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會信任機器人法官嗎?司法或將迎接AI時代

你會信任機器人法官嗎?司法或將迎接AI時代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證據是訴訟的靈魂。在一個具體案件中,證據往往決定了有罪無罪、量刑多少的判決結果。如今,人工智慧走進司法一線,通過證據標準的指引,通過對辦案人員的輔助和倒逼,確保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有罪的人受到公正懲罰。

「在大數據、人工智慧新時代,我們站在人類的『智慧之巔』。我們要把現代科技偉力和司法人員創造力更好地結合起來,形成科技理性和司法理性融合效應,努力創造具有中國特色、引領時代潮流的司法運行新模式,更好地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在近日召開的全國司法體制改革推進會上如是說道。

防範冤假錯案

嫌疑人主動供述自己的殺人罪行,法庭卻不予認定,背後的原因是什麼?2014年,上海,令某某在被審訊過程中,主動交代了兩年前的一起殺人案件。根據其供述,警方找到了屍骨,殘存衣服上的銳器創口也與供述吻合,但是法庭卻沒有認定這個罪行。究其原因,就在於該案證據鏈上顯現的重大缺陷。

「根據現有的證據僅僅能夠證明犯罪嫌疑人知道被害人的屍體埋在哪裡,屍體是什麼樣子,但是沒有證據能夠證實是犯罪嫌疑人殺害了被害人。我們認為,這個案件的證據鏈還存在著不完整之處,還沒有達到排除一切合理懷疑的程度。」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刑一庭審判員凌莉說。

一切要靠證據說話,只有這樣,才能切實防範冤假錯案,實現司法公正。2017年2月起,上海高院的研發團隊運用大數據技術對上海原有3萬餘份刑事法律文書、9012件典型案例、1695萬條司法信息資源進行比對、分析,通過人工智慧的深度學習,針對梳理出的司法實踐中取證環節的易發、多發、常見問題,制定了證據標準、證據規則,並把這些標準鑲嵌進數據化的辦案程序中,推出了「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輔助辦案系統」。

有時,在司法實踐中,會出現公安、檢察院、法院意見不同的情形。究其緣由,不只是辦案人員的認知和能力問題,根本原因在於證據標準的不統一。目前,針對三方證據標準不統一的痼疾,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輔助辦案系統內置了證據標準指引功能,系統會及時告訴辦案人員某一類案件應當查證哪些事實、應當收集哪些證據。當沒有按照標準指引完成證據錄入時,下一階段的工作就難以展開。

在這個系統的倒逼之下,「偵查人員從接受案件開始就必須按照規定來收集固定證據,確保偵查移送起訴的案件符合法律規定的標準和程序。」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崔亞東說,此外,系統還具有證據校驗、審查判斷等功能,及時發現、提示證據中的瑕疵和證據之間的矛盾,防止「一步錯、步步錯、錯到底」的現象發生。這樣一來,辦案人員個人判斷的差異性、局限性、主觀性就得到了克服,證據審查判斷的科學性、準確性大大提高。

人工智慧的類似運用「對於防範冤假錯案的發生,確保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有罪的人受到公正懲罰,具有重大意義。」崔亞東說。

避免「類案不同判」

路邊藉手機打電話,卻捲走手機逃之夭夭,這樣的案件在全國很多地方都曾發生過。然而,當搜索全國法院裁判文書網時,卻可以發現,類似的案件卻有著不同的判決。有的定詐騙罪、有的定盜竊罪,定性的不同直接影響到定罪量刑。

對此,「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歷史上300多萬件同類案件進行大數據分析,形成了『智審輔助量刑裁決系統』。這個系統對影響盜竊案判決的20多種情形、每種情形佔多大權重都會進行分析,當法官輸入一個案件要素後,系統會在傳統推送相似案例的基礎上自動進行比對和運算,並對量刑幅度給出圖形分析和數據參照。」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庭長徐兵說。

大數據給所有法官畫出了同樣的「一把尺」,「類案不同判」的現象也就難再發生。數據顯示,2016年,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案件服判息訴率達到84.6%,改判、發回重審率,信訪投訴率,再審啟動率都出現了下降的趨勢。

人工智慧避免了人的主觀性,可以更科學地分析案情、更精確地適用法律,這是否就意味著「機器人法官」的誕生?意味著人工智慧可以代替法官的裁判?事實並非如此。

2016年3月,南京市秦淮法院刑二庭庭長戴娟審理了一起交通肇事案。當她將案卷材料導入「同案不同判預警系統」之後,系統自動計算出了適用於本案的量刑結果,2年有期徒刑。但是,戴娟卻不想做出這樣的判決。「如果我強行判決2年有期徒刑,被害人將得不到賠償,而被告人可能也會面臨家庭的解體,甚至出現孩子無人撫養的狀態。」她說。

考慮到此,戴娟在系統中的「本案特殊情形信息」窗口中輸入了當事人雙方簽訂諒解書、被告積極賠償的信息後,系統顯示了類似或相同條件案件的判決結果:大多為1年到1年半有期徒刑,緩刑1年到1年半執行。這個結果符合戴娟內心的判斷。

