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大護法》自分級引發電影分級掃盲,沒有分級少了很多經典!

《大護法》自分級引發電影分級掃盲,沒有分級少了很多經典!

文/Mia

國內首部PG-13級動畫《大護法》要上映了。這不是演習。

每次這種消息一放出來,有所了解的影迷們要麼一笑置之,要麼集體吐槽。但對G、PG、UGG(大霧)等等等等這些個實在讓人拎不清的概念,一般觀眾只能是——

我就看個動畫片而已,還要操心它的分級?的確,這不是大多數人要考慮的問題。《大護法》執著地自分級,似乎在縮小自己的觀眾群,豈不是作死?但其實,對於分級這個概念,古今中外的理解都是不一樣的。

電影分級掃盲

裝逼時間到!

1999年修改版的香港電影分級法例出台,將電影分為Ⅰ、Ⅱ、Ⅲ級。Ⅰ級全年齡段都可以看;Ⅱ級分為ⅡA或ⅡB級,前者是只有小朋友不可以看 ,後者則稍大一點的小朋友可以…等等,什麼叫大一點的小朋友?這麼模糊真的好嗎?不過你還真的不用管那麼多,因為就算有Ⅰ、Ⅱ級之分,法律規定也僅僅是勸諭性質的,沒時間膽子又肥的家長把小孩仍在電影院也不會有人攔著(但是不建議哈)。但是到Ⅲ級(嗯,對就是傳說中的三級片)就不一樣了——18歲或以下是不給賣電影票的,工作人員有權查看身份證。

分級制度效果如何?小編只能說,在此祭出一張圖,緬懷一下逝去的香港電影。

可以看出,1999年開始審查,效果就已經很顯著——Ⅲ級電影鮮明地減半;但另一方面,審查帶來的隱患也很明顯——全部電影產量都下降了。講究逼格的電影人放棄低齡層,爭取往更高年齡層跑,但是又不能一下衝過頭到了Ⅲ級,否則就會喪失幾乎所有十八歲以下的觀眾。大家進退兩難的條件下,能擠出的電影作品越來越少。何況,香港電影一向以暴力美學和港式幽默的特徵聞名遐邇,損失大部分Ⅲ級電影,就是在搞事情啊。

存在即合理

但從另一個角度講,分級制度的出台只不過是加快了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落幕。客觀來說(老幹部上線),分級的存在必然有它的理由。

首先,電影的減少並不就代表電影產業的潰敗。當暴力和性已經成為電影里的噱頭和感官刺激而非藝術需要甚至與劇情沒有半點關係,正常人都會頭疼,何況是我等這類正經觀眾。尤其是這種影片泛濫成災擋都擋不住的時候,操心的就不只是最為人類道德操心的教會,還有父母們了。在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後期,電影業就是這番光景。這也就導致第一部海斯法典的誕生。雖然電影製作者們一度叫苦不迭,但是我們不妨過程稱為「鳳凰涅槃」——真正傑出的電影製作者都在這個制度下存活下來且更加風生水起。

電影藝術家們把電影的想像性發揮到極致——一張被男女主人公神秘兮兮關起來的門,一句譏誚的對白,一聲驚恐的畫外音——觀眾越來越沉迷於這種含蓄的套路,畢竟當編劇還沒開口你就get it的那種機智感是無法形容的。電影分級也讓電影創作某種程度上更符合群眾「窺視癖」的觀影心理。更重要的是,分級制度除了一掃當時醉生夢死的低俗萎靡之風之外,也讓電影劇本的深度在整體上得到了提升。《卡薩布蘭卡》就是因為審查制度中不允許有婚外情,才避免了「大團圓」而留下了讓觀眾回味無窮的經典結局。

當然,海斯法典也因其內容之變態,到50年代已經限制了和電視的競爭,所以被廢除。但你知道的,分級制度捲土重來,審查機構依然笑傲江湖。但是呢,好萊塢還是大家的好萊塢,只不過經歷了脫胎換骨。

優秀的電影製作者們可以在電影分級制度下自由穿梭。有分級限制的自由,如同給了你一本游擊指南,危險但可控;沒有分級但有審查,如同進入一個雷區,一招不慎滿盤皆輸。於是,越來越多人只是在圈外觀望。誰都不想輕易地go die。索性自我麻痹,拍一部無害無腦無營養的三無電影賺完快錢見好就收。令人欣慰的是,有一部分中國電影人對於創作的年齡分層意識正在增強,也就意味著他們將更加集中精力去打磨契合特定年齡的觀眾的優秀作品。

