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教》:?讓孩子學會欣賞自己
青櫟是一個清秀的男孩,讀高中二年級,眉宇之間帶著一絲剛毅,也帶著一絲憂傷,緊鎖的眉頭糾結著化不開的困惑。
母親來聽演講,希望能帶青櫟和我談一談。父母帶著青櫟一起來,相對於父母的開朗,青櫟顯得有一點兒害羞,低著頭沒有不太多話。母親告訴我,青櫟在這一段期間進步很大。
原先青櫟每天沉溺於電腦遊戲,從來都不做功課,現在已經改善許多,整個人比較積極了。
從我遇見青櫟的父母至今,有三周時間了,這三周究竟發生了什麼,青櫟能有這麼大的改變。母親很客氣地表示,自己聽了演講之後,改變了對青櫟的應對方式。
我轉頭過來問青櫟,是否也有同樣的感覺?(注1:核對母子彼此的認知,借母親提供的正向信息,探索青櫟的資源。)
青櫟很靦腆地聳聳肩,表示自己沒有什麼改變。
從和青櫟的對話裡面,我感覺到青櫟的害羞,帶著一種無力感。但從他的眉宇之間,我又感覺到一種力量被深深地埋藏,因為他說話時偶爾會激動。
我們第一次談話,我問了幾個問題,比如:家庭如何交流?家庭成員有情緒時會如何表達?允許憤怒與衝突嗎?對彼此的期待是什麼?青櫟對自己是否有所要求?(注2:我想從信息裡面探索一個脈絡,從脈絡裡面找到正向資源。)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青櫟對爸媽表示,希望他們能看見他好的一面,而不是看見他不好的一面。(注3:這句話表示青櫟也渴望被認可、被愛,這也正是我們一起的目標。)青櫟的父母很願意改變,當場就承諾青櫟,會多看見他好的部分。(注4:青櫟的父母,具有高度的覺察能力,也願意改變,因此當下便許下承諾。)
青櫟原本是個健康的少年,不僅品行良善,功課也名列前茅。但是從中學二年級開始,青櫟的功課就一落千丈,並且沉迷於電腦遊戲。
青櫟的父母將這樣的情況,歸因於一個校園暴力事件,導致青櫟對人失去信任,對世界也不再熱情。
當父母提到這一段過去時,青櫟的眉宇糾結著,明顯看得出他情緒中夾雜著憤怒、悲傷與無奈。青櫟非常清晰地記得當時的情形,那是初中二年級的放學時刻,他騎著腳踏車返家,因為車子出了一些狀況,一群不認識的流氓樣子學生在一旁對他的車子議論紛紛,車子沒有大礙,他起身要走的時候卻意外聽見那群人指著他的制服,談論著青櫟班上的同學。原來那群人正在尋仇的途中,議論著要給青櫟的同學一點兒顏色瞧瞧。
青櫟是個有正義感的人,立刻打電話通知班上同學趕緊逃跑。
那群人眼見青櫟通風報信,轉而聯手將青櫟暴打了一頓。
當青櫟重新陳述這一段回憶時,情緒顯得激動,陳述完之後,又顯得無奈與冷漠。
如今,青櫟怎麼看這件事情呢?
青櫟覺得都是自己多管閑事惹的禍。
他嘲諷自己:「多管閑事的下場,活該!我就是個白痴。」
有時我常感覺:無情本是太多情。因為曾經多情而受傷,又如何有情?我覺得青櫟正是這樣的孩子。
媽媽告訴我,青櫟原本是個善良熱心的孩子,但是發生這件事之後,青櫟變得一點兒都不熱心了,甚至有些冷漠。(注5:這個事件對青櫟影響甚大,因此在最後,我重新帶他回看事件中青櫟的人格,以及優秀的質量,找到他正向的部分。)
青櫟因此變得消沉,連功課也提不起勁兒了。(注6:之所以對世界心灰意冷,是因感覺不到自己的價值。)
在交談結束之前,我問青櫟覺得他自己是否值得被關注?
