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人的這個技能,又讓日本朋友「震驚」了

中國人的這個技能,又讓日本朋友「震驚」了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胡萬程】

最近有幾件事情挺有意思,先是在日本2CH論壇上一條標題為「中國人既能看懂日本的『漢字』,又能說英語,他們這不是最強的嗎?」的帖子,引起了日本網友的討論,測試結果證明即便不懂日文,一篇日本語能力測試一級(N1)真題中的閱讀理解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接著又有日本網友發推特稱,偏旁為「兆」的漢字僅存在兩個——挑和逃,立即燃起了中國網友的鬥志,紛紛發帖證明中文的博大精深。

這些中文和日文的愛恨糾葛,不禁讓我想起了自己身邊的趣事。因為在日企工作的關係,我常常需要把一些資料翻譯成中文發到中國大陸分部,以及港台分部。一般我都會做一份簡體字版本,再做一份繁體字版本。鄰座的日本小妹特別驚異我這份「能力」,曾問我為何既可以使用簡體字又可以使用繁體字。我和她說,中華圈的人大部分都可以看懂簡繁雙體,很多小時候學過書法的中國人也臨摹過古代繁體典籍,所以繁體字對於中國人來說並不難。她聽完一副佩服的神情,「太厲害了,你又會中文繁簡體,又能說日語,還可以說英文,感覺去全世界各處都能工作啊。」

坦白說,日本小妹的稱讚有很大局限性,世界上5000多種語言,使用人數超過5000萬人的就有13種,光是不懂地域廣泛的西班牙語、法語、阿拉伯語這3門語言,離可以在全世界工作的水平就差了太多。不過拋開日本小妹的是否只是禮節性的讚美不談,她的回答其實體現了很大一部分日本人的想法:漢字一直是日本人頗為尊敬、但卻覺得書寫識記有困難的文字,而拉丁語系的英語更是不少日本人頭痛所在。所以對於可以掌握漢字與英文的中國人,日本人普遍是流露出欣賞和尊敬之情的。

融入

眾所周知,悠久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古代時期中華地區的文化軟實力輻射了無數鄰國。單單是使用過漢字為本國語言的國家就有越南,朝鮮和日本。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越南和朝鮮地區都相繼停止了漢字的主流使用,而日本則至今把漢字融入到自己的語言之中,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

現代社會已很少使用漢字的韓國

最初4世紀末應神天皇時,百濟的王仁將千字文1卷,論語10卷帶到日本,從此漢字在日本廣為流傳,從古代到江戶末期日本人主要通過書籍和人員的交流,學到了大量的漢字和漢語辭彙。

到了飛鳥時代,從百濟傳來佛教、佛典。隋朝一統天下後,倭國在七世紀前半聖德太子先派蘇我使隋,制定了冠位12階,導入17條憲法,實行國政改革。607年以推古天皇名義派出遣隋使,向中國皇帝呈上文書(日出國天子),同時派出留學生、留學僧學習,他們回國後,直接帶回隋朝、唐朝的文化,因而能讀漢字的人增多,漢字在日語中慢慢的滲入發展,日本人通過漢字積極地吸收了中國的先進文化和各種制度。

分離

進入奈良時代,漢字作為日語文字的用法逐漸發達,日本人的文字生活變的豐富起來,除了用漢字書寫以外,也利用漢字每個字的發音自由地表現日語的讀寫,發展衍生出了萬葉假名,平假名,片假名,編篡了萬葉集,日本書記,風土記等使用漢字的書籍。

這個時候,使用漢字的人逐漸區分開來,不同文化的人掌握的漢字程度不同,高等文化的人可以讀寫漢字,中等文化的人間雜著漢字與假名,而宮內女性則只能用假名,一般庶民則是不會讀寫,只能聽說。可以看出,使用漢字向來就有著高等文化的符號痕迹與價值傳統在裡面。直到今天,不會簡單漢字的日本人也會被取笑,會讓人產生一種此人學力不高,知識淺薄,不會讀書的印象。

以前的平假名只有女性才可以使用

接著鎌倉室町時代,武士代替公家的宮廷貴族掌握了政治上的實權。貴族們的讀、寫和前代差異不大。流行漢字假名並用文等新的文章表現法。值得注意的是,一般的庶民階級也逐漸開始了文字的學習,室町時代中期讀、寫、算和常用語開始被一般使用。

江戶時代之後,政府採取了鎖國政策,禁止和西方國家貿易往來,當時的日本社會主要通過中文書籍學習各種知識及了解國外消息,江戶幕府以「朱子學」為唯一正統學問,鼓勵普及儒學,日本朱子學者致力於儒學的日本化,出現了各種學派。如朱子學當中的陽明學,包括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思想,幕末日本的一些思想家利用陽明學鼓吹思想解放,力行務實,吸收洋學,為明治維新鋪好了思想理論上的準備。

