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實習醫生的「人間世」

實習醫生的「人間世」

這篇文章,是復旦大學 6 個新聞系年輕人,對 7 個醫學院年輕人的形象記錄。

他們中,有臨床八年制正在讀第七年的學生、也有正在讀研一的學生,以及預防醫學 2013 級學生。他們的共同特點,均是剛進入醫院實習。從書本到實踐,這篇文章記錄了從醫學生開始蛻變為醫生的他們,對生命的認識的心態變化。他們稱自己的這部作品為「實習醫生的人間世」。

不論久歷磨練的你,還是初出茅廬的你,丁香園都希望這篇文章,幫你找到自己在臨床曾經有過的的第一次感觸。

手術台上,正在進行一台脊椎腫瘤的全脊柱切除術。這種手術因為難度極高,被譽為脊柱外科「皇冠上的明珠」。

實習生陳萍站在手術台邊,看著主刀醫生將病人的一節脊椎從中間分開,露出來的一段脊髓外面一層透明的薄膜。裡面包裹著脊髓液,淺灰色又閃著銀光,晶瑩剔透,就那麼懸空在兩節脊椎之間。

一個人彷彿凝縮在這小小的一段,脆弱到一觸即碎,這就是生命。

陳萍今年 24 歲,是復旦大學臨床八年制六年級的學生。和她一樣的很多醫學生,剛剛結束了在各大醫院、各個科室的一年實習輪轉。

年輕人們走進醫院,煥發青春的目光里,倒映出生老病死和人間冷暖。

最接近「人間地獄」的科室

急診科是最能看到生命脆弱和世事難料的地方,而對患者進行 CPR(心肺復甦術),是大部分實習生都要經手的緊張時刻。

何晴遇到過一個心臟動脈瘤破裂的病人。她和其他兩名實習生、三位帶教老師輪流上去搶救。麻醉科的、插管的,醫生和護士基本把床包圓了。

他們直接跪在病床,兩個胳膊交叉綳直,雙手重疊,肌肉緊繃,直抵胸口。一下、兩下、三下......數不清多少下,不停的按。一個人累了換另外一個,後來累到每人只能堅持按壓 30 秒。

何晴平時是很怕神神鬼鬼的,但做 CPR 的時候根本顧不上想別的,就想著怎麼做循環、開氣道,把病人按回來。

最後,六個人,做了將近一個小時。但很遺憾,心電圖還是變成了一條直線。

夜班時的醫院病房走廊

黑暗中唏噓帶著點光

不是所有的搶救都有結果,大部分終末期病人都會在搶救後死亡,或者開始就簽署文件放棄有創治療。

很多人像急流般逝去,而另一些人只是靜靜的,如一根枯燭慢慢沒入黑暗。陳萍見過疾病像這樣一點點把生命吞噬,也見過飛來橫禍如子彈般爆響出一聲「無常」。

那是眼科急診,一位八歲的小姑娘被打鳥的人不小心射中眼睛,八毫米的子彈正中瞳孔。由於傷口太大,整個眼睛都必須摘除。

在等待手術的時候,爸爸坐在走廊里,從穿著看他們的家庭並不富裕。他一手摟著小姑娘,一手撫著她的腦袋擁入懷中。這位父親不想讓女兒看到自己臉上的無助和絕望。

小姑娘一直很安靜,沒哭也沒鬧。

她不知道即將到來的手術將切除掉她視網膜和色素膜,以後她要帶著一隻義眼生活,一輩子。

相比起疾病和死亡,急診科難以讓一般人忍受的環境似乎已經不算是什麼。

這個醫院的急診外間,其實是一個開放的大廳。病床橫七豎八的擺放著,兩個床位間隔大概半米。有些其實不是床,只是從急救車上借來的臨時擔架,幾乎緊貼地面。

床上的病人大多頭髮花白,放眼望去,一片暮色。他們有些緊閉著眼睛,有些睜著卻看不到眼神。皮膚鬆弛,臉頰萎縮,一位老婦人的兩腮幾乎坍陷下去。絕大多數病人的鼻子里、頭上或是胸部都插著管子,有些還帶著呼吸罩。

床邊大多有家屬,有的在幫忙擦拭身體,有的在喂水,有的只握著老人的手腕無言,有的在抹眼淚。

急診過道兩側的「太陽房」

由於已經擠滿了患者顯得擁擠不堪

這樣的空間里,病患們幾乎沒有什麼隱私,大小便都是在床位上解決。

整個大廳浸泡在嗚咽嗚咽的聲音里,還摻著說不清的氣味,葯的、血的、飯的、人的氣味。

躺在大廳里已經算好的了。還有些床位在「太陽房」,這充滿陽光的名字,其實就是急診大廳兩層玻璃門中間的空隙,或者說,一個通道。

仄逼的幾平米,擠著五六張床。甚至大門外屋檐下的急救車道,都加進去兩三個床位。

死神似乎就藏在這裡,指不定哪一秒就要現身。陳萍低低感嘆了一句:「急診簡直就像人間地獄。」

我是「變冷漠」了?

