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常見眩暈三鑒與中醫對策

常見眩暈三鑒與中醫對策

一、眩暈之辨真 問題何忖

病情描述::彎腰起立時旋暈一陣,猛回頭也旋暈,以前從未發生過旋暈現象。

希望提供的幫助:提供諮詢。

二、眩暈病症 先予簡分

鑒於如本病案中的病人,出現眩暈,共性處置,不要猛然回頭,以免旋暈跌倒。此病人的情況,目前只主要考慮頸椎病問題為主。但本病人所說之病情,涉及眩暈三種情況,需要細分與處置。

人體血壓,正常的話,有維持血液供應,保證還正常生理功能之需。

本病人之問題,涉及血壓。其血壓目前還不好說就不正常。

如果是彎腰起立時旋暈一陣,那說明是體位性的,突然起立,血液不能一下子打到頭部,故而有頭暈現象。過一會,待血液至正常供應時,則頭暈癥狀減輕。

至於是否有高血壓病,待後還要到醫院查一查,以醫師的檢查為準,而不是以自我癥狀為準。目前還不能說就是高血壓病。

當然,如是對於較嚴重的高血壓病人,可以有頭暈表現,但不只是在彎腰起立時旋暈一陣,而是老是這樣,起坐皆如此。

三、眩暈三情 細當鑒真

1、眩暈與體位性相關

此謂之為體位性低血壓,可伴有眩暈。

什麼是體位性低血壓呢?

這裡包括三層含義:

一是體位變化;

二是血壓數值;

三是臨床癥狀。

從體位上講,大凡卧位、坐位、彎腰位向站立位變化時;血壓未能隨著體位變化而隨時作出必要的調整,且出現臨床癥狀時,大體上可以說是有體位性低血壓,有人甚至還出現虛脫。從數值上講,是由於體位的改變,比如從平卧位、彎腰位突然轉為直立,或長時間站立發生的腦供血不足引起的低血壓。怎麼判斷這種低血壓呢,一般是按站立後收縮壓較平卧位時下降2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下降10毫米汞柱,即為體位性低血壓。有一個測量要求,即:站立時與卧位時的血壓值要同步測量。正因為如此要求,臨床不太好從數值上進行判斷。病人來診,體位已不同,癥狀也不盡相同,故較難一下子判斷本症。假如今天測了卧位狀態的收縮壓是110毫米汞柱,過幾天後則收縮壓是90毫米汞柱,同樣是差20毫米汞柱,但這樣診斷為體位性低血壓就不科學,也且無可比性了。如果要確診是體位性低血壓,也要結合一些必要的血液動力與生理的客觀檢查後,加上及時的數值比較,方可較全面的確診。

為什麼會出現體位性低血壓呢?西醫的認識較多。但中醫認為,主要是病人過多疲勞,氣血不足,清陽不升,或夾有痰瘀阻滯,氣機不暢等因素所致。

中醫中藥,多要昇陽益氣,補中益氣,升清降濁等治療。相選用相關方劑。

針灸治療,效果很好。可以選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任脈等經穴及背俞等,以補法為主,或平補平瀉法,多加灸法。

2、眩暈與頸椎有關

病人猛回頭也旋暈,那說明是頸椎問題,多屬於頸源性眩暈。

頸性眩暈,也稱椎動脈壓迫綜合征。病因也多與頸椎病及其他與頸椎相關的問題。最主要可能,是有頸椎退行性改變。目前頸椎病的人越來越多,年齡也越來越年輕。甚至中青年人的60%以上,皆有不同程度的頸椎病。一般屬於頸椎病的椎動脈型。因為猛回頭,擠壓頸動脈,使頭部血液供應暫時不足,而顯有眩暈現象。

此外,頸肌和頸部軟組織病變、頸部腫瘤和顱底畸形等引起椎動脈受壓而發生缺血導致眩暈,椎動脈本身病變如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和畸形等更易發病。

頸交感神經叢受到直接或間接刺激,引起椎動脈痙攣或反射性內耳循環障礙而發病。

反射異常也可引起,如環枕關節及上三個頸椎關節囊中的頸反射感受器受到各種刺激,其衝動可傳至小腦或前庭神經核產生眩暈和平衡障礙。

頸源性眩暈,其臨床癥狀也多種多樣,或輕或重,或有或無。其主要臨床表現是多種形式的眩暈,其發生與頭部突然轉動有明顯關係,常伴有噁心、嘔吐、共濟失調等,有時可以有黑朦、復視、弱視等,癥狀持續時間短暫。

