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片葉中賞世態百像:深挖茶葉貿易的前世今生

一片葉中賞世態百像:深挖茶葉貿易的前世今生

文 |潮汐社區領域運營團隊 鮑淑雅馬也

撲克導讀:

舉頭等天亮,

低頭刷手機?

倒不如與茶會友,

清茶一杯頰留香,

舉杯間,

聽的是家常,

賞的是世態百像。

飲茶,怎能不知茶?在此前的《重磅乾貨:全球25個咖啡產地大起底,讀完你也是半個專家》中,撲克投資家深入挖掘了眾多咖啡產地的精彩風光,但是作為一個中國人來說,終究,還是那一抹淡雅清新的茶,能在緊張的交易之餘給人帶來半點精神世界的寧靜。茶葉及相關貿易同樣是一個貿易量巨大,金額眾多的行當,在消費升級的大前提下,傳統茶葉及相關產業,正在煥發新的機會。今日,我們就來一同探尋茶葉的前世今生。

一、從茶的起源說起

自野生茶樹被發現後,從生煮羹飲到餅茶散茶,從綠茶到多茶類,在這期間茶葉經歷了複雜的變革。

傳說第一個品嘗茶樹的鮮葉並發現它神奇的解毒功能的是神農氏,在神農時期原始農業主要還是靠採集野生植物,然後熬成稀粥使用。所以茶最初並沒有當做飲品,而是採食鮮葉,被當做果腹的樹葉。

到了春秋時期,《晏子春秋》一書中有寫以茶作餐菜的記載。到三國時,魏國出現了茶葉的簡單加工,采來的葉子先做成餅,晒乾或者烘乾,這是制茶工藝的萌芽。兩晉時期《晉書》中記:"吳人採茶煮之,曰茗粥"。生煮羹飲,類似於現代的煮菜湯。同時茶也被當做葯,就像採集其它草藥一樣採集鮮葉晒乾收藏備用。

從漢代起,茶逐漸被當作飲品使用,兩晉南北朝是我國飲茶風俗的興起期。而至三國時期,人們將采來的茶葉晒乾或烘乾做成茶餅,飲用時,研末沖泡,加佐料作為羹湯飲用。但初步加工的餅茶仍有濃厚的青草味,於是古人革新工藝,發明了蒸青制茶法:"將茶的鮮葉洗滌、蒸後碎制,蒸青壓榨,去汁制餅,使茶葉苦澀味大大降低"。

自唐至宋,貢茶興起。隨貢茶院的成立,大量官員技師被組織起來研究制茶技術,茶葉的生產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在唐代,"蒸青作餅"之法已經趨於完善,宋代更是出現了研膏茶、蠟麵茶等新式樣,後來在團餅茶表面有了龍鳳之類的紋飾,謂之龍團鳳餅。團餅茶在製作工序中為了改善苦味難除、香味不正的缺點,逐漸採取蒸後不揉不壓,直接烘乾的做法,將蒸青團改造為蒸青散茶,保持茶的香味。製作團餅茶時,在蒸青後要用冷水沖洗使之冷卻並壓榨水分,但這樣茶汁也會隨之被榨去,失去了茶的真味,散茶則避免了這個缺點。

近代制茶的過程中,更為注重如何確保茶葉的香氣和滋味。經歷了從不發酵、半發酵到全發酵等一系列發生內質變化的製造工藝,由炒青綠茶演變而製成了各類色、香、味、形品質特徵不同的六大茶類,即綠茶、黃茶、黑茶、白茶、青茶(烏龍茶)、紅茶。

歷經秦漢的粗獷古樸,唐宋的奢麗,明清的酣暢淋漓,直至現代的不拘一格,清新洒脫,茶藝發展到今天已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當物質的茶被異化為精神的茶、文化的茶時,人們便在茶事中注入自己的精神追求,飲茶必畢其儀、美其器,而泡茶也不再是單純的事情了。對飲茶人來說,最大的愉悅不僅僅是茶湯入肚,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獲得的享受。

