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唯大公司、頻繁跳槽、不就業,什麼才是95後眼裡的好工作?

不唯大公司、頻繁跳槽、不就業,什麼才是95後眼裡的好工作?

每代人眼中的好工作都不一樣,這是個事實,真正的認知偏見是認為「每個人年輕時都曾經那樣」。95後眼中的好工作跟我們不一樣了。

以年齡計算,今年的職場將迎來第一批1995出生的年輕人。

他們是在「標籤」中長大的一代。常用詞包括獨立、有個性,也包括自我和任性。這些形容不全是友好的,但大部分95後的性格中確實包含這些層面。這些受到時代、家庭和環境影響的特點,也體現在了95後的擇業觀上。

觀察95後的就業選擇,多元化是最明顯的特徵。從5年前90後登場起,就業去向的多元化就開始出現。大公司、鐵飯碗,早已不是畢業生的唯一選擇。到了95後,他們的選擇更多了。在智聯招聘發布的《2017年大學生求職指南》中,近4成畢業生就業崗位與專業不對口。個人興趣和愛好主導了大部分畢業生的擇業。

商業發展催生了大量新興職業,也降低了專業對工作的影響。畢業就創業、當網紅、做微商、開自媒體、做遊戲解說成為流行趨勢。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系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郭曉暢放棄了進金融公司的機會,選擇做一個遊戲策劃師。而南京大學軟體工程學院軟體工程專業的高楊在畢業前就有過兩次創業經歷。「選擇多是好事。社會更發達了,才能給年輕人更多選擇。」科銳國際招聘解決方案總監徐晶勁說。

擺在95後畢業生面前的可選項還包括暫時不就業,轉去完成自己的「間隔年」(gap year)、做義工,或者乾脆做自由職業者等。根據智聯招聘的調查,在就業、升學、創業之外,有9.8%的畢業生選擇了這樣的「慢就業」。

逃避就業壓力是一方面,更深層的原因是一些95後對個人成長、個人實現更為看重。在智聯招聘的報告中,個人成長首次超越待遇,成為理想工作的最重要標準。有55.9%的畢業生認為「不斷學習新東西、獲得成長」是擇業時首要考慮的因素。

在人力諮詢機構中智預才網CEO朱詩勃看來,整個95後這一代人,是跟互聯網、智能手機同時代的人,多元信息接收讓他們判斷和選擇事物時「更有想法」。「工作對以前的人是謀生,對95後是體現自我價值的途徑。」朱詩勃說。

這種想法,讓一些畢業生走上了「畢業就創業」的道路。原本,創業是一件需要深厚經驗、人脈和資本積累的事。但在95後眼中,與其聽命於公司領導,不如自己組建團隊,掌握更大的主動性。對於成就動機強的畢業生來說,等待他人製造出他希望消費的產品,或者解決他看到而尚未被解決的社會問題,不如自己動手實現得快。

與去年相比,今年的畢業生人數又增加了30萬,達到了創紀錄的795萬。沒有人可以代替這些畢業生說出今年是不是「最難畢業季」的結論。

但好消息是,除了新興職業,那些過去偏好經驗型人才的公司也開始向畢業生敞開大門。徐晶勁觀察,以往,外資時尚、零售、服裝和飾品公司都喜歡社招,不喜歡校招,但現在它們也希望有年輕人加入。

「汽車產業在經歷劇烈變革。人工智慧出現、手工操作崗位逐漸消失,公司對數字化、新能源方面的人才有極大需求。」華晨寶馬人力資源高級副總裁上官楠林說,他們需要思維沒被行業固化的年輕人對「從生產到銷售和產品體驗的整個流程」提出大膽想法。

這同樣是智能手機的功勞。因為移動互聯網,這些以年輕人為主力顧客的大公司越來越不知道如何在數字時代生存了。除了最懂年輕人的就是他們自己,還因為在需要創造力的地方,95後擁有更快的學習能力。

心思活絡的95後,自身對「新鮮感」有極高的要求。父輩眼裡安穩的金飯碗,已經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內。相反,他們往往喜歡更加刺激、能每天接觸不同東西的工作。不過,它已不再是純粹負面的標籤。京東校園招聘負責人韓超認為,雖然個性鮮明的員工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管理成本,但優秀且有個性的員工,往往是業務發展、創新的推動者。

