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重發:為什麼說誠實是一切人性美德的基礎
我偶爾會跟家長分享巴哈伊教育的一些原則,比如愛的原則,比如尊重的原則,比如公平的原則,比如將孩子視為需要挖掘的礦藏而不是需要填滿的容器的原則。這些,他們似乎都很容易接受,但是每次提及誠實,他們的反應都讓我有些驚訝。「我的孩子就是太誠實了,所以老挨欺負老吃虧。」不止一個家長這樣說。因為這麼說的家長太多了,我就開始疑惑:家家孩子都挨欺負都吃虧,誰家的孩子在欺負人、在佔便宜呢?答:這樣的孩子的家長我至今還不認識一個。
阿博都-巴哈說的:「誠實是一切人性美德的基礎。」在我的經驗中,誠實是需要我們付出一生的努力才能日臻完善的美德。在這件事上,我們永遠不能自滿,因為如果我們認真反思自己的言行,就會發現哪怕我們在這件事上做到了誠實,在那件事上仍然可能不誠實;就算彼時彼地我們自以為誠實,若對照更高尚的標準,此時此地我們仍然可能發現自己的不誠實;就算我們對他人沒有撒謊,若我們肯揭去蒙在我們心靈上的遮幕,我們仍然能夠發現自己的自欺。如果我們承認人性的種種弱點會致使我們欺人或自欺,我們怎麼能夠把小孩子假想成「太誠實」的存在體呢?
後來我發現我錯了,我不該假設每個家長都把誠實視為最重要的美德。事實上,當他們抱怨說「我的孩子就是太誠實了,所以老挨欺侮老吃虧」,就意味著他們可能認為如果能讓孩子免於被欺侮、免於吃虧,誠實是可以打折扣的,撒謊是可以接受的。換句話說,他們沒有把誠實視為一種靈性上的收穫,而是把它與現世的好處聯繫在一起。他們當然是愛孩子的,可是他們關注的不是孩子在美德上的成就,而是孩子在現世的好處。正因為我們太多的家長關注好處甚於美德,我們的社會才淪落到了這麼糟糕的狀態。
在我的周圍,有無數家庭為了孩子的教育傾盡財力物力人力。在我看來,他們的很多努力都是妄求,因為他們求的是好處,而不是孩子品格的完善、學識的卓越和靈性的升華。他們可能會反駁說:你錯了,我非常重視我的孩子的品格、學識和靈性成長。但是,他們或許沒有意識到,如果重視孩子的品格、學識和靈性成長是為了他們在現世的好處,是為了他們比別人擁有更多成功的機會,這個動機本身就足以消解他們所有的努力。因為這還只是求他們自身的好處——教育或許會點亮他們的心靈之燭,但是目的是為他們自身的閃耀,而不是為了照亮這個世界。教育的動機,是需要每個教育者(包括家長)去誠實反思的事情,因為它會直接影響每個受教育者的生命的動機與目的。教育是滋養,但是它絕不停留在僅僅滋養受教育者本身上,而是最終要滋養整個世界。
我從來不覺得誠實是容易的。因為我們內在的恐懼與軟弱,又因為外在的誘惑和干擾,我們很容易在有意或無意之間說不誠實的話,做不誠實的事。我們理解這一點,卻並不意味著我們以此為借口,在誠實的標準上妥協。如果我們的教育成功,那麼我們的孩子應該越來越有力量克服內在的恐懼和軟弱,抵抗外在的誘惑和干擾,隨時生活在自省的狀態下,做出最誠實的選擇。教育是超越和提升,而不該是屈從和妥協。
在誠實這件事上,我看到過很多人(包括我自己)的成功與失敗。但這不是為了羞辱或批判任何人(包括我自己),而是為了獲得更生的力量和信心。如果我們看以往的神聖經典,我們會看到從亞伯拉罕到彼得,都曾經在誠實這件事上跌倒過,可是那些故事不是為了給我們自己找借口,而是為了警示我們:永遠不要為自己的美德而自滿。自以為誠實,往往就是跌倒的前奏。如果把這一點記在心裡,我們還會為自己在最艱難的情況下堅持誠實而自傲嗎?
