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璀璨浮華的巴洛克瑰寶——巴赫的《勃蘭登堡協奏曲》

璀璨浮華的巴洛克瑰寶——巴赫的《勃蘭登堡協奏曲》

各位讀者,這次跟大家聊聊巴赫。對於大家來說,這是一個既熟悉又遙遠的名字。一個被教科書尊為「音樂之父」的名字,似乎已經被幾乎固化在大家腦海中了,然而,實際上,這個名字卻又是那麼高高在上,甚至有讓人產生畏懼的距離感。

在這方面,筆者個人的觀點是——他實在是離我們的現實太遙遠了。從他的獨奏作品中,我們很難體立刻體會到個中的樂趣,或許更多的只是晦澀的技術和宏大的結構。而至於他最重要的作品——宗教聲樂,則離開我們更加遙遠了。說到底,最遙遠的,應該是當時的藝術追求和現代人觀念的距離。在追求簡約時尚的後工業時代,那些精雕細琢的巴洛克藝術實在是離簡約的現代追求太遠了。就好像,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直棱直角的簡單幾何構型的現代傢具和建築,會更貼合你的喜好。而雕樑畫棟樣式繁複的古傢具和建築,則只適合去參觀和遊覽。如果有足夠的資金,你可以把家裡布置成巴洛克宮廷那樣,但那不一定會比簡單的裝修更加愜意,因為你已經是後工業時代的人了。

貼一小段大家感受一下先

不扯遠了,還是讓我們回到那個璀璨浮華的巴洛克宮殿裡面吧,這次介紹的巴赫《勃蘭登堡協奏曲》,大家就權當是一次歐洲古堡游吧。享受一下那種繁複的花紋裝飾和金碧輝煌的點綴所能給大家所帶來的樂趣,其實也是不錯的。

巴赫的《勃蘭登堡協奏曲》和《管弦樂組曲》以及一些其他的管弦樂和室內樂作品,比起他的獨奏作品和宗教作品,其實更能讓大家接受。想去涉足巴赫的音樂,他的管弦樂和室內樂作品應該是首選,因為那些音樂更為「世俗」。你從中會感受到歐洲巴洛克宮殿的那種璀璨和浮華,滿目都是金光閃閃的珍世瑰寶!

關於《勃蘭登堡協奏曲》的歷史和其錄音版本

相比起巴洛克的其他作曲家,比如維瓦爾第和泰勒曼,巴赫的協奏曲作品的數量其實還是比較少的。但是他的協奏曲幾乎都是精品中的精品,而這一套六首的《勃蘭登堡協奏曲》則更是典範之作。這六首作品風格各異,形式多樣,從不同的側面標誌著巴洛克式的管弦樂向古典主義管弦樂的過渡。雖然,從現在的角度來欣賞,他的這套作品比起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時期的作品還是相對「簡單」和「平淡」了一點,但是在巴洛克時期的同期作品中,這套協奏曲是非常突出的了。六首作品的配器都不同,從某種意義上是一種探索,而且構思巧妙,精雕細琢,這個無論如何也是巴赫的精華所在。

作於1721年的這套曲子,是巴赫在克騰應一位勃蘭登堡侯爵的訂單所作的一組套曲,他較早的一位傳記作家菲力浦?斯比塔(Philipp Spitta,1841-1894)給這套曲子加上「勃蘭登堡」的名稱,一直延用至今。

《勃蘭登堡協奏曲》重現於世的時間其實並不早,從故紙堆裡面被挖出來的時候已經是在二十世紀初葉了。早期代表性的歷史錄音有布希(Adolf Busch)、科爾托(Alfred Cortot)和卡薩爾斯(Pablo Casals)的版本,他們用室內交響樂團或類似室內樂組合的編製,演釋的《勃蘭登堡協奏曲》非常具有深意和韻味。不過在筆者的喜好和個人觀點看來,這些版本不可避免地都帶有點那個年代獨有的浪漫之風,或許這不適合巴赫。

隨後,這套曲子好像爆炸那樣,各種流派各種演繹手法,都紛呈出新。由於巴赫的年代,無論是曲子的速度還是表情標識都留有餘地,不像貝多芬和之後作曲家的那麼明晰,而且由於當時的管弦樂團的編製以及樂器的限制,和現代管弦樂團的距離很遠,所以導致各家各法,同一首曲子,不同的版本,竟然相差很大,這個其實是比較有意思的。

