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制最後一名狀元,答卷筆跡如印刷體,現今書法家和高考狀元只能仰視
這些天隨著高考填報志願的相繼結束,一年一度的高考來到了大學錄取階段。不過對於各地的高考狀元,人們對其談論的熱度不減,甚至不惜花重金獲得狀元的學習筆記。今天筆者給大家中國古代科舉制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的故事。
縱觀中國古代的科舉制的歷史,從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開始實行,到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廢除為止,科舉制經歷了1300年年,這裡面共產生736位狀元。科舉制又分為多個科目,隋朝開始設立了進士科目;唐朝時又設立了秀才、明法、明書、明經等科目,武則天即位後設立殿試,還增設武試。
在科舉制所有科目中,以明經最容易,進士最難考,這裡面「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大家很熟悉。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狀元,是光緒三十年甲辰科的劉春霖。由於劉春霖是科舉制最後一位狀元,因此多年以來他的事迹一直成為了人們在高考後茶餘飯後的談資。在劉春霖所有的事迹中,經常被人提及的是他的書法。
對於劉春霖的書法,很多網友表示,「現在書法家和高考狀元看了後會汗顏,只能仰望膜拜。」劉春霖,字潤琴,1872年生於直隸(河北)肅寧。劉春霖先祖是農民,直到父輩才在當地衙門找了一個衙役的小差事。
在這裡,科舉制的偉大就體現出來了。光緒三十年,這年又恰逢慈禧太后七十大壽,因此這年科舉考試稱為「恩正科」,也正是這次科舉讓劉春霖成了歷史上最後一名狀元。有人說劉春霖能考上狀元,最大的原因是因為他的書法。這是非常有道理的,劉春霖在書法上有著極高的造詣,尤其擅長小楷,其小楷書法有「楷法冠當世,後學宗之」的美譽。
眾所周知,古代明清科舉考上主要考八股文,其字跡也是考官判卷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那時的讀書人練習書法是日常最重要一課。前面筆者提到劉春霖擅長小楷,如果大家看了他的書法,就會發現劉春霖的小楷字,「清秀挺拔,疏淡和平,柔中有剛。方、圓、剛、柔渾為一體,意趣盎然,堪稱一絕。」
劉春霖中了狀元後,由於書法實在是太漂亮了,還曾為慈禧太后炒過經文。另外劉春霖還將自己參加科舉之前的小楷帖《大唐三藏聖教序》、《閑邪公家傳》、《文昌帝君陰騭文》、《靈飛經》等刊印出版,結果一時洛陽紙貴供不應求。


※二戰日本最瘋狂的賭徒,曾叫囂道:天皇給我一年時間,我能贏回一艘航母!
※古代出現皇帝數量較多的姓氏:統計排名前五的,看看你的姓能排第幾名
※戊戌變法失敗前,康有為竟提出「中日合并」,讓伊藤博文來管理中國
※非洲歷史上最殘暴的總統,殺掉情敵吃其肉,還曾向英國女王索要貼身內褲
TAG:敏敏愛歷史 |
※科舉制狀元答卷曝光,目前為止僅存這一份,字跡令如今書法家汗顏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狀元:試卷如同印刷體,當代書法家無不仰望!
※清朝真是一個奇葩的時期,名字會影響科舉考試的狀元
※古代最後一位狀元,科舉答卷的真跡,讓現代書法大師汗顏
※中國最後一位狀元: 試卷神似印刷體, 當代書法家們都自愧不如
※科舉狀元,書法也有狀元范!
※中國最後一次科舉考試都考了什麼?附狀元答卷
※中國最後一位狀元,殿試試卷美如畫,書法家自愧不如
※狀元原來是這樣答卷的:現存明朝以前唯一一份狀元卷真跡
※中國最後一位狀元,殿試試卷堪比書法作品,讓現代人自愧不如!
※中國科舉史上最後一次考試命題是什麼 最後一個狀元是誰 結局如何
※歷史最後一次科舉考試,第二名卻被慈禧欽點為狀元,他是何人?
※歷史書上的明朝科舉制度有錯誤?最後一位狀元寧死不屈
※史上最後一個狀元,留下的考試試卷,讓現代人都自愧不如!
※史上最倒霉的狀元,憑本事考的狀元,卻因為名字不好被免去狀元
※中國最後一次科舉,他本是狀元,因名字起得不好,慈禧降他為榜眼
※古代如果你想成為狀元,需要經過四層考驗,皇帝也是最後一層監考!
※歷史上最後一次「科舉」,慈禧看了他的名字直接點他當狀元
※中國科舉史上最後一次考試命題是什麼 最後的狀元是誰 結局如何
※古代科舉制度下,最後取得狀元的層次,相當於現在的什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