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光谷十七年:光陰的故事靜靜流淌,我聽見「龍脊梯田」在拔節生長……

光谷十七年:光陰的故事靜靜流淌,我聽見「龍脊梯田」在拔節生長……

十幾年前,在武漢市洪山區茅店村林場有個湖。

湖邊有幾顆長了幾十年的楊樹,要三個人才能合抱過來。

上了年紀的湖和大樹看著周遭變遷,也看著林場變成了光谷軟體園。

幢幢高樓鱗次櫛比,每天早上,大批背著雙肩包、拎著電腦包的年輕人湧入寫字樓,直到午夜,這裡基本是不夜城。

光谷軟體園和它的未名湖

這個湖被軟體園人稱為「未名湖」。始建於2000年的光谷軟體園,是國家火炬計劃軟體產業基地和中國服務外包基地,是我國中西部地區規模最大的軟體及服務外包產業園。

從光谷軟體園驅車前行,到達光谷三路,即是新晉的武漢自貿區和光谷生物城。光谷生物城是光谷八大園區之一,2008年開建,主攻生物醫藥、生物農業、智慧醫療等國際前沿領域,基因工程葯、幹細胞治療、基因檢測、數字醫學影像……普通人沒有聽說過的名詞都在這裡變成了現實,這裡是全國最大的抗病毒處方葯生產基地,培育了國際首個可量產的水稻基因重組人血白蛋白,建設了全國首個cGMP標準的軟膠囊出口生產基地……

這是光谷一個新的制高點。它坐落於景色怡人的江夏二妃山腳下,這下面睡著兩位明朝藩王的王妃,據傳是大明王朝龍脈所在。

她們在這裡已沉睡了300多年,守護著花開花落、一代又一代,到今天的光谷生物城,和「龍脊梯田」的拔地而起,孕育著光谷一個新的制高點。

自然、歷史、科技、人文……就這樣看似巧合地融合到了一起,再一次詮釋了世間不凡成就都是鍾靈毓秀的成果。

01

從「未名湖」到「龍脊梯田」的演變

武漢自貿區大門開啟

2001年, 「武漢·中國光谷」正式獲國家批准。

17年中,在光谷這片熱土上,交織著異想天開、對財富的渴望、成功的野心、日新月異的產品和技術,還有擁堵的交通、攀升的房價,和只進不出的人口……這些看似衝突的元素一齊集聚在光谷,形成了她獨有的生機勃勃的魅力。

17年,寫不盡光谷的人和事。

在政府的語境中,作為第二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首批雙創示範基地之一,規劃打造八大產業園區,2016年總收入已達11367億元,並一直探索培育「源於創新、始於創業、顯於瞪羚、成於領軍」的科技型企業成長鏈條,經歷了從光纖光纜到移動互聯,再到生物醫藥、新能源和現代服務業的「131」產業格局的更替。

近年來,從周周有的青桐匯活動到產業政策眾籌,從光谷「黃金十條」到「新黃金十條」再到「改革30條」,從3551人才政策到走遍全球的「楚才回家.光谷合夥」行動……

在大眾的語境中,是林立的高校,是象牙塔內百萬新鮮面孔,是無處不在的路演、層出不窮的項目、隨時隨地地創業,也是撕心裂肺地堵車,更是在其他城區難以感受到的熱血氣息……

「洞中方一日,光谷已千年」,時光如白駒過隙,光谷走過了足以驕傲的征程。

7月初,光谷大道高架橋已經豎起來了。光穀人得意地說,這個橋修好了,光谷便再不會堵車了!

但光谷東的路更寬,過了武漢自貿區威武的拱門,便是光谷生物城,在這裡可以看到一幢已經封頂的建築:光谷金融中心。她的造型猶如「龍脊梯田」,從地面一層一層地壘起,底部厚重,頭部輕盈,腰肢婀娜,曲線迷人。

從軟體園「未名湖」到生物城「二妃榻」,再到金融中心「龍脊梯田」,是美的演進,是歷史的遞進,也是科技的騰飛,更是平台時代的延展。

如果說「未名湖」和「二妃榻」是養在深閨的美人,代表著光谷近20年的科技成就,「龍脊梯田」則是豎起來的金融街,如一個站立的巨人,高高地托起了科技產業的「睡美人」。

冥冥中,這似是一種巧合,更是一種升華。

02

這些年,

「龍脊梯田」式的光谷創業人……

願你們出走半生,

歸來仍是少年!