比如,卡拉揚的柏林愛樂版本。龐大的現代管弦樂團,加上卡拉揚帝王式的風範,無處不顯示出一種蕩氣迴腸的霸者氣勢。但是,這個是不是就是巴赫的原意呢,我們不得而知了。

更多版本的還是使用室內交響樂團編製,甚至是類似室內樂團編製的版本,比如,卡爾?李赫特(Karl Richter)、馬里納(Marriner)、萊帕特(Leppard)、布里頓(Britten)和義大利音樂家合奏團(I Musici)等的版本。這些版本也有各自的不同特點,卡爾?李赫特帶有德國式的嚴謹和精確,義大利音樂家合奏團的則是義大利式的陽光和溫暖,而馬里納和萊帕特的則是英國紳士特有的溫文的風度。

除了上面的用現代管弦樂器演奏的版本之外,其實還有更多更重要的版本都是用復古樂器演奏的《勃蘭登堡協奏曲》。這些版本用巴洛克時代的樂器制式,和作曲家當時的配器和樂隊規模來演奏《勃蘭登堡協奏曲》,力求真是還原巴赫當時的用意和真實的音樂效果。從開山始祖——哈農庫特(Harnoncourt)和以萊昂哈特(Leonhardt)為代表的阿姆斯特丹的精英們,到後來的薩瓦爾(Savall)、戈貝爾(Goebel)、加迪納(Gardiner)、平洛克(Pinnock)、霍格伍德(Hogwood)、庫普曼(Koopman)、和諧花園(Il Giardino Armonico)、宴席音樂巴洛克樂團(Tafelmusik)和奎坎(S.kuijken)的小樂團(La Petite Bande)等等,都留下了《勃蘭登堡協奏曲》的錄音,《勃蘭登堡協奏曲》已經成為了復古樂團的必修課,其版本數目之多,恐怕只有維瓦爾第的《四季》才能與之相比。

這些版本也各有其特點,有的古樸典雅,非常有學者風範;有的速度較快,很好地突出了巴洛克事情繁複的節奏和裝飾音,比如戈貝爾以及和諧花園的版本,筆者和愛好「古樂」的圈內人事還給他們起了個戲稱「古樂搖滾派」。戈貝爾的版本其實是筆者最喜愛的版本之一,非常活躍,但是可能有點「不正路」,而且由於科隆古樂團和DG的錄音的特點,這個錄音有點「干」。對於剛開始接觸「古樂」的樂迷來說,可能一時較難接受。

所以,如果給大家介紹一個演釋優秀,風格 「正路」,而且錄音較好的版本,筆者首推薩瓦爾的版本。薩瓦爾的這個錄音是在1991年錄製的,是薩瓦爾指揮其親兵——國家古樂合奏團(Le Concert desNations)演奏的,使用的都是巴洛克時代的古樂器或仿巴洛克時代制式的樂器。這個錄音最早是在Auvidis發行的,後來Naive也有過再版,最近薩瓦爾在其自創品牌Alia Vox的遺產系列(HERITAGE)以SACD重新製版發行。為什麼筆者會推薦這個版本呢?首先,在演釋方面,薩瓦爾版本的《勃蘭登堡協奏曲》是數一數二的優秀版本,這個版本演奏風格比較古樸典雅,非常具有韻味,速度適中,應該算是很「正路」的演奏。國家古樂合奏團的樂器搭配嚴格按照巴赫時期的制式,但是並無一般復古樂團的「干」,反而顯得非常溫潤,平衡感特佳。再加上優秀的錄音技術,和SACD的製作,以及Alia Vox精美的包裝,所有一切,都顯示了極高的水平!遺產系列陸陸續續把薩瓦爾絕版了的優秀錄音再版,無疑是「古樂」愛好者的一大福音!

