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柳宗元:唐代山水遊記第一人

柳宗元:唐代山水遊記第一人

只要說到「山水詩」,絕不能不提柳宗元的名字。他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為「王孟韋柳」,是自成一家的山水詩人。雖同為山水詩人,卻在風格上有所不同,王維和淡(如《山居秋暝》)、孟浩然清淡(如《過故人庄》)、韋應物沖淡(如《滁州西澗》),而柳宗元詩有一種近乎枯淡的氣質。

《江雪》這首五言絕句,最能體現柳宗元的枯淡之美。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尋常人讀來,這詩中只有「絕滅孤獨」,喪失了人世間所有的生氣。也許正是因為如此,柳宗元的山水詩才並未在唐代詩壇上脫穎而出。直到北宋,蘇軾第一個對柳宗元山水詩中的枯淡之美贊口不絕,並且將柳宗元與陶淵明相提並論,說:「所貴乎枯談者,謂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淵明、子厚之流是也。」

果然是同是天涯淪落人,跌宕一生的蘇軾道出了柳詩枯淡之中濃如膏脂的悲劇色彩。柳宗元21歲考中進士,開始了自己的仕途生涯,本可興堯舜之道,不料頻頻碰壁,最終在一次朝廷的革新中被貶到了永州。

從繁華的京城走向荒蠻的邊地,柳宗元悲憤交集。他由洞庭水路上溯湘江,來到了當年屈原沉身明志的淚羅江畔。眼前依舊是千年不息的滾滾浪濤,耳邊依然是嗚咽悲鳴的呼呼陰風,同病相憐的柳宗元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千百年前的屈原。自此以後,他的詩文中也注入了濃濃的騷學意味。

到永州的翌年,母親盧夫人就因水土不服而大病一場辭別人世。「立身一敗,萬事瓦解,身殘家破,為世大謬」是他當時的處境寫照。《江雪》,就是也在這段時間。母親死後,久浸在哀怨悲戚之中的柳宗元開始了他的驢友生涯。

大多數時候,他一個人趁著公務閑隙,在深山間施施而行,在幽谷中漫漫而游,或登高山,或入深林,或窮回溪,甚至走得越遠越好。累時,便披草而坐;渴時,便傾壺而醉;倦時,便相枕而卧。在深山幽谷的大夢裡,他才能像莊子一樣地逍遙自在,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柳宗元的二十六篇遊記散文,十之八九,作於永州,或繪山川之美景,或抒清凈淡泊之情趣,大都散發著濃濃的禪意。這些作品表現了柳宗元優遊山水美景的自得自適的情懷,為我們留下了超脫物外和物我合一的禪趣感受。比如《小石潭記》: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對於中國古代文人士子來說,解脫精神痛苦的途徑一是佛學,二是山水。然而對於柳宗元這樣的擁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人來說,自然山水雖能讓他一時得到解脫,但是卻難以治癒他那年久日深的心靈創傷,佛教也只能給他帶來片刻的精神麻醉。命運也罷,性格也罷,柳宗元的仕途雖讓人唏噓,但他的文學生涯卻印證了法國雕塑家羅丹的這句話:生活中並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

柳宗元正有這樣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他以獨到的、睿智的和透視的眼光,從永州和柳州的窮山惡水中發現了尋常人輕易覺察不出的自然美。

文/玄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玄譚 的精彩文章:

「熱成狗」,竟也藏著如此博大精深的東西方文化?
一枝淡貯書窗下,人與花心各自香
詩仙李白一生唯一服過的一位詩人
生活,才是最稱職的寫作導師
白居易告訴你,什麼才是理想的生活

TAG:國學玄譚 |

您可能感興趣

遊記:雨游龍潭峽
鵬城第一峰-梧桐山遊記
遊記:江淮第一山-天柱山之旅
人文之旅——湖北遊記(九)
岑溪天龍頂遊記
盤點《西遊記》中隱藏的四大牛人,孫悟空師傅排第二,鎮元子第三
羅萬軍 桂林山水遊記
遊記:水韻淮濱千般景
石泉山莊遊記
龍鳳山莊遊記
盤點《西遊記》中的四位隱藏牛人,黎山老母排第四,菩提祖師第二
《西遊記女兒國》《祖宗十九代》
西遊記里的第一牛人:金池長老
滕原 龍潭峽遊記
遊記:偶逛山水禾
玉龍雪山遊記
遊記:荔波小七孔
元寶 北京書遊記
入黔第一洞天——鎮遠青龍洞遊記
二月初五:《西遊記》中唐僧圓寂紀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