很多實習醫生,實習結束後最大的感受是「變得更堅韌了」,但其實,說是「變冷漠」了也一點不為過。所以,作為實習醫生,格外對自己的「第一次」印象深刻。

第一次送走病人

第一次送走病人,給家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在第一個輪轉科室的第二天,傍晚,快下班了。他看到一位病人的床邊站滿了家屬,剛開始實習的他什麼都不懂,出於好奇,他和另一位實習同學也圍過去看。

但走過去,他們發現是病人去世了。

突然面對前所未有的境遇,尷尬和無措頓生,他們覺得像是人們都很哀傷,而自己是來看熱鬧的一樣。再加上之前耳聞的醫患矛盾,他們不想惹麻煩,就悄悄溜回了辦公室里。

事後帶教老師找來,告訴他們這是醫院裡經常發生的情況,醫生要充當一種陪伴的角色,置之不理也不行,安慰不好也不行。

這是課本上學不到,只有在臨床慢慢感悟的經驗。

這一天後,家明似乎更深刻的理解了這個職業的責任,只要在醫院裡,病人的任何生命狀態都是醫生要面對的。

第一次遭到誤解

小楊剛實習的時候會幫患病的老人端便盆的,而現在她只想做好本職的事情了。轉變背後有著她的無可奈何。

小楊在急診實習時,一位中毒間質性肺炎的病人突發室顫,卻不能做電除顫,因為家屬已經簽了放棄有創搶救協議書。無創呼吸機用上了,激素、抗生素也用上了,但現有醫療條件只能止步於此,再無他法。也就是說,病情不可逆。

病人躺在搶救室里,卻不能做任何搶救。

當時只有小楊一個實習生在那裡,家屬質問她:「你們連胸外按壓都不做么?」,語氣中透著無望的平靜。

她很想搶救,但客觀因素攔住了她,能做到的都做了,再也無力扭轉。最後只能給家屬解釋,胸外按壓也屬於有創搶救。

「這感覺太差了。」

病人不僅僅是疾病本身,他還帶著他的工作、家庭和社會角色。作為一個臨床醫生,能給失業的家屬找工作么?能花錢給病人請護工么?他們能做的只是盡量協調周圍因素去解決病痛。

「我是變冷漠了」,小楊坦言,但她不認為這是對生死本身的冷漠,「死亡是必經之路,而決定生死的不是我,也不是任何醫生。」

第一次臨終陪伴

在李染眼裡,冷漠,是醫生的必然經歷,急診醫生程度更深。

他在急診實習時,一位癌症患者因為家裡沒錢,病到晚期,只能等死。生病的女兒有一位年邁的母親,陪著她在醫院待過很久,醫院帶教老師們都知道她們的情況,每天查房基本略過她,因為沒什麼可以治療的,也沒什麼可以說的了。

李染還會偶爾去問問情況,安慰一下,並借老太的電話打給大兒子,希望他過來看看。雖然直到病人逝去,這位大兒子都沒到醫院來,陪伴自己的親妹妹走最後一程。

在急診科實習的最後一天,李染抱著最後來關心一下的心態去看望老太,而沒想到,當天中午病人就走了。

李染負責把老太領到告別室,旁邊推床的醫生見了他問:「你這個醫生怎麼這麼熱心?」,李染回答:「我實習生沒什麼事兒干,就關心關心。」

李染很理解醫生們的「無情」,見多了這種無法挽留的離去,就算有幾次也會差點掉眼淚,但很多人,到最後還是忍住了。

「我見到一兩個這樣的人,還願意去關心一下,但當我見到一百個、一千個的時候,我可能會變得和帶教老師們一樣無情。」李染把這種冷漠變成了自我保護的外殼,「要不然先垮掉的是自己,而不是別人。」

