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逐美「絲路」之樂

逐美「絲路」之樂

【文藝觀潮】

逐美「絲路」之樂

——聽《一帶一路 聆聽中國》原創交響音樂會

作者:陳乾(單位:中國藝術研究院)

由北京市文聯、北京音樂家協會主辦,北京綜藝博覽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創作承辦的《一帶一路 聆聽中國》原創交響音樂會,近日在北京中山音樂堂首演。「聆聽」系列以「一帶一路」為背景,包含《聆聽中國》《聆聽阿拉伯》《聆聽南亞》《聆聽地中海》四部地域風格顯著的原創作品音樂會,意在運用「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特色音樂語言,展現出在互聯互通的新時代下新「絲路」上的民俗文化和地域風情。

《一帶一路 聆聽中國》原創交響音樂會 陳乾 攝

在本場音樂會上,指揮家譚利華執棒北京交響樂團依次演奏了「聆聽中國」原創交響音樂會所委約的七首管弦樂新作,分別是:張朝的《編鐘暢想》、尹鐵良的《北方梆調》、張大力的《黃梅隨想——主題變奏曲》、溫展力的《古道新綾Ⅲ——大提琴與交響樂隊》、張難的《春天的鼓舞》、亢竹青的《潮爾》和伍嘉冀的《藍色暢想》。

作為「一帶一路」原創交響系列的首篇,「聆聽中國」所委約的七首原創交響樂作品,題材廣泛,體裁豐富,著重以中國傳統音樂元素與現代技法相結合,將戲曲、民歌和時代歌曲等材料融入管弦樂的創作中,以東西合璧的新樣貌奏出寬廣恢宏的時代氣勢。《編鐘暢想》吸納編鐘、編磬、古琴的民族化聲響,塑造高遠清幽的古代風韻;《北方梆調》的音樂旋律取材於河北梆子,作品以形式豐富的技法將典型的唱腔、行弦、過門兒等戲曲音樂材料發展成為一部具有較為自由結構形式的管弦樂曲;《黃梅隨想——主題變奏曲》以《天仙配》的音樂元素,作主題變奏而成;《古道新綾Ⅲ——大提琴與交響樂隊》則以現代感十足的創作手法,結合展現西域風情元素的音樂語彙,形成了獨特的異域風格。《春天的鼓舞》取材於滇南風俗「跳鼓」,提取了滇南的山歌、勞動歌和豐富多變的鼓點為素材創新發展而成;《潮爾》運用人聲潮爾、拖布綉和器樂潮爾等表現形式寫作而成;《藍色暢想》則以20世紀70年代的紅歌《我愛這藍色的海洋》為創作思路和旋律素材。

從選題來看,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催生了一批反映「一帶一路」題材的大型音樂作品。這些作品多以歷史題材為主,現實題材作品的數量和質量亦在有序增長。《聆聽中國》的七首作品以中國化的交響語言描述了中國各地的風土人情、勞動生活和民風民俗,讓聽眾從音樂中找到家鄉的印記。在引發觀眾回望歷史長河中的美好記憶、暢想當今最為矚目的宏偉藍圖之時,也為「一帶一路」沿線的音樂、歷史、人文的傳播與推廣,做出了最務實的舉措。

從創作和策劃手法來說,七首作品有的以家喻戶曉的戲曲元素,喚起聽眾對民間戲曲音樂的親切的碎片化記憶;有的以地方傳統歌舞或樂器為素材,運用民族化的聲響與交響樂隊交相互融,展現出「絲路」上的古代風韻和現代風貌;有的雖以描寫自然和民俗為題材,卻並未使用區域特徵顯著的民歌、戲曲元素,而是通過「特徵提取」的技法為展現民族風情「造境」;也有的以家喻戶曉的時代歌曲為藍本直抒創作情懷。音樂語言的成熟性,使得《聆聽中國》在聽覺體驗上亦是一部不乏亮點的作品。七位作曲家中的大多數具備了在各種不同音樂環境下浸潤多年的創作履歷。同時,這部命題音樂會的非命題邀約方式,給予了創作者最寬鬆的創作空間。每位作曲家各自選取最熟悉的音樂風格,在寫作技法上以各自理解的、最忠實於傳統音樂審美表達的方式進行創作。七首作品的旋律構成與衍展、縱向與橫向織體構成,以及音色織體構成等方面的民族化嘗試,都體現著創作者對西方交響音樂結構形態與中國傳統音樂元素結合的思考。整場音樂會頗具親和力和感染力,頻頻引發現場觀眾的熱情回應。