明治時期,日本政府提出了「富國強兵,置產興業」的口號,開始吸收大量西方先進文化,明治維新開始。看到中國清朝的衰弱,西方的強大和日本民族意識的抬頭,和學興起,使日本對漢字的態度也發生了極大的轉變,日本人開始思考漢字的優劣。英語,外來語在這一時期大量引進。

從過去的以能使用漢字而被認為有學識,有教養,逐漸演變成認為漢字是阻礙日本繁榮富強的絆腳石,從此轉變了對中國漢字的態度,從吸收到不屑,以福澤諭吉等為代表的文人志士都認為如果不限制漢字,日本就不可能進步,因而在明治維新後的20年內,出現了文字改革的高潮。

折中

看到漢字在這裡的命運,希望讀者朋友們不要太難過,畢竟當時漢字體系是以文言為載體,藉由儒學經典等輸入東亞周邊國家的,而這些古代漢字隨著各國文化的發展早已不能夠對應當地的語言了。甚至對於中國,明清時期大家的口語也早非文言文中的之乎者也,傳統漢字體系已然成為了官僚貴族在書籍記載中使用的語言了,而「淡出個鳥來」這樣生動的漢字表現卻僅僅只能出現在市民的口語中與市井小說里。

傳統文言在中國都已與口語嚴重脫節,更不用說其他國家了。在中國國力與影響力日益衰弱的明清時期,如何引進先進文化,建立現代的文化教育體系,利用字面文字有效表達和傳遞信息,「言文一致」成為東亞各國迫切的問題。所以我們後來才有近代的白話文運動,新中國的拼音系統,簡體字系統的推廣等等。

胡適等人推廣的白話文運動

再回到日本,針對漢字,日本社會當時的聲音大概有三種:全廢論,限制論以及擁護論。全廢論主張將漢字全部廢除,用一種全新語言作為日本的語言,主流意見討論了假名,拉丁語,設計新文字等等。限制論以日本大教育家福澤諭吉為代表,他主張避開生僻難用的漢字,保留日常漢字,能夠書寫簡單易懂的文章,漢字規模限制在3000字左右,同時實行義務教育,提高國民對於基本漢字的可讀寫率。擁護論則主張按照往常一樣即可,認為漢字已經和國民生活不可分離,否定漢字會造成社會混亂。

最終折中的限制派聲音得到了更多人士的支持,日本政府開始對漢字進行整理,提出生僻與不常用的漢字,同時將來自歐美先進的政治、經濟、法律、交通、建築等方面的詞語借用漢字創造出成千上萬的「和制漢字辭彙」:世界、社會、經濟、文明、商業、宗教、科學、民族、哲學、客觀、進化、電話、細胞、元素、俱樂部……

其中有很多水平較高的和制漢語流向中國,開始在中國的「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西學東漸中發光發熱。當然也有不少詞也並沒有進入中國,比如:勉強(日文意學習)、怪我(日文意受傷)、油斷(日文意馬虎)、手紙(日文意書信)、散策(日文意散步)、案內(日文意引導)、割引(日文意折扣)……

可能有的朋友會問,難道同一時期中國引進西學的時候沒有自創新的漢字辭彙,只是單純地用「拿來主義」從日本引進?我想說這和時間上有一定關係,當然也存在翻譯優劣的自然淘汰。由於日本西化較中國早,相當多西語辭彙首先經日本學者翻譯成漢字辭彙,然後透過中日的文化交流傳到中國,不少辭彙已有先入感更容易被民眾接受。

當然另一方面,中國部分翻譯差強人意,被淘汰了也是原因之一。比如早期的德謨克拉西(日翻民主),微生物(日翻病毒),造反(日翻革命),天演(日翻進化),這些詞語客觀上都沒有日本造的好,於是自然而然最終流傳下了日方的翻譯。相反也有些中方翻譯的好留下來的例子,比如麥克風、邏輯等等。

清末民初在日本的中國留學生

最後還有一種情況是,日本人在漢語典籍中找到了原有的詞語,但是給其賦予了新的定義,最終這些詞語再回到中國,路徑是:中國日本中國。比如:文學、文化、文明、物理、演說、博士、保險、環境、運動、主席之類。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台灣地區。由於台灣被日本殖民時間較長,台灣語言中吸納的日本漢字辭彙要比例更高,比如便當、看板、注文、注射、刺身等等。另外日語辭彙也會音譯成漢字存在於台灣語言中,比如歐巴桑、秀逗、榻榻米等等。