整體而言,第一份工作在95後眼中的神聖感在下降。根據《第一財經周刊》對這一屆畢業生的調查,認同「剛開始的幾份工作都是嘗試,可以幫助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選項的比例達到52.1%,比認同「它很重要,決定了以後整個職業道路」的高出7.1%。

觀念的轉變使得他們對跳槽的看法也與前代人有所不同,94.3%的調查對象認為,跳槽是「找到適合自己工作的途徑」,認為它是「沒有忠誠度的表現」的人只有2.9%。

一些公司難以接受這種「不忠誠」,「95後會給企業不安全感,他們一旦覺得能從一家企業吸收的東西不夠了,就想跳槽,尋求新的生活。」朱詩勃說,但他不認為這是「不負責任」的表現,相反,他認為95後「其實像海綿,他們需要學到新東西,跳槽只是在那個時間點需要感受很多東西」。

對此表示寬容的僱主當然也有。華晨寶馬的上官楠林就認為這是人生必要的探究過程,通過探究對未來需求有更深刻、明確的意識後,他們回頭來做真正想做的事情,才會更踏實更深入。

很多95後畢業生通過實習就完成了這種探索。上海海洋大學金融與工商管理專業的曹曉升在大學4年內參加了8家公司的實習,涉及教育、新媒體、廣告、公關、娛樂等多個行業。數量看起來很多,但其實有內在脈絡——自從第一份在新東方的實習讓她發現自己好像更喜歡跟人溝通,而不是參與金融業務跟數字打交道後,她就在她認為對溝通力有需求的行業一一嘗試。

徐晶勁認為,僱主們更應該聘用這種頭腦思路清楚的所謂「不忠誠」者,他們應該改變觀念,因為「其實例如創業和間隔年,雖然不能提升一個人在某一特定領域的技能,但能鍛煉他為人處世和下判斷、做決定的能力。個性成熟的價值不亞於能力上的熟練度」。

不唯大公司、頻繁跳槽、不忠誠、四處實習甚至不就業做freelancer,95後就業觀的背後是他們對自我價值的在意。這會讓他們在需要表達意見時不會顧忌太多。「以前的人有想法,不一定會在領導面前去說,覺得領導沒面子。現在的新人覺得自己比領導想法更好,不會有什麼遮攔,就把自己想法說出來。」朱詩勃說。

看起來,95後畢業生得到了還算不錯的理解和包容。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求職就會容易些。智聯招聘的調查顯示,今年有40.8%的畢業生認為就業很難,這一數據比去年上升了4.3%。

不過,面對困難,95後在擇業時表現出了更大的主動性。相比被動等待分配或求職信息,他們會主動通過互聯網或身邊朋友,了解心儀行業和公司的招聘情況,並大膽自薦。對於好工作,他們會不遺餘力地去爭取。遇到長輩的阻力時,對自己的職業有想法的95後也會擺事實、講道理,說服對方接受自己的選擇,而不是被說服。

總之,因技術進步、新興行業興起、信息接收渠道和個人的家庭經濟基礎發生變化,今年將進入職場的95後真的不一樣了。他們——不一定是全部,但已經有了不少的一批人——不再像前幾代人一樣無意識地進入既有的職業軌道、按照既有的職業台階攀爬,而是開始有意識地尋找適合自己起步的第一扇門、修建達到自定目標的路徑。

「之前的代溝產生需要10年,現在是5年,也許以後更短。」上官楠林說。無論僱主方是否喜歡95後的性格特點,是否找到了有效管理年輕一代的方法,它們都要面對一個事實——95後正源源不斷地走入職場,並很快會成為公司的中流砥柱。他們對於好工作、如何工作的定義,也將持續地改變著企業招聘、培訓和管理的方式,甚至改變著企業自身。

「好工作就是要讓我有存在感」

曹曉升

學校/上海海洋大學

專業/金融&工商管理

offer/浙江格家網路技術有限公司網紅事業部商務拓展

金融專業出身,曹曉升找了份和網紅談生意的工作。

她是在百姓網、DDB、明思力、迪士尼等7家公司實習過,也自己創業做過電台節目後作出這個決定的。

「好工作就是要讓我在公司有存在感。」她語速很快地對《第一財經周刊》說。今年3月,她參加《非你莫屬》,拿到了格家網路網紅事業部商務拓展的職位。老闆當場給了她301元的日薪。她為此放棄了秋招以及進入大公司或金融行業的機會。

