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丑就應該多讀書

人丑就應該多讀書

有越多的時間,就越覺得不安,歌里唱著的,越來越成為大多數現代人的通病。很久沒有真正讀完一本書,翻過的書,一旦丟下,再撿起可能已是幾個月以後。

從5月份開始看的《白說》,在微信讀書里,直到今天才讀完最後一頁,歷時2個多月,但是讀完本書卻僅僅花費7小時又12分鐘。7個多小時,在過去的2個多月里,若分割在每天夜晚,或者閑暇的周末,顯得太微不足道。太多事情吸引分散我們的注意力,消耗著我們的時間和精力,一天中的大半時間都花費在一塊小小屏幕之間,大半個月沒有點開過微信讀書也就不奇怪。

古人只能仰望星空,卻擁有豐富的精神世界,現代人都盯著屏幕,精神世界卻愈加貧瘠,就連思考也停止了

決定寫寫讀書筆記,算是對自己的督促,同時也記錄下這一過程中得到的啟發和共鳴,收穫的喜悅和感動。

GIF/1K

然而沉默,是件更有風險的事兒吧?

From說話不是件好玩的事兒(代序)

幸福需要三個層面的因素,物質、情感和精神。我又將它引申了一下:物質是基礎,情感是依靠,精神是支柱。

From歲月活著不是非贏即輸

過去吃不飽、穿不暖的時候,我們以為只要擁有了物質基礎就會幸福,忽略了情感和精神的作用。後來發現它只是個基礎,如果情感和精神上有所欠缺,依然不會幸福。

From歲月活著不是非贏即輸

梁漱溟老先生的話,人一輩子總要思考三個問題,按順序,不能錯。先要考慮人和物之間的關係,所謂三十而立。然後要考慮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人到中年錯綜複雜,為人妻,為人母,為人友,為人上級,為人下級,等等。接下來不可避免地,要考慮人和自己內心之間的關係,我從哪兒來?到哪兒去?活著有什麼意義?

From歲月活著不是非贏即輸

幸福當然跟別人有關係,這就是問題所在,也是我們當下經常不幸福的由來。物質是基礎,可以依靠自己去創造,情感卻不僅僅是自己的事,和父母家人有關,和身邊每個人有關。

From歲月活著不是非贏即輸

做出決定,往往意味著一種變革,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呢?每當失敗與挫折來臨,你應該懷著好奇心去看待它,試圖弄明白它的目的:難道這是一次提醒?難道我應該做出一個更有利的決定?

From歲月活著不是非贏即輸

創作往往包含著三個步驟:始於「感觸」—比如你被一件事或一個人打動,想要創作一首詩;終於「表達」—這首詩最終完成了;但中間這個詞是最重要的,有了「感觸」不能立即「表達」,而是要去「追尋」—經歷了足夠漫長的「追尋」,等到一切成熟了,才會有完美的「表達」。

From歲月活著不是非贏即輸

要學會等待,但不是消極的等待,而是懷著一種好奇心去等待。我看到很多年輕人,面對變革時,往往很恐懼,很擔心,覺得不變最好。如果不變,你是利益的獲得者嗎?不一定。

From歲月活著不是非贏即輸

休息了一個多月,等待團隊開拔,要去的地方其實偏遠,朋友並不建議,不理解決定我的原動力是什麼。其實最最根本的原因,是自我認知的迷茫,懷疑和否定,對未知變化的害怕和擔憂。

學習,相當重要的一點是去喜歡你不喜歡的,適應你不適應的—也就是打開自己,試著體會和接納那些不同的聲音。

From價值得失不是非有即無

有人開玩笑說,為什麼有些建築從空中俯瞰特好,建在地面就不好看?因為領導審查的時候是做成模型擱在地上的,領導背著手走過,說不錯,其實是空中視角。我就不說具體是哪座建築了,但事實如此。

From價值得失不是非有即無

大褲衩嗎?[嘿哈]