光谷150多萬人口,4.7萬家企業,誰能代表這個群體呢?

公眾和媒體習慣性地只看到那些明星公司:五小龍、獨角獸、瞪羚……

他們當然是「龍脊梯田」頭頂的福地,光芒四射。但我們更想關注龍脊梯田的底部,那些默默耕耘但是離成功還有距離的創業人。在他們的身上,代表著最濃厚和最真實的光谷精神。

我們選擇了分別代表每一個10年的創業人,他們就像「龍脊梯田」一樣,個體經歷九曲十八彎,但是信念堅定。他們匯入創業的洪流,推動光谷快速地拔節生長。

60年代創業人蔡宗池:

開間互聯網人的「三味書屋」,

做巨人身邊的小矮人。

老蔡和他的創庫咖啡

在光谷,老蔡是一個特別的存在。

2012年,以前從事建築行業的他,和幾個校友跨界做起了創業投資,開設了創庫咖啡。因此,他把自己定位為一個新光穀人,第三代創業者。

在物理空間上,創庫咖啡僅佔據了光谷軟體園一爿小小的角落,百餘見方,但在精神空間上,它連接了光谷數百家企業和數千位創業者,成為他們內在成長的「孵化器」。它還連接著光谷和無垠的外部世界,從矽谷到創業聖地以色列,從杭州夢想小鎮到深圳灣,從車庫咖啡到3W COFFICE……

多年來,老蔡的足跡和涉獵從未停歇,他和武漢各類人群到各地走訪考察,不斷地把外地好東西請到光谷來。

他笑容敦厚,說話做事溫潤如玉,就像光谷軟體園「百草園」的花匠,用心拾掇,撫慰人心。

他是一個有故事的人,但是已到了笑而不言的境界,並把心中的故事藏進了咖啡店的每一本書中,和每一個匠心的布局和設計中去。

這個畢業於華工的理科男,但現在更像是一個情懷滿滿的詩人。

當年,在考察了北京車庫咖啡等同類業態後,他和合伙人就開幹了,但是創業第一次就像初戀,註定要以失敗告終,他也一樣,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商業模式,燒光了100多萬後,他進入了徹夜無眠的掙扎期。晚上雙眼盯著天花板,白天他一遍遍地圍著未名湖走路,不知有多少次就想跳進去一了百了。

在經歷了痛徹心肺的失敗後,他用行走、學習、讀書治癒了自己,並把創庫咖啡搬到了未名湖畔——這裡秋天可以看到很美的落葉……

他親自設計每個細節,從前台、書架到桌椅,他都是自己畫圖,再找廠家訂製。

作為建築工程師,他把工業簡潔和流程美學與人文情懷結合到了極致。從中國古典名著到所有的世界經典,從稻盛和夫到王陽明,他的書架上放滿了一個企業家一生必看的書。在書架的後面,他細心地印上了光谷軟體園的公司名錄和地址,方便外面人尋找。

他親自設計的咖啡菜單:IPO精品一號、IPO三板、獨角獸蛋糕……

這裡的活動主要針對互聯網行業的員工和初創公司負責人;PMlab產品經理實驗室,創業門診,不懂學院讀書會……

工程師、程序員、設計師、產品經理、作家、學者、導演、歌手、媒體人、書評人……各種身份的人士在這裡出沒,怪咖很多,場子不大,圈子不小,君子之交,淡如清水,又濃如咖啡,不喧囂,卻也不寂寞。溫暖的燈光下,老蔡系著圍裙,親自端送咖啡,迎來送往,說書論道。

他就這樣把創庫咖啡做成了一個光穀人的交互空間,他還在軟體園發起了「存一本書送一杯咖啡」的活動,咖啡店的書越來越多,很多人留下書的同時,也留下一張張紙條,寫下在這裡的感受。

今年3月30日,老蔡自己寫下一篇《在武漢的創新高地—光谷,打造一家「互聯網人的三味書屋」》,瞬間刷爆光穀人的朋友圈。在文中,他非常走心的描述:

之所以於讀書有如此執念,大概是源起少年時學過的那篇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舊時的讀書經歷,還真與「三味書屋」的場景有幾分相似:讀經味如稻糧;讀史味如要饌;諸子百家味如醬醋。

隨著活動逐漸走上正軌,漫步在軟體園中,心情也逐漸疏朗起來:草木清脆,鳥鳴蟲吟,周圍的一切都將記憶帶回幾十年前的課堂,同學們在齊聲地朗讀著:「油蛉在這裡低唱,蟋蟀們在這裡彈琴。翻開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螯,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啪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木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的根……

