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月幾時有》的真實歷史:「香港大營救」始末

《明月幾時有》的真實歷史:「香港大營救」始末

活字君按

日前,許鞍華執導的電影《明月幾時有》上映,也帶出了一段塵封已久、鮮為人知的往事:抗日戰爭期間的「香港大營救」,以及「東江縱隊」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人物原型:東江縱隊港九大隊市區中隊中隊長方蘭

(周迅 飾)

人物原型:方蘭之母馮芝烈士

(葉德嫻 飾)

《明月幾時有》中由彭于晏飾演的劉黑仔

東江游擊隊諸巨頭(左起):

黃作梅、劉黑仔、曾生(司令)、林展、尹林平

此為抗日英雄劉黑仔僅存的一張照片

今天,讓我們通過以下這段珍貴的記敘文字,一起了解大銀幕外那段真實的「香港大營救」,以及其中一位名叫潘靜安的傳奇人物。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記香港潛龍潘靜安

許禮平

香港有位神秘人物,叫潘靜安,他是中共中央調查部駐港負責人,是周恩來的心腹。當年許多大人物,都要靠近他,倚賴他。現在港人國人,對這個名字卻非常陌生,筆者過去也是偶聞其名,而印象模糊。直至十多年前他過世了,俠老(李俠文)才與我談起,說:「潘靜安是共產黨幹部中的稀有品種,可以說是絕種了。」

潘靜安(1916-2000)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山本五十六遣機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日寇同時進攻太平洋上英美殖民地。同一天日本空軍襲九龍,陸軍攻新界,旋攻入九龍,直迫港島。聖誕節前夕,傳聞余漢謀部(余夫人時在香港)已開入新界擬驅逐日寇救港,倫敦見勢不對,深恐中國軍隊入港會影響將來回收之困難,所謂請佛容易送佛難也,即命令港督楊慕琦宣布無條件投降,以備他日勝利時可重佔香港。

1941年12月25日,英軍投降,香港淪陷

其時大批左翼文化人、民主人士本因皖南事變國共關係緊張,避禍而轉移至港,卻遭此突變而身陷險境,人人自危。這批文化精英正是日軍誘降捕殺的對象。

就在十二月八日當天,延安中共中央、重慶中共南方局書記周恩來迭發特急電報與廖承志、潘漢年、劉少文:

許多重要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滯留香港,他們是我國文化界的精萃,要想盡一切辦法將他們搶救出來。

廖承志(1908-1983),國民黨元老廖仲愷之子

時任八路軍駐港辦事處負責人

廖公與張文彬(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副書記)、劉少文(中共港澳工委兼中央交通處港澳處處長)、尹林平(東江游擊隊政委)、梁廣(粵南省委書記)等具體組織此一搶救工作。緊急動員港九地區各級黨組和東江游擊隊全力以赴,開闢交通線,接應、護送。連貫、潘靜安與黃施民到洛克道130號香港巿委的秘密聯絡點,聽取中央關於搶救的指示,並研究對策。此時黃施民就把陳文漢等三人的關係交給潘靜安。

潘靜安當時是八路軍駐港辦事處機要部門主管,半公開的八路軍辦事處設在中環皇后大道中十八號二樓,其中一個秘密辦事處則設在利舞台旁邊的耀華街。潘在秘密據點辦公。辦事處的公章、信箋和朱德、葉劍英的印鑒都由潘保管。而耀華街的辦事處與中央、周恩來往來電報頻仍。潘靜安用「小潘」代號,與以「胡公」為代號的周恩來(大概周曾留鬍子,也曾化名「胡必成」,因用「胡公」)電台聯繫,請示彙報。1946年潘到重慶向周恩來述職,鄧穎超見到潘說:「小潘就是你呀,我以為你還很小呢,原來這麼大了。」

時任中共中央南方局書記周恩來

廖公與連貫、喬冠華這幾位頭面人物先行離港(1942年1月),回內地與南委、省委、東縱部署工作。而整個搶救工作就交由劉少文領導小潘負責。到後來(4月)劉少文也撤離了,整個重擔就由只有二十六歲的小潘扛起。當時只留梁廣領導約三十個共產黨員在香港戰鬥。

小潘不負所托,整個營救工作,花了半年時間,冒險犯難,通過水路陸路,各種各樣方式,歷盡艱辛,搶救出大批文化精英、民主人士及其家屬,還有國民黨重要將領家屬(如第十二集團軍司令余漢謀夫人上官賢德),英美軍政人員八百餘人,竟無一紕漏,真乃千古奇蹟。

通過東江游擊隊順利轉移的部分文化人合影

《明月幾時有》劇照:文化人在乘船轉運的途中

左:茅盾(郭濤 飾);右:梁漱溟(梁文道 飾)

