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崇禎殉國前的一道密旨,揭示了敗亡的根源,明史卻故意隻字不提

崇禎殉國前的一道密旨,揭示了敗亡的根源,明史卻故意隻字不提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所部農民軍,勢如破竹,先後攻陷京畿要地,北京城危在旦夕!大勢已去已成必然,崇禎皇帝將調兵遣將的摺子,擱在一旁,形神黯然地寫了一份密旨。

這份密旨,不是守城禦敵的指示,而是對十幾年前重點打擊的政敵——魏忠賢的重新安排,命人為其收集骸骨,修墳立碑!

這一想法,相信在崇禎心裡一定醞釀了多年,他這樣一個自信,甚至有點自負的人,絕不會輕易否定自己。為魏忠賢修墳立碑,是崇禎對自己執政十七年的自我否定,是對之前用人失當的一種承認,是重新審視魏忠賢的價值和功績的回望。

時事已然如此,後悔莫及,崇禎也只能在死前,悄然地給魏忠賢一個公正的結局。真正用心讀史的人,應該發現這一點。

正史歷來標榜,寓公道於褒貶,暗地裡卻是一肚子成王敗寇。歷史人物,在文人的畫筆下,都成了一個任人打扮的姑娘。合乎他們的價值理念的,被打扮成忠臣志士,與其價值理念不符的,統一划為奸臣賊子,哪還有一丁點所謂的公道人心可言!

魏忠賢便是明史里的一大冤案。這絕非作者的主觀臆斷,要知道,最了解歷史走向、朝政得失的不是在野文人,而是出於權力核心的人物。相信明朝晚期,處於權力核心的崇禎,他對於明朝的滅亡和崩塌,最有發言權。

崇禎在李自成大兵壓進的危急時刻,放下軍國大事,特意讓人為魏忠賢修墳立碑,這不就是提醒後人,去重新評價魏忠賢的功績嗎?

明史中,魏忠賢之所以被妖魔化、被全盤否地,就是因為得罪了東林黨人,與他們的利益衝突。這些文人集團,不僅霸佔著史書的編撰權,而且也控制著民間輿論,吃瓜群眾不是最聽讀書人的話嗎?

東林黨人真是如史書上說的是正人君子嗎?肯定不是,其實他們是明末江南財團的利益代表。舉個例子,東林黨人與魏忠賢的稅源之爭。明朝晚期,遼東邊患吃緊,國庫空虛,國家急需財政收入。

東林黨人認為農民數量最大,主張向農民加大徵稅數目,補充國庫,反對向士紳、礦主這些大財團徵稅。

而魏忠賢認為,應該向地主和礦主多徵稅,因為農業多災多難,農民收入微薄,首先稅源不足,其次向農民加徵稅目,窮則生變,容易引起民變。在魏忠賢主政時期,國庫相對充裕,就是因為加征地主和礦主這些財團的稅。

其時,魏忠賢生祠之所以遍布全國,排除溜須獻媚之輩,也是因為他的稅收政策減輕了老百姓的負擔,得到民間的擁護。

再來看看東林黨和文官集團的氣節。作為東林黨領袖之一的錢謙益,官至明朝禮部侍郎,崇禎死後,相約柳如是跳河殉國,一介女流柳如是縱身而躍,堂堂東林黨領袖竟怕水冷,放棄殉國。

兵部尚書,薊遼總督洪承疇,被清軍俘虜後,完全忘記儒家蹈節死義的教誨,毅然充當清軍的帶路黨。兵部尚書張縉彥,開門揖盜,打開正陽門,放劉宗明入城……

明朝文人集團,最擅長的就是不顧國家大局,結黨營私,爭權奪利,今日聯合起來彈劾張三,明日又重新結黨,排擠李四。弄得內無能臣,外無良將,造成內憂外患的局面。高唱華夷誓死不兩立的口號,一旦死亡降臨在自己頭上,則委曲求全。書生誤國,文人亂政,此言不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這才是正史 的精彩文章:

TAG:這才是正史 |

您可能感興趣

「一枯一榮」兩大虛妄事件,揭示了《紅樓夢》里賈府敗亡的根源?
豬八戒抱怨自己成不了佛,誰注意如來說了這一句話?點明問題的根源!
英國人搶圓明園時,意外發現了一件東西,透露了大清亡國的根源
曾國藩這句話,曾改變歷史,也說出了許多人一事無成的根源
三國:赤壁之戰前夕,一封雄視古今的戰書,背後卻是失敗的根源
《我不是葯神》背後隱藏警示錄,一切根源都是因為它
《海賊王》淺析和之國20年前爆發戰爭的真相,一切的根源只因他做了這件事!
菩提祖師敲了孫悟空三下,怎麼就暗示要傳道了?原來根源出在這裡
三國演義魏延大喊「誰敢殺我」,前一句話才是真正丟了性命的根源
原來白血病的一大根源,竟是因為此事!真實因果
幾乎超過一半的男人不知道,女生對你愛答不理,其實這才是一切的根源
做事不透明,是很多悲劇的根源
風疹反覆發作的根源是什麼?艾灸這裡,身體自然就不癢了!
骨子裡的自卑感,會讓你有這三種讓人失望的表現,人緣差的根源在此
解決婆媳矛盾的根源,看這裡就對了!
從韓雪「不知茅廁」到郭敬明「自卑」:貧窮,不是問題的根源
清代官場陋規是腐敗的根源,道光帝見微知著,可為何就下不去手?
婆媳矛盾的根源無非兩點,看清了,想透了,家就和睦了
隋朝失敗的根源不是暴政,那麼誰才是幕後黑手?答案讓人吃驚
長期胃食道逆流,要如何從根源解決問題?請看我的這些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