二、茶葉的品種及主要茶區分布

茶葉品種

因分類方式眾多,茶葉的品種也非常繁雜,下圖對茶葉的分類和名稱做出了較為系統的說明。

但最為大眾所知的分類方式還是按茶色來分。

平時見得最多的,就是綠茶了。綠茶不僅用來喝,現在已經演化到引申含義之中,變成了一個負面的詞語。大概有同樣遭遇的詞兒,只有"白蓮花"了吧。

真正的綠茶,原本也是帶有白毫的。但經過殺青、揉捻、乾燥等工序之後,大部分白毫脫落,經浸泡便成了清新的綠茶。綠茶又分為四種不同的殺青工藝:炒青茶,蒸青茶,烘青茶,曬青茶。這其中,炒青是國內最常見的制茶工藝,根據茶的不同形狀,又分成長炒青,扁炒青,圓炒青三種。在製作時,將新鮮的茶葉在120攝氏度左右的大鐵鍋中來回翻炒,以使得水分完全散失,茶身也變得綿軟,以便做出不同的形狀。

由於綠茶製作時不發酵,各種成分也得以保留得很好。其中茶多酚、咖啡鹼可以保留鮮葉的85%以上,葉綠素能保留一半左右,維生素的損失也較少。從而形成了綠茶"清湯綠葉,滋味收斂性強"的特點。最新科學研究結果表明,綠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質成分,對防衰老、防癌、抗癌、殺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比其他種類的茶都要更高。

著名的綠茶實在太多,但最有名的當屬以下三種:

西湖龍井:西龍是中國綠茶的代表,出產於杭州西湖周邊,是古代知名的貢茶。西龍的特徵是葉片呈扁平狀帶有翡翠色的茶色,散發出嫩草或豆子的清香與甘甜。上好的西龍,在清明節前後以一芯一葉的方式摘取,被視為綠茶中的至高臻品。

黃山毛峰:產於名勝黃山,是安徽綠茶的代表。毛峰是一種帶黃白色毛的烘青綠茶,茶色往往伴有透明的黃金色,散發出栗子的香味。各種毛峰中,以一芯二葉方式摘取的特級品被稱為"雀舌"。

碧螺春:和西湖龍井齊名的炒青綠茶,產於蘇州的東山及西山。但形狀和西龍有明顯區別,呈現出可愛的,如卷貝般的螺旋狀。碧螺春也是古代著名的貢茶。

黃茶可能大多數人都沒聽說過,這是一種與綠茶非常相似,但在加工工藝中加入了一道燜堆渥黃工序的茶。通過燜堆的方法,促使茶葉中的多酚和葉綠素等物質部份氧化。製作黃茶最主要的工藝,稱為悶黃。是將殺青和揉捻後的茶葉用紙包好,或堆積後以濕布遮蓋,等待數十分鐘至數個小時後,茶坯在水熱的作用下產生非酶性的自動氧化,形成明亮的黃色。

根據黃茶種類的差異,進行悶黃的先後也不同,可分為濕胚悶黃和干胚悶黃。黃茶浸泡後,呈現出黃湯黃葉。上好的黃茶,每根黃葉都在杯中立著,如"刀山劍硭"。按其鮮葉的嫩度和芽葉大小,又分為黃芽茶、黃小茶和黃大茶三類。

著名的黃茶,有湖南嶽陽的君山銀針、北港毛尖、鹿苑毛尖,四川的蒙頂黃芽,安徽的霍山黃芽等。它們除了茶樹的產地不同外,悶黃的方式也各具特點:如霍山黃芽是炒乾和攤放相結合的悶黃,稱為干胚悶黃,含水量少,變化時間長;蒙頂黃芽是在揉捻後悶黃,屬於濕胚悶黃,水分含量多,變化較快;而君山銀針則是在炒干過程中交替進行悶黃。

白茶是一種採摘後,不進行殺青或揉捻,只經過晾曬或烘乾加工而成茶。由於沒有殺青和揉捻,茶葉表面的白毫得以完整地保留下來,故而茶葉外表色澤銀白,如同覆蓋了一層薄雪,因此得名白茶。

白茶是一種輕微發酵茶,發酵程度僅比綠茶稍多。曬青是一道主要的白茶工藝,由於不沾煙火,白茶得以保持原有的清香口感。在曬青的同時,薄薄攤開於竹匾上的茶葉漸漸萎凋,這也是形成白茶品質的關鍵工序。白茶的製作是所有茶葉中最為自然的。比較出名的白茶,均出自福建東北部地區,有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等。而比較有名的"安吉白茶"雖名為白茶,但實則是一種綠茶。

