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我國近代文化教育離不開這位滿洲人

我國近代文化教育離不開這位滿洲人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端方(1861—1911)滿姓托忒克氏,字午橋,滿洲正白旗人,姓陶,號齋,居直隸豐潤(今河北省豐潤縣)。光緒八年(1882年)時,由蔭生考中舉人,入仕從政,因參與百日維新活動,在變法失敗後險遭重處。

時人指端方為北京旗下三才子之一,對於盲目濫殺「洋人」的「義和拳」,他也有清醒的認識。端方在陝西護理巡撫任上曾嚴厲勸誡軍民說:「爾等須知謠傳之說,萬不可憑;恍惚之術,萬不可侍!……兵禍之烈,萬不可肇;昭理君子,從今絕口不談,安分良民,亦復束身自愛。……士農工商各安各業。」他認為「拳民練習身技,不畏槍炮,乃是囈語,絕不可信。而與國為敵者,在邊海入犯之洋兵,不在內地寄居之教士」 ,當接有聖旨允許殺戮外人,端方反而示飭要一概保護,還致函教士說「一日有我,即一日無事」。為此引起一些將領、官員說他「抗旨不遵」,拳民也撰揭帖說「端不端,方不方,八月十五殺端方」。由於端方嚴禁聚徒拜師、借端起釁,防止濫殺教士、教民,所以陝西雖然也發生了三起殺人放火的教案,但全省普遍平靜無事。慈禧、光緒由京一路驚恐西逃,他們與隨行諸大臣到達陝西行宮,了解到這裡雖然曾遭受旱災,但政治、社會均較平靜安全,可以在西安駐守下來處理多項緊急國務,君臣也都理解並肯定了端方明智而富膽識的政治才能,這為端方此後獲得清廷諸大臣的支持,慈禧對他的不斷提拔、重用開啟信任的大門。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端方與張之洞等奏請清廷廢科舉、廣興學堂。同年7月16日,清廷發布派五大臣出國考察憲政上諭,表明求治之殷切。載澤、尚其亨、李盛鐸前往日本、英、法、比利時;戴鴻慈、端方前往美、德、奧匈、俄、意,分兩路踏上學政行程。1906年夏,五大臣返國,8月26日載澤上奏《奏請宣布立憲密折》,同一日,端方上奏《請定國是以安大計折》,要求積極脫離專制政體,「取任人而不任法者,一變為任法而不任人」,施行憲政下的依法治國。端方所編《歐美政治要義》一書,後世認為此乃中國立憲運動的重要著作。作為晚清出洋考察憲政的五大臣之一,他認為「東西各國之富強莫非發源於教育」,由此其任職所到之處都留下了他興學辦教的貢獻。

創辦幼兒園

端方認為強國之道 「以興學為急」,他認識到教育要從幼小著手,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9月,他在武昌尋常小學創立了中國第一所學前教育機構,1904年正式命名為武昌蒙養院。當時蒙養院初創,師資奇缺,教師(那時稱為保姆)多從日本聘請。武昌蒙養院請有三位日本保姆,還由戶野美知惠兼任湖北省立幼稚園園長。招收適齡兒童共80名,學制一年,每天課業三小時,學習談話、行儀、遊戲、樂歌、讀方、數方、手技等七項。服裝、圖書、物品由院方提供,但不負責伙食,凡符合條件者全部免費。1905年,端方在湖南巡撫任內又創辦湖南第一所湖南蒙養院,委任馮開為院長,聘請日本春山雪子、佐滕操子為保姆,招收4—6歲的兒童。

「蒙養」二字為中國的傳統說法,「蒙以養正」是重視人生的正本慎始,當幼兒智慧啟蒙之際,就施以正面誘導,開發其智慧,樹立其良好的習性,促使孩童將來成材。

1903年,清政府頒行癸卯學制,把蒙養院作為國家基礎教育的一段。同年又頒布了《奏定蒙養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對蒙養院做出了一系列具體規定。

該院所設七門課程的內容與目的:

1. 談話,分修身話和事物話。前者談「做人之道,須淺而有趣,如孔融讓梨、孝經故事;後者由教師簡單講解生活中接觸到的事和物的名詞和意義,如:好、壞、水、火、狗、雞等等,令孩子自然有所感悟」。