其治療,要以頸椎病治療為主。

治療可用頸部牽引、理療、按摩等。適當應用血管擴張血管葯、改善微循環葯及維生素。

中醫認為,本病多為經脈阻滯,氣血不暢,或夾有痰瘀等。應予以疏通經脈,調暢氣血,或兼以化痰袪瘀。可取相關中藥,辨證施治。

中醫針灸,對於頸椎病為主的治療,不失為一種好方法。應取督脈、足太陽膀胱經等經穴為主,用瀉法為主,加灸。

3、眩暈與高血壓有關

此時的眩暈,稱之為高血壓性眩暈。

此類眩暈現今臨床多見。本病主要是因為高血壓引起。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膏粱厚味,飲食不調,加上快節奏生活,高血壓發病率日增。甚至可以說,中年以上,三個行,可能有一個高血病。因為動脈硬化、痙攣、腦血管相對供血不足,以致眩暈等。頭暈、頭痛是高血壓患者最為典型的癥狀表現,一般情況下,患者存在持續性的眩暈、鈍痛或者是脹痛感。其中頭暈時間不固定,或短暫,或持續,頭常會有劇痛。伴有側頭部太陽穴和枕後部位不適,隨著突然下蹲或起立時出現頭暈,其頭部有持續性的沉悶難受感,影響工作。

高血壓性眩暈,屬於中醫的風痰上擾,肝陽上亢,痰瘀內阻,或肝腎陰虛等。

其治療可以用中藥化痰熄風,平肝潛陽,豁痰祛瘀,補益肝腎等,以止眩定暈。應用相關中醫中藥。

針灸對於高血壓性眩暈具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可以選肝、膽經、督脈、心經、手足陽明經穴等,針用瀉法。刺絡放血法,穴位埋線法,火針治療法,耳穴針刺等,都是降壓止痛,辨證施治,對症治療的好方法。

當然,臨床的眩暈較為複雜,涉及面廣,也遠遠不止上述數種之情形。臨床還要根據不同情況而靈活辨別,適當施治。

四、生活調攝 保養在人

要注意生活方面的調攝。

合理調節生活節奏,保持充足的睡眠,適當的活動。體育鍛煉,勞逸結合。

保持平和愉悅的心境。不急不躁,不焦不躁。調適情志,避免精神刺激。

合理飲食。注意營養,清淡宜口,少鹽少糖,戒除煙酒,避免辛辣香燥之品。

要學會治未病。眩暈可能是多種疾病的早期癥狀或伴發癥狀,甚至是危重疾病的早期癥狀。因此,要及早檢查,更要多應用中醫中藥、針灸等預防與治療。而且越早效果越好。

更多內容請點擊此處 我的診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問醫生 的精彩文章:

整形美容術前的心理準備
血小板增多症能徹底治癒嗎?
偏癱後康復鍛煉,預防患者肌肉攣縮和關節強直
開眼角多長時間可以恢復,術後需要注意些什麼?
灸花集腋,卻病延年

TAG:愛問醫生 |

您可能感興趣

常見肝病及其中醫對治
常見腎經病及其中醫對治
中醫巧治常見病
對紫砂壺鑒別最常見的常見三大誤解,反向選購紫砂壺
中醫經典中藥葯對65對,能治幾乎所有的常見病
對癌症常見的誤解
鸚鵡常見疾病與防治
嬰兒常見病的發現與防治之中耳炎
常見六種脈象的特徵、鑒別與主病,中醫常考!
中醫入門:中醫診斷常見癥狀鑒別之鼓脹
從中醫角度看常見水果
山林中這常見的藤狀植物你認識嗎,據老中醫說它對治療風濕腳氣
常見腦病的中醫治療——偏頭痛
泰國試管嬰兒過程中常見併發症及應對辦法
常見中成藥一覽表
蔫榮光老中醫治癌症常見癥狀對症下藥10法
六大常見偏見是走向成功的障礙
胰島素注射常見副作用及應對方法
兒童常見疾病的防治知識
中藥基礎必學:中醫常見的 補虛葯 配對大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