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青春片,沒有青春只有發春
插圖 王鏹
身邊有位女性朋友前段時間還嚷嚷著這輩子非楊洋不嫁,結果昨天就默默地把個性簽名改成了白敬亭現任女友,而這一切只是因為最近看了校園青春片《夏至未至》。
而對於校園青春片原諒我早已經放棄這塊陣地了,主要原因是近年來打著青春的旗號實則全部都是在講述俊男美女們早戀故事的青春片,在我看來實質上沒有青春只有發春。
所以對於那種在高中的時候就開始談戀愛談到世界充滿愛,然後最後不是墮胎就是出國不是死人就是坐牢的狗血情節,恕我直言我實在是無法感同身受。
畢竟我的青春總的來說就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上了當地一所重點高中,然後又歷劫三年本著「不苦不累高中無味,不拼不博等於白活」的精神,後來很感人的考上了一所跟沒有考上沒什麼區別的大學。
而至於愛情,相對於青春片里的女主愛的轟轟烈烈哭的死去活來,最後用上床墮胎來宣揚自己殘酷的青春和廉價的疼痛來說,很不幸,我是直到大學畢業了特么的連個男人的手都沒摸過。
所以對於我這種上學時期情感經歷空白等於是將青春餵了狗的人來說,想讓我去懷念以早戀為開始以墮胎為結束的青春,這就跟讓我嘗試著去意淫自己未來可以無精受孕一樣的難。
就比如在所有的青春片里,首先拿趙奕歡主演的《青春期》來說,我覺得這部片子可能是導演和編劇的青(fa)春(chun)期吧。
畢竟我們的青春可沒有吸煙、酗酒、打架、逃課、去夜店泡男人然後面不改色的去墮胎,也沒有愛慕自己愛慕到「要想生活過的去,頭上就得有點綠」的接盤俠。
更沒有露出36D的大胸整天濃妝艷抹的把自己搞的像個失足婦女一樣的在老師和教導主任的面前囂張跋扈的宣揚著自己那叛逆的青春。
而同樣的無論是《致青春》、《匆匆那年》、還是《同桌的你》,這些不和打胎杠上就顯得不夠疼痛的青春,其實實質上比起《青春期》也沒好到哪裡去,無非就是明騷和暗騷的區別。
所以在沒有經歷過打胎的青春,就不足以談人生的固定模式面前,我只能說這不是我們90後迷茫的青春,這是導演和編劇們一廂情願意淫出來的糜爛青春。
因此對於那些看著腦殘疼痛青春片,每次都能感觸滿滿淚流滿面的人,我只想真心的說上一句:這真的是你的青春嗎?
畢竟在我們情竇初開荷爾蒙氣息肆意飛揚的年紀,我們絕大多數人的青春難道不應該是起的比雞早睡得比狗晚。
然後每天面對的都是做不完的試卷刷不完考題,以及父母和老師整天嘮叨的那句:不要早戀,不要干任何與學習無關的事情,你應該什麼時間做什麼樣的事,否則將來後悔終生的人生教導嘛?
我不知道你們是什麼情況,我只知道對於我這種從小就生活在我媽女權主義壓迫下長大,在渾身散發著荷爾蒙氣息的年紀,錯過了早戀墮胎撕逼嗑藥一系列年度精彩大戲的人來說。
在高中那個重要而又敏感的階段,身為文科生加美術生,在全班僅有兩名男生還長壞了的情況下,我的人生可以說的上是沒有戀愛只有考試。
因此年級排名曾經很長一段時間在一定程度上都決定了我心情的好壞,而那個時候人生相對於想要談一場戀愛來說。
其實內心更多的是想要過本科線,拿高分,然後考上理想的大學,早日實現父母和老師口中所說的「到了大學就沒人管你了」理想生活。
然而事實是到了大學該管的還是被管,該談不成戀愛的依舊還是談不成戀愛,所以所謂的青春無非就是為了向你證明它是蒼白而又乏味,但也同樣是最真實的。
PS:突然發現曾經學了七年的畫畫,到最後唯一的成就竟然是畫一字眉和打陰影比較專業,真是講起來也是蠻好哭的了。


※女人不在乎對與錯,只在乎你的態度
※沒錢就別愛她,愛她就給她花錢
TAG:被寵壞的一隻貓 |
※為什麼國產青春片里沒有青春?
※青春的故事只在青春
※致青春:青春是希望,青春最需要好好把握
※青春里的春天
※有一種青春,叫做別人的青春
※誰沒有個青春
※我們的青春
※《肆式青春》:青春一夏,心有餘香
※以青春之我,成就青春中國
※在國產青春片里你能看見自己的青春嗎?
※我們的青春里有你
※年輕的節奏:當青春遇見「青春」
※青春之旅-青春不散場,因為有你,有我,有他,才能不負青春
※青春無你,何以謂青春
※張韶涵唱再見青春,她是多少人的青春?
※青春期早過了為啥還長「青春痘」?
※青春因為有你
※《肆式青春》:只是空有青春外殼而已
※《的青春》是汪峰的青春,20年前唱《春天裡》的汪峰是我們的青春
※這是最接近我們真實青春的青春片,也是國家一級禁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