20世紀末期,日本的軟文化滲透世界多地,日本的漢語辭彙再次藉由ACG文化對外擴張。比如達人、聲優、攻略、既視感、違和感、萌、奧義、逆襲、進擊、暴走、援交、御宅、人氣……而且這種情況,在中國文化作品不能深度影響周邊國家的時候,暫時還看不到逆轉的趨勢。

2010年日本內閣發表了「改定常用漢字表」,在原定的1945漢字中增加了196字,削減5字。於是,新的常用漢字規定為2136字。可以說,這大概是現代一個普通日本人在日常生活里能夠接觸的漢字數量。日本社會裡有門考試叫「漢字能力檢定」,簡稱漢檢,這是日本文字工作者必考的一門測試,只有獲得一定的等級才能達到某些職業的門檻。

另外這個漢檢協自1995年開始,每年會舉辦一個著名的漢字相關活動,叫「日本年度漢字」。協會每年向社會徵集一個代表性漢字,用於表現該年時事和人們的感受,投票選出的代表性漢字會在12月12日(日本的漢字日)於京都市清水寺公布,由主持揮著大毛筆寫在一張寬1.3米,長1.5米的大和紙上,然後供奉於清水寺的千手觀音像前。

比如去年的漢字是「金」,就表達了去年奧運會日本代表隊獲得的金牌破紀錄,日本銀行金融政策引發關注,金髮的特朗普當上總統,身穿金色衣服的《菠蘿蘋果筆》的表演者Piko太郎創下YouTube播放記錄等等意思。而受到此活動的影響,中國也開始有企業或組織模彷進行「今年的漢字」的民意調查或網路票選。雖然尚未成為政府公認的活動,但已漸漸被民眾關注。

客觀上來說,對於中日兩國來說,漢字的使用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想要區別劃分那麼清楚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大體上總結下就是,日本漢字根在中國,近現代發展則由本國主導。在歐美社會中,漢字能夠抗衡羅馬字母,展現其文化的精彩,一方面也歸功於日本對於漢字的使用與宣傳。中國祖先創造了漢字,如何繼續使其進化,向世界推廣漢字的傳播,我們本族後輩更是責無旁貸。去粗取精,推陳出新,攜手漢字圈的兄弟一起好好利用這筆寶貴文化財產,而不是向網上罵戰一樣,你說「殘體字」,我說「龜體字」。我想,這是我們未來所必須面對解決的課題。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的精彩文章:

美國亞拉巴馬州發生槍擊案:三人死亡 槍手自殺
英國外交大臣指責歐盟敲詐「分手費」 歐盟:要「脫歐」先付錢
新加坡抗議紐約時報:將政府合法性與李光耀故居去留問題掛鉤
《自然》:偷看了70萬人的手機後發現,中國人最勤快
細數美國總統子女佔座史 特朗普的抱怨可能有點道理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

您可能感興趣

看呆了!原來日本人對中國有這麼多的誤解,我可能是個假的中國人
日本最怪異的村莊,所有的人都會閃現,每個人都是神奇的存在?日本人都這麼厲害?
日本戰敗後,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日本女人嫁給中國人?說了別不信!
他是皇族後裔卻一生清貧,為中國做的事讓整個日本震驚,這個老了躺在醫院走廊無人問津的人究竟有多牛?
日本為了瓦解中國,撒了一個彌天大謊,可悲的是竟有人信了
二戰,日本快失敗了,還想和中國和談,中國說了啥?日本人絕望了
韓國人說這狗是日本犬的祖先,日本人不幹了,中國人被打臉了
要是日本人向中國道歉,那麼中日兩國還能做朋友嗎?
在日本人眼裡,中國人和韓國人的區別竟是這樣的,韓國人要跪了!
現在才知道!這些明星都不是中國人!最後一個還是日本人!
宮崎駿,一個討厭日本人的日本人,一個對中華感到失望的老人
這四個人背叛了日本人,被日本人罵「賣國賊」卻被我們稱為英雄
很多中國人去日本旅遊,但日本人好像卻很少來中國,這是為啥呢?
王思聰又換了一個日本女友,這次女友的顏值讓人「驚喜」!
這3個人可是中國,日本,美國,動漫中最有錢的人物!
國內沒人看,日本賣瘋了,甚至有人因為它學中文
日本網民吐槽:中國人發明了驚人的筷子,真是天才
致敬!那個說:「我的人生目標就是毀掉日本,日本人都不是人」的美國老兵
這才是「日本人」的真實生活,網友:沒有一點溫馨感!
中國漫友也學會拒絕了!這些日本爆漫,來到中國以後卻無人問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