老蔡的目標是把「三味書屋」做成標準版,在光谷複製。

經歷過大起大落的他,就像未名湖畔的擺渡人,體味著一種見自己、見周遭、見眾生的快樂,他經常和人分享的觀點是:要學會和巨人合作,做巨人身邊的「小矮人」。

70年代創業人何萌:

遇到對的人,

找到對的事,

持續的呼吸吐納。

思考者何萌

1996年,18歲的何萌在赤壁四中的電腦房裡,第一次接觸互聯網。

從大學開始,他就開始了創業之路。

創業的第一次,投入了20萬元——自己打工賺了5萬,家裡支持了15萬。在街道口物資局大院里辦公,租了70平米房間,團隊加上他共5個人,做軟體外包業務,自此踏上一條「不歸路」。

1998年,組建華中IT垂直門戶---華中電腦在線;

1999年,任職網大(中國)高層;

2000年,創立華中知名的網路公司—遊學yoxue.net;

……

這些公司大多都已經消失了,就像被埋在梯田下面的土粒。

最開始的20萬啟動資金很快就花光了,「那幾個月里,反反覆復有幾次都想到過放棄,創業後才發現困難真是比以前想像的要大一百倍」。

再後來,他暫時休整,到一家大公司上班,並順便寫了一本書《互聯網之「達芬奇密碼」》。

36歲時,他再次出山,創立了有道金融。

「我一直認為『創業』本身就是條不歸路,或者說是一種生活方式,是個人經驗、知識、能力在與外界發生鏈接,以及此過程中持續的呼吸吐納,而其具體形式並不局限於你作為最大股東創立一家企業。

在某個時間段內,當你看不到希望的時候,是說明你自身到了急需要提升的時候。很多情況下,是你在那個當下受限於自己的認知體系或者資源體系,無法立即解決掉某些關鍵問題,若把時間段拉長點,只要你還在前行、還沒死心,過個半年或者一年,之前的『看不到希望』可能又會變成『充滿希望』」。

我相信『以創業來證明自己的價值』是我,也是大部分創業者的精神動力。

歷史總是迴旋上升的,最近3年來,我也從新一代創業者身上學習與吸收到不少新的營養。

我到了50歲了也可以重新再來,年齡和形式都不是太大的問題……我會一直以創業的心態來做事、思考、學習,遇到對的人、找到對的事,持續的呼吸吐納。

我可能比大部分創業者笨一點、慢一點,但我想我不會停。」

作為一個創業老兵,他想對同行者說的是:

在自己身上,克服這個時代,不要被「洪流」所裹挾;

注重感受過程中的幸福感、樂趣;

只要心裡沒離開這個屋子,那把火沒熄,就沒輸!

何萌的英文名字是Mull,思考的意思。他實際上也是一位深度的思考者和踐行者,某種程度上,他把創業這個事琢磨到了哲學的高度。

80年代創業人陳千科:

如果早10年或者晚10年,

我想我還是會選擇創業!

陳千科(左二)為他的創業夥伴們

2011年畢業於湖北民族學院讀電氣工程專業後,土生土長的恩施娃陳千科獨自到深圳打拚。

在深圳的3年里,他參與發起了幾個創業項目,基本都以失敗告終。

第一個項目:樓宇對講,兩年沒解決好產品問題;

第二個項目: 車位引導,自己投入15萬,產品依然有問題;

第三個項目:研發開門APP,做著做著就找不到方向了……

然後,他回到武漢,開啟了第四次創業之旅:創建為創業公司進行註冊和財務服務的平台——創業壹村,一直持續到現在——他認為自己這次是找到了方向。

「創業,是註定冒險的旅行,路上少不了危險和誘惑。幾乎沒有省心的時候,這就是創業的真實面目。雖然我曾失敗過3次,但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我也從來沒有放棄,一直在堅持,一直在前行。我比較喜歡的一句話,創業,就是闖江湖!」

他說。

「我最難走的日子是在深圳創業的那幾年,連續做了3個項目,每個項目都因為一些原因,最終放棄掉。每次停掉一個項目後,都會在原來的資源上去想下一個項目怎麼做,在這幾年的時間,合伙人的(正面)影響是最大的,幾個人互相鼓勵和不放棄,才能堅持這麼久。