人生也是如此,我總對我的孩子和學生說,三十歲之前要玩命地嘗試和折騰,哪怕不考慮物質回報,經歷很重要,因為你不知道你的優勢是什麼。但是三十歲之後,就要開始選定目標做減法,打深井。三十歲是一個重要的轉折,你要做一次抉擇。

From價值得失不是非有即無

該折騰的年紀不要選擇安逸,一個事情思前想後,畏懼這個畏懼那個,最無益睡前腦海中浮想萬千,醒來後依舊按部就班的過活。去做一個行動上的巨人吧,勇於,敢於試錯。

真正的穩定是動態中的穩定,不規劃長期目標,不斷在動態中調整。原來老子早就總結過,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後面還有,「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喜歡輕易許諾的,一定常常失信於人;凡事都以為簡單的,最後一定會遇到很多挑戰過不去。所以聖人以敬畏之心面對每件小事,結果對他而言,沒有真正的難事,都能過去。老話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認為這個「心」指的是敬畏心。即便最熟練的事,也當作第一次去面對。我到了現在這個歲數,也越來越明白,十年規劃、五年規劃都太遠,但眼前有什麼事,我會極認真地把它做好,而且不管多大的事都先從小處做起。

From價值得失不是非有即無

這幾天一直在學著制定一個學習計劃,在知乎上參考了很多,有的互相印證,有的愈加困惑,計劃到現在還沒有制定出來。其實計劃什麼的,安排越細越緊湊越難以貫徹實行,生活工作中突發的事情太多,制定一個大的框架,不斷在動態中調整,剩下的唯執行耳。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自然的規律,唯有利而無害。人生的大道理,認認真真去做就好了,沒必要爭。這就回到最初,我所謂的人們對《道德經》的誤讀。不爭意味著消極嗎?當然不,它只是一種方法論。讓每個人都積極面對該做的事,放下不必要的爭端,並且接受一切結果。

From價值得失不是非有即無

只有思考從未停止。他對我說:今人雖有百度、谷歌,獲取資訊與知識極容易,但有識無智,只有知識卻少有智慧。古人獲取知識不易,但多智少識!一句話點醒夢中人。在這個知識泛濫並易得的時代,智慧常常要向回找。可能是現代人都盯著屏幕,古人只能仰望星空吧!

From價值得失不是非有即無

互聯網時代,知識的獲取變得及其便捷容易,卻也在一定程度上摧毀了思考,遇到不懂的第一反應是百度,而非主動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人們變得不善於思考,迫切希望得到問題的答案,從而尋求捷徑。迷信大V,迷信公知,覺得聽了幾場付費講座,就可以走上人生巔峰。

所有的故事,最後都要回歸到「人」的主題。

From溝通世界不是非黑即白

講好新聞故事,第一個準則,就是站在受眾的角度去思考。

From溝通世界不是非黑即白

錢的力量太大了,市場的力量也太大了,越來越多的媒體和媒體人,遠離了原本應該恪守的嚴肅、負責、認真、敬業精神。虛假新聞和有償新聞層出不窮,一味地迎合、媚俗、八卦。互聯網上,被偷拍和主動讓人偷拍的畫面從無間斷。百姓是需要娛樂的,但是當媒體只剩娛樂的時候,很悲哀。

From溝通世界不是非黑即白

借用一句UC新聞的評論,將軍孤墳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

我在德國報道「世界盃」的時候,驚訝地發現德國互聯網上的留言全是實名制。我相信德國之所以出台這樣的政策,是因為他們很清楚,當一個人可以不為自己的言論負責任,當他處在一個極度安全的陰影里,他可能會展現出人性「惡」的一面。而現在我們的互聯網上,好多人的留言也正是如此,越來越像一個公共廁所。