此役除了林庚白被日軍誤殺犧牲外,所有要搶救的人,都搶救離港。

《華商報》鄧文釗是被營救者之一,後來重修房子就取名「靜安居」,用作紀念潘的功勞,而題匾的何柳華則是廖承志長征時的化名。

茅盾讚揚這個行動是「抗戰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影響深遠。」

後來中央去電嘉獎,由當時領導搶救工作的粵南省委書記梁廣向潘等傳達,電報表揚了潘柱、黃施民、陳文漢三位功臣。而自此一役,小潘甚得周器重,變成周的嫡系,被授予模範共產黨員稱號 。

潘靜安出身名門,才華橫溢

卻走上了艱苦兇險的革命道路

圖為葉恭綽等藝壇名流為潘靜安篆刻題字

1948年國共內戰,共黨勝利在望,要組織新政權,號召召開新政協,潘公又再用命,重操舊業,秘密安排大批民主黨派頭面人物李濟深、沈鈞儒等及左翼文化精英,在港英及國民黨特務嚴密監視下,陸續秘密撤離香港,北上投共。

前後兩次被搶救、轉移的這批要人,很大一部分都是建國肇始中央人民政府的成員,是共黨立國之本。潘公允稱功在黨國。

1984年8月,潘靜安講述「香港大營救」史事

潘公行事低調,幹了多番偉業,卻從來封咀不提。連同志老友如何銘思,一直不知潘有此彪炳事迹,直至1982年潘調京之後,何「才逐漸知道他的事迹」。與潘共事數十年的陳介生(中銀董事)、李如苓(中銀總行總經理)多次建議潘公口述方式寫回憶錄,潘總是搖頭。潘公淡泊名利,甘當無名英雄。

潘靜安在解放前夕,也參與了策動國民黨駐港機構的起義,潘與兩航(中央航空公司、中國航空公司)、中國銀行負責人稔熟,雖無公開之文獻明確記載,但何銘思的文章暗示潘公在這兩大案中,還有招商局等多家機構起義,或擔當什麼角色。

二零一三年八月八日

二零一四年五月十八日修訂

END

本文略有刪節,詳情可見

許禮平:《舊日風雲二集》

活字文化策劃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7年1月

陳恭尹曾謂「世間何日不風雲」,許禮平將這「風雲」講成故事。這些故事中,有深藏功與名的香江潛龍潘靜安,「樂夫天命」的傅抱石,結緣中國藝術的蘇立文,身負傳奇故事的神醫柯麟;這裡還有「同畫異幅」的真相,圓明園《寒食帖》流傳經過,當今拍賣市場亂象……許禮平通過其所藏,考證與它們有關的人和事,內容有趣而頗多掌故。對香港文化、歷史感興趣,和想了解民國故事的人,可做一讀。

作者許禮平,1952年生於澳門,祖籍廣東揭陽。雅好翰墨,又嗜收藏。早歲於東瀛編纂《貨幣書目知見錄》《中國語文索引》,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為香港中文大學編《中國語文研究》,八十年代創辦問學社、翰墨軒,九十年代創辦《名家翰墨》月刊、叢刊。現為香港翰墨軒出版有限公司總編輯。

成就有生命力的思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活字文化 的精彩文章:

10年前榮榮說:中國攝影需要一個空間,一個平台……就有了三影堂
帶你看京城最難報名的書畫課
張繼科的粉底液

TAG:活字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明月幾時有》票房遠不及《戰狼2》《芳華》,憑什麼獲香港金像獎
《香港大營救》:國破半壁時閃耀的人性光輝
香港青年「每月吃土」正常嗎?揭露月光族背後的殘酷真相
五月:先行者的香港
香港明星裡面,誰才是真正的愛國明星
51歲黎明有望當爸:香港四大天王,終於都塵埃落定了
誰都有過青春的時代,懷念那個時候香港明星珍貴合影
上海淪陷後,杜月笙前往香港發展,不久被人稱為「中國的杜月笙」
60年代女明星老照片:圖一香港的夢露,最後一張是金庸的夢中情人
首發:五月底的香港佳士得,再推洪氏珍藏古典傢具專場
曾經在中國紅極一時的日本女星,如今47歲在香港開演唱會,依舊美上天!
香港蘇富比春拍:穿梭古今時空的人間異珍
香港2月「春節彩燈展」,被我們逐漸遺忘的「年味」又回來了!
77年前的今天,滄海一聲笑的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黃霑出生
舟山人都在看!1992年那篇曾引發「洛陽紙貴」的文章:《舟山,再造一個香港如何?》
曾經香港的四大小天王,如今有一人已經退出
這個被認為會打敗麥當勞的漢堡品牌要來中國了 今年香港明年上海
香港黑幫電影中的八大經典角色,《門徒》中的劉德華才排第二,第一的他實至名歸!
他是上世紀的狼毒花,一個大陸人在香港娛樂圈紅極一時,他是如何在香港發展起來的!
回味經典,周星馳當年幾乎吻遍了全香港所有的女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