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 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 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


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點評:

以前的廟裡都有一些較貴重的器皿的,一個人進去有偷東西的嫌疑,所以說"一人不進廟"。



兩個人一起看井,如果一個人不小心失足跌入井中,會被誤解為是另外一個推下去的,所以說"二人不看井"。



抱樹其實指的是抬樹,三個人一起抬樹,有一人會有偷懶的嫌疑,所以說"三人不抱樹"。



"獨坐莫憑欄",是因為一個人獨坐的時候,容易想到一些悲傷的事情,坐在高處,也容易想不開。



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



點評:

這個世界,總有你不喜歡的人,也總有人不喜歡你。這都很正常。



一個人,風塵僕僕地活在這個世界上,要為懂自己、喜歡自己的人而活著。不要在不喜歡你的人那裡丟掉了快樂,然後又在喜歡自己的人這裡忘記了快樂。



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

便宜不可佔盡,聰明不可用盡。



點評:

世間並無十全十美的事物,"豐於此者,必缺於彼",所以曾國藩給自己所居住的房子取名叫"求闕齋",用意就是持滿戒溢,居安思危,因為他明白,"盛極必衰,樂極生悲",若想得到精神上的圓滿,最好先在物質上有些欠缺。






太上養神,其次養形。



點評:

古人說,"養形不如養神,調身不如調心"



調整好心態,有了好心情、好心境,也就有了健康身體的基礎。心態對健康至關重要。



"上醫治未病",最好的心情是寧靜,一顆平常心,勝過靈丹妙藥。


人在福中不知福,船在水中不知流。



點評:

餓了,吃是幸福;渴了,喝是幸福;累了,睡是幸福;危險了,安全是幸福。但是還有另一方面,吃撐了,不吃是幸福;喝脹了,不喝是幸福;睡多了,找事干是幸福;安全太多了,探險求刺激是幸福。


人在福中不知福,直到有一天苦了,才對比出以前的甜。所以甜中總有苦,福中總有禍的人,最能感受幸福。



感恩才能惜福。我們總是忽略已經得到的與擁有的,缺少感恩之心,所以是"人在福中不知福"。



秀才餓死不賣書,壯士窮途不賣劍。



點評:

豐子愷說:"有些動物主要是皮值錢,譬如狐狸;有些動物主要是肉值錢,譬如牛;有些動物主要是骨頭值錢,譬如人。"



有骨氣的人有所不為,"不為五斗米折腰",自食其力,不願意低三下四地去求人,更不會不擇手段地攫取地位與財富,而是堅守自己的信念,安貧樂道,在堅持自己的信念中享受人生的歡樂。







富日子有富日子的麻煩,


窮光景有窮光景的開心。



點評:

富人有富人的煩惱,擁有了大量財富,就要為如何保護、使用錢財而操心;窮人有窮人的快樂,省了很多煩心事。



"窮""富"都包括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有的人可能是物質上"富",但是精神上"窮",過日子也少不了麻煩;有的人可能是物質上"窮",但是精神上"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在"窮光景"里"窮開心"。



能大能小是條龍,只大不小是條蟲。



點評:

龍作為神物,能大能小,善於變化,可以飛到天上;蟲不能變化,只能留在地上。



蟲,只大不小,就是不能低調、隱忍、退讓,所以它永遠是蟲;龍,能大能小,靈活多變,既可以騰飛,必要時也可以蟄伏,活動空間就大。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


去留無意,漫隨天外

捲雲舒。



點評:

若是能做到寵辱不驚,去留無意,對一切榮耀和屈辱都泰然處之,人生的境界還有什麼不能達到的呢,人生的境遇又有什麼不能改變的呢?



心靜即一切靜,心安則一切安。人生苦短,能視寵辱如草芥,不縈懷、不沉溺;能視名利如浮雲,不抱怨、不迷戀,就可得人生大情懷。







劈柴劈小頭,問路問老頭。



點評:

凡是有劈柴經驗的人,都知道劈柴要從小頭開始,因為劈大頭會劈歪,甚至不小心劈到自己。老人的閱歷較為豐富,並且說話"丁是丁,卯是卯"的,所以,問路問老人不容易出錯。其實,在人生這條路上,老人也可以給我們很好的建議。



花開花謝春不管,拂意事休對人言;


水暖水寒魚自知,會心處還期獨賞。



點評:

人在這世上的感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看花開花落,春去春回,沉澱在記憶里的都是生活中的零零碎碎,其中的冷暖悲歡,或許也就只有自己才能了解吧。



能受苦方為志士,肯吃虧不是痴人。



點評:

人只有在生活中吃得苦,吃一塹長一智,才能眼睛發亮,看清生命的真諦和生活的意義。



清代鄭板橋留下了兩句四字名言,一個是"難得糊塗",另一個就是"吃虧是福"。




精神到處文章老,學問深時意氣平。



點評:

精神達到充實的境界,文章才能顯得老到;學問積累得越深,意氣也隨之變得更加平和。



古時候,一個落第的秀才大罵考官,認為自己的文章寫得不錯,卻沒有被錄取。正好有個道士在旁邊聽到了,就說他的文章一定不好。這個秀才很不服氣地說:"你沒有看我的文章,為什麼說我文章不好?"道士說:"看你心浮氣躁,怎麼能寫得出好文章?"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點評:

幾乎每個人在小的時候,都會聽到父母、老師反覆提到這些"勸學""惜時"的老話,感觸都不深,等到了拖家帶口的年紀,對這些老話感觸就深了,於是又苦口婆心地教給自己的孩子。



眼裡有塵天下窄,胸中無事一床寬。



點評:

一個人若心胸狹窄,眼裡容不得半點沙子,即使給他全世界的一切,他仍然覺得這個世界太小,有諸多不滿;一個人若心胸寬廣,對任何事物都不執著,那即使他生活簡陋,屋裡只有一張床,他依然覺得天地很寬,心懷感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典人生感悟 的精彩文章:

兩 難(寫的真好)。
為什麼中國叫China?一夜刷了朋友圈!
水果分寒熱,千萬別吃錯!最全水果手冊。

TAG:經典人生感悟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麼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 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為什麼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 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指的是什麼?
古訓: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抬樹
為什麼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還有一句更傷心
諺語有:「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具體為何意?
為何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 三人不抱樹??看完豁然開朗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你知道為什麼嗎?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說的太有道理了!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這話到底啥意思?
為什麼中國人常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
為什麼說「一人不進廟, 二人不看井, 三人不抱樹……」
探秘丨為什麼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 三人不抱樹」
老人常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什麼意思?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啥意思?道盡了人性
老人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抬樹」,什麼意思?
為何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下一句說得很有道理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最後一句值得引人深思
古人俗語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指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