From溝通世界不是非黑即白

鍵盤俠。

身處這樣一個快速變革的傳媒時代,如何處理自己與傳媒之間的關係,面對紛繁複雜的資訊,如何擁有獨立思考和獨立見解,變得越來越重要。既不能徹底隔絕,也不能沉浸於此。不僅要選擇接收什麼樣的資訊,還要選擇用什麼樣的態度對待它。在這樣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里,「看護好你自己」已經變成非常重要的命題。每一個時代里,優秀的人都是獨立的人,而不是傳媒的俘虜。不是別人說是、我跟著說是,而別人說不是、我也跟著說不是的人。任何事情都要經過自己大腦的過濾,才得出結論,說是或者不是。

From溝通世界不是非黑即白

網路時代,三人成虎的故事更容易發生,鍵盤俠,噴子,腦殘粉,洗地的,各種言論交織,真相永遠撲朔迷離,保持清醒獨立思考很重要也很難得。

中國有句古話「貧賤夫妻百事哀」。在座各位都是年輕人,正處在一個相信「愛情的力量不可戰勝」的階段。那麼古人為什麼總結出這句話呢?因為這才是生活的真相。不管你愛得多麼驚心動魄,如果生活得不到最基本的保障,沒地方住、沒食物吃,矛盾就會逐漸地從小到中,從中到大,最終毀掉愛情。所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道德也是同理。

From態度進退不是非取即舍

人生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需求。到了某一個年齡,或者當你愛到極致,你會發現自己不再渴望從別人那裡獲得什麼,更關注的是「我能為你做什麼」。這不是虛偽,不是迎合,而是內心深處對愛的需求。

From態度進退不是非取即舍

現在,寫一篇洋洋萬言艱澀深奧的學術論文,可以讓醫療從業人員評個更高的職稱;寫十篇通俗易懂、普及常識的千字文,卻不會給他們帶來任何利益。這樣的評價體系本身就有問題。面向大眾的科普,有時比專業領域的科學研究更難。

From態度進退不是非取即舍

1915年,美國一位名叫特魯多的醫生去世了,他的墓碑上刻著三行字:「偶爾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在撫慰。」這三行字里,似乎有著對醫生這個職業更為深遠的定義。

From態度進退不是非取即舍

總有人願意說起上世紀五十年代的中國,「民風淳樸,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對不起,也許路不拾遺和夜不閉戶,是因為實在沒什麼可偷的。

From態度進退不是非取即舍

志願服務一定要考慮需求,需求一定要建立在實地調查的基礎上,而不僅僅依靠一些數據。

From態度進退不是非取即舍

過度的關愛是另一種歧視,平等才是志願服務的心靈基礎,一切都要體現平等。

From態度進退不是非取即舍

讓我想起來前段時間爭論頗多的地鐵女性車廂。

信仰是什麼?信仰的核心是「敬畏」。「敬」,知道什麼是最好的,要去追求它;「畏」,知道什麼是最差的,是底線,不能突破它。

From溝通世界不是非黑即白

何況相當多外國朋友,對世界的了解十分有限。千萬別以為他們除了火星哪兒都去過,相當多的美國人一輩子沒離開過他那個小鎮,你能指望他對中國有一個清晰的判斷?

From時代真相不是非此即彼

對於一件事,人們擅長以其自身的知識層面以及過往經驗中得出結論,就像農夫以為皇帝過的日子就該是挑著金扁擔幹活,吃白面饅頭一樣。我們其實並不差,外國的月亮也不比我們的圓,沒必要妄自菲薄。

有人說中國文化深深地影響了日本,我說那是老祖宗的事兒。過去這五六十年間反過來了,是日本文化深深地影響著中國。女士的衣服、髮型,現代漢語里的很多辭彙,「警察」「派出所」「公務員」等等,都是從日語里來的。中國「70後」「80後」的孩子是看著《鐵臂阿童木》《哆啦A夢》長大的,而日本孩子頂多知道中國的孫悟空,還是從爺爺那裡聽來的。所以,得臉紅一下。

