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處理同事關係的九條「綱領」

處理同事關係的九條「綱領」

人際關係的好壞有許多主客觀因素在起著影響、制約與決定作用,因而很難說怎樣才能處理得好。也許用一本專著也很難說得清楚,因為一個人經常會有多種性情和面孔。但越複雜多端的東西越要提綱挈領才會有效。處理好同事間的人際關係,最重要的「綱」和「領」就是要把關注點、注意力放在一個「順」字上。要讓人看著順眼,聽著順耳,感覺順心。如果一個人只想著自己「順」,而從不考慮別人「順」不「順」,那你就一輩子別想順。黑格爾講,自己活讓人也活;曾國藩講,自己想通達,想站住腳,先要想到去達人立人。而你自己想要順,那麼一定要先想到讓人順,你才能得順。那麼怎樣才能做到讓人「順」呢?一定要從人性、人性的常態去考慮。下面從九個方面來講一下。

其一,禮而不擾。

處理同事人際關係的首要通則要講一個「禮」字。荀子就稱禮儀為學問之極、道德之頂峰。在民間則有「禮多人不怪」的說法。而現代行為學家洛倫茲則認為禮節是人類的「第二天性」,「好」的禮節是在團體內所時時遵從的特性,「禮節永遠使團體分子產生互相諒解的效果」。而且「由文化演變而來的社會規範和禮儀是人類集團的特性。」古今中外對於禮儀、禮貌、禮節都如此的認識,當是一種世界法則了吧。

人際間種種有禮之處,都無非表示對他人的尊重。而人在人群之中最大的願望無非是受到他人的尊重,心裡才舒服,才覺得很體面。所以同事之間再親密也不能忘記待人以禮貌、給人以禮遇,不忽略好的禮節。有這「三禮」在先,至少會在他人心目中也會有個好印象,這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礎。正如卡萊爾所說:「在人與人的交往中,禮儀越周到越保險,運氣也越好。」而培根則說:「誰對待路人能像對待嘉賓那樣彬彬有禮,誰就是世界公民。」

其二,讓而不爭。

所謂「讓」就是在人際交往中,學會給對方留有餘地,留有空間,留有表現的機會。古人講:退後一步自然寬;唯不爭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爭的不足讓的有餘。所以在各種交往方式中,不與他人爭風頭,不搶他人之鏡頭。不奪他人之話頭,不爭論無用的話題,不駁斥別人的見解,不理論是非,不爭你高我低。一定要學會用不涉及他人的方式來獨立的表述自己的意見。而那些自我表現慾望特彆強烈而從不考慮他人的人,很少會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所以,能做到讓而不爭的是一種很高的修養,是一種美德。人與人能做到不爭名、不爭利、不爭理、不爭權、不爭氣、不爭勢,那麼,別人對你還會有什麼怨恨呢?還有什麼不高興的呢?而不爭並不等於得不到,會失去。

現代生物社會學還認為退讓也是一種生存策略,與攻擊性、與爭鬥相比,退讓會獲得更大利益。而且認為人際間的生存競爭,那種進攻型方式是低等的「鐵律」;而退讓型的方式是高等的「金律」。這種被奉為金律的「退讓模式」的內涵則是「你希望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別人」。而中國人自古就有禮尚往來、投桃報李、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等諸說,為退讓不爭提供了理論註腳。所以這種「退讓模式」當奉為一種人際交往的黃金法則。

其三,順而不卑。

什麼是順?「順」並不是馴服,並不是上下級的服從,也不是三娘教子中的聽從,更不是卑躬屈膝、低聲下氣,這不是「順」,這是懦是諂是無骨氣。而「順」不過是一種手段和藝術。儘管「順」字總是與馴順、順從、服從相關,但在職場人際中,最重要的是「不逆行」,不逆人心、不違人之常情,不觸犯他人。自己一切言行要首先考慮他人是否順心、是否如意、是否舒服。所以很重要的是不要去和哪個人「對著干」,不能人家說東,你老說西;不能老說人家的不對、不是。就是他不對,他滿口濫言,你也沒必要去駁斥,不要掃人興,不要打人面子。

職場上人際關係處理不好,你的任何建議、方案、計劃、思路一提出,先不管你正確與否,人家一切從感情出發,先炮轟一頓,你還有路可走嗎?不管做什麼事,怎麼累,怎麼急,大家有空也不幫你,甚至看你笑話。你砸鍋了,他正好賣鐵。人本沒有這麼壞,是因為你的人際關係壞,人緣不好哇。所以,在職場人際中一定要學會「人順己順」的定理。為什麼非要去掙脫了鎖鏈卻賺兩手血;麻花不吃非要擰出個勁兒來,空沾兩手油,何苦呢?

其四,中而不偏。

?

