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開建新一代歐洲最強兩棲攻擊艦
義大利金融工業集團訊,當地時間7月12日上午,義大利金融工業集團(Fincantieri,芬坎提尼)下轄位於那不勒斯坎帕尼亞的斯塔比亞海堡造船廠為義大利海軍新一代兩棲攻擊艦項目MAU(Multipurpose Amphibious Unit)首艦切割第一塊鋼板。
讓我們來一探這艘被義大利人稱為「歐洲最強」兩棲攻擊艦的究竟。
義大利新兩棲攻擊艦預計將會以鐵幕之始的第里雅斯特命名,首艦預計2022年交付,取代現役的加里波第號航空母艦。之後視情況再開建二號三號艦,取代聖喬治奧級兩棲運輸艦。
早期方案
第里雅斯特級兩棲攻擊艦立項於2010年6月,當時的設計基本上是聖喬治奧級兩棲運輸艦的放大版本,排水量1.6萬噸左右。
聖喬治奧級兩棲運輸艦
然而,從今年年初陸陸續續露出真面目的確定方案上來看,顯然,義大利人稱霸地中海的野心遠不止如此。第里雅斯特級兩棲攻擊艦變成了一艘標準排水量2.5萬噸,滿載排水量3.3萬噸的大型兩棲攻擊艦,這個艦體規模已經超過西北風級和海洋號,甚至是西班牙的胡安·卡洛斯一世號戰略投送艦,直逼美國海軍的塔拉瓦級兩棲攻擊艦。
定型方案
第里雅斯特級全長244米,水線長230米,最大寬度36米,甲板設置5個起降點,其中兩個可操作CH-47、CH-53級別的重型直升機,並具備AV-8B和F-35B戰鬥機的起降能力,或同時操作6架AW-101(即EH-101)直升機以及2架A-129/SH-90直升機。
2016歐洲海軍展上的第里雅斯特級模型
第里雅斯特級也劃時代的在兩棲攻擊艦上應用和皇家海軍伊麗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相同的並列雙艦島設計,依照上模型,前艦島為航行艦島,艦島頂部安裝了一部萊昂納多的RAN 40 L波段3D對空搜索雷達(也安裝在加富爾號航空母艦的後桅杆)。
2016歐洲海軍展上的第里雅斯特級模型,注意右舷艦炮
後艦島為航空艦島,負責甲板航空管制,前後艦島上方結構內還安裝了四面S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固定陣列和X波段相控陣雷達固定陣列,和秋月級的布置方式類似,前後各四面。
第里雅斯特級甲板設計十分方正,美式風格濃厚
武裝方面,艦首最前端有一個下降的小平台設置了一組干擾彈發射器,在艦體兩側靠前的位置各有一座奧托·梅萊拉76毫米艦炮超快速型,艦尾中部也安裝一座,全艦共三座76毫米艦炮。
艦尾艦炮和塢艙門
前部右舷設置了一組八聯裝席爾瓦垂直發射系統,可裝填八枚紫菀-30防空導彈或24枚CAMM-ER防空導彈(一坑三彈,最大射程40公里,歐洲導彈集團CAMM防空導彈的義大利版本,英國版本即為23型護衛艦改裝後的海受體防空導彈)。
內部剖視圖
艦尾設有50米長的泛水塢艙,可攜帶LCAC、LCM-1E或L-CAT之類的登陸艇,均可運載主戰坦克;而艦體左側還攜掛兩艘LCU人員登陸艇與兩艘RHIB突擊艇。艦上編製200名人員,可搭載800名登陸部隊;艦上有1050個普通床位以及50個醫療病床。
後部剖視圖
動力系統為柴燃交替動力,主機為兩具羅·羅MT-30燃氣輪機,柴油機未知。
右舷艦影
實際上,義大利政府負債率2016年佔到GDP的132.6%,在歐盟僅次於希臘的186%,是德國的兩倍,而按照2016年公布在財務數據,義大利政府將為第里雅斯特號的建造付出12億歐元,後續兩艦將會簡配但造價也將在10億歐元左右,這還只是預算造價。結合已經開建的五艘義大利新一代多用途護衛艦PPA項目,義大利海軍在地中海的優勢地位已經沒有任何國家可以比擬,然而,舉債擴軍,義大利的想法也相當撲朔。
多用途護衛艦PPA項目
點擊展開全文


※美國海軍約翰·芬恩號驅逐艦抵達珍珠港入列
※詳解美國海軍FFG新一代導彈護衛艦計劃
※伊麗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
※美日印「馬拉巴爾-2017」聯合海上演習開幕
※中國海軍駐吉布地保障基地成立暨部隊出征儀式在湛江舉行
TAG:中外艦聞 |
※歐洲最強兩棲艦開工
※反建制民粹派義大利大選最大贏家 歐洲再度開啟亂局?
※歐洲最強兩棲攻擊艦鋪設龍骨
※歐洲最強兩棲艦誕生,外形奇特,義大利炮配置多
※全世界最新兩棲攻擊艦即將開工:歐洲第一海軍不再是英法
※義大利新政府上台,歐洲第四大經濟體「脫歐」風險大大降低
※義大利新內閣:歐洲的噩夢?
※新聞分析:義大利大選牽動歐洲
※歐洲兩大海軍強國的航母趴窩,僅靠兩棲攻擊艦抱團取暖
※中國搏擊最強新星完勝歐洲悍將,信心爆棚欲挑戰邱建良
※【歐洲希望肌肉秀】義大利舉行大規模海上演習
※起底義大利五星運動:民粹在歐洲的新面孔
※歐洲民粹再現?意極右政黨大選前高呼「義大利優先」
※中國女排新周期五大對手出爐!兩老牌強隊衰落,歐洲三貴集體崛起
※歐洲五強的崛起
※一艘中國巨艦前往歐洲轉一圈,老牌強國民眾羨慕,比三艘遼寧艦都大
※備戰歐洲杯,曼奇尼成義大利新主帥
※歐洲紅魔三球大勝奏響奪冠最強音 解決一問題大力神杯在望
※義大利選出疑歐政府 政治僵局成歐洲新常態
※義大利恐引燃歐洲避險 黃金有望成為「最後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