雖然名字和綠茶很像,但青茶並不是綠茶。大家耳熟能詳的烏龍茶是它的另一個名字。

是的沒錯,青茶就是烏龍茶,這是一種半發酵茶。根據宋代《食貨志》所載,烏龍茶的前身,是北宋時著名的北苑茶。北苑茶是福建最早的貢茶,時任福建轉運吏,監督製造貢茶的著名書法家蔡襄,對北苑茶便情有獨鍾。

他1051年時所著的《茶錄》中提到"茶味主於甘滑,惟北苑鳳凰山連續諸焙所產者味佳。"在北宋晚期,北苑茶已經發展出半發酵的製作方法:採下的鮮茶葉,須經過白天半天的時間堆放於竹筐之中。待得茶葉在筐子里搖蕩積壓,直到晚上才能開始蒸制。當時的茶人發現,經過積壓之後,芽葉經酶促氧化的部分變成了紫色或褐色,泡製出的茶湯口感獨特,飲後齒頰留香,回味甘鮮。他們便保留了這一製法,於是誕生出了青茶。

說到最著名的青茶,自然當屬鐵觀音。鐵觀音原產於泉州市安溪縣西坪鎮,發現於1723至1735年間。"鐵觀音"既是茶名,也是茶樹品種名。因乾隆皇帝細觀茶葉形似觀音,臉重如鐵,便賜其名為"鐵觀音"。

除了鐵觀音外,產於武夷山的"大紅袍"也是一種非常名貴的青茶。它的母樹產於福建武夷山天心岩九龍窠的高岩峭壁之上。由於母樹的數量很少(現存僅剩下六棵)。每年又會根據雨水、產量等因素作限量採摘,所以即使在最好的年份,大紅袍的茶葉產量也不過幾百克。這也是為何大紅袍如此昂貴的原因。

紅茶是一種流行於全世界的著名茶類,也是一種全發酵茶。紅茶的製作步驟,分為採摘、萎凋、揉捻、發酵、乾燥五步,比綠茶多了一個發酵的過程。在發酵過程中,茶葉在空氣中氧化,其中的茶多酚和單寧酸減少,並生成了茶黃素、茶紅素等新的成分,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醇類、醛類、酮類、酯類等芳香物質也隨之產生。因此,紅茶的茶葉呈黑色,或黑色中參雜著嫩芽的橙黃色。茶湯呈深紅色,香氣濃郁撲鼻,比綠茶更加香濃。

至於紅茶的口感,由於少了苦澀味,因此味道更加香甜、醇厚。也更容易被外國人接受。除了這個原因之外,不像綠茶會隨著時間而失去味道,紅茶的味道卻能夠保存相當長的時間,因此能適應長途運輸。這也是紅茶能夠廣泛傳播到西半球的重要原因。

依照製作工藝劃分,紅茶可以分為小種紅茶、功夫紅茶和紅碎茶。其中小種又分成正山小種和外山小種,其區別在於是否產在武夷山桐木關。正山小種(也稱拉普山小種)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紅茶,相傳所有紅茶的都源自於它。現在很火的金駿眉,便是正山小種的一種。

祁門紅茶和滇紅則是功夫紅茶的代表。將紅茶切碎,就是所謂的紅碎茶。比如國內外超市隨處可見的"立頓"紅茶,就是紅碎茶的一種。與其他茶葉的最佳產地都源自中國不同,最好的紅茶並不在國內,而是在印度的大吉嶺。

大吉嶺紅茶產自印度西孟加拉邦北部,喜馬拉雅山麓的大吉嶺高原地區。此地氣候濕熱,終年被雲霧所籠罩,雨水充沛,環境非常適合茶樹生長。大吉嶺紅茶的味道帶有濃郁之中透著果香,因此在英國享有盛名,獲得無數獎項,故有"紅茶之皇者"的美譽,又被稱為"紅茶中的香檳"。在此提醒大家,雖然大吉嶺紅茶如此有名,但其最初的品種,依然來自於中國安徽。

黑茶是一種後發酵茶。所謂後發酵茶,是指陳放茶葉數個月或數年,讓其中的麹菌發酵後製成。黑茶泡出的茶湯顏色,呈黑褐色且混濁,因此得名。其生產歷史非常悠久,已有四百年歷史。根據《甘肅通志》所記載,黑茶最早見於明嘉靖三年御史陳講的奏疏:"以商茶低偽,征悉黑茶。地產有限,仍第為上中二品,印烙篾上,書商名而考之。每十斤蒸曬一篾,運至茶司,官商對分,官茶易馬,商茶給賣。"