如果早10年或者晚10年,我想我還是會選擇創業,因為我是一個呆不住的人……創業之前,要多想想項目的可行性,多想想自己的優勢和長處在什麼地方,不要單打獨鬥,找到對的合伙人,不要害怕失敗,多經歷一些事情,肯定會讓自己成長的特別快。」

雖然已經歷了4次創業,但千科還是一個質樸簡單的男生。就連4次創業,過程堪稱笨拙,他也完全講不出動人的故事來。

他也從來不會去抱怨任何因素,每次失敗後,他都會從自己身上、從市場上找出原因,然後又信心滿滿地投入下一次創業。

90年代創業人潘遙力:

從悉尼來到陌生城市武漢,

心裡就是有那麼個創業的小火種!

潘遙力(右一)的創業團隊

我們在準備PRE-A輪了,潘遙力興奮地說。

他是印尼華僑,在浙江紹興長大,經商世家,獨子。畢業於英國諾丁漢大學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在澳洲國立大學獲得商學碩士學位。

2015年,他和兩個一齊從澳州留學歸來的同學,在武大創辦了「窩巢寢居」,專門為大學生提供寢室收納神器。當年,他們獲得了由武漢東湖眾合天使管理基金的200萬元的天使輪投資。

這三個來自於中國不同城市的小伙,在澳州相遇,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兄弟,他們決定研究生畢業後一起回國創業,並為此在學校里省吃儉用。為了可以提前一起回國,他們硬是加班加點,在一年之內修完了兩年的課程。

畢業後,他們都拒絕了家裡的安排,毅然地來到了一座對他們來說陌生的城市——武漢。

創業的這幾年,三個陽光男孩經常開著電瓶車,穿梭於校園中上門送貨。

「我們14年澳洲碩士畢業就來到武漢創業。說實話之前都沒來過武漢,算是機緣巧合,也是被武漢力度很大的人才引進政策所吸引。我感覺我們和上代人的創業觀還是有所不同,他們的執行力更強,而我們更有全球化的思想。

剛開始創業的時候是最困難的,同事兄弟朋友一起打打氣也就過去了,最終支持我走下來的我想還是骨子裡不服輸的那股勁頭吧。

我感覺創業不分年代,只和人有關。

我心裡就是有那麼個創業的小火種。

未來終將屬於我們,只要我們對得起努力兩個字!」

這群90後創業者,有著高學歷和良好的家世,而且又逢上了「雙創」的好時代。相比前輩們,他們一出生就浸淫在互聯網的浪潮里,自帶科技范兒和國際范兒,相對輕鬆地就站在了「龍脊梯田」的頂端。

03

龍脊梯田:

豎起來的金融街,

科技產業的加速器!

光谷金融中心呼之欲出

龍脊梯田,是中國一個壯美的奇觀,始建於元朝,距今已有650多年歷史。它蘊含著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最早是由農民用雙手和犁、鑿、鍬這些最簡單的工具開挖出來的。

梯田海拔300至1100米之間,坡度在26至50度之間,從山腳盤繞到山頂,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層層疊疊,高低錯落。從側面望去,梯田曲線優美,如美人腰肢;從低處望去,梯田高聳入雲,巍峨挺立。

光谷金融中心選擇以這樣的一種身姿亮相,頗有深意。「龍脊梯田」呈現雙子塔均衡整體布局和「U」字型的外部建築形態,由世界上最大的建築公司之一、美國RTKL規劃設計,展現的是項目國際商務地標的氣魄。

那一層層的梯田,恰似光谷的年輪,也是時間在大地上的烙印。以農耕文明的姿態,工業化的線條,向移動互聯、物聯時代的太空延伸……雄渾與柔美的結合,既是對往昔歲月和奮鬥精神的致敬,也是對未來美好願景的期許!

由鄂旅投投資18億元打造的光谷金融中心,定位於華中科技金融產業創新服務平台。

近幾年,光谷中心逐漸「東移」,東湖高新區政務中心東遷,軌道交通系統漸趨完善,未來幾年,光谷東將迎來企業入駐、人口聚集的高峰期,但高端商業綜合體一直是周邊配套的短板,光谷金融中心生逢其時。

在武漢區域金融中心的規劃中,主旨為「一心兩核一谷」的金融格局,一心即漢正街國際金融中心區;兩核,即江南核心華中金融城核心區、濱江商務區,江北核心武漢CBD、建設大道金融區;一谷,即大光谷金融資本谷。