青櫟愣了一下,才悠悠地說:「我不值得被關注。這世界多一個我,少一個我都無所謂。」
媽媽聽了這句話,立刻紅了眼圈,眼淚止不住地簌簌落下,很悲傷地說:「媽媽這麼愛你,你怎麼可以這樣說!」
青櫟冷漠地看著母親的流淚。我看得出這種冷漠是他裝出來的。
當我輕敲青櫟的內在,試圖讓青櫟和媽媽聯結,青櫟紅了眼圈,看得出來冰山一角已經鬆動了,青櫟逐漸感受到父母的愛,但是在父母面前,仍有些不自在。
青櫟第二次來,青櫟父母都稱讚他,變得積極多了,主動起床做早餐,和同學的互動更多,還帶同學回家,也開始自覺讀書了、打電腦的時間也很守時、願意看護祖母……(注7:從這裡便可看出青櫟的努力,只是抗拒承認而已。若要讓他的動力持續,並且能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就要讓青櫟認識到自己的價值。)
我聽了父母的回饋後,發現青櫟父母改變了很多應對方式,不但看見了青櫟的正向特質,還幫助青櫟積極地面對生活。
青櫟靦腆地說:「我覺得自己沒什麼改變!」
我問青櫟:「爸媽和你的認知,怎麼會有那麼大的落差呢?」
青櫟只是聳聳肩。
我專註地看著青櫟:「我想談談這個話題,可以嗎?」
青櫟沉默了幾秒鐘,點點頭表示同意。
我語氣平靜地問:「關於你和爸媽的認知,我有兩個想法。第一個想法是,你父母太善良了,所以想要給我好的回饋。也許你真的沒什麼改變,但他們不想讓我感到挫折,所以告訴我『你改變了』。第二個想法是,你真的有了改變,但是你不習慣別人欣賞你,所以你拒絕承認。這兩個假設,哪一個比較接近真實,還是兩者都不是呢?」(注8:尋找一個行得通的路徑,讓我和青櫟能交談。)
青櫟的表情很複雜,看得出他的內心很糾結,好長時間才開口:「是第二個吧!」
我繼續探索:「所以你很不容易欣賞自己?」
青櫟點點頭。
接下來我讓父母暫時離開,留下青櫟單獨談話。
我需要先確認青櫟此刻的感受,是否是放鬆的,因為他看起來有點兒緊張。
青櫟說:「有點緊張。」(注9:再次從感受切入。)
我問:「是看到我才緊張的嗎?」
青櫟再次點點頭。
我問:「身體的哪一個部分有緊張的感覺?」
青櫟說:「感覺腿部很僵硬。」
我說:「那你就關心一下腿吧!將注意力放在腿部,放鬆腿部的知覺,你試試看做得到嗎?」
青櫟點點頭。
我問:「現在感覺怎麼樣?」
青櫟說:「還是有點兒緊張。但是腿比較鬆了。」(注10:當覺察感受,並且願意承認與接納感受,感受就不會成為干擾了。)
我問:「這樣的緊張,你可以接受嗎?」
青櫟點點頭。
我問:「你那麼緊張,怎麼還願意來呢?」(注11:聚焦在正向探索。)
青櫟想了一下說:「我想要改變。」
我問:「從剛剛的談話中,聽起來你改變了呀!不是嗎?」
青櫟說:「我覺得還不夠。因為我常常想要努力,但是努力兩天之後,第三天就打回原形了。」
我問:「那你怎麼評價自己呢?」(注12:探索他對自己的觀點。)
青櫟回答:「頹廢、墮落、失敗……」
我問:「你對自己很嚴格?」
青櫟默不作聲。
我問:「這麼嚴格的標準,你是哪裡學來的?」(注13:此處應會探索更多的家庭圖像,但我繞過了對父母應對姿態的探索。)
青櫟說:「自己給自己的。」
我問:「你喜歡嗎?」
青櫟搖搖頭。
我問:「當你說自己頹廢、失敗時,心裡有什麼感覺?」
青櫟說:「很難過。」
我問:「難過什麼?」
