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戰漢時期玉器特點以及戰國時期古珠鑒定

戰漢時期玉器特點以及戰國時期古珠鑒定

戰國漢代玉器特點:

春秋末期鐵器的出現,制玉的工藝有了第三次的變革,到漢代,制玉工藝水平進入了輝煌時代。

縱觀戰國到漢代的玉器,有如下幾個特徵:

一、玉器經過石工具階段、銅工具階段到鐵工具階段,制玉工藝有了劃時代的進步,進入了最完美的時期。

二、戰國、漢代玉器製作講究造型美,人們在一些完整的玉器造型上增加了和諧的壯士,突破了以前的呆板、單調的格局,達到了平衡、統一的視覺效果。

三、戰國以後的玉器多頂撞地紋、如谷紋、蒲谷紋、捲雲紋等,為了突出紋飾,玉工在製作時,勾軋、頂撞都要規矩整齊、線腳要利落,其地紋平整,面紋排列有序,這是該時期制玉一大特點。

四、紋飾細密,其線刻往往細如豪發,這種工藝稱為」遊絲工「,這是小工具勾砣運用熟練的結果。那時候的陰紋很少有斷開的現象。

五、玉器上的孔,或用管鑽打,或鐵挺或銅挺,那時候人手掌握打長玉器是非常有難度的。

六、玉器的縷空,用搜弓子搜眼尖角利落,是細鐵絲運用的效果,這種絲和砂都得很細,操作中很容易斷裂,費時費精力。

七、制玉的活換套技術戰國時期很是成熟了。

春秋晚期扁平圓環狀雕龍玉壁

戰國時期捲雲紋灰白色玉璧

戰國時期變形蟠龍紋玉環

戰國晚期雙璧形玉佩

漢黃褐色回紋玉珌

西漢鏤空虎紋圓點紋玉彜

戰國水晶如何鑒定:

一、晶體(材質),水晶無論新老大家都會關注晶體好不好,主要是指內部雜質多少。戰國水晶珠飾多見使用白水晶、紫水晶、茶晶。大家可以仔細觀察,戰國水晶晶體的通透感與新水晶是有差別的,新水晶顯得死板不靈動,即便帶有雜質的戰國水晶,只要無雜質部分,也是瑩瑩有內涵。同時戰國水晶珠飾等級高,帶有雜質的不多,但由於水晶磕碰易損,難保存,現在見到開門藏品的「雜質」,可能為磕碰或磕碰後沁入所致。

二、工痕特點,水晶質硬卻脆,所以對製作工藝的要求很高,要將水晶晶瑩剔透的感覺,淋漓盡致的展現更是不易。遠觀制式規整但細看手工特點明顯,不像機械工藝那麼規整,邊緣與楞也沒有那麼硬、利的感覺,是一點點的修整而成,比如圓形是一點點的由方形修圓。珠飾平面及弧度的工藝,應該都是用小小的砣具慢慢磨製的,磨製後的拋光更加精細也應為好幾道拋光過程。所以我們看來戰國水晶上的工痕不是非常明顯,而且工痕都是不規則的短線。

三、光氣(皮殼),戰國水晶由於拋光工藝加之其歲月磨礪,有著獨特的光氣,觀察新老水晶時,老的水晶珠飾上面像罩了一層保鮮膜。給人的感覺就是一種發霧發乾的情況。當然除了這種皮殼感外,幾千年的埋藏,多數水晶珠飾表面還會形成土蝕點。

四、孔道,戰國水晶的打孔是由桯鑽慢慢完成的。開孔過程既是拋光過程,所以孔道水亮。不過水亮的孔道仿製工藝已經做的很到位,所以還是綜合來看,鑒別不能以點蓋面。

戰國中期算珠形穿孔水晶珠

戰國中期穿孔水晶珠

戰國中期圓球形穿孔水晶珠

戰國中期紫紅圓形瑪瑙環

戰國漢代玉器及其精美的古珠在其生產力(鐵器青銅的成熟應用)進步的條件下,玉器古珠的材質及其工藝上出現大的進步。玉器採用質地上乘的和田玉,珠子則採用更硬的水晶或者瑪瑙,在製作上紋飾上更加繁縟精細,採用滿工雕琢,給人以美的享受。戰漢時期的玉器在中國玉器史上,以其豐富的紋飾跟其特殊的文化內涵而著稱,在中國歷史文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來源:《宜昌博物館》 文章來自網路

收集文化碎片、描繪文化藍圖、弘揚傳統文化,致力於陶瓷美學欣賞以及總結歸納輔助斷代

GIF/1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月收藏 的精彩文章:

精美的文化期玉器欣賞!-中篇
如翠、如玉、如花、如碧,似冰似玉-「巧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雲」從優美的詩句中欣賞宋瓷之美-上篇

TAG:九月收藏 |

您可能感興趣

戰國時期玉璜的特點
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特點
春秋戰國時期的「佩劍」
館藏春秋戰國時期古玉
古埃及王國時期
漢晉時期的世界經濟戰
春秋時期有禮儀的戰爭,戰國時期有彪悍的民風
古典時期的玉器:春秋至東漢不同時期玉器各有何特點?
美國二戰網站:抗戰開始時期的蔣介石 宣布對日抗戰時期的珍貴照片
上古時期之舜
春秋戰國時期民居的特點和典範
秦漢時期考古
影響中國歷史的戰爭秦漢時期
東周時期分為兩半,春秋時期與戰國時期你知道嗎?
春秋戰國時期的老闆
抗戰時期的對日特工戰
古典時期的玉器:不同時期的高古玉器有何特徵?
抗戰時期的潘集
一戰時期,各國奇怪武器
戰國七雄並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