其實,李染很希望以後能做到關懷這個事情,可現在的醫療資源還是太缺乏了。在他看來,大醫院就像一個工廠一樣,每個病人進來就是待加工零件,在流水線上一步步接受操作。

這是一種流程化的方式,醫生不到五分鐘看完一個病人,根本沒有精力去了解和關心一個完整的人。他反覆說:「中國的醫療制度是在治病,不是在治療。」

學會把人當人

越來越多的生命跌倒、受傷、喘息、隕落在他們面前,實習生們自然會對生命有新的反思。

陳萍看得多了,會覺得有點麻木,病人看起來就像是一個病例。

「或者就像」,她頓了頓,猶豫了一下,「尤其在外科」,然後小聲的說出最後三個字,「一堆肉」。

當外科病人赤裸裸的躺在手術台上的時候,她會感慨:「啊,這就是一個人啊!」而當消毒巾一層層蓋上,最後只露出一小塊切口的時候,就覺得沒什麼了。

陳萍說:「當醫生對病人是一個人的體驗越強,就會越有同理心。」

除了職業觀念,有些經歷還影響了他們自己的生命體驗。

劉奇曾在泰國實習,那時他第一次見到手術後的喉癌病人。

他隨一個教授去查房,看到患者的頸部用紗巾遮住,皮膚髮紅、發黑,全然一幅病態。而當紗布打開的時候,劉奇起了一身雞皮疙瘩。喉部都被摳除,像一個黑洞。聲帶也被剪斷,因此只能發出「哦哦哦」的聲音,劉奇把手捏在自己的脖子上,用一種沙啞似窒息的聲音還原著。

「如果我是這樣子,那感覺整個人生都崩潰了。」他試著與病人共情。

對於病人,尤其腫瘤病人來說,生活的選擇權都不在他們手上。好好呼吸、好好吃飯、好好睡覺,這些平凡如空氣的事情,卻成了他們夢寐以求的事情。健康人的生活可能遇到各種壓力和問題,但只要還能正常呼吸,這些都是可以面對的、解決的。

劉奇說了好多遍,實習回來的感受就是「要吃好喝好」。

年輕的實習醫生們,走進醫院,穿上白大褂,開始擔起越來越多的希望與沉重,也漸漸積澱出越來越濃的生命體悟。

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的

人都是複雜的,在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時間下,有著不同的表現。把世界定義為非黑即白是懶惰的。對人的定義只有好壞,也是不客觀的。實習中,最大的感觸可能是「更認識了世界」。

或者我們用左佳鷺的實習日記來結束文章吧:

那些被說成是不懂感恩的病人,會在醫生值夜班的時候來送水果吃;

那些被說成是冷漠無情的醫生,會在手術的時候為了小姑娘愛美,把刀口和縫合做的盡量隱蔽又美觀;

那些被說成自私的病人,在我笨拙的拔管後疼得呲牙咧嘴卻也跟我說謝謝你喔;

那些被說成是為了掙錢消費病人的醫生,為了給病人省幾千塊錢的器械費,在無影燈下,頂著滿額頭的汗水,一針一針的吻合腸道。

今天聽說 76 床,那個被家屬放棄治療的人去世了,而他去世的時候居然家屬也哭的很傷心。我想他們也是被逼無奈吧。不然為什麼要放棄自己的至親,自己的家人,自己的最愛呢。

生活所迫,也許是年少輕狂的我們眼中的借口,是你不愛或者不夠愛的借口,但是十幾年或者幾十年之後,是不是我們也要被這個借口壓得翻不過身來呢。

生活啊,真的是。

醫學生如同初生的青蟲,而醫生則為翩然起舞的蝴蝶。這中間的變化,漫長又艱難,但始於實習這一年。

文中陳萍、家明、小楊、劉奇、何晴均為化名。主筆:毛可馨;採訪:毛可馨、崔秀燕;報道:萬家敏、梁振宇、周恆、黃青;攝影:毛可馨。責任編輯:lightningwing、貓羯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丁香園 的精彩文章:

怎樣證明霧霾致病?以及如何依此進行索賠訴訟?
這些主任查房提的問題,我從來都沒有答出來過……
天津市三醫院惡性傷醫事件最新消息:受傷的經翔主任目前狀態穩定
為你的家人,請遠離猝死的可能
這個法國公務員先天性腦積水,智商只有 70,而我們關注的卻應該是……

TAG:丁香園 |

您可能感興趣

實習小醫生偶得神奇醫術,從此開啟逆天人生…
實習醫生習習得上古玄術玩轉人生
你一個小實習醫生,充什麼大頭蔥?實習小醫生偶得神奇醫術,從此開啟逆天人生…
你好,實習醫生(一)
向值班猝死醫生學習?人比狗賤;又有醫生「炫富」;現實版「農夫與蛇」;新年願望
《醫生日記》中的實習生
採訪 醫生的誕生
醫生是病人教會的
醫生與親人的平衡
醫生救治人的身體,大師醫治人的靈魂
國際醫生節,致敬所有的醫生
「醫生救命啊」,這個「醫生」是哪個科的醫生?
古代養生:古代醫生上的養生美容
動漫屆的奇葩醫生!
「艾」的前世今生——做自己的家庭「艾醫生」
那位實習醫生,我很懷念有你的日子!
婦產科男醫生的生活日常,上廁所最尷尬
孩子坐在醫生懷中等待手術,醫院裡這些瞬間令人動容
《實習醫生格雷》觀感
我在醫院當實習醫生,值晚班時發現驚人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