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袁闊成:評書的藝術技巧

袁闊成:評書的藝術技巧

評書這門藝術大家都很熟悉,特別是通過電台、電視台等現代傳播媒介已深入千家萬戶,頗受聽眾歡迎。評書是一種比較簡單的藝術形式,它不受時空限制,也不需要化裝、服飾、道具,就可以完成演出任務。但是,要說好一部書,說得生動,有吸引力,而且具有哲理性和知識性,起到寓教於樂的作用,就不那麼簡單容易了。有人說,寫詩靠才華,寫小說靠生活,寫報告文學靠思想.而要說好一部評書,不但要具備這三者,並且要有像生活小百科那樣的多方面的豐富知識和見聞.因為這一切都構成一位評書演員的功力。

評書藝術的特色和功能,首先表現在「評」字上,所以有「評書之貴在於評」的說法。「評」包括評人物、評事件、評情理等等。評人物就要評介一個人物在此時此地的作為、表現,他的行動和他的世界觀、道德觀的內在聯繫,也就是忠奸善惡等等;評事件就是要評介一件事的始末原因,發展變化和最終結局以及它們與客觀環境的制約關係;評情理就是要評介人和事的是非曲直、倫理觀念及其社會背景.這種評述是以正確的思想觀點和佔有大量資料為基礎的。要評得正確、全面、恰如其分,也並非易事。僅僅根據故事情節本身提供的依據,就事論事地評述一番,是遠遠不夠的。

我從事評書藝術幾十年了,如果再溯及先輩的家傳,那歷史就更長了。時常有人問起我從事評書藝術的心得體會,我的回答只有一個字:苦。難道沒有一點兒甜嗎?有,極少。我認為評書藝術是一種極其繁重的腦力也包括體力的勞動。首先,要把洋洋幾十萬言的平面文字立起來,化為書壇上的藝術表演,這本身就是一項非同小可的大工程,更何況還要繪聲繪色地把時代背景人物成長、情節過程、矛盾衝突、地理位置、風物習俗、飲食器皿、服飾禮儀等等,一段一段地加以評說呢.當然不是每說必評,但評確是很主要的成分。戲曲界有「千斤白四兩唱」之說,如果說評書是「千斤評四兩說」,我看也不為過。

具體地講,評書藝術的首要問題是選書。戲曲界有「戲保人,人保戲」之說,與此同理,評書界也有「書保人,人保書」的說法.也就是說,故事情節本身曲折、火熾,其中人物也家喻戶曉,那麼這部書就容易說好,反之,故事平直,人物也陌生。那麼表演的難度就大些,就需要演員以其深厚的功底,運用各種技巧,才能把這部書說好。也有人說,搞錯了一個對象,苦半世,選錯了一部書,苦一世。話雖然誇張,但也不無道理,因為過去評書老藝人,一生中往往只以一兩部大書為其代表作。

古今中外的小說名著浩如煙海,但絕非每本書都可以拿來作為評書的腳本。譬如,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搬上戲曲舞台,通過劇中人的舞台形象、道白、唱腔以及舞美、道具、燈光的烘托,成為吸引人的好戲。不少劇種都有紅樓夢的劇目,但是,要把紅樓夢作為評書來說,難度就大一些。當然,並非絕對不能說。再如一些散文體小說,說起來就更吃力,可見選書是評書演員的第一性的問題。

小說是供人閱讀的,作者寫書就是為了給人看,他並沒有考慮到評書演員要把它作為評書來表演,當然也有下少古典文學名著來自評書話本,像《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

小說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在開卷後幾分鐘,十幾分鐘,就能把讀者抓住。評書演員則更簡捷,他們要求自己在開書後用幾句話就能把觀眾抓住。因此,評書演員在選好一本書之後,還要根據評書表演需要對原著重新結構。

下一步的問題就是如何說好這部書。一個演員按照原來自己從師學藝學來的基本功和技巧,來表演今天的著作,那是很不夠的。即使是傳統書目,也有個增強時代氣息、為今天聽眾服務的問題,否則,評書就會喪失其藝術生命力。譬如,傳統評書中有很多程式動作、套話和贊賦,今天的觀眾就覺得陌生、難懂。形容馬的套話不少,但在新書目中難得用上。現代交通工具是汽車,它的型號、功率、特點往往在書中需要交待,也要說得琅琅上口。這裡就有個向生活重新學習的問題。