「真正打動人的是生動的事實,鮮活的生活,而不是法律本身。」戴娟說:「法官作出的是判決,為什麼說判和決,判就是我們要審理,去查明事實;決就是我們要通過個人的智慧,通過我們的思維去做出決定。」

藉助人工智慧提升辦案質量,最終的體現就是判決的公正。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幫助法官高效及時地從過往判例中獲得精確、精準的參考,增強法官的內心確認,提高法官自由裁量權的運用水平,司法公正就會更好地呈現。

破解「案多人少」難題

當徐兵在辦公桌前落座之後,4、5摞齊人高的卷宗資料彷彿瞬間將其「淹沒」,而這幾百冊之多的卷宗都來自於同一個案子。自立案登記制推行以來,曾經存在的老百姓告狀難問題得到解決,群眾對司法的獲得感有效提升。與此同時,案件數量也出現了大幅增加,人民法院案多人少矛盾凸顯,法官們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工作壓力。

「能否運用科技手段幫助法官減輕事務性工作,讓法官專註於審判工作?」在一次工作會議上,貴州省法院院長孫潮拋出了這個設想。2016年,貴州法院嘗試引入了專業的大數據分析團隊,開始對貴州全省三級法院的歷史案件數據進行採集,形成案件大數據。

今日,走進貴州省遵義市各基層法院,人們會看到,所有的案件首先由大數據分析平台的智能分案系統根據案件的難易程度自動進行繁簡分流,簡單案件分配給簡易庭審理,複雜案件分配給合議庭處理。「傳統案件繁簡分流由立案庭法官進行,單個案件需要耗時十分鐘,而藉助系統只需5秒。同時,機器的識別準確率達到了98%以上,比人工分案的準確率要高。」遵義市中級人民法院常務副院長肖軍說。

隨著人工智慧等科技手段的運用,在很多地方,法官不僅沒有被激增的案件「淹沒」,反而得到了解放,提高了工作效率。周媚熒,是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的一名書記員。兩年前,她一開庭就緊張,「怕自己的速度跟不上。尤其是大家一起說話的時候,比如說上訴人和被訴人你一句我一句,然後兩個人開始吵起來,我就不知道應該記什麼了。」

而當引入「智能語音識別系統」之後,「現在說得再快都可以,我可以輕鬆應付。」周媚熒說。記者獲悉,智能語音識別系統可以實時將現場語音轉化為文字,顯示在電子筆錄里。即使是本地方言,系統也能夠識別。庭審時間因此縮短了30—50%。

「原來,當事人陳述時都在等我們,等我們的打字速度,這影響了整個庭審的節奏。現在有了智能語音識別系統,變成書記員在等當事人陳述,因此,我們審得很流暢,整個庭審的質量也提升了很多。」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二庭審判長高小剛說:原來一個上午我們最多只能安排1個庭,現在我一個上午可以安排2個庭甚至3個庭。

公正必須以高效為支撐,遲到的正義會使正義大打折扣。現代科技迅猛發展,不斷突破人的體力、智力局限,為提高司法效率創造了有利條件,使法官、檢察官能夠從大量的重複性勞動中解放出來,集中精力處理司法核心業務。「案多人少這個辭彙,我堅定不移地認為,必將成為歷史辭彙。」河南省登封市人民法院院長趙洪印說。 (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樂見高端「中國製造」走俏海外
透過名分看「中國式分享」的本質——關注分享經濟系列評論之一
熱帶作物「一轉身」邁進高端市場 去年總產值突破3500億元
法國勞動法改革面臨挑戰

TAG:中國經濟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未來「人工智慧法官」會成為正式法官嗎?聽聽法官和專家怎麼說
未來,幫你處理糾紛的法官可能是機器人
機器人法官的用途
美法官再判政府庇護申請禁令違法
女法官為幫助弟弟泄露法庭機密,被治安人員當場拖出法庭判刑半年
美法官裁定蘋果手機侵權成立 但不會髮禁售令
保護法官:法律規定怎麼說?
剛正!皇帝要處死下屬 法官竟斷他「非法」
古代法官都是多面手,判案技法和智慧都是一般人無法企及的
連法警都指揮不動的員額法官
高雲翔性侵庭審結果堪憂!陪審團不懂法隨機挑,法官審理時睡覺?
寫給法官媽媽的信
大法官也會「倒戈」
黑人女法官向弟弟泄露法庭機密,被法警當堂拖走顏面盡失
兒子被警察誤殺,作為法官你如何抉擇?
法庭上薩達姆一句話證明自己沒有殺傷性武器,法官聽後無法反駁
陪審團審案,法官在幹啥?
朴槿惠迎來好消息!二審判決法官是弟弟的老熟人,這或許是個機會
法官宣判死刑時,犯人和法警都會做一個動作,真實原因很多人不知
美一法官裁定虛擬貨幣是商品 應該接受政府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