2. 行儀,選擇有趣的或正確的行為動作讓孩子們模仿。

3. 讀方,用單張畫片識字。

4. 數方,學習認數和加減。

5. 手技,通過堆積木、拼版、紙織、紙折、紙剪、縫取、畫方,鍛煉兒童思維與手工能力。

6. 樂歌,如伴以歌舞可培養美感、滋養性情,若配合體操既健體又訓練節奏效應。蒙養院對樂歌極為重視,稱「化育之宗也」,「凡立學堂不設樂歌,是為有教無育」。

7. 遊戲,分個人自由玩耍和眾兒童合同遊戲,促使童心愉快活潑,養成兒童愛眾樂群的協作精神。

1907年長沙另一間私立周氏家塾幼兒園設立,上述兩個幼兒園於辛亥革命後停辦。1912年,湖南官立蒙養院更名為省立第一女子師範附屬幼稚園,在長沙古稻田重建。

創博物館和動物園之先河

端方一生愛好古玩和藝術品收藏,他收藏面較廣,諸如青銅器、金石、字畫、碑帖、古印、古磚、湘繡等兼收並蓄。其收藏之廣、研究之深頗受文物界矚目。他陸續著有《陶齋吉金錄》和補充的續錄,還著有《陶齋藏石刻》16冊。端方藏石中,有漢代按日照測定時間的測景日晷、延熹土圭、天監井和涌金井井欄,墓誌如皇莆粼、司馬景和,古碑如《曹真碑》、《休碑》。與他共同參與整理拓印研究的有當時的知名學者況周頤、李明經和龔錫齡等人。龔錫齡記有「所錄碑文一點半畫悉依原字模擬」,「良宵雅坐,時亦商榷,是非稽合同異,……喘汗相屬,蓋公政事之餘,勤勤著述概如此爾」,如實表述了當時情景。所著《陶齋藏磚記》兩卷中收入的皆為漢代罪人墓地磚銘,共117塊。據此考證,墓志銘漢代就有了,否定了認為墓志銘起源於顏延之說,也批駁了顧亭林的源於南朝之說。每磚均附有考釋文字,對磚文的書刻,端氏論證了古文字的演變,可見用功之深。

在出洋考察期間,他還收集了古埃及的文物,著有《泰西各國金幣拓本》。端方被推認為私家藏石著錄碑文的第一人。其所收之古碑、殘經,大都為前所未見、未曾著錄者,史料意義重大。

北京和平門外琉璃廠原屬元明時期海王村,清康乾時這裡成為京城古籍典章文物市場,多代鼎盛,20世紀80年代曾改建海王村公園,園中有一座樓,端方為了與愛好金石碑刻的人便於交流切磋,同時向大眾展示文化知識,曾在此樓辦了「端氏博物館」,這間私人博物館較張騫在南通辦的博物苑為早,應該是中國第一座博物館了。

1907年,清政府將皇家三貝子花園改為農事試驗場,向公眾開放,時任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的端方建議在此園東部增設動物園,並由他負責向德國購進數十類130多隻野生動物和禽鳥,增加國人對多種動物的直感和知識。筆者幼小時就讀北平市二龍路小學,每當兒童節由老師帶領前往此園遊玩,同學們常在大象、獅、虎、長頸鹿、猴子等大小動物前流連停步,比看果麥、花草開心得多。隨著遊人的喜好和需要,農業試驗場地大都被動物佔領,現在北京動物園規模品種已屬全國之最。

發展華僑教育 開辦暨南大學

端方從歐洲歸國,途經南洋了解僑情和商務,受到當地華僑商人和華僑學校師生的列隊歡迎。端方對當時華僑寄人籬下的命運深表同情,也感受到海外華僑的愛國之情。端方關心華僑子弟的教育問題「知華僑教育之不可緩」,因之召見各埠華僑「勸其就地辦學,興辦學堂,培養子弟,並誡其勿染外洋習氣」。清政府重視華僑教育的一項重要舉措是多次派官員赴南洋調查學務,並在師資和資金上給予幫助。1906年,學部特派前隨五大臣出國考察憲政的參贊官錢恂為南洋學查委員,派學部專門司行走董鴻煒為陪同成員。錢、董二人於1906年秋抵達爪哇,了解到當地雖創辦不少學堂,但由於師資和教材均感不足,教學質量也不盡如人意,華僑父老仍有送子弟回國讀書的願望。錢恂當即向學部申報,還致電兩江總督端方,請他主持辦學。端方贊同錢、董之議,即奏請朝廷:建議設立學堂,而且「自當官備食宿、妥為照料」,「嗣後南洋各島及檀香山、舊金山等地僑民,如有願送子弟寧就學者,併當一律收取,以宏教澤而系僑情」。清廷准其所奏,於是端方委派江南提學使陳伯陶負責此事,由兩江總督府學務處任職的鄭洪年參與僑生接待工作。此後,鄭洪年曾兩度主持暨南校政,一任暨南學堂首任堂長(庶務長)和國立暨南大學第一任校長,是我國著名的華僑教育家。陳伯陶建議用「暨南」做校名,「暨南」一詞源自《尚書·禹貢》:「朔南暨,聲教訖於四海」,寓意為:中華的優良道德風尚和文化,可教育、輻射、傳播到四面八方。1904年,清政府任命的考察外埠商務大臣兼南洋學務大臣張振勛(新加坡著名華僑商人)到達檳榔嶼後,發動當地華僑紳商創設中華學校,也曾贈光緒皇帝御題的「聲教暨南」的匾額及《古今圖書集成》一套。而端方平日篤嗜金石、書畫、古文,對此名與辦校宗旨及生源特點均相符,也避免用「華僑」、「僑生」等詞以致產生隔閡或疑慮,所以欣然同意選定此名。經過籌備,校址定於南京薛家巷(今漢口路)妙相庵,該地址居南京城中央,鼓樓之南,唱經樓之北,誠為得天獨厚之學府。端方指定每年從江海關稅中籌撥5000兩作為日常開銷,列入計劃。隨著生源的增加、學堂規模的拓展和改製為中學,日用支出建設費用增多,端方奏請朝廷說,回國就學的學生原籍大多是福建、廣東兩省,所以他建議學校經費應增加,並由閩海關和粵海關分擔一部分。在他的主持下,因為經費充足、建設校舍、添置儀器設備、增加學生,暨南學堂的水平與規模更加提高發展了。

