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和那些手撕鬼子的電影比,許鞍華的《明月幾時有》高級在哪?

和那些手撕鬼子的電影比,許鞍華的《明月幾時有》高級在哪?

我總共看了兩遍許鞍華執導、周迅主演的《明月幾時有》。

其中有些微妙的心理活動。第一遍是提前點映,我很緊張。又不是我拍的、我演的,操什麼閑心呢?入場前讀了幾則短評,一則感嘆許鞍華真不懂拍「大片」啊,一則抱怨節奏失控。擔心加倍增長。

看片前半個月採訪許鞍華,稿件有要求,絕不是三言兩語能對付過去的,生怕採訪時間不夠,和同事開玩笑:如果不夠的話,我要跪在許鞍華酒店房間門口求她了。

當時不知電影如何,我就此和《明月幾時有》掛上聯繫,我是擔心萬一電影不佳,長篇採訪既然不是辯護,就有點像吹捧了。

和學電影的朋友一起看的,她比我專業,能一針見血地指齣電影的問題,她也不會留情面。看過後,她和我的感受一樣:比想像的要好很多,拍攝處理手法有高明之處。

但擔心還沒消失。我懷疑是不是因為自己和它密切捆綁在了一起,從而失去判斷。我在不自覺地為它辯護,尋找它的閃光點?像電影宣傳那樣,催眠自己去喜歡它?

我甚至想,是不是我將對「電影」的緊張感誤會成「電影故事」的緊張感,所以才覺得故事一點不沉悶,還挺扣人心弦的。

在電影上映後,我又去看了一遍。

再看一遍的目的測試自己在知道故事發展、懸念鋪墊、影像和配樂上的刺激點的情況下,還能看下去嗎,還覺得緊張嗎?我用生命里的260分鐘求證,我已經很久沒有重複看過一部電影了。

唯如此,才能問心無愧地說出個「好」字。

坦率講,我不算許鞍華的粉絲。她的作品也沒看全,看過的裡面不全都喜歡。比如說,《天水圍的日與夜》,很喜歡;《桃姐》,沒那麼喜歡;《黃金時代》,不怎麼喜歡,《男人四十》,很喜歡;《女人,四十》,喜歡。

但不論喜歡還是不喜歡,就像不良生在豆瓣上的短評:這樣的題材,香港男導演們拍不出,只有許鞍華還在堅持,並拍得細膩克制。」

香港導演到了內地大都沒了魂,之前的靈氣、霸氣、鬼氣和才氣都散了,甚至失掉自己曾經最閃光、最得意的部分,也就是許鞍華,不管別人喜歡不喜歡,照舊拍自己想拍的東西。

為什麼這是她想拍的,而不是她被動去拍的呢?

一個人有沒有想好很重要。如果沒想好,是一回事兒;如果想好了,偏不這麼做,去選另一條陡峭的路,那就是有意識的選擇,這樣的選擇值得我們體會一下。許鞍華說,你拍哪些部分,不拍哪些部分,這個選擇就是你對事物的看法。

「東江游擊隊」的故事有200多個,有沒有更精彩的,她隨手就舉了一例,有一個美國傘兵緊急降落在了香港,之後被游擊隊護送出去,這個故事完全就是好萊塢大片的模式,還可以拍成跨國大片。

但許鞍華沒選。

以往,日常生活和革命活動是撕裂開來的,處於兩個平行世界。但許鞍華在《明月幾時有》把它們完全交織在了一起。

游擊隊的行動在做,日常生活也得過。

方蘭第一次送情報,順便去借了件旗袍參加晚上的喜宴,鮑起靜還給她細細盤髮髻,衣服要配好看的包才得體。婚宴上,一人一塊蛋糕是算好人頭的,酒店的刀叉餐碟也得點好了,生怕丟了不配套,做不成生意,吹拉彈唱還是要的,窗外突然就轟炸了。

許鞍華用了很多筆墨在這些生活上,似乎和革命事業無關,但正是在這塊淪陷的土地上,日子還要繼續的。

許鞍華說,生活就是這樣子,普通民眾哪裡會覺得絕望。

再看,方蘭為什麼加入游擊隊?

她是莫名其妙地被卷進來的,「拜託你送他們去避風塘,晚上七點」;方母又為什麼加入,是因為 「隔壁的誰誰誰也送,我不能做?」,心疼女兒就做了。

這和我們曾經看到的不一樣,既不是為了替親人報仇,也不是心存多大志願。「大家都在做游擊,跟著做了。」 就像方母,是一個尋常的、有點自私的鄉村女性,平時收房租過日子,客人不打算續租了,客套用的點心也會拿回來不給了,就是這樣的婦人,某個時刻某個原因成為烈士,她沒想這麼多,也想不到那麼多。

比起外面的衝突,許鞍華關心的是,這時候的人們是如何生活的。

那一碗比金子還貴的肉,那一隻被放走的兔子,那讓劉黑仔吃得很香的鹹菜,那輕而易舉招募方蘭入隊的茶果,還有日本人請錦榮一起享用的烤肉,文人們在船上展開的圓檯面……

這是我們曾經沒看到的部分,比革命更貼近我們的部分。

什麼樣的電影才悶?