曹曉升對大公司的迷戀,在她到幾家所謂的大公司實習之後消失了。

她曾設想大型廣告公司「能接觸到很多有趣的人、馬不停蹄地做活動、與人溝通」。不過最後落到她手上的事情通常都是翻譯一下文件,或者聯繫一下某位明星的經紀人寄去一些拍攝用的鞋子。「做的事情真的好重複,會基礎到你覺得很無聊,覺得自己沒有存在感,一開始進去時的激情一點一點地被打滅了。」曹曉升說。

大公司的無情管理也讓曹曉升感覺:自己對這些公司而言毫無價值。她為了回學校準備考試請假兩周,兩周後回到公司,她發現自己的名字已經從實習生名單中剔除了。不過,這也讓她對實習的價值看清了很多:實習的時候,如果發現工作不喜歡或不被重視,就趕快跳。這麼做是為轉正後的穩定做篩選。

「我看到很多985、211學校出來的畢業生,他們經歷過類似的過程、校招後,開始自我懷疑,覺得自己很不優秀。」曹曉升說,尤其她是非985、211院校的畢業生,簡歷很可能在第一輪就會被篩選掉,即使僥倖進入,也會在二面時失敗。她不想被不合理的外界標準一再否定,因為她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以及擅長什麼。

「我大三開始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一個人。要錄節目,經常晚上兩點左右自己翻牆(宿舍圍牆)回去睡覺了。」曹曉升說,但這些事讓她發現,自己的真實喜好和擅長領域不是金融,而是與人溝通,哪怕那個人暫時還不認識。

臨近畢業,她參加電視求職節目《非你莫屬》,創業公司格家網路給她offer時,她沒怎麼猶豫就答應了,因為她即將要做的,就是和網紅談電商合作。這份工作需要溝通、出差,不斷與各種人打交道。

「其實說白了有點像星探。」曹曉升說,這些都如她所願。而她的個人電台也會繼續做下去,因為那是自己的「個人品牌」。

「專業所學只是基礎能力」

郭曉暢

學校/復旦大學

專業/世界經濟系國際經濟與貿易

offer/莉莉絲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遊戲策劃

「死之前,好歹做款遊戲出來吧。」郭曉暢把這句話寫在了自己的微信簽名欄里。

因為愛打遊戲,他畢業後成了一名遊戲策劃。

4年前考入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時,他沒有想到以後的工作會是熬夜研究應該在一個遊戲中設計幾道關卡、主角應從哪邊出門,以及敵人應該放在哪裡。至少,父母預期的那些「風光」工作——進銀行、進證券公司、進「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或者做諮詢……都沒有在郭曉暢身上實現。

聽說兒子找了個做遊戲的工作,郭曉暢父母的第一反應是:「聽上去就不像什麼好事。」

郭曉暢對他的選擇很堅決。大四投簡歷時,別的同學都「廣撒網」,他從頭到尾只投了同一個行業的同一個職位:遊戲策劃。這麼做當然跟他自己喜歡打遊戲有關。基本上市面上出現的所有遊戲郭曉暢都玩過。「我認為電子遊戲是人類迄今為止創造的最有效的信息媒介,有潛力並且有實力真的成為所謂的『第九藝術』。」郭曉暢說。

他自稱是伴隨著「多媒體」長大的,在他看來,電子遊戲才是「多媒體」的最終形態,受眾在傳統媒介中單方面地接收信息,電子遊戲卻能讓受眾跟媒介實現自主互動。而他認為,人在信息面前永遠是貪婪的,「如果你喜歡一個虛構的角色,只看文學作品或影視作品的演繹,很快就會滿足不了你的需求,而在遊戲中,你可以與ta交談、跟ta互動甚至隨ta踏上冒險旅程,儘管這些過程可能仍然是受控制的、有台本的,但體驗已經與閱讀和觀影有本質的區別。」他說。

