於,對方可相對容易地打擊到距離邊境不遠的這些「大後方」。

放到此次印軍越界事件上看,中印雙方對峙的地區緊鄰印度錫金邦,距離西孟加拉邦也很近。錫金邦雖是印度倒數第二小的邦,但其卻擁有印度36%以上的森林資源,每年向印度全國輸出木材的總量是最大的。至於西孟加拉邦,其更是整個印度工業實力最發達的邦之一,輕重工業和吸引外資能力對於印度來說極為重要。

從這個角度上看,不論是軍事對峙還是悍然動武,於西藏洞朗地區和中方發生衝突對於印度來說顯然是不划算的。而從相關報道中也不難看出,印方雖頗顯咄咄逼人,但到目前為止依舊保持克制,並未更進一步地武力挑釁以擴大事態。

印軍向中印邊境增派重裝備一幕被拍下

在花熊看來,印方的這一舉動更像是在給自己留一個可下的台階,以「進退自如」之勢達成一定的戰略目的即可,避免徹底激怒中國。換句話說,中印在洞朗地區真正「大打出手」的幾率或並不會很大。若這一設想沒錯的話,在不久的未來,中印兩軍或將逐步撤兵,洞朗地區的緊張局勢也將逐漸緩解,至於雙方在水面以下達成了怎樣的「默契」與「交換」,那或需很長一段時間才能看出來。

印度總理莫迪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對於中國來說,若無需與印度「硬碰硬」地開打就能解決問題固然很好。雖說我們的綜合國力在印度之上,但印方也絕非弱國,更何況一旦中印徹底翻臉,印度可很容易地將美日等國的力量引入,造成多方向「夾擊」中國之勢,這絕不是當前的中國想看到的。

但說到巴基斯坦,其情況又不一樣了。從國際慣例與法律層面來說,巴基斯坦和印度至今仍處於敵對和交戰狀態,兩國的交惡程度堪稱「有你沒我」。中國作為巴基斯坦最親密的朋友,在巴方有需要之時給予一定程度的幫助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更何況其對自身來講也是好處多多。

印巴戰爭老照片

花熊以為,雖說不一定要真的武力相向,但我們幫助巴方和「教訓」印度的手段還是有很多的:

第一,加大對印度洋的滲透與部署規模。

印度一直視印度洋為「自家地盤」,但毫無疑問的是,印度洋雖冠有「印度」二字,卻並非印度領海。不僅是印度,其他國家艦機皆可自由通過印度洋公海區域。數日前,印媒曾報道稱「發現14艘中國艦船在印度洋海域活動」。

中國海軍在印度洋海域活動

中國對印度的海上優勢比較大,我們可嘗試將在印度洋的力量部署與滲透常態化,即形成一個長久化的對印壓力存在,且壓力幅度(即中國艦艇的數量規模)由我們自身自由選擇。例如當巴方與印度的關係惡化只是,中方即可有選擇性地加大對印度洋的部署。

第二,加大對中印邊境地區的交通基礎設施和軍事類設施的建設。

中方可加大對中印邊境周邊地區的道路建設

中國在本國境內加大對中印邊境周邊地區的道路建設和軍事設施建設,從法理上講無可厚非,反正我在自己家裡愛建啥就建啥,別人管不著。此次印度視洞朗地區的道路建設為危險,悍然派兵越界阻撓。但隨著中方建設規模與數量的擴大,印方難道真的敢每次都越界嗎?中國領土真是他們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嗎?

顯然,從法理、輿論和主權的角度來說,其只能讓印度越來越陷於不利的境地。印方若想有效抗衡,唯二的方法就是:要麼徹底選擇對華動武,一鼓作氣奪取邊境地區(這對於印度來說無異於自殺);要麼就是與中國比著修路和修建軍事設施。無論哪個基本都難以實現……

第三,在青藏高原築壩截流。

事實上,在青藏高原修建水壩進行節流的方式對於印度整體的水資源來說影響並不很大。儘管多條印度主要河流的水源地都在青藏高原,但其在中國境內產水量卻連10%都不到。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築壩截流是毫無意義的。

印度的水資源短缺狀況世界聞名,其人口約佔全球16%,水資源卻僅有4%不到,且水資源分布的空間和時間都很不均勻。更重要的是,相比起中國堪稱壯舉的「南水北調」工程,印度自身缺乏如此先進發達的水資源調控能力。再加上嚴重的水污染問題,印度國家水資源短缺情況遠比看起來麻煩得多。

換句話說,在青藏高原築壩截流與其說是實質上的威脅,其更像是一種心理威懾,即讓印度政府切實感受到來自中方的警告與壓力,這往往比某些嚴厲的外交辭令和軍事手段來得更有效。

綜上看來,此次中印邊境事件轉變為武力衝突的可能性雖並非為零,但幾率並不很大。不過,我們也同樣有許多方法可以幫助正與印度交火的巴基斯坦,以逼迫印方在兩個方向皆支持不住,最終老實下來。(花熊)

您的點贊、評論與轉發,是對花熊最大的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花熊說軍事 的精彩文章:

航母「另類用法」:中國何時將搞「老虎巡航」?
印度大手筆引進F-16生產線 中國將遭美印「兩面夾擊」?
蘇35被指在敘利亞「不敵」F22 中國買了個「雞肋」?

TAG:花熊說軍事 |

您可能感興趣

印度再度面臨「內憂外患」的危機,川普是否會出手相助呢?
俄羅斯這手玩的太狠,俄專家無意說出真相,印度被耍終於出手反擊
印度還在對洞朗蠢蠢欲動,巴基斯坦突然出手了!
巴鐵求助,中國出手搞建設,印度嚇得不輕:奇門遁甲玩潛艇?
美國為什麼對印度出口武器,不怕印度強大嗎?答案說出來你都不信
美國為了軍火大賣,老臉也不要!竟然對印度獻殷勤,對中國亮出「司馬昭之心」
印度聖雄甘地反對對日作戰,蔣介石為他聲援,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中印空軍實力哪家強?印度給出答案,出乎意料,美國躺著中槍
印度為什麼總喜歡對中國挑事?印度海軍司令說出其真實原因
印度王牌導彈亮相號稱中美都沒有?俄出手直接戳破牛皮
印度認慫?巴鐵猛烈反擊之下莫迪竟高喊別打了
美國為找出印度戰機墜毀真相,為什麼最後卻大呼:實在沒辦法!
印度該項武器超過了我國,難道是因為美國的幫助嗎?
馬代前總統呼籲印度出兵!印媒:中國反對印度軍事介入
重磅!中國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實現出口,助巴鐵挑戰印度
印度太囂張了,吹噓對巴鐵戰果,我們得出手!
如何阻止中國崛起?印度網友在線等,挺急的
為何印度新航母如此低調?印度將軍這一解釋,讓人笑出聲來
中國霸氣出手!只因這個近鄰又凶相畢露,不是印度!
印度人問:其他金磚國家對印度的印象如何?不少網民認為印度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