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我的四年大學生活總結

我的四年大學生活總結

我的四年大學生活總結

2013年夏末,我來到了天津大學,開始為期四年的大學本科學習與生活。在中學時代其實對大學是非常憧憬和嚮往的,最終在天大的軟體學院軟體工程系開啟了這段對人生十分重要的歲月。

四年之後,在即將進入職場之際,寫下此文,紀念我的四年大學生活。

大一,起點

高中最後一年我通過了卓越聯盟的自主招生考試,所以享受一些加分的優惠,最後的高考成績其實不是很符合我的期望,因此也就與之前一直想報的天大和南開聯合培養的王牌專業光電信息工程擦肩而過,不過回過頭來看,這倒是一個更好的結果,因為進入大學後我確實很喜歡軟體工程這個專業,就業和薪資待遇在所有專業里始終排在最前列,離我從小嚮往的IT行業也最近。

從小就讀過不少關於比爾蓋茨,喬布斯的書,有關扎克伯格的電影《社交網路》也是看了很多遍,所以,被分到軟體工程專業我倒覺得是一種幸運,如果當時高考的比較高,可能就分到其他所謂學校的王牌專業卻最後發現不是我所喜歡或適合我的。

大一對我影響比較大的算是社團了,其中加的兩個社團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我的大學生活:

一個是天外天工作室(http://www.twt.edu.cn/),這是全國較早的一批從事互聯網產品開發的高校工作室,它影響著我的技術線。我從大一下學期就開始負責學校項目的開發,開始的時候完全是個小白,為了趕項目不少晚上是待在工作室寫代碼,

然後在工作室的氣墊床上入睡的。在一個近似小型互聯網公司的氛圍里,參與項目的過程中逐漸對前端,後端,美工,交互,運維有了一些了解,算是走上互聯網開發的一段啟蒙之路。

另一個是天津大學校科協創業實踐部(第二年成為了單獨的社團:天津大學學生創業協會),這個組織主要負責學校大學生創業方面的工作,它影響著我的商業線。在這期間我參與了一些學校的創業工作,第二年也留任了創業協會的部長,和大家一起去清華x-lab考察,協助承辦創業團隊宣講,創始人演講等,並在大三進入了天大宣懷班(學校專門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試驗班級)學習和實踐。

大二,嘗試

大二寒假的時候留在學校參加了美賽,搗騰數學模型,matlab編程和英語論文,比賽那幾天還是比較辛苦的,最後一天通宵過來,提交完論文見到了凌晨五點鐘的天大。最後得了個二等獎也算沒白費功夫。

在大二的暑假參加了學院的微信後台項目的開發,和一些學長學姐來到了天津市軟體園實訓,寫了一些Java ssh的東西。期間得知Google大學生創新創業基金的項目申請通過了(當時寫項目申請書與項目計劃書真是用心修改了多遍才提交,算是努力爭取的回報)。於是應邀去了一趟上海,參加了Google第一屆的大學生創業訓練營,為期兩周的時間裡聽了不少創業者的分享,包括PPS創始人,360聯合創始人,朗播網CEO,TechCrunch創始人等,在商業運營,產品設計,創業方面有不少的收穫。在七夕節那天參觀了Google在上海浦東的辦公場所,了解了一些Google的公司文化,對其食堂印象最為深刻。

回來後開始自己買了阿里雲伺服器,部署雲服務,域名等,用PHP寫應用的後端提供數據介面,然後還寫了一個帶前台後台的網站,打磨成一個系列的產品(後來也有嘗試用ionic和React Native寫iOS)。

可以說參與Google的這個創新項目對我大學的影響很大,這是我一個人發起並構建和運營一個完整的項目,期間自己找了不少同學組成一個團隊來一起做這個事情,也自學和嘗試了很多的技術,後端,前端,移動端,伺服器端的,雖然都沒有很精通,但在這個過程中鍛鍊出來的完全靠自學掌握技術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後來的應聘和工作至關重要。

大三,選擇/奮戰

大二升大三正值天大120周年校慶,學院也從衛津路校區搬到了新的北洋園校區,校區的建築都是全新的,很氣派,校園也很大,整個大學剛好在老校區生活兩年,在新校區生活兩年,也算是一種不同的體驗。

上學期主要在忙Google的創新項目和Android比賽,期間還參與了一家公司的運營,接手了外邊公司的外包項目,後來看這可能不是一個正確的決定(因為期間有些流程和對公的事務很麻煩),但也還是有一些收穫,對公司的創立以及運營過程有了實際的體會,以後如果要創業的話,不要輕易就去做決定,創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要想當然,判斷正確的方向,做好充分準備再開始。

