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想知道你在看什麼

我想知道你在看什麼

文/編輯:喬喬

當我們還是一個小寶寶的時候,我們對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感到新鮮和好奇,忍不住地想去看看這個,看看那個。但是,好玩有趣的事情有這麼多,應該先去看哪些呢?

為了更有效率地成長,擴展自己的見識,小寶寶必須謹慎認真地挑選他們好奇的對象。好在,他們有一系列的指標來告訴他們應該對哪些東西好奇。比如,小寶寶在很小的時候就能察覺到帶有面部五官特徵的事物,這可以幫助他們把興趣放在自己的同類上,就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照料者和小夥伴了。

同樣地,小寶寶對他人的社會性線索也非常敏感。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眼神(gaze)。

小寶寶在幾個月大的時候就會開始關注視野中他人注視的方向;再用一些時間發展自己的視覺和注意能力,大約在12個月前後,小寶寶就能夠跟隨注視者的目光,把注意力投在注視者注視的東西上了。這被稱為「跟隨注視行為(gaze-following behavior)」。

通過跟隨別人所關注的東西,小寶寶們加速了學習新事物的能力:「如果我的照料者在關注那個東西,那麼它一定非常重要,我可以先把它搞懂。」

不過,跟隨別人的注視之所以有用,是因為那個「別人」是自己的同類,或者至少是有思想的物體。花園裡的自動洒水器也會「轉腦袋」,但顯然不需要關注它們在「看」什麼。

那麼,小朋友知道這點嗎?

研究者設計了一個研究來測試這點。那些有自己的思想和意圖的東西,無論是人還是動物,在研究者看來,都有兩種重要的特徵:1)它們會做出有目的的行動。2)它們都有一套相似的五官(眼睛鼻子耳朵)。如果小寶寶會跟隨擁有這種特徵的「東西」的目光,而不跟隨缺失其中一種或者兩種特徵的「東西」的目光,就說明小寶寶知道該跟隨誰的目光。

於是,科學家們設計了一個實驗來驗證。12個月大的小寶寶坐在媽媽的腿上,在他們視野的兩側有兩個小燈泡,正面的面前有一個真人或者一個物體。而這個物體還分為「有自主行動,有面孔」、「沒有自主行動,有面孔」、「有自主行動,沒有面孔」和「沒有自主行動也沒有面孔」四種,一共五種情境。其中,有面孔的兩種物體,在它的前端都有一隻鼻子,兩個眼睛和一對耳朵,而沒有面孔的物體,它的前端只有一個小燈。

實驗中用到的兩個物體

左邊物體的面孔被一盞小燈所取代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

小寶寶坐好之後,會有一位研究人員進來和寶寶對面的人/物體打招呼。除了真人會用同樣的方式回招呼外,「有自主行動」一類的物體會閃爍眼睛後面的小燈,好像它在示意一樣,而「無自主行動」的物體則靜靜地什麼也不做。

之後,無論是人還是物體,都會做相同的事情。他們先用聲音吸引小寶寶的注意,然後看向兩個小燈泡其中的一個,一段時間後結束(物體的「注視」是受到一位隱藏的實驗者控制的)。這樣的過程反覆進行了幾次,錄像機記錄了小寶寶眼睛在這些過程中都看向了哪裡。

結果發現,小寶寶除了會追隨真人看向的物體外(也就是說,當人或者物體在注視的時候,小朋友更多地看向被人或物體注視的燈泡那一側,而不是沒有被注視的燈泡一側),在四種「非人類」的注視情境中,小寶寶追隨了三種情境下的注視,唯獨除了既沒有自助行為,也沒有面孔的物體。