許鞍華說,你給我一堆陳詞濫調,看了前面就猜出後面,這樣電影我看不下去。所以,她要拍不走套路的電影。

不走套路的電影往往會挑戰觀眾。

很多人抱著這樣的想法,抗戰電影就該熱血沸騰,強調敵我矛盾,拼殺到底;開始壓抑,然後爆發,殺鬼子殺個痛快。許鞍華偏反這個套路,電影中沒有所謂的高潮,更多的是表面上的平靜,留白,未知。

就舉一個例子吧,方母被捕,方蘭請求劉黑仔營救。

劉黑仔打算「中隊救人,短槍隊掩護」,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明知犧牲也要拼一次。攻進憲兵隊,很容易成為電影的高潮,無論克敵制勝,還是同歸於盡,都是慘烈,都是常見的電影情節。許鞍華偏偏沒拍,她讓方蘭識破了劉黑仔沒把握,忍痛放棄。

鏡頭放的是周迅的側臉,她的眼眶泛紅,眼淚打轉——又是一個套路,她在親情和革命中做出一個選擇,可以是一個痛苦、痛哭表情特寫,但鏡頭卻拍攝方蘭走到遠處,突然蹲下,你知道她在哭,但看不到她的表情,甚至聽不到聲音。

也有人抱怨,整部戲不見他們殺鬼子硬碰硬,光在那兒遞情報、發傳單。言下之意,見血的「殺」才值得被搬上銀幕,犧牲才值得被書寫,可無數人的工作就只是送情報和發傳單啊,因為細碎和微小就不值得被記錄下?

許鞍華安排了梁家輝的這個角色,以偽紀錄片的形式出現,他是唯一活到今天的游擊隊員。他說,他不認識別的游擊隊員,因為哪裡知道那麼多啊,最多知道自己的上級是誰。

令許鞍華最感動的恰恰就是,一群人,互不相識,各行各業,為了一個目標,做了一些事,做完之後也不說,默默回到了自己的生活中去。後來,他們被遺忘了,時代過去,都不再是英雄,或許就成了口齒不太清的計程車司機。面目模糊,你不會多看一眼。

他們不值得被寫?他們的故事太平淡?可是,這就是他們眼看要被遺忘的人生呀。

(至娛系特約撰稿人:陳驚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至娛系 的精彩文章:

隱居4年後復出,李孝利活出了女人最好的樣子!
消失大熒幕2年、8年沒有高分佳作,影后周迅要糊了嗎?
《軍師聯盟》,一部8.3分的古裝官二代「變形記」
小S酒醉崩潰大哭,錄視頻隻字未提老公,她的婚姻到底幸福嗎?

TAG:至娛系 |

您可能感興趣

抗日老照片,漢奸和鬼子有說有笑,大媽給鬼子倒水,都是假象?
國產「漢陽造」在當時有那麼差嗎,為什麼都惦記這鬼子的「三八大蓋」
罕見的日本鬼子的照片,被摟著的小姑娘,這眼神讓人心痛!
抗戰時,日本鬼子為何在鼻子下面留一小撮鬍子,這都是亂「認爹」的結果
二戰時期,小鬼子軍帽的「帘子」是幹什麼用的?網友:第三種是來搞笑的吧
影片沒有手撕鬼子,沒有褲襠藏雷,網友:竟然有宋仲基!
《亮劍》李雲龍到底有多遭鬼子恨?看看鬼子這輛裝甲車就明白了!
葯神在國外火了,這是繼《鬼子來了》第二部火到國外的電影,有專家卻說這很悲哀?
臻影評:去他的手撕鬼子,這才是我們要的抗日片!
陳賡大名鼎鼎的戰將,面對兩把鬼子刺刀,楚大明摳出了鬼子眼珠子!
《永不磨滅的番號》里的點贊細節:鬼子手雷扔出去前為啥要磕一下?
手撕鬼子算什麼,抗日劇最雷人的是這些台詞,真把觀眾當傻子么?
沒有手撕鬼子子彈拐彎,這六部被稱為佳作的抗日片,你全都看過嗎?
最辣眼睛的4部抗日神劇,圖一的手撕鬼子算什麼,圖4才是真正的絕技!
「太君,花姑娘的,大大的有!」 抗戰中漢奸與鬼子到底是怎麼交流的?
日本鬼子鼻子下面那一撮小鬍子到底是幹啥用的?
那些給鬼子賣命的漢奸後代,如今都有什麼結局?有的在日本當官!
搬梯子攻城像手撕鬼子一樣不靠譜?是時候看看真正的雲梯是怎麼用的了!
鬼子進村是什麼樣子?和電視拍攝的不一樣,老兵回憶都是眼淚
抗戰名槍,你見過幾把?最後一把把小鬼子都整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