From時代真相不是非此即彼

看到自身的不足才能進步,如果一直陶醉在天朝上國的往日榮光里,做泱泱大國夢,看不到他國的長處,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終究會招致覆滅。清朝閉關鎖國已經給了我們整個民族血淚教訓。到今天國力日漸強盛,警惕某些情緒漸漸復甦,大清朝已經亡了,任何小覷對手的舉措都要不得。何以日本這個島國民族敢以區區彈丸之地覬覦我國,值得思考。

今天的中國人離世界很近,離自己卻很遠。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特質—「我要」!但是要什麼,還真不知道。

From時代真相不是非此即彼

中國的信仰,是千百年來儒釋道的雜糅,是唐詩、宋詞中傳承的審美,是爺爺奶奶講給你的故事,是別人看待你的眼光里無形的約定俗成。但是這一切從「五四運動」到「文化大革命」全毀掉了,只留一片空白,接下來改革開放,慾望撲面而來,沒有信仰的中國人底線層層突破,最後你不幸福,我不幸福,大家都不幸福。

From時代真相不是非此即彼

內心深處的超越物質的期待,就是我們每個人的未來,

From時代真相不是非此即彼

從發展的眼光來看,你只能寄希望於未來。我從來沒覺得我們這一代怎麼樣,我們看歷史書,翻一頁就是五百年……

From時代真相不是非此即彼

事實的真相:我們改變了世界,世界也改變了我和你。

From時代真相不是非此即彼

談判是雙方妥協的藝術。」人生就是一場談判,與夢想談判,與時代談判,與身體談判,要懂得有所妥協。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百分之百的純金,又有誰可以圓滿地實現理想呢?進一步,再退半步吧。任何一個時代,所謂的終極目標,永遠無法達成。

From時代真相不是非此即彼

這些年,中國進步很大,相當多的人自信起來,這是對的。但如果自信到自以為是、封閉及老子天下第一的狀態,那就錯了。

From時代真相不是非此即彼

看書就是和作者對話,帶著自己的思考,於某一個問題,得到相同見解,那種心情很美妙。

再不好好重視文化,我們將來拿什麼回憶,拿什麼找到家?在這個沒有故鄉也少了故居的時代里,如果再沒了記憶,未來還有什麼意義?也許將來都會像二十多年前,北島流浪時所說:「我對著鏡子說中文。」隔了一會兒,北島又說:「祖國是一種鄉音。」

From時代真相不是非此即彼

我們對傳統文化禮儀的尊重和理解,已經遠遠不如幾十年前。所以于丹、易中天、百家講壇才會盛行一時。千百年來傳承的東西,現在聽著卻挺新鮮,更何況還有那麼多人沒聽過呢。

From時代真相不是非此即彼

GIF/1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層樓賦 的精彩文章:

TAG:層樓賦 |

您可能感興趣

人丑就該多讀書
人丑——就要多讀書
為什麼人丑就要多讀書
誰說人丑就要多讀書?我不醜,我也不讀書!
人丑就要多讀書,這些都是騙你的!
既然「人丑就要多讀書」,那麼讀什麼樣的書能提高顏值呢!
知道為什麼說「人丑就得多讀書」嗎?
人丑就要多讀書,吃什麼元宵!
人丑就要多讀書,除讀書改變命運,還得吃來改變外貌,那該吃什麼
醜男也有春天,這個古人將「人丑就要多讀書」做了完美詮釋
人丑就要多讀書,以後才有錢整容
體胖還需勤跑步,人丑就該多讀書/學習
高曉松入職哈佛,網友:人丑就該多讀書!
十條段子:人丑就要多讀書,這樣以後,才能有錢整容
人丑就要多健身,看了圖片你就明白了!
人丑才要多讀書?這些學霸模特實力打臉
人丑才要多讀書?這些學霸超模顏值與實力齊飆!
前任求婚成功?人丑,個子矮,要不是這套房子,哪個女人怎會答應
《水滸傳》人丑到底有多痛苦,武大郎說老婆看見我就煩,這個好漢說你好歹還能娶到老婆
搞笑GIF:大姐,人丑就要多讀書,化妝是沒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