青櫟說:「覺得自己很沒用。」
我問:「那你怎麼還要用這樣的方式,看待自己呢?」
青櫟眼圈紅了,過了一陣子說:「但我真的是這樣子。」
我問:「我記得上次來時,你希望爸媽能看見你好的一部分,而不是只有你不好的。我看到你爸媽改變了,但是你對待自己卻很嚴厲,沒看見自己的好,怎麼回事呢?」(注14:運用父母的眼光改變他的固著。)
青櫟說:「但我真的不好呀!」
我說:「你沒有用全面的眼光看自己,而是用局限的眼光。」(注15:我所經驗的談話中,有很多不同方式切入問題。我選擇用接近討論、辯證的方式和孩子交流,那比較接近文學教師的本質,這也是我喜歡的角度。)
青櫟說:「有嗎?」
我問:「這兩天你真的在讀書?認真讀了兩天?」
青櫟點點頭。
我問:「那你怎麼不欣賞自己,卻只批判自己?」(注16:我很執著在此處的核對。)
青櫟回答:「但是最後我又讀不下去了啊!」
我問:「我知道,但可以全面一點看待自己嗎?」(注17:我採取的角度都是全貌,我也希望孩子們學習以全貌看待世界,看待事情。)
青櫟再次沉默了。
我說:「我來情景模擬一下你心裡那個自己的圖像。」
我站起來,用手指著青櫟,嚴厲地說:「你是個失敗的人,竟然這麼頹廢,只認真兩天就墮落了,真是太沒用了。」(注18:這是簡單的雕塑體驗。)
青櫟的表情很失落,眼神充滿悲傷。
我問青櫟:「你聽了有什麼感覺?」(注19:探索他體驗之後的感受。)
青櫟有點兒悲傷地說:「很無奈,很沮喪。」
我問:「那你聽一下,我換一個說法,你有什麼感覺。」
我用肯定的語氣說:「我很欣賞你,一直很堅持某些東西。你認真讀了兩天書,雖然之後又不讀書了,但是你並沒有放棄,而且仍然想要再認真下去。」
青櫟的眼圈又紅了。(注20:這是他經歷了體驗之後的反應,從表情先給了我信息。)
我說完之後,問青櫟:「你聽完這種說法,感覺怎麼樣?」
青櫟回答:「很溫暖,有力量。但是我還是失敗了啊!」
我說:「是呀!你心裡的指責聲音,一直存在不是嗎?不是你讓它存在的嗎?我現在要讓你比較,這兩個聲音,哪一個會讓你想要奮起?」(注21:我仍舊很執著於這場辯證。)
青櫟說:「後面的聲音。」
我問:「那第一個呢?」
青櫟:「會讓我更想墮落。」
我說:「那將第一個聲音趕走,留下第二個聲音吧。」
青櫟回答:「但是我做不到。」(注22:我認為此處若是更深一層交談,應該處理他這個觀點形成的根源,但我並非諮詢師,選取的方式比較接近文本辯證,那似乎才是我的資源。)
我問:「你只要告訴我,想不想就行了。我們將這個設為目標,不再讓那個無用的法官和鞭打自己的劊子手出現。你覺得適合嗎?」
青櫟點點頭,卻仍舊對我說:「但是我做不到。」
我說:「我要的是你願意,我們就可以一起努力。你來這兒,不就是為了這個,讓自己能夠努力?」(注23:重新核對他來此的目標,確認我們是一起攜手前行。)
青櫟想了想,點點頭說:「我願意。」
我讓青櫟深呼吸,看著旁邊一把空椅子,問青櫟:「如果青櫟坐在你前面,你可以看到他有什麼優點,有什麼樣的資源幫助他走到現在,比如說努力,或者其他?」
青櫟沉默了一會兒,說:「堅強。」
我問:「還有嗎?」
青櫟:「有一點兒認真吧!」
我再問:「還有嗎?」
剛開始還有一點兒膽怯的青櫟,此時竟然一口氣說出了「勇敢,不放棄,還有執著」。(注24:他一口氣說了好幾個,頗出我意料之外,我原先以為在此處會和他停頓甚久。)