看來,這兩種特徵只要有一種,小寶寶就會認可對方是一個有意識、有思想的物體,並且去查看對方在看向什麼東西。

那麼,通過這種行為,小寶寶是不是真正地加快了自己認識世界的腳步了呢?答案是肯定的——但只有人類的注視有這樣的效果。

這是怎麼回事呢?得出這個結論的研究是這樣的。12個月大的小寶寶們被分成兩組,分別觀看兩段視頻。在一段視頻中,一位人類小姐姐的面前擺了兩個不同的物體。無論這兩個物體如何擺放,她都總是看向其中的一個物體。而在另一段相似的視頻中,主人公換成了一個有鼻子有眼睛的機器人,他也總是看向某個物體。這段視頻播放之後,小寶寶的視野里會出現剛才的兩個小物體,而寶寶眼球的運動則被記錄了下來。

視頻的三個階段

依次是主人公低頭-抬頭-注視物體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

通過查看記錄,研究者們發現,當觀看視頻時,無論對象是真人還是機器人,小寶寶都追隨了他們的目光,在觀看視頻時更多地看向被注視的物體。這和上個研究的結果是一致的。但在之後觀看兩個小物體的階段,觀看過人類視頻的小寶寶,注視剛才被人類注視過的物體的時間少於沒有被注視的物體。而觀看過機器人視頻的寶寶注視兩個物體的時間是一樣的。

研究中用到的兩個小玩具(圖片來源:參考文獻)

這是為什麼呢?研究人員解釋說,當小寶寶已經充分觀察過一個物體之後,就會對它喪失好奇,從而減少注視的時間。這個實驗中寶寶在稍後的注視中減少了注視時間,正說明小寶寶在剛才的視頻里已經充分地了解了這個物品。

而在「機器人」組裡的小寶寶,在觀察那兩個物品時則沒有表現出對哪個物品的偏好,都觀察了同樣長的時間;這說明,即使小寶寶跟隨了機器人的目光,他們也沒有對目光所及的物體產生了解。科學家們解釋說,只有來自同一個物種的同類的目光才可能帶有交流的意圖,因而具有學習的意義。所以,小寶寶只學習了這些目光所注視的物體。

看來,即使一歲大的小寶寶,也知道只有自己同類的目光才是有意義和值得學習的。讀者朋友們,你知道怎麼和小寶寶交流了嗎?

本文參考資料:

[1]Johnson, S., Slaughter, V., & Carey, S. (1998). Whose gaze will infants follow? The elicitation of gaze‐following in 12‐month‐olds.Developmental Science,1(2), 233-238.

[2]Okumura, Y., Kanakogi, Y., Kanda, T., Ishiguro, H., & Itakura, S. (2013). The power of human gaze on infant learning.Cognition,128(2), 127-133.

圖片來源:

pixabay.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嬰幼兒心理 的精彩文章:

小朋友不愛吃蔬菜水果怎麼辦?用果蔬玩個遊戲吧!

TAG:嬰幼兒心理 |

您可能感興趣

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關於我們
有關結石你都知道什麼?看看這些能不能幫你
看到我的微笑你就知道這是什麼了
從前的我只知道不要什麼,我現在知道我要的是什麼
你想告訴我什麼呢?
不知道為什麼今夜突然很想很想你
都說做人不能太囂張,看看這些真實例子你就知道為什麼了!
你知道佛祖為什麼不幫你嗎?原因就在這裡!
「我愛你」的下半句,你知道是什麼嗎?
在道邊撿了些竹根,大家都說沒有用,他們哪知道我要做什麼東西
假如給你一次機會讓你家寵物可以聽懂你說話,你最想跟它說什麼
當知道松露是什麼了你還敢吃嗎?反正我是沒錢吃不起
離婚都一年了前夫還這樣對我,真不知道他在想什麼?
你說我是不是你最愛的狗,那你為什麼不抱我!
你問甲方想要什麼,我覺得他們最想要的,就是我的命吧……
搞笑寵物:不是我想罵人,嚇死我了,鬼知道我經歷了什麼
你究竟想要告訴我什麼?
屬猴人,你知道你做什麼才能發財嗎?你知道使你幸運嗎?
得了京城你就是王了嗎?闖王卻說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啊
看他穿什麼鞋就知道他是什麼男人!簡直不要太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