薩瓦爾(Savall)

《勃蘭登堡協奏曲》的曲目介紹

《勃蘭登堡協奏曲》每一首協奏曲的形式都不同,而且作為協奏曲,與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時期我們熟知的協奏曲也有所不同,然而,這正是其精彩的所在。

第一首是F大調協奏曲,跟後期的協奏曲不同,這部曲子的「獨奏樂器」(或者說是主角們)包括了2個巴洛克自然圓號(沒有後來的閥鍵)、3支巴洛克雙簧管、一把巴松管和一把巴洛克時期的高音小提琴(Violino piccolo,有點類似現在給小孩子用的小型小提琴)。伴奏的則是弦樂團和羽管撥弦古鋼琴。而且F大調協奏曲的形式更像是一部交響曲,是這套曲子裡面唯一的四樂章的協奏曲,如果把第四樂章的小步舞曲調至第三樂章,則外觀上儼然就是一首古典交響曲。這首曲子是《勃蘭登堡協奏曲》中最壯美的一首,尤其是圓號的演奏非常突出。這首曲子裡面管樂是主角,但有時和弦樂交疊在一齊,有時管樂器變成弦樂器的伴奏,某些段落管樂和弦樂的效果非常緊張和激烈,這在巴赫的作品中顯得十分獨特。

第二首也是F大調,形式是巴洛克時期流行的大協奏曲(concerto grosso),但是,巴赫給予了很大程度上的改造。他把當時以弦樂器為主的主奏部分改造成互相不同的獨奏樂器的組合,再加上豎笛(Recorder)、巴洛克雙簧管和巴洛克小號(也是沒有閥鍵)。這不僅擴大了主題的表現力,同時求得了更為富有技巧的效果。這首曲子既有快樂章的活潑、華麗,以及小號的璀璨嘹亮,又有慢樂章清澈如水,純凈如秋的音色,是一首會讓你一聽鍾情的樂曲。大家或許會發現這裡的主角中的主角應該是小號,是的沒錯,此曲也是小號演奏家們的保留曲目。當初此曲重現於世的時候,大家發現一般的小號並不適合演奏此曲,而且其演奏難度一般管弦樂團的小號手也很難以應付。著名的的小號演奏家安德烈(Maurice Andre),則是用高音小號(Piccolo Trumpet,俗稱小喇叭)來演奏的。不過最為合適的應該是用巴洛克時期的小號來演奏,這種小號沒有後來閥鍵,吹奏時全憑嘴唇的力度來調節音高,所以其難度就可想而知了。不過正是因為這樣,其演奏出來的效果比閥鍵的機械調節顯得更加自然而流暢,音色也比現代的小號更加優美。

巴洛克時期管弦樂團演奏時候的情景,此畫作於1740年

QQ音樂找不到老薩的版本,還是貼一段貼庫普曼

第三首G大調協奏曲只有兩個樂章,這次的主角則是弦樂器。整個樂隊的編製只有十一件,包括弦樂器和羽管撥弦古鋼琴,但搭配非常合理,音響效果非常豐富飽滿。巴赫的復調音樂才華在這裡盡情地呈現起來了,雖然只是弦樂器的搭配,但是各個聲部的對位,以及樂器的對置、相互競奏非常有意思。尤其是第二樂章裡面,各個聲部彷彿是一條一條的絲線,彼此起伏著,彼此跳躍著,一前一後,或而重疊,或而交替,或而消失,或而重現,在最後的高潮中,以齊奏結束全曲。這個樂章是《勃蘭登堡協奏曲》裡面最精華的樂章,筆者非常喜愛,甚至經常斷章取義,就挑這個樂章聽!

第四首也是G大調,主角是小提琴和兩支豎笛。這首也是一首大協奏曲,主奏和齊奏的對置效果最為明顯,整首曲子顯得典雅明媚。而且在這首曲子中,小提琴的技巧得到充分的發揮,尤其是第一樂章,有些地方要求小提琴演奏者具有相當的水平才能駕馭。第二樂章,沉思又略帶哀愁,小提琴和豎笛,以及羽管撥弦古鋼琴的伴奏,顯得非常有田園情趣。而第三樂章的五聲部賦格曲又呈現了巴赫的專長,各種音色的樂器的對位交疊,非常和諧美妙。或許聽這樣的賦格曲,比起鋼琴或管風琴上的更容易接受,而討人喜愛,這就是筆者之所以認為聽巴赫要先從《勃蘭登堡協奏曲》開始的原因了。值得一提的是,樂曲中的另一個主角——豎笛。由於其音色純正清麗,柔和輕盈,被稱為「柔和的笛子」。大約在1750年,豎笛的使用完全消失,被佔優勢的長笛取代。因為,人們在長笛上所做的一些改進,使得長笛更加適交響樂隊所需要的強烈音響需求。非復古樂團演奏版本,通常使用長笛代替豎笛,但是實際上,只有豎笛的音色才能還原出巴赫的原意,尤其是第二樂章的柔美的田園風情。