青櫟說完,神情有一點兒激動。(注25:我以為這是經驗了自我價值,聯結了渴望之後的自我體驗。)
我說:「在你的心裡發生了什麼?」(注26:重新核對這份正向體驗。)
青櫟紅了眼眶:「我覺得自己可以這樣走過來,很了不起!」(注27:
讓他體驗,並且讓他承認這份自我價值。)
我說:「你不覺得這樣子的青櫟,很值得被欣賞嗎?」
青櫟點點頭。
我邀請青櫟坐在剛剛假想對話的空椅子上,請他專註地聆聽:「我很欣賞你,你一直很堅強,沒有被打敗,雖然經常會做不好,但是你很勇敢,不放棄,而且很執著。你怎麼可以這樣走過來,那麼了不起。」
我停頓了很久,看著青櫟臉龐上激動的神情,問他:「你內心現在發生了什麼?」
青櫟說:「有一點兒感動,覺得比較放鬆了。」
我再請青櫟坐回來,問青櫟:「你願意愛自己,看重自己,而不是只有可憐自己,對自己不斷責備嗎?」
青櫟點點頭。
我邀請青櫟找一個圖像,找一個自己很委屈、可憐的圖像。
青櫟找了初二時被人欺負的畫面。我讓青櫟將那時的他放在左手,眼神專註地看著,問他有何感覺?青櫟哽咽著說:「很難過,無助。」
我再次邀請青櫟找一個圖像,找一個自己被愛的畫面。
青櫟找到自己被媽媽呵護,喂湯灌藥的畫面,放在右手,眼神專註地看著圖像,臉上的表情變得柔軟起來。
我問青櫟兩者的感覺。
青櫟說右手很溫暖,很舒服。左手很冰冷,很不舒服。
我問:「你喜歡哪一個呢?」
青櫟將右手抬起來。
我引導青櫟給自己愛,不要再可憐自己了,也無須再責備自己了。讓他深呼吸,將可憐放置在愛上面,用愛的溫暖包裹可憐,讓他告訴那個圖像:「我願意愛你,我已經十七歲了……」(注28:讓他意識到自己可以給予自己力量。)
青櫟眼眶濕潤,回答我:「我感覺心裡很舒服。」
我告訴青櫟:「答應我,常常體驗愛。那個指責的傢伙還會出來,但你別理會他,將自己的資源搬出來,並且允許自己休息,因為你真的還沒放棄,你會努力。可以嗎?」
青櫟點點頭說:「我可以。」
這一次的交談內容我不再一一寫下來,我想說明的是在教養或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常常創造孩子的自責、內疚與無自我價值,這樣的狀況由來已久,但是這樣並不會使孩子長進,只是讓孩子在悔恨的時光消磨罷了。
2014年3月,我和張天安老師一起到新加坡講座,在下榻的賓館分享教學經驗,我請他對我與青櫟的交談方式提供一些指導與建議。
他給了我不少寶貴意見,尤其在「自責」聲音與「肯定」聲音一段,提醒我「自責」也有其正向力量,並且自責聲音不容易去除,提供我更多看待「自責」的方法。我請他把這些形成文字,分享給有興趣探討的朋友。
張天安老師曾經是我的同事,目前是專業心理諮詢師。過去我們一起在輔導組工作,也一同修習薩提亞模式,他是我走入教育之路的夥伴。
以下是張天安老師的觀察與分享:
青櫟因為不愉快的經歷而產生負面情緒,認為幫助同學反而會讓自己受到傷害,指責自己,也指責這個世界,所以他認為「這世界多一個我,少一個我都無所謂」,也使得他面對他人與這個世界時態度變得消沉、冷漠。崇建聯結了青櫟和母親的愛,讓青櫟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也因此開始對生活與學習恢復了積極、主動的動力。其中,崇建希望青櫟「學習以全貌看待世界」作為切入點,正是符合薩提亞成長模式追求「完整(whole)」而非「完美(perfect)」的取向。隨後他讓青櫟體驗負面和正面兩種聲音的不同作用(第一個自責的聲音讓人想墮落,第二個肯定的聲音讓人想奮起),並且邀請他做出自己想要的選擇,藉此也取得青櫟願意為改變而努力的承諾。這裡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當青櫟回應說自己做不到時,通常我們很容易陷入和他討論或是爭辯他是否有能力做到的問題,而崇建卻先繞過他對自己「能力」的懷疑,先去確認他想要改變的「意願」,這也是薩提亞模式中非常關鍵的工作方法。
接下來崇建問了青櫟一個極具關鍵性的問題:「如果青櫟坐在你前面,你可以看到他有什麼優點?有什麼樣的資源幫助他走到現在?……」這裡有兩個值得注意的地方,一是針對青櫟很難欣賞自己的狀態,讓他跳出自己的位置,把「自己」變成「他人」,反而比較容易看見自己正面的部分;二是詢問青櫟應對過去的困境中本就存在的正向特質或能力,引導他的注意力轉成正向。當青櫟可以說出對自己的正向觀點後,就邀請他親身聆聽與體驗,增加其體驗性,推動他的正向改變。
最後,崇建讓青櫟透過想像與外化,讓自己獲得「被愛、溫暖的力量」的照顧、安撫,從而更多地體驗他是可以這樣自我關愛的。
當時崇建和我分享這個案例時,除了讚歎他和孩子之間的互動過程外,也讓我想到薩提亞模式中常常運用「添加」和「轉化」而非「去除」的信念與工作方法。
我非常欣賞崇建的工作,因為過程中處處都體現薩提亞成長模式的特性,許多的詢問和引導的方向都是「正嚮導向」的,這一模式的運用經常讓青櫟體驗到自己內在的情緒,並運用溝通姿態、想像力等方式增強他的「體驗性」。
——摘自《心教》
延伸學習
註:


※不懂珍惜,則男女有何區別
※真愛與錯愛:有多少愛值得等待?
※你們儘管看,看完生不出猴子算我輸
※實用!新修訂生育政策問答,你想了解的兩孩福利與政策都在這裡
※專業自拍的正確姿勢
TAG:公眾號 |
※學會欣賞自己
※學會欣賞和鼓勵孩子
※人,一定要悟透自己,學會欣賞自己,學會把握自己,學會心疼自己
※為什麼我們要學會欣賞藝術?
※【媽咪共讀】欣賞,自己
※學會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愛人
※心靈雞湯:欣賞自己
※學會自己欣賞自己,每天送給自己一個微笑,我喜歡出發
※《又又早分享》教會孩子自我欣賞有多重要?
※欣賞自己的生活
※你真的會欣賞書法嗎?別讓你的「喜歡」恥笑了自己!
※梅根母親不簡單:不僅有社會服務學碩士學位 還能教你練瑜伽;哈里王子欣賞她
※你會和你家的二狗子這樣玩嗎?——創意攝影欣賞
※讓我們?欣賞這些古代文人的書齋楹聯,走進他們的「詩心」
※趙麗穎:看自己的劇不是欣賞自己,是看自己演技有哪些不足!
※欣賞盆友新作感悟:心善,自然美麗!
※你更喜歡誰的字?蔣氏父子書法欣賞
※男人為什麼更願意欣賞別的女人,卻嫌棄自家老婆?他們說了心裡話
※不懂得欣賞自己的人,要別人怎麼欣賞你?
※廣大網友們,不要告訴我,你們會欣賞書法,其實你們真什麼都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