黑茶又被稱為"馬背上形成"的茶。當時在四川雅安地區,茶馬交易盛行。茶商從雅安出發,經由馬背馱著抵達西藏,至少需要三個月的路程。由於缺乏遮陽避雨的工具,下雨天時,茶葉常被淋濕,到得天晴時又被晒乾。這種干、濕的循環變化過程,使茶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導致了發酵,產生了品質完全不同於起運時的茶品。人們發現這種茶氣味醇香,口味厚而不膩,不但能夠長期保持,而且越陳越香。於是黑茶便逐漸流傳下來。

最有名的黑茶,應屬雲南的普洱茶。普洱茶以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使用後發酵方法製成,依照發酵不同,分為生茶和熟茶兩種。而成品又可分為散茶和緊壓茶兩類。其茶湯橙黃濃厚,香氣高銳持久且香型獨特。與其他茶不同的是,普洱茶的飲用方式比較多樣,不但可以清飲,還可以混飲。普洱茶還有一大特點是經久耐泡,即便沖泡五、六次之後,余香仍在。

三、中國茶區

北緯18-37度,東經94-122度,中國的茶區分布範圍極為廣闊,地跨中熱帶、邊緣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和暖溫帶。在垂直分布上,有種植在海拔2600米高地上的茶樹,也有僅距海平面幾十米高的茶園。因不同地區地形及氣候差異較大,茶樹的類型和品種也有所不同,從而在一定地域範圍內形成了一定的茶類結構。我國共分四大茶區:西南茶區、華南茶區、江南茶區和江北茶區。

西南茶區位於中國西南部,包括雲南、貴州、四川三省以及西藏東南部,是中國最古老的茶區。茶樹品種資源豐富,生產紅茶、綠茶、沱茶、緊壓茶和普洱茶等,是中國發展大葉種紅碎茶的主要基地之一。雲貴高原為茶樹原產地中心。地形複雜,有些同緯度地區海拔高低懸殊,氣候差別很大,大部分地區均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冬不寒冷,夏不炎熱。土壤狀況也較為適合茶樹生長,四川、貴州和西藏東南部以黃壤為主,有少量棕壤;雲南主要為赤紅壤和山地紅壤。土壤有機質含量一般比其他茶區豐富。

華南茶區位於中國南部,包括廣東、廣西、福建、台灣、海南等省(區),為中國最適宜茶樹生長的地區。有喬木、小喬木、灌木等各種類型的茶樹品種,茶資源極為豐富,生產紅茶、烏龍茶、花茶、白茶和六堡茶等,所產大葉種紅碎茶,茶湯濃度較大。除閩北、粵北和桂北等少數地區外,茶年生長期10個月以上,年降水量是中國茶區之最,一般為1200毫米-2000毫米,其中台灣省雨量特別充沛,年降水量常超過2000毫米。茶區土壤以磚紅壤為主,部分地區也有紅壤和黃壤分布,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豐富。

江南茶區位於中國長江中、下游南部,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蘇南、鄂南等地,為中國茶葉主要產區,年產量大約佔全國總產量的2/3。生產的主要茶類有綠茶、紅茶、黑茶、花茶以及品質各異的特種名茶,諸如西湖龍井、黃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君山銀針、廬山雲霧等。茶園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帶,少數在海拔較高的山區。這些地區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為15℃-18℃,冬季氣溫一般在-8℃。年降水量1400毫米-1600毫米,春夏季雨水最多,佔全年降水量的60%-80%,秋季乾旱。茶區土壤主要為紅壤,部分為黃壤或棕壤,少數為沖積壤。

江北茶區位於長江中、下游北岸,包括河南、陝西、甘肅、山東等省和皖北、蘇北、鄂北等地。江北茶區主要生產綠茶。茶區年平均氣溫為15℃-16℃,冬季絕對最低氣溫一般為-10℃左右。年降水量較少,為700毫米-1000毫米,且分布不勻,常使茶樹受旱。茶區土壤多屬黃棕壤或棕壤,是中國南北土壤的過渡類型。但少數山區,有良好的微域氣候,故茶的質量亦不亞於其他茶區,如六安瓜片、信陽毛尖等。

國內茶葉市場:潛在消費量巨大,缺乏領頭羊

作為產茶大國,2016年我國茶園面積接近4400萬畝,比2015年增長2%,全國茶葉總產量達243萬噸,比2015年增長7%,總產值達到1680億元。再從銷量來看,國內銷量182萬噸,比2015年增長3%,出口銷量32.9萬噸,比2015年增長1%。