遊戲玩得越多,郭曉暢的「表達欲」越強。大三下學期,他開始找機會和做產品經理的朋友交流「如何才能進入這一領域」,說不定未來能有一款屬於自己的遊戲。

當郭曉暢試圖把自己的愛好——打遊戲發展成職業「遊戲策劃」時,曾受到勸阻:「愛好和職業是兩回事」,但他想到能有一款自己的遊戲就興奮。而且他做了研究,國內即便已有騰訊、網易等大型公司開發遊戲,但還沒有一所大學開設對口的「遊戲策劃」或「遊戲設計」專業。程序員和美術都不缺,就是沒有遊戲設計,國外大學才有,意味著這個領域的人才非常稀缺。

但是騰訊和網易並沒有成為郭曉暢的首選項,他看中了規模不大的莉莉絲科技——一家做出了《刀塔傳奇》的遊戲公司。2016年7月的ChinaJoy遊戲展會上,他專門請朋友帶著去了解這家公司的產品。

「很多手游公司一開始喜歡模仿。我個人不太喜歡這種做法,很多從業人員也因此很難真正喜歡自己做的遊戲。」郭曉暢說,相較而言,他寧願去一家更看重創新而非短期業績的公司。他聲稱,他不是不考慮薪水,但「那不是主要的,因為在這個行業內,普通薪資意義不大,還要看發展空間和後續潛力」。

郭曉暢打算在這個領域長期發展下去,至於學了4年的國際經濟與貿易,他覺得專業所學的「基礎思維邏輯和組織能力」哪裡都可以用。他把志向寫在微信簽名里,父母也已經被他說服,理由當然是這個新興領域的前途。「我很難想像未來的遊戲會進化成多麼偉大的產物,但這種幾乎是必然的可能性讓我無比激動,而我非常期待能在這個領域留下自己的印記。」郭曉暢說。

「gap year是職業生涯的一部分」

秦智斌

學校/中國礦業大學

專業/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offer/美麗中國鄉村支教

作為正式進入職場前的gap year,再過幾個月,秦智斌就要開始他的支教生涯,為期兩年。

他為此拒絕了京東方的15萬元年薪——那是筆試時對方要求手寫代碼,他不會,只好用英文寫了一段對崗位的認識,沒想到最終被錄用的工作。支教的薪水可能只有京東方的1/10。

「最重要的還是興趣和發展空間,舒適度和薪資基本上不會很在意。」秦智斌說。去年十一假期和姐姐、姐夫同游蘇杭之前,他還不那麼確定到底該如何選工作,但和這兩個85後前輩討論了之後,兩個人分別以自己「先是屈從父母意願,幾年後又後悔,最終做回自己喜歡的事」的故事告訴他:「還是要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

秦智斌參與教育的想法從大二就產生了。那是2015年,他和家人去甘肅西部的一個小城旅遊,看到當地一些小孩10歲左右就輟學打工——因為父母覺得上學無用。秦智斌理解這種事為什麼會發生,但不知道怎樣可以讓它改變。

半年後在紐西蘭的經歷給了他啟發。當時作為交換生,秦智斌遇到一位來自紐西蘭周邊貧窮國家的男生,對方的英語極其流利,但英語並非其母語。秦智斌感到驚訝,也受到觸動:「跟他聊天會讓人覺得,他能『出來』,就是因為有一部分人去了他們的國家,在教育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幫助和服務。」

秦智斌曾有過短暫的支教經歷。他曾用兩周時間「完成」了去河北一個村子支教的項目。那次嘗試讓他不太滿意:「其實時間很短,主要以玩為主,幫不到他們特別多。我其實不喜歡。」

秦智斌還嘗試了學而思。這家公司給的薪水差不多是同行中最高的,一個新入職的老師最高可以拿到1.2萬元的月薪。但是聽完宣講會、和HR聊天后,他就放棄了參與這家公司的終面。因為他發現,學而思的理念是培優,只做培優,不做補差,「它的商業模式是優等生更能出好成績,以及優等生的家庭條件更好。我當時心想,那差生怎麼辦?」秦智斌說,他也不喜歡這樣的教育理念。

直到2016年9月底,秦智斌才聽說了美麗中國,這家機構提供為期兩年的支教項目。他火速投了簡歷,然後有了十一假期和姐姐、姐夫的同游和討論。為了「把生米煮成熟飯」,他直到拿到美麗中國的offer,才跟父母說了自己打算去支教的事。