第五首D大調協奏曲應該是最重要的一首,因為他的主角中有巴赫喜愛的鍵盤樂器,羽管撥弦古鋼琴、小提琴和巴洛克長笛成為了這次的主角,而且在第一樂章有一段相當長的古鋼琴的華彩樂段,這段華彩非常精彩,也是筆者極喜愛的一段。第二樂章則更為特別,樂隊的伴奏完全消失,只剩下小提琴、長笛和古鋼琴,他們之間的親密對話,彷彿是在和煦的微風下相互傾吐著內心的隱秘,此時的意境也許可以用「清風徐來水波不興」來形容,讓人非常愜意。「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固然壯美,但筆者更喜歡前者。《勃蘭登堡協奏曲》的 「簡單」和「平淡」其實蘊含的是更高的審美標準,雖然,他並不能像貝多芬那樣一下就牢牢地抓住你的心,但是他卻又是那麼耐人尋味!

最後一首降B大調最為特別,與其說是一首管弦樂曲,還不如說是一部室內樂。而且只有中低音弦樂器和古鋼琴,其中的主角是兩把古大提琴(Viola da gamba)、兩把古中音提琴(Viola da braccio)和一把古低音大提琴(BassodiViola)。在古提琴(或維奧爾)方面,薩瓦爾應該是頭號專家吧,所以在第六首勃蘭登堡協奏曲裡面,薩瓦爾和他的同伴們就盡情發揮了。由於樂器搭配的特別,你會感到這首曲子帶有渾厚、沉著、紮實的音樂色彩,再加上所用到的古樂器醇厚的音色,你會覺得似乎在品嘗一壇陳年的老酒,但是這老酒的勁卻非常大。尤其是末樂章,你會感受到,一股強大動力一直在推這你前進,那宏偉的效果,竟然是用少量的幾把提琴完成!甚至你會發現,前五部協奏曲都沒有達到如此的宏偉的高度!

六首曲子的介紹完了,你會否覺得是參觀了一個歐洲的古老城堡?你會聯想到那種古色古香的雕欄畫棟和繁複的裝飾,以及璀璨浮華的金銀珠寶?你會喜歡這樣這樣的音樂?或許以上的文字不足以給大家這樣的感受,畢竟相對於音樂來說,文字描述顯得蒼白,大家還是自己找一下薩瓦爾的唱片,親身領略一下音樂之旅的真正樂趣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子磬hyben 的精彩文章:

TAG:子磬hyben |

您可能感興趣

德國柏林的象徵——勃蘭登堡門
朱玉麒:奧登堡在中國西北的遊歷
希特勒躲在地堡里期盼的「勃蘭登堡王室奇蹟」究竟是什麼?
老照片:蘇軍攻克柏林後,在勃蘭登堡門前舉行勝利遊行,合影留念
蘇軍佔領柏林,一輛IS-2坦克停在勃蘭登堡門前
柏林勃蘭登堡機場建設擱置
73年前偉大勝利:勃蘭登堡門前的「斯大林」坦克
德國慶祝統一日 警方勃蘭登堡門加強安保
走進荷蘭的「紫禁城」,豪斯登堡宮比故宮差遠了
東方神起新曲《Road》成為日本豪斯登堡-花之運河主題曲
普魯士王國其實和普魯士人沒關係?看勃蘭登堡如何借名上位!
世界最早的特種部隊,二戰德國勃蘭登堡部隊,戰績顯赫
柏林-勃蘭登堡學生助理,大罷工!現場報道…
日本長崎、佐世保!光之巡遊,夜晚極美的豪斯登堡!
長崎豪斯登堡—亞洲最大休閑度假主體公園 是東京迪士尼的兩倍
【8月28日德國小新聞】男子花錢約會妓女差點命喪黃泉;抗癌藥失效醜聞,勃蘭登堡州衛生部長黛安娜宣布辭職
谷登堡聖經,西方圖書批量生產的開端(現藏於美國國會圖書館)
俄國人奧登堡盜取的敦煌藝術品
【8月24日德國小新聞】科隆驚現「薩拉菲娃娃;勃蘭登堡州全境多處爆發嚴重森林大火;大眾2019將在柏林推出共享汽車服務
德國勃蘭登堡突發森林大火 疑似由二戰遺留彈藥高溫起火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