可見,全球經濟復甦步伐放緩,但中國茶葉的產銷依然保持上漲態勢,產大於銷的狀態依舊存在,依舊嚴重。目前國內茶葉市場呈現以下特徵:

現有競爭格局"一片混戰"

提起茶,多數人都會第一時間想到立頓等國外茶品牌,卻沒辦法列舉出一個中國本土茶品牌。中國茶葉市場處在一個"轉型階段",從傳統性的區域消費模式,轉向更為現代和多元化的消費趨勢。

目前,中國茶業市場存在幾個問題:首先,茶葉的標準化程度低,缺乏統一標準。中國名優茶生產還不能實現全程的機械化加工,大多數還是採用手工製作,作坊式生產,普通消費者難以區分優劣。而且茶葉的定價相當暴力,價格十分模糊,導致信息不對稱,渠道商趁機多賺錢等等。其次,中國茶行業缺乏龍頭企業,整個市場處於競爭無序的混亂狀態,市場分散,大多數為中小型企業,就全國市場而言,沒有一家企業可以佔據2%的市場分額。這也就導致了中國茶企資源分散,缺乏樹立品牌意識。

供給模式:茶葉電商突起

"互聯網+"浪潮滲透進了每一個傳統產業,就目前來看,茶葉電商市場規模還比較小,企業需要解決線上用戶結構錯位、有品無類、用戶粘性低、同質化競爭激烈等問題。

就目前來看,茶類電商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由於茶葉的特殊性,傳統茶葉在向電商端延伸時需要解決以下問題:

用戶結構錯位:茶葉的中高端消費群體年齡在35歲以上,網購頻率較低,更青睞於線下購茶同時,國內電商的主流消費群體大多是35歲以下的年輕人,尚未形成長期飲茶習慣,對茶葉需求有限。有類無品,

用戶粘性較低:消費較青睞於品牌產品,例如大益、八馬等知名品牌,均是天貓雙十一銷售明星茶葉。而茶葉種類繁多,仍處於"有品種、無品牌"的狀態,消費者所了解的茶葉品牌大多是某一地區的個品種,如安溪鐵觀音、西湖龍井等,但是單個地區又有很有品牌產品,消費者知之甚少。這使得般線上產品難以通過簡單文字、圖片介紹來打動消費者。

同質化競爭激烈,價格戰拉低產品定位:茶類電商銷售以普洱、烏龍茶等為主,在線下缺乏強勢主導品牌的情況下,造成茶葉線上銷售同質化競爭激烈,而價廉成為線上銷售的重要優勢。目前,茶葉電商收到單次消費的茶葉價格大約為75元,相比較線下300-500元的水平相差甚遠。

很多人都認為喝茶大多數是中老年人的事。但其實,喝茶早就不是遛鳥大爺的專利了。近幾年,受到健康飲食潮流的影響,80後、90後年輕群體對茶葉關注度已經大大提升,茶成了咖啡、碳酸飲料最佳的替代品。目前在北上廣深20-45歲的群體中,40%的人有喝茶的習慣。未來,預計有超過70%的年輕人有茶葉消費意願,面向年輕群體的茶葉消費市場前景一片廣闊。

四、茶業發展趨勢面面觀

近幾年,我國茶葉消費正處於轉型期,茶產業是當之無愧的朝陽產業,在茶文化熱、有機茶熱、保健茶熱、名優茶興起等多重因素下,茶葉的傳統區域性消費習慣正在走向分解,取而代之的是更為現代的、多元化的茶葉消費趨勢。茶葉消費是一種傳統消費,也是一種成熟消費,然而最近幾年增加了不少全新的變化。

1. 茶飲消費習慣的變遷

必不可少一道茶

20世紀80年代初期,茶是待客上品,也是待客唯一選擇。家裡來了客人,就要去商店買一兩茶葉回來應景,這是常事。茶在北方農村並沒有太多可選擇的,味道倒是其次,主要看顏色。價格便宜色澤紅潤的花茶比較受歡迎,價格每斤在8元左右。在茶葉故鄉湖南,茶也沒有當作文化來品。上等的茶要拿去賣錢來維持日子,餘下的等下品自己喝。家裡喝茶的習慣,也只是飯後端了白瓷缸子,抓把茶葉倒上開水,解渴一般。人們喝的似乎是一種習慣,並不是茶本身的滋味。

