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心律失常機制的新發現」等項目入選國家科學技術獎2017年度初評名單

「心律失常機制的新發現」等項目入選國家科學技術獎2017年度初評名單

摘要

"心律失常機制的新發現"項目發現微小RNA在心律失常發生髮展的過程中起重要調控作用。

6月28日科技部官網公示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名單,心血管領域的9個受理項目(參見【快訊】國家科學技術獎(2017)受理項目公示 心血管學科九項目角力)中有3個項目上榜。

"心律失常機制的新發現"入選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大血管覆膜支架系列產品關鍵技術開發及大規模產業化"和"坎地沙坦酯原料與製劑關鍵技術體系構建及產業化"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詳見下表。

表1 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名單(心血管相關學科)

"心律失常機制的新發現"項目由哈爾濱醫科大學楊寶峰院士主持,該項目主要學術價值在於發現微小RNA在心律失常發生髮展的過程中起重要調控作用。專家推薦意見節選如下:

1.首都醫科大學尚永豐教授(學科專業為生物化學)

1)國內外率先發現微小RNA(miR-1、101、133、590)是心律失常的發生髮展的關鍵調控分子,是潛在的抗心律失常藥物新靶點;

2)國內外首次發現一系列心血管系統藥物如普萘洛爾等通過調節微小RNA的水平發揮其對心臟的作用,豐富了抗心律失常藥物作用及機制的理論;

3)國內外首次發現微小RNA是人類心臟疾病的臨床診斷標誌物。以上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應用潛力。

2.中南大學周宏灝教授(學科專業為藥理學)

楊寶峰課題組近年發現微小RNA在心律失常發生髮展的過程中起重要調控作用,是一類新的心律失常調控分子。Science將該研究作為編輯推薦內容;Nature將該工作作為研究亮點;Nature Medicine對這一發現作了2頁評述,認為該工作給心源性猝死的防治研究帶來了希望。Nature Medicine將其評為"2007年生命科學十大進展之一"。上述發現開闢了微小RNA對心血管系統疾病及藥物研究的新領域,有關成果被編入研究生藥理學教材:《基礎與臨床藥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

3.北京大學詹啟敏教授(學科專業為腫瘤學)

楊寶峰課題組創新性的發現一類在心律失常中起重要調控作用的分子--微小RNA。同時,系統闡明了微小RNA調節心律失常的機制和特徵,並證實基於微小RNA靶點的抗心律失常治療潛力。這是國際上首次發現微小RNA與心律失常的關係,該工作無疑在領域中具有引領作用。該系列工作解決了心血管領域多年來困擾研究人員的難點問題,即心臟離子紊亂和心律失常發生的分子機制,發現新的心律失常防治靶點並提出藥物研發新策略。該項工作推動了國際心律失常研究的發展,促進了我國心律失常防治藥物的研發和整體防治水平的提高。

(本文綜編自科技部官網與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網站)

心在線 專業平台專家打造

編輯 況扶華┆美編 柴明霞┆製版 田新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在線 的精彩文章:

佘飛:窄QRS波心動過速心電圖鑑別診斷
右心衰竭治療藥物的合理應用
本屆心律會,亮點何其多(二)
ST段抬高的奇特病因:膈肌上抬
入院1小時後突發急性左心衰,禍首是誰?

TAG:心在線 |

您可能感興趣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揭曉 26個項目入圍終評
陝西省3個項目入圍「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
陝西4項考古角逐「文物界的奧斯卡大獎」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啟動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揭曉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揭曉,山西兩個項目入圍終評
中國電科首席科學家獲大獎 下代雷達500公里外能發現F22
入圍|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揭曉 陝西三項目入圍終評
中國電科首席科學家獲大獎,下代雷達500公里外能發現F22
江口沉銀遺址通過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
南美洲發現2000多年前的科研所,精確程度令人驚嘆
科學家發現新規律,飯量減少1/3,多活20年
UCI的研究發現,全球漁業在2300年平均減產20%
科學家發現長壽新規律:飯量減1/3,多活20年
2004年十大考古新發現
科技神評論:看了手機簡訊,發現我累計中獎127次共7260萬
科學家在120億光年處發現巨型「雲朵」,重量足足有地球的400億倍
濟南章丘焦家新石器時代遺址入選2017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
科學家發現長壽新規律:飯量減1/3,多活20年!
科學家發現我國開花植物史 中國佔全球比例為10%
40分鐘發現中國90個導彈基地,美國新式全球智能機器人應用軍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