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梵高臨摹米勒:魔鬼般戰鬥在麥田

梵高臨摹米勒:魔鬼般戰鬥在麥田

倫敦當地時間6月27日旁晚結束的倫敦佳士得印象派和現代藝術晚拍上,梵高的《收割者(摹米勒)》成為拍場上第一個高潮,成交價:24,245,000英鎊(人民幣2.12億元)。這幅《收割者》雖是臨摹米勒,但與米勒作品風格不同的是,其色彩明亮大膽,人物輪廓清晰,動作遒勁有力,正如梵高向弟弟西奧解釋:「這不是簡單的複製,它是在翻譯成另一種語言。」

梵高 收割者(摹米勒) 1889年 布面油畫 43.3 x 24.3cm

米勒曾創作出一系列包括了10幅豐收農民的形象,梵高就臨摹米勒同一主題的創作,《收割者》就是其中一幅,而不同於一般的臨摹,他以超凡的想像力賦予畫面色彩,深藍色的天空呈現出濃密的、令人窒息的不透明感,在金色田野邊緣,綠色灌木的邊緣上用了短而傾斜的筆觸,天空不再是無限的空曠,而具有了有形的質感,與人物構成了和諧的整體。

而梵高在給弟弟的信中,這樣描述這張作品的創作過程:

「……我在與畫布搏鬥,在我這次生病之前幾天,我開始畫一幅"收割者";這幅畫整個是黃色調,顏料抹得是那麼厚,但主題還是簡練、單純,令人愉快。那是一個輪廓模糊的人物,為了完成自己的任務,我魔鬼般地戰鬥在麥田的熱浪中間。我在這收割者身上看到了死神的形象,人是他所要收割的麥子。因而,這收割者(如果你願意這樣看)與我過去試圖表達的播種者正好相反。只是,在這死神身上沒有悲哀的味道,他在大白天干自己的工作,太陽用它純金的光芒普照萬物……」

實際上,後印象派大師梵高曾立志做一位農民畫家,因此當時最傑出的以表現農民題材為主的現實主義大畫家法國人米勒就成為他學習的對象。米勒在畫作中捕捉到了大地和自然的神韻;梵高也從米勒的畫作中得到了無盡的靈感與啟示。所以梵高對米勒畫作的臨摹和再創作,一直是後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梵高一向對米勒推崇備至,他對米勒的敬仰終生未改。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在對米勒的研習和自我體驗中走出了梵高。梵高從1880年直至去世前,整整十年間,梵高無間歇地臨摹著米勒的畫作,數量不下百幅。比如1889年11月2日他在信中告訴弟弟:「你寄來的米勒的畫讓我非常高興,我正狂熱地研究它們。好久沒有見到真正的藝術了,我有些懈怠,但這次的畫重新喚醒了我。」

梵高對米勒作品的臨摹學習:

米勒的《第一步》

米勒筆下,在長了莊家的耕地邊上,農夫和他的妻子在教小女孩邁出人生的第一步,慈愛的父母和蹣跚學步的小女孩,連陽光都是如此的溫馨,普通的生活場景在米勒筆下異常的動人。

梵高的《第一步》

梵高臨摹自米勒的同名作品中,畫面依然是一塊農村的耕地,背面是農民的房屋,同樣是一對夫婦幫助小女兒學步。雖是梵高臨摹米勒的作品,但是整幅畫都顯露出梵高個人的風格。畫面用色鮮明,多用藍、黃和綠色。這些高明度及屬於自然界的顏色,讓人感受到活躍生命的悸動。他讓畫中的人和物框上厚實的黑色線條,這明顯是受到日本藝術的影響,亦讓畫面增加實在的感覺。整幅農村景象讓人感到農民的實在生命,平凡、躍動又充滿親情,讓整個畫面從米勒溫馨、和諧、慈愛過渡到梵高的勇氣、力度與斑斕的色彩。

再來看同樣的兩張《播種者》。

《播種者》(米勒〈左〉梵高〈右〉)

梵高對米勒出名的《播種者》很是傾心仰慕,也畫了一些系列的《播種者》,人物的姿勢基本和米勒的一樣。兩張作品中都是一個高傲的大步流星的前進者形象,但米勒當時的社會主義家們以為他是在說農民身體里的反抗精神,但是米勒說什麼都沒有,只有農民,只是闊步在大地上的農民;而梵高則更進一步解釋宣揚了畫面中的勇士意味,昂首闊步向前,沒有猶豫,只有生命的力量與無懼。

還有米勒的一件《午休》,畫面恬靜、溫馨無比,草垛旁勞作了半天的夫妻在安靜的午睡,彷彿聽得見田地里鳴叫的蟬,聞得見成熟稻草的氣息。

午休 米勒

梵高筆下《午休》中,熟睡的人們卻能反襯出充斥著整件作品的生命張力,耀眼的金色不僅讓正在午休的人們散發活力,更是讓觀看的人們,倍感生命自身的力量。

午休 梵高

從兩位大師同題畫作的有趣對比中,我們能夠感受到最大的不同,是兩人對同一主題的不同理解和不同表現手法,也能看出兩種繪畫風格的鮮明對照。從兩兩對應的作品中,既可以領略梵高是如何將米勒的簡練、樸素、凝重演繹成梵高的色彩鮮明、生氣勃勃、狂野奔放;又可以了解梵高是如何用其獨特的東西方融合(日本浮世繪的線條分割揉入西方傳統的透視技法)的表現主義畫風去詮釋西方典型的現實主義作品。