職場中人際關係最忌一個「偏」字,一定學會待人處事都要做到恰到好處,恰如其分,別過也別不及,不偏也不倚。這就是「中道哲學」的核心思想。在處理人際關係上中道哲學是十分有用的。你們兩個人有矛盾,我不參與,中立,不進入是非圈兒自然就少了是非事。所以古人講是非之地不可久留。

有兩種不同的意見,即使都是對的,也只能把兩個人的意見綜合一下,而不能用一棄一,這就是孔子所說的執其兩端而用其中。孔子還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但這一定要學會「忍得住」,而許多事都壞在了」忍不住」上。孔子說「中」是「天下之大本」,程子說「中」是「天下之正道」。而屍子則說:愛得恰如其分是仁;在給予上做得恰如其分是義;在考慮問題時想得恰到好處是智;行為上做得恰到好處是適;說話時講得恰到好處就令人信服。

所以說在處理人際關係上也一定要奉行中道哲學。你做不到位,別人就不高興;你做得過分了也讓人不舒服。包括你個人的喜怒哀樂最好也要能夠不形於色;即使表現出來也要有所節制,不能過度。

其五,和而不同。

古希臘稱和諧為宇宙萬物之美,中國人自古講和氣生財。而孔子則說「和」是「天下之達道」。什麼是「和」呢?和就是奉行中道的結果,和的釋義就是一切合於自然合於社會,個人行為沒有與他人不和諧的乖張、乖僻之處,沒有兇殘暴戾之處。體現在處人處世原則上是以和為貴;體現在個人態度上為和氣和藹,人際間有親和力。狄更斯說:「我在社交活動中的做法就是對人和顏悅色。我認為這一點對所有人都是適用的。」而培根則說:「和藹可親的態度是永遠的介紹信。」

所謂和而不同就是說:一要求同存異,二要不能與不正確的同流合污,堅持和諧和氣不等於放棄原則和個人的操守。能做到嗎?能。只要你肯動腦。所謂「外圓內方」就是此道之大成。

其六,忍而不發。

什麼是忍?心上有一把刀也不要拔掉,這就是忍;即使心上有一把刀,但也不要說出來表現出來,這就是忍。中國人最講一個「忍」字,忍不可忍,忍不能忍,戒急用忍,不一而足。

為什麼要忍?因為小不忍則亂大謀,忍有助於目標的實現,有助於人際關係的緩和調節。所以西方人也講:「忍字當頭,就可以征服一切命運。」在人際關係上尤其需要以忍字為先,而不要輕易爆發。人們講喜怒不形於色,但不如不動怒。一旦動怒很難不形於色。而所謂忍一是戒急,二是制怒,三是易暴。這三者最容易壞事,是最影響人際關係的。而所謂忍就是用理智的泉水來澆滅這三股無名火;用智慧的手按住這三個魯莽者的頭顱;用不動聲色的外衣把這三個醜陋的殺手包藏起來。因為當忍不忍不僅傷人也害己,而且一旦傷人是很難癒合的。所以,培根說:憤怒是人之常情,但必須在程度上有所節制。有怒就發,但不可以去肆意傷人,不可以早上發怒,到晚上還憤憤不平。怒氣就像火藥桶,在它爆發的地方,所有被衝擊物都是支離破碎;怒氣就像傾塌的房屋,在它倒下的地方留下的是一片廢墟。要保持冷靜,耐心等待,要考慮到它的後果,而不可像蜜蜂一樣為了憤怒的一蜇而斷送自己的生命。因而,不管你怎樣憤怒,都不要做出無可挽回的事情。而人一憤怒就會失去理智變得愚蠢,變得不計後果。所以人一定要學會忍受、忍讓、忍耐,才會有一個良好的人際關係,才不至於在人際間造成不可彌補的裂痕、積怨、怨毒與仇恨。

其七,誠而不欺。

人際交往中最忌諱的是欺騙,而最可悲可憐可笑的是自欺。所有欺人者的後果都是自欺,因為真相是掩蓋不住的。欺騙與謊言不同,謊言有許多是善意的,有許多是僅限於自我保護而已。但欺騙卻是以害人為目的的。而善於欺騙者都是極端自私的人,這種人就像是西方人所說的那種不惜把別人的房子點著,來為自己煮一個雞蛋吃的人。雞蛋絕對煮熟了,但來不及吃便進班房了。所以說世界上有千方萬術,只有騙術不可行。一夜輕霜就可把整個世界包裹起來,但太陽一出來就一切真相畢露,哪怕你費盡心機、天衣無縫,可得一時之逞,但終有一天要付出加倍的代價。人千萬不能為自私而欺騙。而人際間最看重的是一個「誠」字。忠誠、誠實、誠心誠意,這些東西是產生信任的唯一基礎。

為什麼要講誠心?因為誠是裝不出來的。只要你不是發自內心的,不管嘴上怎麼信誓旦旦,但在你的表情、眼神、語氣、言辭中都會露出馬腳,這就是老百姓所說的,「砍的怎麼也沒有旋的圓。」所以待人處事還是以誠心為上,心誠意才誠,心意兩誠才有信、任雙生,人才會信你、用你;才樂於、敢於和你心心相印的打交道。

