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加坡政府抗議《紐約時報》涉李光耀故居爭端報道:言過其實

新加坡政府抗議《紐約時報》涉李光耀故居爭端報道:言過其實

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的故居。

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子女圍繞其故居的紛爭,從6月14日爆發以來,便引起國內外媒體的關注。以國際報道見長的《紐約時報》也不例外。

但《紐約時報》日前收到新加坡駐美國大使米爾普里的信函,米爾普里駁斥時報關於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故居爭端的報道「言過其實」。

新加坡外交部發布的信函顯示,米爾普里於7月8日向《紐約時報》編輯詹姆斯·班內特(James Bennet)致函。隨後,《紐約時報》刊登了信函里的部分內容。7月11日晚間,新加坡外交部將包含完整內容的信函全文發布給媒體。

米爾普里寫道,文章鼓吹一種荒謬的說法,即是將新加坡政府合法性與前總理李光耀故居的去留問題掛鉤。

他說,總理李顯龍的弟、妹指責他在故居問題上濫用權力,對此,李顯龍7月3日在國會上發布了完整聲明予以回應。「他就如何迴避參與政府處置李光耀故居的決策以及將房子出售給弟弟做出了澄清,因此在故居(處置問題上)他不再擁有任何利益或影響力了。」

米爾普里還表示,「辯論之時,沒有國會議員指責總理有不當或非法行為,也沒有人提出具體證據來支持弟、妹的『含糊指控』。」

《聯合早報》報道,《紐約時報》報道訪問了李顯揚長子李繩武、本地學者和博客作者等人士。李繩武談及糾紛時稱歐思禮路38號給予了人民行動黨合法性,是一個「與他們有著獨特聯繫的象徵」。

在信函第一段的末尾,米爾普里寫道:「《紐約時報》在撰寫報道之前,卻沒有徵詢李顯龍總理或新加坡政府的任何意見,這令我感到驚訝。」

《紐約時報》並未刊載這一部分內容。

《聯合早報》稱,根據新加坡外交部提供的米爾普里完整回應,米爾普里對於《紐約時報》報道有失平衡表示不滿。

《紐約時報》7月4日發表題為「李光耀故居爭奪戰演變成新加坡國家危機」的報道。報道稱,就李光耀的住宅發生的一起「充滿怨恨」的公開家庭糾紛,破壞了新加坡作為有序的威權主義典範的形象,同時也暗示這個國家的政治未來存在著更深的分歧。

報道還寫道:「表面看來,這是一場不堪的財產爭奪戰,但因為這些指控演變成了一場國家危機,令外界質疑這個島國的治理情況,質疑執政黨連續58年統治的基礎,以及這個國家選擇領導人的方式。」

米爾普里給《紐約時報》的信函里則駁斥道,新加坡沒有因為李家兄妹爭端而陷入國家危機。

2010年,由於不滿《國際先驅論壇報》的一篇文章中對於新加坡政壇人事更迭的「誹謗」,李顯龍等新加坡政壇重量級人物向該報所屬的《紐約時報》提出抗議並要求賠償,並最終獲得勝利。當時,《紐約時報》對於報道中提到李顯龍「不是因功勞而獲得總理職位」的說法表示道歉,並賠償11.4萬美元損失。

此前,李光耀父子曾多次因誹謗問題起訴政客和外國媒體,並獲得勝利。與他們打過官司的外國媒體包括《華爾街日報》、彭博社和《經濟學人》雜誌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山西高調出獄「黑老大」程幼澤一審獲刑6年
京滬等地現共享睡眠艙 半小時6元有空調WIFI
35分血仇這次要報,女籃姑娘:擊敗日本,摘下她們奪冠照片
海關總署:上半年中國自朝鮮進口煤炭同比減少74.5%
中外學者在伊朗發現神秘恐龍腳印:罕見二趾型,不到10厘米

TAG:澎湃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陳寅恪《憶故居》
實拍李鴻章故居:見證晚清一代軍政重臣的顯赫家世
「歷史記憶」劉謙初故居
《壯美昭陵》于右任故居//李國璧
那些藏在故居中的故人、故事:讀李鹿《時過子夜燈猶明》| 薦書
誦讀《面對路遙故居》文:海波‖誦:月兒
王陽明故居之行
游紹興——魯迅故居和蘭亭雜記
李光耀家族內鬥再起紛爭:李顯龍弟弟妹妹堅持拆除李光耀故居
英國:文學家故居之路
冷雁 《笑傲江天》-黃庭堅故居行吟
張國燾故居行小記
黃義華:湘潭縣周小舟故居半日遊記全攻略
王若飛故居行紀
紹興2日游攻略,探訪魯迅故居
在世界落日之都的故居里,探訪海明威自殺的真實原因
詩詞即作二首:訪辛棄疾鉛山故居詞、與諸子謁上饒鵝湖書院
阿炳故居:瞻仰且凝視
陳王故居舊址新書院
探訪黃庭堅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