而在大三上學期結束的時候也就面臨一個重大選擇,在大二結束的時候我就不考慮讀研了,覺得有些浪費時間,在職場上能學的更快和更實際。所以主要是面臨從事什麼工作的選擇:

選擇

擇業的時候,主要面臨三個選擇,做移動客戶端的android,做後端的Java或php,或是做前端,猶豫了很久也不能做決定,也就一起都準備著,記得大年初四左右的時候還在配java spring的一些東西,安卓和前端也在看。到初十左右的一個晚上突然就豁然開朗的想明白了自己想要做的是前端,當時做決定主要基於三個原因:

  1.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大一大二寫後端和安卓的時候,寫起來比較枯燥,經常會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解決的時候會比較頭疼,相比起來,前端寫起來自己就覺得輕鬆愉快許多,能夠實時直觀的看到代碼的效果,而且對界面的美感和用戶體驗的要求更多,而這剛好是我比較喜歡做的。

  2. 做適合自己做的事

    後端對底層,演算法等的要求更高一些,個人覺得自己並不太適合這些,相比下客戶端的東西更適合我。

  3. 做有前景的事

    從2012年左右,前端技術的發展速度可以用爆炸來形容,得益於天生開源的屬性,前端技術的傳播和創造速度遠超其他軟體開發領域。(前幾天看到的數據,到17年7月github上已經有110萬個js項目,npm上每個月的下載量超過100億次。)不僅限於網頁的開發,前端技術還包括:跨平台移動端應用,桌面端應用,遊戲開發,Node.js後端開發,webGL,可視化等,這也就促成了業界對於前端開發的需求量很大。當時我個人認為js是最有潛力統一全棧開發的語言。

總的來說就是從事前端可以做的事情很多,這也是我最終沒有選擇做Android的根本原因,Android過於依賴某個平台了,5年10年之後,Android是否還存在都是一個問題。

綜合以上考慮,個人認定前端領域是自己感興趣,適合做的事裡面比較有發展前景的一個領域,最終也就堅定果斷的選擇了這條路走下去,現在回過頭來看,當時確實是選對了,而這個抉擇,也為我最終獲得一份自己滿意的工作打下了基礎。

奮戰

寒假臨近結束時做好決定走前端這條路後,就全部圍繞著前端準備實習招聘了。開始一邊刷極客學院和慕課網上的課程,一邊看一些前端的書和前端招聘方面的筆試面試題,每天早上去圖書館一直學到晚上10點左右,然後自己也總結了一些東西。

3月底開始投一些職位,期間也報了阿里的實習招聘,並筆試通過。跑去北京面試其他的公司大概有五六次,客觀的來說這些提前的面試經歷對我四月底參加阿里的實習生面試很有幫助,在參加面試的過程中逐漸掌握了一些方法,心態也漸漸比較好了(凡事早點開始充分準備很重要)。

最終在兩輪技術面試中順利通過(客觀的說,我現場給面試官展示的大學時做過的應用,個人寫的技術博客以及大學期間在項目,創新創業和比賽上的經歷應該對我的面試有不少的加分)。在第三輪HR面最後的時候,面試官問我工作地點是否考慮杭州,之前我其實一直寫的是北京,因為學校離北京較近,杭州基本沒有考慮過,但現場面試官告訴我北京主要是阿里雲等業務,而我想去的淘寶天貓基本都在杭州,而且杭州是阿里巴巴的總部所在地,很多的業界牛人都在那,問我要不要來杭州看看,於是我就臨時把意向工作地點改成了杭州,這個決定又對我的人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回過頭來看,算是又做了一個正確的決定:相比於北京居高不下的房價,嚴格的落戶政策,乾燥多霾的天氣,杭州就像是天堂一樣,來到這裡之後我也非常喜歡這個南方城市,不僅有不錯的自然環境和許多很好的互聯網公司,阿里,螞蟻,網易等,而且地處長三角經濟帶,離上海,南京,蘇州都很近,而這幾個城市我都很喜歡,所以也有打算以後就在杭州安家。

大三7月來到杭州實習,先從Angular+Gulp的開發開始入手,然後接手ES6+react技術棧+Webpack的項目,實際上之前對React的開發並不是很熟,很多東西都需要快速去學習,這也符合前端行業的現狀。逐漸適應了阿里的工作節奏,在工程化體系化的項目開發協同中技術能力也在不斷提升。

說來也挺巧,15年的七夕在谷歌,16年的七夕在阿里,一個是美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一個是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而兩家的企業文化我都比較喜歡,也算是一種緣分。

