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專治」六價鉻的新土壤修復技術誕生,關鍵是還能實現磁回收

「專治」六價鉻的新土壤修復技術誕生,關鍵是還能實現磁回收

高速發展的工業給環境帶來大量的重金屬污染,自2005年以來我國逐步進入重金屬污染事件高發期,由此引發的食品安全和生命健康問題屢見不鮮。土壤重金屬污染的形勢越發嚴峻,數據表明,全國約有19.4%的耕地調查樣點超過土壤環境質量限量標準。如何治理好土壤中的重金屬,已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然而要在短時間內卸掉土壤不能承受之「重」面巨大挑戰。

據環保部和國土資源部2014年公布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顯示,我國土壤環境總超標率為16.1%,鎘、砷、鉛、鉻、汞等重金屬污染尤為嚴重,成為土壤中長期存在的「毒瘤」,這些污染物質一旦進入土壤可以持續幾個世紀,通過皮膚接觸、受污染水源和受污染作物三種途徑進入人體,導致人體細胞發生癌變。

針對我國土壤污染嚴峻形式,國務院於2016年5月28日出台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土十條」)明確指出,要加大科技研發力度,加強土壤污染防治研究,力爭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0%左右,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5%以上,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5%以上。

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已經刻不容緩,技術不成熟是困擾我國土壤修復最大的難題。我國土壤重金屬污染量大面廣,決定了任何成本高昂的技術都難以大規模推廣,也使國外主要針對小塊土地修復的技術在國內難有用武之地。

在諸多重金屬中,六價鉻是一種典型高毒性重金屬污染物,能夠引起一系列疾病,因此從環境中移除六價鉻或將高毒性六價鉻還原成低毒性三價鉻對於鉻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六價鉻的處理主要集中在水體中,而由於分離回收困難,土壤中六價鉻污染治理仍缺乏有效手段。因此,迫切需要發展一種可高效去除土壤中六價鉻的方法。

日前,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技術生物所課題組利用氧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鐵等為主體材料材料,經過系列結構設計和功能化修飾,製備出一種磁性複合納米材料—重金屬磁捕劑,具有多孔結構、大比表面積和高表面活性,既可以高效吸附抓取水體和土壤中六價鉻,又可通過還原反應將高毒性六價鉻轉變為低毒性三價鉻,且能夠通過外加磁場將納米材料連同鉻一起從水體和土壤中移除,從而從根本上修復六價鉻污染的水體和土壤。

這一振奮人心的成果由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所的吳正岩研究員課題組完成,相關成果已被美國化學會核心期刊《朗繆爾》(Langmuir)上發表。該期刊以諾貝爾獎得主、美國著名物理化學家歐文·朗繆爾命名,是表面科學界著名刊物。

吳正岩介紹,與現有修復方法相比,該工作創新性的提出一種移除土壤中鉻的新方法,突破了土壤與鉻分離的技術瓶頸,為鉻污染土壤修復提供一種原創性技術,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此前利用黏土、生物炭等天然材料復配的修復技術雖然能夠抓取重金屬,但無法移除,而本項研究的磁回收功能是最大亮點。」吳正岩說,該材料環境友好、性能穩定、製備方法簡單,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和前景。

註:文中圖片除註明外均來自網路

編輯:朱麗

審核:管晶晶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行星9」塵埃未定,又爆出太陽系內可能「潛伏」著「行星10」!
驚人的網路售葯灰色地帶!你在微店裡買的葯,可能是假的
南方持續強降雨,地質災害不可不防,請收下這份「防災攻略」
又一條東西大動脈打通!寶蘭高鐵開通,西安3小時到蘭州

TAG:科技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VR技術也能緩解暈車?蘋果的新專利或幫你實現
精準治癌真能實現嗎?
側鏈:區塊鏈技術革命時代的跨鏈創新,價值網路實現的關鍵
區塊鏈並非「顛覆性」技術,真正的行業變革需要多年才能實現
無人機靠這些技術,才能實現穩定的圖像傳輸
新的研究實現了太陽能電池更大的轉換效率
區塊鏈技術能否幫助實現版權保護?
實現國資國企改革的關鍵性突破
中國和技術實現重大突破,原子彈都要退役了!
為什麼要用區塊鏈技術實現智能合約?
長生不老真的能實現嗎?盤點地球上存活能力最強的三大生物
沃爾瑪新專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包裹的智能交付
被動收入,決定你能否實現財富自由的關鍵
專家建議:實現伺服器性能完整性的有效方法
改造生命已經實現,那再進一步,人還能創造出新生物嗎?
中國研發電磁技術,即將完全掌握關鍵部分,實現電磁炮的裝備
將屍體進行低溫保存,未來的醫學技術能否實現死而復生?
動動眼睛就能操控電腦,這麼科幻的技術已經初步實現了
量子技術新突破:按一下按鈕就能實現量子傳輸!
囿文——回歸品質本身,實現最優性價比的「消費降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