而兩人相同的是畫面中無限趨於真實的悲憫情懷,一種無比真實的情感。梵高意識到,米勒畫的從來不是事物原本的樣子,不是經過簡單觀察與分析後的客觀事物,而是自己感受到的事物。真正的藝術大師莫不如是。

讓·弗朗索瓦·米勒(Jean Fran?ois Millet,1814年-1875年),是法國近代繪畫史上最受人們愛戴的畫家。他是19世紀法國傑出現實主義畫家,以描繪農村主題見長,他創作的作品以描繪農民的勞動和生活為主,具有濃郁的農村生活氣息。

《拾穗者》米勒

《晚禱》米勒

我們選擇的他的《拾穗者》和《晚禱》都是他的代表作品。米勒作品一向沉穩、安靜又莊重,他筆下的農夫農夫虔誠、質樸,讓人在日常勞動與簡樸生活中照樣感受詩意,感受到米勒對農村生活的摯愛。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1890年),是荷蘭後印象派畫家。他是表現主義的先驅,並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的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德國表現主義。他一生對米勒推崇備至,終生未改對其敬仰之情。

觀梵高的上述的臨摹之作,人們會訝異地發現,作品蘊含了強烈的詮釋元素,明顯烙上了梵高的印記。

在夕陽下撒種 梵高

普羅旺斯的收割 梵高

1890年1月,因精神失常而住進精神病院的梵高,還曾在信中流露出這樣的清醒:「我應該去臨摹一些米勒的畫,那些他自己沒時間畫成油畫的作品。不過,我想再次強調,以他的素描或者木刻版畫為基礎來畫油畫,並不是簡單純粹的抄襲。這更像是將明暗對比的黑白印象翻譯成另外一種語言——色彩的語言。不論日後被批評或者被蔑視為抄襲,這些畫的作用會依然存在:這樣的創作是為了讓米勒的作品更方便被大眾了解。」

收割者和麥草堆 梵高

梵高筆下更多和鄉村、農作相關的作品無不充滿著耀眼的色彩,流露出動人的力量、勇氣以及炙熱的情感。

梵高成熟期的作品如「向日葵」系列、「鳶尾花」系列、「星空」系列、「麥田」系列,看似與米勒漸行漸遠,實則與米勒殊途同歸:他始終讓情感指引著自己的繪畫創作,有時這情感太過濃烈,簡直像是藉由一筆一划迫不及待地傾瀉而出。這是真正能夠打動觀者的畫,所要表達的,不是無病呻吟的憂鬱,而是發自內心的哀鳴。

來源:99藝術網

本周商品推薦——張曉剛

叢書由著名藝術批評家、藝術史學者、中國美術學院副教書呂澎先生擔任主編,旨在完整地呈現當代中國優秀藝術家在不同時期的創作,以及其藝術所引發的討論和提出的問題,並做忠實的鋪陳介紹。

此套叢書彙集國內外批評家及策展人對藝術家及其作品的評論、藝術家創作自述、藝術家的對話訪談等各類文章,以大量的圖片作為說明輔助,針對不同藝術家就其藝術生產過程進行分章討論,完成每個藝術家創作生涯的文獻性梳理

掃二維碼進入99藝術生活館

精彩繼續

羅丹:做藝術家,首先要從做人開始

從攝影繪畫到「高級灰」,里希特的抽象王國的前世今生?

2017上半年,哪些作品佔領了現當代藝術拍賣場上Top50?

宋冬,在家庭與愛的密碼中找尋自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99藝術網 的精彩文章:

TAG:99藝術網 |

您可能感興趣

臨摹:馬蒂斯的《羅馬尼亞式襯衫》
中日畫家夫妻「紮根」莫高窟:臨摹壁畫冀海外展覽
藝術大師之間的對話,胡也佛遇到李迪,從臨摹《風雨牧歸圖》說起
臨摹分對對臨、摹臨、背臨三種:教程如下
王漸鳴:從臨摹中突圍
比張大千還牛的臨摹高手!故宮這些名畫,都是他臨摹的!
楊飛雲、冷軍等寫實畫派大咖在美國臨摹大師傑作
張大千敦煌壁畫臨摹欣賞
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珍藏集
馮承素等人臨摹的王羲之《蘭亭序》是「雙鉤廓填」嗎?
「憶梅庵」臨摹敦煌壁畫賞析
比張大千還牛的臨摹高手,看了他為故宮臨摹的古畫,震驚了!
他窮盡一生臨摹中國最牛的壁畫 堪與敦煌壁畫相媲美
林散之漢隸臨摹《乙瑛碑》
夏圭溪山清遠圖臨摹賞析
向傳統致敬—經典線描臨摹研究展在塞隆水泥庫藝術空間開幕
山水畫臨摹的目的
馬俊達《四天王像》臨摹之作
國畫清風雅集:張大千 臨摹敦煌壁畫作品集
鄭板橋《竹石圖》臨摹步驟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