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活中的「清晰」與「模糊」

生活中的「清晰」與「模糊」

生活中的「清晰」與「模糊」

老羅/文

在青島的時候,曾經聽我的作家師妹閆曉昀說,即使是一個最誠實的作家也不可能把其內心最真實的東西清晰地表達出來,否則這個作家會瘋掉的。我想這大概是身為美女作家的閆當時的真實感受吧。說實話,當時我對此言論並沒在意,或者說不敢苟同。不過,隨著時光的流逝,我越來越覺得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

美國社會學家戈夫曼把人的行為分為「前區」和「後區」兩種。簡單地說,前區就是在眾人面前所展示的自我,而後區則更多的是指人的隱私空間。那麼,作家的創作是哪個「區」呢?顯然,作家通過創作是用詩性的語言,把真實的自我展示給讀者。顯然,這應該屬於人的「前區」行為。與流水賬式的日記不同的是,進行文學創作中的作家主體總是會考慮「文學性」的問題,也即使用盡量完美的藝術形式或技巧構建一個美的語言文本。

然而,作家語言的「文學性」未必都是從藝術角度出發的,尤其涉及到內心的「隱私」或自我內心的「黑匣子」的時候。作家首先考慮的不是文學的藝術性,而是本能地對隱私的自我保護。最常見的是,作家們會使用晦澀難懂或者隱喻的方式進行表達,就像魯迅在《野草》中的語言風格一樣。有人說,《野草》是說不盡的,為何?原因很簡單,如果一個人根本不打算讓別人進入其內心世界,那麼別人又何如能走得進去呢?在這個世界上,最難走進的不是狹窄而神秘的洞口,而是人的心靈世界。因為,闡釋者的猜測永遠是「誤讀」,甚至是「錯誤」。

這就是今天我所要探討的關於「清晰」與「模糊」的辯證關係問題。自從公眾號開通以來,我也時常用「大白話」傾訴我的內心世界,包括我的喜怒哀樂。但每次傾吐完畢我都是很「後悔」的,因為我不想讓更多地人知道我的內心世界,就像我不喜歡與人爭辯一樣,即使是為了學術性的東西,我也可能會因為爭辯而動怒。而且事實上,我內心的許多想法是與許多人格格不入的,但是我自己堅持的想法與理念我從來不會改變,也從來不打算改變(即使明顯是錯誤的),這當然包括我在學術上的一些理念,如比我輕視實證而重視理論,因為在我眼裡理論永遠高於實證,甚至是材料。

所以,在「清晰」與「模糊」二者之間,我更傾向於「模糊」,即使是為了「圈粉」去寫公眾號文章,我也不想因為別人喜歡讀,而去寫淺顯易懂,眾人喜歡的東西。

昨天我還和老同學雷金輝說過這樣的話,我們這行需要人氣和人脈,但更需要寧靜與平靜,百家講壇上有幾個大牛呢,真正的學術大牛都在潛水。由此,我首選的文字是幾乎所有的網民都不喜歡的哲學。其實文學也是「模糊」的,適宜於安全地表達,不過對於我而言,文學是含蓄的、美的、哲學的,同時也是無「力」的。對我來說,同為「模糊」地表達,哲學更適合我,因為它更有理性的、力的魅力。與其把內心寄託於「美」的文字當中,不如寄託於更具人類理性之美的哲學語言之中。下面就摘抄一段海德格爾的文字,以寄託我的內心吧。

語言總是把敞開出來的在者保持為說出來者和所說者與還可再說者。所說者可以被重複說以及繼續說下去。保持在此中的真理傳播開去而且是這樣傳播,即不是每次傳播時那原始地在採集中敞開出來了的在者本身都特地被體驗到。

此時在說與說出來的意義之下的邏各斯就成為關於真理,也就是說原始地關於在者之無蔽境界,因而是關於在者之在要作出決定的範圍與處所了。開端處邏各斯在作為採集而發生了無蔽境界,在建立到此無蔽境界中去並為之效力。現在則倒過來,作為說出話來的邏各斯成為在正確性的意義之下的真理之處所了。於是有了亞里士多德的話,其意認為作為說出話來的邏各斯就是可以是真或是假的東西。真理原本是作為無蔽境界發生出起作用的在者本身來並即通過採集來掌管事情的,此-時成為邏各斯的特性了。

——海德格爾《形而上學導論》188-189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禹貢錘指 的精彩文章:

TAG:禹貢錘指 |

您可能感興趣

神奇的PS:模糊照片變清晰
從模糊到清晰:晚清留學生形象的形成
漫畫:模糊不清的臉龐
該模糊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嗎?
愛的模模糊糊,搞不明白的星座
精確陷阱和模糊的大概率——論反人性思維在投資中的實操
不再單純模糊背景 三星申請新專利「藝術生活焦點」模式
寫實與模糊 黯淡與頹廢
為何UFO的照片視頻都非常模糊?不能有清晰的鏡頭嗎?
如何使用PS軟體把拍出來的模糊圖片變清晰技巧
模糊的歷史——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代影像中的呈現
模糊的愛情模樣
如何在畫作中增加模糊、濾鏡和鏡頭效果
廣告語中的模糊語義!
模糊想像與真實色彩
宋天成:模糊與清晰
她的面影趨於模糊的黃昏的房間
PS教程/快速將模糊的圖片變清晰
有趣的像素陶瓷,模糊了虛擬與現實的邊界
從面目模糊到纖塵不染 聊聊神奇的激光清洗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