隨著時代的前進,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了,為了適應這種變化,評書的節奏也要加快。這當然不是說要加快語言的速度,而是指要快些進入情節,人物要快些出場。過去說傳統書那種有頭有尾、不慌不忙的說法,聽眾會坐不住的,因為他們都很忙,關子、扣子,是評書的要素,目的是吸引聽眾回頭,繼續聽下去。為了把書說得生動感人,避免平鋪直敘,這些技巧仍然需要。但需要的是情節本身自然產生的關子、扣子,使人覺得這是水到渠成,而不是故弄玄虛.過去那種為了留扣子而不顧書的節奏,人為痕迹明顯的做法是不足取的。

我改編的評書《肖飛買葯》,取材於長篇小說《烈火金剛》。改編時,我根據評書的需要進行了較大的刪節,故事集中於:肖飛受命、進城買葯、勝利歸來這一條線上,使之脈絡分明。同時盡量注意語言的準確、洗鍊,努力做到:多一句嫌多餘,少一 句嫌不足,經過多年的舞台實踐,最後形成了一段文武帶打、說演並重的新評書。

評書藝術除了說之外,表演也佔有很大的比重。師承的表演動作,大多是傳統的,如捋髯、掏翎子、撩袍端帶等,對現代書目來說。已不能適應。勉強用之,則顯得不倫不類,因此就需要重新設計,使之更貼近生活。

在評書表演中,手的動作是很重要的,要求手眼相合。手的表演動作效果有時甚至超過臉的表情,其實這也是有生活依據的。譬如在賭場里,每個賭徒的手的活動,會把他彼時的心態表露無遺。我在《肖飛買葯》里設計了不少手勢,例如肖飛在見到特務頭子川島一郎時,將右手提的藥箱子換到左手,隨之右手敏捷利落地拔出手槍。觀眾看到這裡往往采聲四起,這是經過一番設計的。動作不僅要求漂亮,而且要實。浮淺的表演是由於內心的空乏在作祟,只有豐富的生活體驗才能產生恰如其分的動作,真實可信。要說好一部書,就要根據內容設計表演動作,不能因襲。因為異於以往的才算標新,優於不足的才稱得起佳作。

總之,評書的評靠素養,表演靠功底,而這一切都來自學習和生活,並通過舞台實踐,得到升華和提煉,產生藝術魅力。

評書演員和聽眾的交流是至關重要的,只有這樣才能吸引住聽眾,引起聽眾的共鳴,使聽眾產生想像,共同理解人物和情節的發展。

評書演員也有一個從傳統觀念中逐步解脫的問題。一位畫家曾經說過:每個藝術家的創作過程都有學習和模仿的階段。而藝術貴在創作,不能用舊公式的翻版來代替創 作,一個真正的藝術家要避開前人走過的路,不重複前人,走自己的路.這需要才華和付出努力,一個評書演員的藝術道路也應該如此。

現在的優秀傳統書目都是過去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藝術勞動的結晶。作為一名現代的評書演員不但要學習和繼承,而且要創新。所以說評書演員道路是艱苦的道路。 美國大作家海明威說過:一個在稠人廣眾之中成長起來的作家,自然可以免除孤苦寂寥之慮,但他的作品往往流於平庸。評書演員也一樣,要耐得住清苦和寂寞。

在評書表演中,眼神的運用也是很重要的,所謂「定睛則有,轉睛則無」。在《肖飛買葯》中,肖飛偶遇何志武,他先是意外,然後馬上想到奪取他的自行車為自己代步,買葯時,小特務不無懷疑地打量肖飛;川島一郎識破肖飛時的傲岸神情;肖飛出城時,鬼子兵確信他是自己人的憨態等等,這幾處的眼神動作都是用心設計。反覆推敲的。這裡儘管沒有影視的特寫、定格等手段處理,但觀眾還是充分領會到的,具有匠心的勞動是不會白費的。

武術講究「外三合: 手腳眼;內三合:心氣膽」。隔行不隔理,評書也是一樣,要手眼相合,心氣平穩。評書演員的氣息運用特別重要,一大段書詞。在哪裡換氣、停頓,都要像書面上的標點符號一樣,有合理安排.戲曲講究板眼節奏,評書也應該讓細心的聽眾聽出它的板眼節奏。評書最忌一道湯,也就是起承轉合、遲疾頓挫混亂不明。一部評書 必須經過精心剪裁和設計,不能拿來一段就說。就像炒菜一樣,要講究火候、滋味,評書要味道濃厚,就得添彩。

畫家們說,色好塗而彩難塗。添彩是有訣竅的,齊 白石先生畫蝦,那蝦須剔透如生,躍然紙上,美在似與不似之間。多少人想學而不可得,這除了功力也有訣竅,後來才知道,原來他在墨汁中加了一點赭石。訣竅也 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來之不易的,是經過多少實踐和失敗,付出艱辛才取得的。