「沒有人覺得不好,但會質疑『兩年後你怎麼辦』。」秦智斌說,他已經想好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了。他打算花兩年時間「探究一下基層教育到底是怎樣的」,平時只能從新聞報道、知乎等網路平台看到二手信息,沒有親身體驗過。結束支教後,他打算進入互聯網教育領域,不在線下講課,而是製作可在線上發布的教育內容,初期面對學生群體,後期把市場擴大至更多人。

「加薪跳板需要自己製造」

陳思遠

學校/廣西藝術學院

專業/廣告學(網路廣告設計)專業

offer/freelancer

凌晨三點,陳思遠仍在為一份廣告設計項目做最後的校對。

那是為蘭蔻新推出的一款氣墊BB禮盒做的外包裝設計。最初,客戶只提出了手繪風格、法式浪漫等寬泛要求,其餘的設計工作需要陳思遠在一周時間內獨立完成。他花了3天時間畫手繪稿,然後用AI(別誤會,是Adobe illustrator)勾出輪廓,還用上了3D建模——這些都是他在大學期間通過「接活」學會的手藝。

在陳思遠忙著給蘭蔻的項目收尾時,他的同班同學差不多都已經結束實習回學校準備畢業答辯,然後進入奧美、李奧貝納等4A廣告公司,成為公司人的一員。而陳思遠打算把freelancer的工作再延長一年。

「我這個專業第一看實習,第二看作品,我現在就是一個積累作品的階段。這不像在公司裡面實習,畢竟自己獨立完成的作品更有說服力。」陳思遠說。

蘭蔻並不是陳思遠當前唯一的「客戶」。5月他總共接了3個項目,除了蘭蔻,科顏氏北京產品發布會的PPT設計、味全酸奶的產品簡介頁面設計都找上了他。完成這3個項目,他5月的收入能接近2萬元,差不多是那些選擇進入職場工作的同學的4倍。

選擇做freelancer之前,陳思遠也在李奧貝納和奧美等4A廣告公司實習過,這些公司給他的最大感受,就是實習生「獨立做一個東西的機會非常少,常常就是幫人打下手」。即便正式入職後,新人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只能做一個品牌」,陳思遠認為這容易「將一個人的思維禁錮住」。

而反過來,這些公司招人時又很看重一個人「有沒有好的作品」。它們給應屆畢業生的薪水差不多都是月薪5000元。「這根本無法在大城市生活,對於外省市高校過來就業的學生,薪資可能還會壓得更低。但有『好作品』的人就不一樣了。」陳思遠說,大公司有它的矛盾之處,而他希望通過做freelancer接手不同項目,成為那個初進公司就「有好作品」的人。

大三起,陳思遠就開始獨自找項目做,兩年內,他做的項目數量已超過10個。飲料類的H5設計、汽車廣告、球鞋海報、民宿平台的預訂頁面等五花八門的設計他都做過。除了廣告公司,他還去過味全等甲方公司實習,以便更了解廣告主而非廣告公司的意圖。他發現兩者的需求可能相反,「對甲方來說市場執行才是最重要的,創意反而要放到第二點來考慮」。

廣告主通常不會給自由設計師預留太多的操作時間。而且最常出現的狀況是,廣告公司來不及做的項目,才外包給自由設計師。它們留給外包設計師的時長通常只有一周,這樣的活陳思宇還是願意接,有項目時每天工作到凌晨三點是常有的事。

像大部分freelancer一樣,陳思遠的日常也是有項目就做,沒項目就歇著,獲得持續性的客戶仍然是難題。而且做freelancer意味著他只能專註做設計,不能完整地投入到整個廣告策劃活動中。但他打算堅持做滿一年。「雖然收入不太穩定,但是可以養活自己,時間上也比較自由。」陳思遠說,他並不排斥進入公司,但那是一年之後的事。

「等不及被別人改變生活,

就自己創業來改變」

高楊

學校/南京大學

專業/軟體工程

offer/創業做幼兒教育

高楊的偶像是扎克伯格。

大三開學,他就開始了創業,設計一款名為「米盒」的大學生資料在線分享工具。不幸的是,成功融資300萬元後,他卻失敗了:因簽協議時不夠了解條款的內涵,投資人很容易就奪走了公司的控制權。