其八,謹而不拘。

謹慎、恭謹,都是人際交往中的智慧和美德。人是萬物中最變化莫測的,最難打交道的,所以必以謹慎為先,謹慎從事。世界上之所以有察言觀色一詞,就是因為人太複雜了,城府太深了,你不知道他心裡想什麼。所以有人說不會察言觀色的是沒長眼睛;聽不出弦外之音的是沒長耳朵;而只顧按自己的看法想法去待人處事的人是沒長腦袋。我們常聽說好人難做,好心不得好報。其實凡遇到這種狀況時,先考慮一下自己的行為是否起到好的效果,是否真正的有利他人。所以待人接物千萬別一廂情願。一要考慮到效果是不是、會不會適得其反才去作為;二要考慮對方是否需要,所以明朝的大學士宋謙說:「寒者不貪雙璧而重短褐,飢者不願干金而美一餐」。一餐之費與干金之贈哪個更重呢?所以說代價最大的未必讓人最滿意,還是用心揣摩人情所需才能事半功倍。

「謹」字的另一層含義就是敬。人們常說敬酒不吃吃罰酒,但人際之間還是以相敬為要。而且要學會主動的去尊敬別人。即使沒換來別人的回敬你也沒失去什麼。而且前面講心誠也是講你所有施惠於人的,千萬別圖回報,那是小人。你對別人怎樣都是一種心意的實現、一種衝動的完成。什麼叫完成?完了也就成了,完了也就了了。一圖回報就有許多怨懟的發生。所以這應該成為一個人際交往的準則。你欠別人的千萬別忘,你給別人的千萬別記著。這是一個人的良知所定。

而所謂謹而不拘,就是你無論怎樣謹慎、怎樣恭敬,但千萬不要太拘泥,一拘泥就會讓人有勉強之感,而一過分也讓人不舒服,影響人際交往的深度和廣度。

其九,達而不妒。

通達、豁達,大體上都是講人的胸懷,講人的大度,講人寬宏的雅量。心胸寬闊、宅心仁厚者自有朋自遠方來,有朋在身邊聚。所以荀子說:「樹成蔭而眾鳥息」。而人能到通達、豁達的心境首先要不生妒心,妒心一起生百怨。古今中外詛咒嫉妒的名言不可勝數,人們為什麼這麼憎惡嫉妒之人呢?因為此心一生既害人又害己。人類儘管有七情六慾十二緣起四萬八千煩惱,但只有三種被稱為火的:慾火、怒火、妒火。火是足以焚身的呀。而妒火可怕的是不僅會讓人寢食難安,而且常常會不擇手段的去害人。正如培根說:「在人類所有天然向惡的行為中,最惡的乃是嫉妒以至禍害他人。」「沒有什麼能比愛與妒更具有持久的消耗力。」「只有死亡能夠使嫉妒和德行重新言好。」所以說,人要想與人相處,在職場上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千萬不能妒心太重,因為不僅影響與他人的關係,而且會使自己受到極大的傷害。

一個群體中幾乎天天都有人有所得,有所成;年年有人升遷有人高就。你一看到別人好,就眼中冒火,就像被剜了自己的心頭肉似的,那你還有好日子過嗎?如果想想每一天都有人離開這個世界,進入「土深火熱」之中,而自己還活著,一切心氣就平了,就和了,也就自然會與人很好的相處了。

人千萬別在他人身上去照鏡子,你就是你,別去攀比。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這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名言。而事實卻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各有各的價值,各有各的活法。而活著就是一種幸福。更何況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事是一種定律呢!

(摘自《公務員文萃》2015年第三期)

稿件來源:《啟迪與智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領導文萃 的精彩文章:

西方應該借鑒中國職業政治家制度
「失去的二十年」是日本的哀兵之策
別高估自己是個人物
文武自古相輕?看看歷史怎麼說
西方世界滑向「迷茫時代」

TAG:領導文萃 |

您可能感興趣

論如何處理同事關係
處理婆媳關係的5條黃金法則
關於圖像處理的那些小事
三個方法,處理好你和領導之間的關係
處理同事相處的訣竅:這三個同事,深交,這三個同事,遠離!
淺談婆媳關係的處理
如何處理婆媳關係
淺談婚姻關係處理
如何處理人際關係?
關於寶石熱處理,你該知道的那些事兒
男人處理好婆媳關係的五條黃金法則,總有一條適合你
處理孩子的情緒,關鍵在於理解與同頻
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如何處理與主治醫生的關係
怎樣處理孩子之間的關係?
如何處理好人際關係
如何正確的處理戀愛關係
乾隆如何處理母子關係和兄弟關係?
如何處理好婆媳關係
職場中,處理好人際關係,關鍵三句話
不想處理亂七八槽的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