動畫分級的內容標準

大護法的自分級為PG-13,緣起於中國大陸電影的製作者和受眾們在現今電影環境的獨特語境下,形成了獨特的理解電影分級的腦迴路。

原本,PG-13在美國電影分級里意味著電影里有一些元素可能不適合13歲以下的兒童觀看,建議家長陪同(PG是parents strongly cautioned的簡寫)。除此之外,還有G(全年齡均可共享)、PG(不滿10歲建議家長陪同)、R(相當於前文香港電影里的Ⅲ級)、NC-17級(唯一一個以性為標準劃分的級別,俗稱成人電影)。跟香港的情況很類似,R級以前,不管年齡段劃分多麼詳細,只要父母生猛一點,那孩子們就可以無視電影院里老幹部們道德的凝視,打造電影院里最受歡迎的熊孩子組合。但R級及以後,美國人民的態度會立馬端正起來。對以前來說,比較常聽聞的是,美國的錄像帶店,未滿十八歲也是不讓進的。現如今世風如此開放,但在youtube上找電影仍需要根據年齡來判斷給不給許可權(別問我怎麼知道的)。

這裡敲敲黑板,我們回到主題,在動畫電影這裡劃劃重點,看看到底怎麼根據內容劃分級別

G級動畫,畫面里一般都是小動物活蹦亂跳,會留給你一首充斥電影至少一小時也將縈繞在你腦海一天並必須要下載到手機里以給孩子每天循環播放的主題曲。比如迪斯尼的大部分動畫作品。

PG級動畫,裡面雖然還是小動物,但他們已經進化到會講低級笑話,也許需要小孩一時興起解釋給你聽(那個時候你一定要裝作什麼都不懂的樣子)。同是迪斯尼出品的《海底總動員》系列,今年的第二部卻被劃分到PG級,大概是因為多了幾句髒話?

PG-13級動畫,小動物偶爾會爆粗口,有羞羞畫面。如果小孩還沒有滿十三歲,到時候務必遮住孩子的眼睛,同時也避免了會忍不住戳瞎自己的雙眼。但是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有些導演如今敏、押井守等的大部分作品被劃分為PG-13,但其中刺激性視覺元素的重要性已經讓步於精妙的故事結構和新奇的世界觀。

R級動畫,髒話和嘴炮不斷的生物們隨時開車污到極致,或者可能會以一種血肉模糊的方式走完生命的旅程。今年大熱的《香腸派對》,毫無疑問是R級了。但大多數R級動畫,其實往往走的是深度路線,如《復活》(2006)、《失常》(2015)以及大多數獲獎的動畫短片。而能獨樹一幟的NC-17動畫片,小編真的沒看過。

此外,電視動畫往往還有更詳細的劃分,舉個例子,針對低幼兒童設計的TV-Y級動畫,舉例——《海綿寶寶》。EXO me?本寶寶可是被《海綿寶寶》扭曲了多少世界觀但仍深愛著它,簡直無法承受低幼這個形容詞。

自分級可以更好地發聲

說白了,美國和其他國外類似的動畫分級,一般只是強調了畫面上有什麼(集中於「性」和「暴力」),而我們所理解的分級,則更關注畫面背後表達了什麼(近些年國外的劃分標準也有這種轉向)。審查機構基本肯定不能在兩個範圍內踩雷。所以,雖《大護法》自稱PG-13,但可以上映這一事實已經意味著它和美國電影分級中的PG-13是不一樣的。而且,從已曝出的劇照可以看出,《大護法》打造的世界外觀就與日常生活的設定千差萬別,誤導性的問題已經減輕了很多。

GIF/2.3M

國產動畫最大的問題仍然是整體低齡化太嚴重。對於也在大銀幕上想看動畫的成年人來說,最遺憾的不是性與暴力被扼殺,而是創造力和內核的缺失;最在乎的也不是那些刺激性元素表面上的回歸,而是它怎樣改變了我們的認知。

不乏情懷地說,《大護法》的自分級,也許只是替那些嘔心瀝血製作卻只能躺在灰色地帶的動漫發個聲,也許帶著能讓你在電影院里能靜靜地思考一小會兒的願望。良心的製作者,會附帶送審美上的福利。也許《大護法》想做的,只是這樣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貓眼電影 的精彩文章:

阿嬌宣傳電影直播中,卻被陳冠希名字刷屏,面露尷尬聲音哽咽

TAG:貓眼電影 |

您可能感興趣

兒童閱讀:分級還是不分級?
遊戲分級還有多遠?
小貓會分級,分別為,寵物級,繁育級和賽級
彩色寶石的分類和分級你了解多少?
沉香的分級標準
垃圾都分類了,我們的遊戲和電影什麼時候分級?
芝麻大的碎鑽也有分級嗎?
導演抨擊電影分級
分級用藥痤瘡好得快
電影分級始終談不攏,世界各國的電影分級都是如何「鬥爭」來的?
美國電影分級制度
9套主流分級讀物大測評!我們發現了選擇分級讀物的秘密!
高分遊戲《底特律:變人》遭禁播 遊戲是否要細化分級?
消費降級,升級,分級?看看中國全零售商業大咖眼中的當下和未來
消費分級已經發生
中國電影分級制度有多遠?答:有多遠,滾多遠
《只狼 影逝二度》分級17+飆血效果驚人
汽車是如何區分級別的?汽車分級的標準是什麼?
渣男分級,一級到十級,你遇到的是第幾級?
汽車是如何區分級別的?汽車分級的標準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