1903年3月23日,暨南學堂正式開學,首批僑生21人,為紀念這一重要時刻,端方與21名僑生及全校教職工合影,端方坐在正中。暨南學堂創辦後,端方繼續關心學校的發展,身體力行,不時輕車簡從來校視察,促使學堂摸索一套針對僑生的教育管理辦法。僑生一般年齡僅十三四歲,遠離父母且生長在海外,在語言、風俗習慣、智識水平、宗教信仰等諸多方面有一時難以適應之處。端方有針對性地採取了一些措施:其一,精選師資,為延聘人才煞費苦心,教師大都為飽學之士,其中有舉人、秀才,也有留日、留德歸國的教師,保證了教育的質量與水平。其二,因材施教,按僑生各自的特點與水平,編不同班組補習或授課,僑生多體健活潑、愛好運動,學校專設籃球場、足球場、鞦韆、鐵環等運動設施,以利其身心全面發展。其三,生活上關懷備至,規定對僑生學費、食宿費一概豁免,對患病者免費治療,另發有冬夏兩季制服。端方在南京馬路上乘車遇到僑生時,經常停車邀請他們上車同行。他告訴僑生,如畢業時成績優秀,將予重獎或官費出國留學。他十分注重僑生與家庭和學校三者間的關係與溝通。其四,嚴格管理,除上課外,對自修及宿舍均按規章要求檢查。

端方要求依中華傳統文化對僑生進行修身養性方面的教育,陶冶其情操,組織課外活動,如練習書畫、開展足籃球校際比賽,組織遊覽名勝古迹,練習詩詞,增加歷史知識。由於學堂逐步正規化,教學頗有成效,在海外華僑中產生了積極影響,多埠聞風而起,很多願選取漢語合格的學生送寧就學。至宣統元年(1909年)6月,學生已增加到167人,因經費所限,端方奏請朝廷將學校規模限定為500名,足額不再增收,學校仍分中學與高小兩級。辛亥革命爆發前,除了一小部分轉入陸軍學堂以及其他學堂外,在校學生共有240人,大多數來自荷屬東印度、英屬馬來半島、檀香山、舊金山等處。

端方調離兩江總督時,贈送每位學生端方肖像一幀。端方創設暨南學堂,確立華僑政策,教育華僑青年,足令後人追思。

作者索綽羅格圖肯

滿族文化網編輯出品,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貝勒府 的精彩文章:

丁酉年清明遼寧海城尚氏宗親祭祖大典
順治皇帝對待拆遷有高招

TAG:福貝勒府 |

您可能感興趣

「女子世界第一人」從國青助教做起,足球真的離不開女人
當之無愧世界第一!這項機械中國滿世界暢銷,美國航母也離不開它
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都離不開這三位中國人
美國女子體操為何能稱霸世界?離不開背後這位移民美國的中國教練
中國離不開世界,世界離不開中國|大數據&文化自信
教育界十大公認黃金教育法,每個優秀孩子背後,都離不開這幾點!
晶元國產化,離不開這家公司
人生離不開這「八」字
這國航母離不開中國重器
家庭教育分享——孩子的教育離不開家庭
這隻中國無毛犬歪嘴無牙榮膺世界第三丑,女主人卻說離不開它
為何有人會認為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都離不開美國?原因很簡單
多彩世界 離不開這些珍稀動物
長壽老人離不開這7種食物
國漫崛起,離不開這些動漫優惠政策
中國軍工發展,離不開這三個國家相助?
中國高離婚率引外媒關注,離不開這幾個原因
詹姆斯商業帝國崛起 離不開這三個男人!
我們誰也離不開教育
世界上唯一比朝鮮還神秘的國家,不待見中國遊客卻離不開中國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