茶莊漸露崢嶸

90年代,茶在人們生活中變的重要起來。北方人們對喝茶開始選擇茶葉的質量。清茶逐漸取代花茶在待客中顯現主人的富足生活,人們開始留戀壺中的余香。茶葉價格也由原來的8元一斤翻上一倍。"今天吃了沒有"的問候已經演變為"有好茶嗎,沏一壺"。這個時期,南方的茶莊在城市的角落安家落戶,茶葉被標上等級在明亮的櫥窗里一一陳列,三三兩兩的人圍著一壺茶打發時光。廣東的工夫茶被搬到小店的門前,一桌四椅一套茶具往來的人均可坐下討杯茶吃。

步入飲料時代

21世紀的到來標誌著飲料時代的到來,主婦們招呼客人不再是從廚房端出茶水,而是打開冰箱按客人的喜好選出各種牌子的飲料。飲料的發展把茶排出生活必須品的行列,去"喝茶"成了成功人士標榜身份的象徵。但在另一個層面上,茶飲料的出現是茶再次回歸消費大眾的標誌,這不但在每家的冰箱里出現了隨時可以飲用的茶,而且青少年在茶飲料剛上市時,把茶飲料當做時髦的飲品每天帶在身邊。不論是瓶裝飲料像"統一""康師傅"茶飲,還是街頭奶茶店的手搖茶飲如一點點、喜茶等,茶以一種新的方式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茶飲料的出現使維護茶傳統聲譽的人群騷動不安,認為茶應該保持原有的沖泡工藝才能體現茶的唯美。其實,這只是一個片面的市場話題。茶飲料只所以能被青少年接受,還是茶飲料的成分決定了一切,通過配料表我們發現茶飲料的主要成分是檸檬口味或奶茶類飲品,茶只是商家的賣點。但無論如何,這使青少年消費者間接的了解和接受了茶。茶也正以多種形式多種方式走入新時代的生活,主婦們的儲藏間依然有茶的一席之地。

現在,中國已經進入了全民喝茶的時代,尤其是分化出中老年茶客對茶葉功效品位的高要求與年輕茶客對茶葉時尚的需要,直接刺激了茶產業鏈的延伸,從而促進中國茶葉市場在未來幾年內必然進入新一輪的跳躍式發展。

更進一步:茶類衍生產品

茶食品美味與營養並重:現在的美食不僅注重色香味,還講究意形養,茶本身恰恰具備了這六個特點。茶,以一片綠葉征服眾人,色澤清新、芬芳怡人、入口甘洌、意境悠遠、形態迷人、養心養身。隨著生產加工技術的成熟以及茶企不斷加大研發力度,各種美味與營養兼得的茶食品應運而生。

擁有130年歷史的吳裕泰,近幾年陸續推出茶月餅、茶蛋糕、茶口香糖以及茶冰淇淋,在開發與銷售的過程中,有成功也有教訓。例如茶冰淇淋,茶粉自不用說,保證品質,其他配方也一絲不苟,在掌握工藝的基礎上,嚴格把關,再加上價格優勢,去年僅冰淇淋單品就創收幾百萬。

再如新生力量川茶集團,從最初的做茶品質到做茶科技,從做茶本身再到衍生品,充分利用企業自身的資源和優勢,帶動年輕消費群體對茶的認可與關注。其生產的休閑食品綠茶米花酥、米花糖和龍牙米花酥等,都在保留茶葉原有色澤、營養的基礎上,研發了更好的口感,讓人更容易接受並喜愛。

作為茶的衍生品還有很多,比如茶枕頭、茶被子、茶化妝品等,正因為茶具有抗氧化、抗輻射、去異味、提神醒腦等各種功效,其衍生品可以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為消費者帶來經濟實惠的產品。但不論是茶本身還是與其相關的各種產品的開發,品質尤其重要。茶類衍生品,為"茶業復興"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

2. 技術創新:保證產品口感穩定,降低飲茶成本是制勝的關鍵

現代技術的革新發展往往是一個行業快速發展的助推器,我們認為能否保證產品口感穩定,以及降低飲茶成本是檢驗技術創新成功與否的關鍵。具體在於:

茶葉口感的穩定性:

相比較於國外知名茶葉企業如立頓,英國的川寧食品公司,中國茶界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茶葉專家太多,眾說紛紜,茶葉太過神秘使得消費者對茶的認識大多停留在感性認識上。例如,川寧公司有300多年的歷史,其口感始終保持一樣。參考碳酸飲料,絕大多數消費者的第一反應就是可口可樂或者百事可樂。而在國內茶葉行業,尚無一款品牌產品能讓全國消費者都記住。

在中國,大多茶企進行宣傳時往往在強調茶葉來源,歷史悠久等特點時,卻難以讓消費者真正理解和記住自己對茶本身的感受。當然,也有一些企業能夠做到這一點,例如張一元和吳裕泰,已經持續經營一百年,其最核心的競爭力就在於其拼配技術,使得其花茶的口感滋味始終保持不變。因此,在發展的今天,茶企應該更多依靠現代技術為消費者提供口感穩定的優質茶,以增強品牌的獨特性和競爭力。

降低飲茶成本:

飲茶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直接成本為喝茶所實際付出的人民幣;間接成本為消費者選茶、買茶、泡茶所花費的時間與精力。兩者比較來看,直接成本並不高,高的是間接成本,也就是消費者去花大量精力去識別哪種茶好,以及泡茶所涉及的一系列問題。在提供優質茶的同時,茶企如果能夠降低飲茶成本,特別是飲茶的間接成本,將能吸引絕大部分消費者。

茶飲料,一種只添加了微量的茶提取物的消費品,在中國發展20年,市場規模已經超千億,而傳統茶葉規模也只有1600多億。對於禪惡意行業來說,降低飲茶成本的關鍵在於:

1)提升品牌力,節省挑選成本;

2)產品包裝上,更多考慮消費者飲茶習慣,例如一次性小包裝;

3)降低泡茶成本(例如全球最大的茶葉品牌"立頓"與5.5設計工作室額共同合作製造了一款採用空氣流動系統原理的泡茶機,通過數字化監控,充分壓榨茶葉的價值,以保證每一滴來自茶葉的精華都被充分榨取在香茶之中。)

7月15日,茶已經準備好了,你們要一起跟我們共聚嗎?

10年前,花旗CEO說,流動性仍在,keep dancing

10年後的今天,全球最大對沖基金大佬——橋水達里奧說

全球央行貨幣轉向,繼續keep dancing

這又是一個10年的節點

不過當前節點,究竟是危機前夜,還是新周期開端?

從貨幣政策,利率再到實際流動性,如何定調下半年?

從中亞到東南亞區域性經濟復甦實況如何?

能否管中窺豹?商品大周期視角下

當下是修復性反彈還是潛伏著行業矛盾爆發點?

2017下半年·撲克投資策略論壇+ 閉門大咖晚宴

為你打開周期節點投資之門

詳情請查看下圖,即刻報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劉詩詩劉雯奶茶baby胡歌 巴黎時裝周誰美到了你
一杯溫熱又酸甜的水果茶,相當開胃解膩
毀大牌專業戶奶茶妹妹,終於逆襲成時尚圈真名媛了,有錢就是好
炎炎夏日,點茶消暑
二元一杯茶錢,老人只能到這樣的地方喝茶 消磨時光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茶葉簡史,3分鐘讀懂一片樹葉的前世今生
茶葉:一片樹葉的奇幻之旅
一片茶葉,一個世界
一葉一世界◎一片茶葉的使命
這道意外發明的中國美食,像茶葉、瓷器、絲綢一樣享譽世界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曾壟斷世界茶葉貿易,為啥最後被印度茶反殺?
外媒:中國茶葉佔全球產量大半,為何不是世界第一茶葉出口國?
「中國茶葉之鄉」的深山茶園,一杯再一杯,三杯香猶存!
茶葉世界貿易:看世界首富如何學外語
我國的一道美食,曾傳入海外,和茶葉、瓷器、絲綢一樣享譽世界
一片茶葉的告白
他偷走了中國茶樹,移植印度,以一己之力改寫世界茶葉貿易史
一片茶葉的距離
一片茶葉漂洋過海背後的滄桑巨變
茶經:中國的茶葉曾經怎樣地影響世界?
一文了解茶葉的前世今生| 課程筆記
友情像一片片茶葉
中國茶葉的發展史,一次偶然嘗試成為全世界追捧的飲品
一片茶,一個人,透過杯中茶葉看人生
世界十大茶葉生產國 世界十大茶產地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