本次音樂會集合了當今中國老中青三代作曲家。值得一提的是,首先,該場音樂會的兩位青年作曲家的作品《古道新綾Ⅲ——大提琴與交響樂隊》與《潮爾》都能夠體現出作曲家的創作意圖,較好地實現了技術和藝術的統一。尤其前者在創作中並未選取「文化」「民族」「玄妙」等作為創作主旨,而是以立意的清新和色彩的明快,讓人感受到作品對生命活力的由衷讚歎、對節奏遊戲的盡情把玩和對特色音響的靈氣追尋。其音樂結構較好地實現了題意的內涵:精鍊、勻稱,材料精簡但極富效果。

其次,《聆聽中國》的七位作曲家中有職業作曲家與高校作曲系教師。一直以來「學院」色彩與「職業」色彩之間,似乎總有些確乎存在的差異性,令人不免擔心整場音樂會的形式風格是否會有「失調」之感。所幸,七首作品從古老的「編鐘」到戲曲「梆調」「黃梅戲」,再到傳統味道十足的「鼓舞」「潮爾」,最後回到如歌的「海洋」,雖取材多面,但在聽覺的連貫性上卻未現斷層之感。

「聆聽」系列作品的策劃創作與首演,既體現了創作者關注當下的使命感,也展示了音樂創作領域中,現實題材創作的根本要義在於挖掘現實主義的光芒,用音樂的語言表述今天中國人幸福自信的精神風貌和渴望和平美好生活的願景。創作需要被富含人性光彩的現實主義光芒所點亮。貼近生活,反映生活,用群眾聽得懂的音樂語言表現他們當下的昂揚與困惑,以現實主義精神關照生活,使音樂作品富有生活的質感和理想的溫度,才是贏得觀眾喜愛的根本條件。讓我們以此為契機,期待「聆聽」系列的後續篇章。

《光明日報》( 2017年07月14日 1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各方眼裡的醫學教育
對花能飲即君子
揭秘!同樣都是鴨翼 殲-20與殲-10大不同
谷歌翻譯高勤:神經網路技術將主導機器翻譯的未來
男子網購警用手銬 醉酒後到派出所「炫耀」被拘

TAG:光明網 |

您可能感興趣

絲路巔峰之旅
《絲路·蝶舞》高級時裝發布會華美綻放,再現古絲綢之路傳奇之美
「「你不知道的絲路」之美美與共」各美其美,天下大同
絲路主題音樂會奏響馬德里
如夢歌聲帶你踏上絲路之旅
尋夢絲路,魅力白銀,重走紅色之旅
碧桂園再度攜手新絲路發掘時尚之美
《絲路山水地圖》是絲綢之路文明的珍惜瑰寶!
絲路探秘:絲綢之路上的王母娘娘絕非神話
絲路,古與今
王宇星:從金帛之路到絲綢之路:漢代絲路的物資及文化交流
《長安十二時辰》里,絲路文化交相輝映,再度掀起絲綢之路熱潮!
他從吐蕃手中光復山河,重新打通絲綢之路,是絲路上最後一位英雄
組歌音樂會唱響「中國夢·絲路情」
絲路遺韻與古今迴響——吳蠻與絲路音樂大師及華陰老腔皮影導賞
第三屆空中絲綢之路國際論壇在京舉行 共商空中絲路發展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航天國樂用絲路文化經典音符譜寫世界夢之和平樂章
絲路魂·中國夢
彩鉛繪製《絲路》,異之國度
絲綢之路藝術學——建構絲路藝術精神和美學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