評書不能一味傻說,不能取巧,而要熟能生巧,熟了也不能大意,仍要全副精神當生的說。

我對評書的前景是樂觀的.因為評書是語言的藝術,而語言是人們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只要語言存在,評書是肯定會發揚光大的。但是,目前存在著不少問題。首要的問題是改革與提高的問題,傳統評書的精華當然要繼承,但原封不動地抱住傳統不放,泥古不化,評書藝術就不能發展。

就拿評書的道具來說,一張桌子,一條手帕、一塊醒木、一把摺扇,傳統就是這個樣子。但是可以不可以變化一下呢?譬如把桌子換成講台式、甚至國際講台式的,像演說家那樣站在麥克風前表演,只要效果好,亦無不可。再如醒木,它起著開場鈴的作用,結尾時拍一下,有結束感。現在看來似乎可有可無了,當然不一定排除,要視演員各人的風格而異。表演、道具、服裝都有個改革的問題,其中有消化吸收的過程,但要注意與時代同步,讓觀眾看著順暢。不一定說傳統書就要著長衫,因為服飾是有時代性的,不順應就顯得扎眼。

民族藝術之經久不衰,是因為有民族習慣,因為群眾喜聞樂見。自己的東西當然要珍惜,不能嫌棄,揚棄糟粕自不必心疼。藝術的改革要注意群眾性,讓群眾聽得懂,喜歡聽。有人在書里大段背詩詞歌賦,自己津津有味,而聽眾卻感到生澀,坐不住了。青年占聽眾的很大比例,如何為他們服務好,是演員應該反思的。為遷就青年聽眾,也不一定都說新唱新。新書和傳統書也是辯證關係,過若干年,現在的新書也就成了傳統書。據傳說,宋朝時評書就在汴梁的勾欄瓦舍盛行。那時就有說黑旋風的,李逵在台下聽了哈哈大笑。那時的新書就是今天的傳統書了。

評書演員是一個人獨立之作,因此作為演員素養,要注意革除小生產者的習氣,平時應注意同姊妹藝術學習,吸取新鮮事物中的營養。我就很喜歡音樂,特別欣賞音樂的指揮。指揮家的節奏感對我很有啟發。

藝術都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名演員也要以藝術面世,不能以盛名牟利。姊妹藝術都應互相尊重,不尊重別人只能說明無知。藝術家之所以受到觀眾歡迎,主要來自他的刻苦學藝。當然,有些藝術技巧是只能意會,難以言傳的。這倒不是什麼保守、而是有些自身的細微體驗,一時說不清楚.

總之,評書藝術是埋頭苦幹的藝術,現在肩上的負重不輕,要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藝術先輩說:藝不虧人。據此,我認為評書藝術的前途是光明的。

精心遴選,每日推送,歡迎打開微信,搜索公眾號「長城曲藝網」,更多精彩,不見不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城曲藝小編 的精彩文章:

「短打大將」於樞海
老藝人張春奎自述:我是怎麼紮根濟南作藝的2
東北相聲的旗幟 相聲界中馮家門
中國·第二屆河南墜子大會唱響平頂山
金受申:老書館見聞瑣記——四

TAG:長城曲藝小編 |

您可能感興趣

評書大師:袁闊成
評書界的泰山北斗——袁闊成與單田芳
梁武帝:品評書法重神韻!
散打評書表演藝術家李伯清:與時俱進李貝貝 成90後心中「網路男神」
老游評書:睡眠奧秘的條分縷析 科學合理的調控技巧
散打評書表演藝術家李伯清「假打」系列評書爆紅,當選首屆巴蜀笑星
文化常識:古代的評書叫「說話」
評書迷戲說評書的套路:評書里一些約定俗成的情節
散打評書表演藝術家李伯清 錄相廳衝擊下的堅持 「原子彈刨光」開創散打評書
魏徵如何巧計諫太宗?評書藝人把魏徵尊為祖師爺
散打評書表演藝術家李伯清泡茶館拜師說評書 一部《說唐》說得滿頭大汗
《單田芳評書》:褒貶不一的評書藝術家,凡有井水處,皆聽單田芳
葉盛評書:基因編輯外傳
演義評書里羅成、薛仁貴獲封的「一字並肩王」究竟是什麼爵位
《三國演義》:五大評書藝術家,橫向比較論短長
謹防「篆書美術字」——書協主席點評書法作品毫不客氣
評書泰斗袁闊成葬禮:姜昆面帶哀傷,吳奇隆、劉詩詩夫婦敬獻花圈
單田芳的體育情緣:評書雅典奧運會,曾指點楊毅苗霖
簪花雅音 評書
玉龍之音——玉龍評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