阿博都-巴哈說:誠實有九種境界,最低的境界是不撒謊,最高的境界是可以自如地跟任何人分享上帝的真理。(許多讀者詢問引語的出處,特此說明:原文為波斯語,無英文或中文譯文,由懂波斯語的教友轉述。)
若是對照這個標準,我們就會發現我們都離誠實的境界相差太遠。最難的不是誠實這一品格本身,而是如何與其他品格融合,既誠實又智慧,既誠實又仁慈,既誠實又幽默,既誠實又忠誠,既誠實又理解他人的偶爾不誠實,如此等等。這樣,我們會發現誠實不是一種不變的狀態,而是一種契而不舍的目標,它立在高處,召喚我們越來越靠近,並且教我們謙卑,不敢在他人面前有一絲傲慢,說:「我已是一個絕對誠實的人。」 如果在誠實的基礎之上,沒有生長出其他的美德,那麼我們的誠實可能就是冰冷的一塊鐵板——我們完全可能打著所謂誠實的幌子,去傷害別人,還自以為高尚。但是,誰好意思自以為高尚呢?
此刻,我想起在兒童班上,我問孩子們:「為什麼說誠實是一切人性美德的基礎?」一個孩子指著旁邊用積木搭成的高樓,說:「基礎就是最底下的那塊。如果沒有基礎,這樓就不穩,風一吹就倒了。誠實就是最底下那塊,如果沒有誠實,所有的美德就不穩,風一吹就倒了。」還有一次,我問孩子們:「如果沒有誠實,其它的美德,比如說善良,比如說慷慨,比如說熱情,比如說好學,還能夠養成嗎?」一個孩子說:「不能。因為要是沒有誠實,其他美德就是假的,假善良、假慷慨之類的,都是破爛美德!」還有一次,我給他們講巴孛經商時,拒絕不誠實的交易,我問孩子們:「在一個很多人做生意都不誠實的環境里,巴孛堅持誠實交易,不肯給別人回扣,你覺得人家會喜歡他嗎?」孩子們說:「不喜歡。」我又問:「在一個很多人做生意都不誠實的環境里,人們能夠互相信任嗎?」孩子們說:「不能。」我說:「很好。這時候他們發現那些做生意不誠實的人不值得信任,他們發現誰值得信任?」孩子們說:「巴孛!」我說:「這時候你們還願意跟巴孛做生意嗎?「孩子們說:「願意!"我問:「那從巴孛的故事裡,你們學到了什麼?」孩子們說:「就是你堅持誠實,一開始的時候可能遇到困難,人家可能不喜歡你,但是堅持到底,所有人都會信任你!"
我經常跟孩子們進行這樣的對話。我覺得我不是在教給他們誠實,誰配教他們誠實呢?我只是鼓勵他們發揮誠實的天性,而不是壓抑他們誠實的渴望;如果我的鼓勵能夠讓他們在誠實這件事上勇敢,而不是被恐懼左右,他們的誠實之光就將閃耀——那些對誠實這一基礎還心存疑慮的大人們,如果你們不成為孩子們誠實之路上的障礙,你就會看到誠實給你們的孩子帶來了多麼大的福佑。在這件事上,我們不能奉行雙重標準,我知道有的家長對孩子說:「你對爸爸媽媽要誠實。對外人,不要太誠實。」要知道這樣的話,只會在孩子心裡種下恐懼。有一天,出於恐懼,他們也可能對你們採取不誠實的態度。想像一下,一個以誠實面對世界的孩子,他將成長為一個多麼坦蕩、磊落的青年!啊,這種願景總是讓我的心充滿了快樂。


TAG:一樹之葉 |
※心語/真正的聰明是靠譜,真正的美德是厚道
※蘇格拉底:自製是一切美德的基礎
※婁師德的「忍」何嘗不是一種與人為善的美德
※知覺為什麼重要——基於亞里士多德主義美德倫理學的解釋
※尊重,是一種美德!
※任性是一種美德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態去練太極,是一種做人的美德
※勤儉是美德,但如果這樣做,那就變成無德了!
※認錯,是一種美德
※《為了你》之韓東:尊師重道,才是真正的美德
※善良做人是美德,好好說話是修養(句句哲理)
※心存感恩 勵志前行 感恩 既是對施恩者的回饋 也是做人的一種美德
※謙讓是一種美德,但是一味地謙讓真的是好事嗎?
※凈慧長老禪語:佛是把一切美德、一切智慧都集中體現出來了的人
※做人的美德是一種自省的明智和涵養
※為人寬容,是一種崇高的美德
※佛說:寬容是一種美德,原諒是一種慈悲
※討好型人格:別愧疚,任性是最被低估的美德
※發獃,是這個焦慮時代的美德
※優雅的撕逼,是一種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