這讓高楊陷入了沮喪。時間到了2017年2月,是加入春招大軍嘗試進大公司還是繼續創業?他在這個十字路口徘徊了一周,就決定跟著學長接著創業了——做一款幼兒教育的線上平台。目前他們已拿到天使輪融資。

「進職場能讓你更好地學會已有的東西、適應社會規則。但創業能讓你從另一個角度去接觸新東西。」高楊說,以他的專業,進大公司就是做程序員,可以設想的未來無非是代碼寫得越來越好。這不是他在大學創業幾年後想要的發展方向。

剛進大學時,高楊看到一位學長創業做校園直播,成為福布斯30歲以下青年才俊上榜人物,他第一次感覺到「身邊也有人通過創業項目去改變生活」。

「我很想像他一樣做一些改變生活的東西。」高楊說。此後,他參加了學校舉辦的幾乎所有創業大賽。但參與一輪後,他就發現只是參加比賽不再能滿足他對創業的「憧憬」。因為和創業實戰相比,大學舉辦所謂創業大賽只看重選手遞交的創業計劃書在理論上的可行性,以及上台演說的能力,沒有人會要求參賽者真的把想法落實。

「米盒」項目雖然失敗了,但高楊認為重要的是他從中獲得了成長。最初,這款「改變(校園)生活」的產品,其實是試圖改變大學教學系統的課件分發方法。但他犯了一個錯誤,拿到投資迅速開發了這款課件分發工具的微信版、網頁版和App版後,他才發現,他很難說服體制化的大學機構更換它們既有的課件系統。

推廣不順導致團隊成員離開,加上商業化的壓力,作為創業者要體驗的煎熬,高楊都體會到了。「我看了很多創業類的書,但書上能搬下來的東西太少了。很多事情只有親自去做才知道。」高楊說。他被逼著重新思考產品定位、找出路,最後把產品的目標消費者由教育機構轉向大學生,變成做一款針對大學生的資料共享工具,才扭轉局面。

高楊也想過「進大公司學一段時間再出來」,但他認為工作需要緣分,而他現在最有激情的「剛好是創業」。

(CBN實習記者蘭妮,記者黃語晴、王玉昊對本文亦有貢獻。)

本文版權歸《第一財經周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施歌

95後畢業生。關注消費、零售和吃。有趣好玩的選題請聯繫

劉娉婷

關注零售和快消,有趣好玩的選題歡迎聯繫

GIF/60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周刊 的精彩文章:

舊金山同性戀大遊行里的年輕人,是這個時代的詩人和嬉皮士
你心中的深夜食堂在哪裡?
賣「無用品」的新雜貨店怎樣讓你心甘情願花錢?
張周捷:重新定義設計的邊界

TAG:第一財經周刊 |

您可能感興趣

跳槽失敗的真相:錢少的工作你看不上,錢多的工作你幹不了
那些頻繁跳槽的90後們,最後都怎麼樣了?
工作不夠好?那就繼續跳槽啊
本職工作都做不好,還敢跳槽?
塔羅牌占卜:跳槽後是否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總說90後跳槽頻繁,這鍋真的讓他們背嗎?
在一家公司干多長時間跳槽才合適?很多人跳的太頻繁了!
跳槽到了一個遠超自己能力的公司和職位,後果會怎樣?
工作就圖個輕鬆快樂,一般不會跳槽的星座
員工跳槽太多找不到工作,想刪減簡歷,網友:大公司基本沒用
怎麼可以跳槽跳的更好?
年後跳槽?你是怎麼把工作搞丟的!
世界上「奇葩」的5個工作,不僅省力還能賺錢,有種想跳槽的衝動
職場上員工頻繁的跳槽到底是什麼原因?
解牌:你離好工作,只差了跳槽的勇氣
J叔塔羅占卜:跳槽後能否找到更好的工作?
不想做自己的工作,想轉行又不敢輕易跳?這樣跳槽,讓你越跳越好
這4種工作即使工資再低,也不要輕易跳槽,不然將來必定後悔
哪些人工作不穩容易頻繁跳槽?
為什麼你前面三次跳槽,每一份工作內容都差不多,職位都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