實習了一個多月就進入了轉正考核,實際上有些倉促(所以建議實習的同學儘早去公司,最好5月就能去,更多的實習時間能夠有更多的經歷和思考去展示,像我這樣實習了一個多月就接受轉正面試的實際上有些被動)。首先是大部門主管面,然後HR面,最後需要跨BU相關領域高級技術專家面,抱著認真準備,虛心學習和鍛煉自己的態度,三輪面試我也都闖過來了。回頭來看可能是我的學習能力,技術分享總結(在公司寫了不少ATA),接手過多個業務線,以及對未來以及自己所從事工作的較深入清楚的思考打動了面試官。然後就繼續實習等結果出來再決定是否要參加校招,期間為了保險起見也報了其他一些知名的互聯網公司的內推並進入了面試階段。

大四,收穫

實習轉正是16年9月初的時候敲定的,那天的情景還歷歷在目,一個周一的上午,當時還在公司寫代碼,出去休息了一下,回來就看到釘釘上師兄發的轉正面試已經通過的信息,又看到了部門主管約的下午溝通轉正的會議,心裡還是很高興的,在17年阿里校招名額較緊,最終只招了幾百人的大背景下最終能夠拿到校招offer,一方面自己的努力有了回報,另一方面也算是一種幸運。以這樣一個大平台作為職業生涯的起點,對個人的職場成長與事業發展都是一個很不錯的機會。

實習轉正提前拿到阿里offer後其他一些公司的終面也就直接拒掉了,所以實際上我並未參與真正意義上的校招,9月G20回學校了一周,回來後繼續實習,因為在我看來,大四一直在阿里進行接近一年的實習可以積累不少的工作經驗,對提升能力會很有幫助。期間第一次經歷了雙十一,當天在公司一直待到12點以後,由於負責的項目提前已完成好,就在公司里一邊看著雙十一直播晚會一邊購物,最終還為公司貢獻了5000多的交易額(其中買的電鋼琴佔3000)。最終天貓的交易額達到了1207億,感謝每一位阿里人的付出。

11月底又回了學校了兩周,一方面完成了課程設計,基於Vue2做了一個系統,實踐了一些Vue2的開發;另一方面和老師敲定了畢設的方向,主要做基於照片的物體三維建模,由於當時對VR/AR很感興趣,所以選擇了這個方向。12月又回公司實習一直到17年4月底,在實習的過程中也參與到了團隊的招聘,從篩選簡歷到參與面試等,也有不少的收穫,深刻的感受到做技術不管平時工作多忙,一定要每天抽時間學習一點東西,否則很難有長進

4月底結束了為期9個月的實習,這段實習經歷對我最重要的影響在於一些工作習慣的養成,包括如何學習,如何沉澱等。重回天大,度過最後兩個月的校園生活,對這個生活了三年多的地方多少是有一些留戀的。而四年大學生活對我整個人生的軌跡有著很大的影響。

7月離開校園的同時,也就意味著我不再是一個學生,一個孩子了,我需要變得更加成熟,更加強大,去獨自承擔更多的事,去爭取一個更好的事業和家庭。

明天就要正式入職了,在阿里巴巴開啟一段新的人生,對未來幾年的自己有幾點要求:

(1)每天早上9點之前到公司開始工作,到下午6點,6點半到8點(+假期的每天半天)必須進行技術學習和沉澱,不學習就無法變強;

(2)晚上8點到8點半去跑步,回家後健身,雷打不動,健康的身體很重要;

(3)晚9點開始練至少半小時鋼琴(周末練三小時以上),不要中斷或荒廢,4-5年時間考到鋼琴10級;

(4)晚11點準時聽書睡覺,早睡早起身體好。

希望在下一個三四年後回過頭來看自己的時候,這段工作與生活能夠足夠精彩,足夠成功!

寫於2017.07.09,杭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Java團長 的精彩文章:

Java 數據類型在實際開發中應用
編程語言間的鬥爭
Java後端程序員1年工作經驗總結
Java基礎——異常詳解

TAG:Java團長 |

您可能感興趣

名古屋大學的留學生活
二十四歲時的生活哲學
我那十年的文化生活
八分的生活哲學
老照片:七八十年前,日本女大學生的宿舍生活
生活里的哲學
生活中的哲學
總要學會一個人生活的吧
雞年生活哲學精選
一個人生活的第三年
生活 一年又一年
實拍三十多年前的北大校園生活
豐富的留學生活
還在羨慕富二代同學?韓國大學新生每月生活費才這麼多
生活的部分,長大
十年後我將去非洲生活
人到中年,就該學會這樣生活
歐洲有錢老年人的生活
去年生活落魄,今年富貴無憂的三大生肖!
學生生活費最低的歐洲大學TOP20,英國大學佔12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