目前已有近百家金融機構聚集光谷生物城,生物產業專項基金、創投基金、金融超市相繼運行,凱鵬華盈、紅杉資本等世界著名風投公司紮根於此,光谷金融中心的面世必將帶來一場巨大的「蝴蝶效應」。它將承接大光谷金融資本谷,承擔為光谷企業輸血、換血、造血的使命。

佔地16.8萬方的綜合體,含有5A甲級寫字樓、五星級酒店、配套商業及公共設施,A、B棟層高分別為地上:22層、21層,地下2層。2015年開建,2018年正式開放。

開放後的光谷金融中心將成為大金融和泛金融生態的聚集地:

銀行;

金融要素交易市場;

泛生物產業股權投資基金群;

保險公司、小額貸款機構、擔保機構、金融租賃、資產管理、互聯網金融等;

會計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評估事務所等;

路演中心、眾創空間、政府服務機構、商務接洽會議空間;

大健康基金園+共享辦公

……

它們將為光谷科技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的產業鏈,為孵化期企業提供整合天使、創投基金(VC)、融資輔導等資源,為加速期企業整合產業投資基金(PE)、擔保公司、商業銀行、信託公司、金融租賃公司、保險、證券、金融要素市場等在內的「股權融資+債券融資+資本運作」的相關資源,為成長中後期的科技企業提供從創業到展業的「一站式」金融服務;並針對中小企業、民營企業、高科技企業打造新型交易服務平台。

鄂旅投光谷文化旅遊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涵女士表示,光谷金融中心這個項目,在生物城建設之初,就已經作為配套項目在建設規劃。

光谷東片區發展日新月異,但是金融、商務配套嚴重不足。2014年開始啟動建設時,整個光谷東區域沒有一家對公銀行。對光谷東區域服務的金融機構,都沒有固定的辦公場所,處於流動狀態。

7月1日,國內首個大健康產業基金園簽約。

光谷金融中心就這樣誕生在光谷第四次擴容之時,不僅是豎起來的金融街,更是科技產業的加速器,肩負著提檔升級、拓新征途的歷史使命。

人類歷史上的每一次產業革命,都是源於技術創新而成於金融創新,經濟發展存在著由技術與資本相互作用的基本範式。科技與金融通過各種方式的緊密結合,共同催動著經濟的演進與社會的變革。

光谷在光,更在谷。老子《道德經》曰:「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朴。」

創新,一定是始於技術,終於體制機制,走向人才吸納、平台建設和金融服務,從「光」向走「谷」。

谷之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也正如「龍脊梯田」的厚德載物、泰山篤定。

2017年7月,光谷金融中心將盛大啟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個包子的夢想 的精彩文章:

2017上半年最牛營銷案例,都在這4個字里!
大手筆,國內首個大健康產業基金園明日揭幕!
亂彈棉花白鹿原┃好人有好報真有科學依據嗎?

TAG:一個包子的夢想 |

您可能感興趣

九龍梯田好風光,最美時節插秧忙,這樣的畫面你見過嗎?
青蛙一跳三塊田,擁有千年歷史的「天下龍脊 壯美梯田」
龍脊梯田,跌落人間的仙境:還能感受非一般的民俗畫卷!
四峨梯田雪景,凍人又美麗!
好景!城步白岩山千畝梯田,春色如畫!
龍脊梯田天下一絕,這裡才是跌落人間的仙境,美食也是舉世無雙
浪漫的梯田花海 迷人的曬秋風光
龍脊梯田最佳觀賞期來了!風景美如仙境,《復聯4》都來取景
桂林旅遊報了龍脊梯田一日游,龍脊梯田沒注水,旅遊團水卻很深
周末踏青好地方,龍岩連城白石村,梯田人家的精緻生活!
春天來了,哪裡的梯田最美麗
花田梯田,如同深山明珠畫中天堂,美不勝收!
秋天不可錯過的4個梯田,回歸大自然,感受清靜的時光
絕美的梯田風景,人間有仙境,鄉野有春色
漢陰鳳堰古梯田,邂逅最美的雲海奇觀
彩雲之南的那片梯田 那些眼神和未來的希望
五彩梯田,美瞎你的眼睛!
張北的草沿天路,這個秋天,給梯田塗上了更熾熱的色彩
梯田、靈山、濕地、古村……秋遊貴陽,這四個地方你不能錯過
廣東最美鄉村—桂坑尾梯田的油菜花開啦!在乳源一起遇見最撩人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