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來看這批設計作品,它們來自今年英國創意領域最受矚目的畢業生

來看這批設計作品,它們來自今年英國創意領域最受矚目的畢業生

創意設計藝術社區網站It』s Nice That公布了今年 The Graduates 項目的獲選者,在收到的 1000 余份大學畢業生的申請中,他們選出了 11 個「最優秀的年輕藝術家和設計師」,範圍涉及插畫、平面設計、攝影、藝術、動畫等領域,並給予其相關資助。

It』s Nice That 每天都會更新來自世界各地的創意作品,關注設計新銳,提倡創意融合藝術設計,而起步於 2009 年的 The Graduates 項目,則是一個發掘設計新銳力量的平台,每年都會選出一些藝術、設計專業引人矚目的畢業生,扶持其開展設計實踐。

與 It』s Nice That 合作這一項目的,是位於紐約布魯克林 Greenpoint 區的創意空間 A/D/O,它屬於汽車品牌 MINI 設計實踐的一部分,致力於探索設計的新邊界。A/D/O 的核心是設計學院,為專業設計師提供一系列規劃,意在激發和鼓舞他們的創意實踐。此外它還包括一個設計商店和一家餐廳 NORMAN。

在2016 年的 The Graduates 項目中,得到 A/D/O 扶持的年輕創意人們經過一年的嘗試,很多都已經取得了小小的成功,比如香港動畫師 Vera Babida,進入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的提名名單,倫敦設計師 Ben Leonard 成為知名平面設計公司 Pentagram 的一員,倫敦動畫師 Jennifer Zhang 加入了斬獲很多國際獎項的 MOTH 動畫工作室,而時尚、肖像攝影師 Sophie Mayanne 則收穫了潮流文化媒體 Dazed、《星期日泰晤士雜誌》、Glamcult 雜誌以及索尼音樂與環球音樂等客戶。

而今年最終入選 The Graduates 項目的 11 人,也將成為 A/D/O 創意網路的一部分。A/D/O 會贊助他們前往紐約旅行,並獲得為其量身而造的一系列規劃。

來一起看看今年這些年輕的藝術家和設計師的作品。


插畫師 Joey Yu

Joey Yu 畢業於泰晤士河畔的金士頓大學,攻讀插畫和動畫專業,還會偶爾以策展人的身份主導一些項目。

大學生活給了她接觸不同專業的學生的機會,「也許你今天會和某個產品設計師或是傢具設計師共進午餐,一會兒又會在衛生間排隊的時候遇上時尚專業的學生。」這些與各領域創意人士交流溝通的機會,也直接影響了她的工作方式,她喜歡專註於自己的插畫工作,也喜歡和時尚設計、表演、工業設計等跨領域的團隊合作。

她認為自己的創作過程中有太多不可預知的部分,所以並不會將自己框定在某一種風格體系內,很多時候的做法都是偶得的靈感,或是無計劃性的創作。這次獲選的項目Anti Assimilation Wear都是她在靈感來臨時隨手在收據的背面畫下來的,畫面透著慵懶閑散的氣息,筆觸凌亂,但對人物狀態的描摹卻很生動。


平面設計師 Ben Hutchings

Ben Hutchings 畢業於倫敦中央聖馬丁平面設計專業。過去幾年,他的項目受關注程度不小,其中包括有關紐約莫扎特節和義大利麵食公司 De Cecco 的設計。

尤其是紐約莫扎特節的 logo 設計,Ben Hutchings 基於一個 3D 形態的字母 M,加入了三稜鏡的折射元素,展現出一個別出心裁的莫扎特肖像形象。It』s Nice That 評委在評價這個作品時說到,「當我們發現 Ben 還是一個學生的時候,我們知道可以期待更偉大的事情發生。」

GIF/2906K

他為義大利面品牌 De Cecco 做的包裝設計,則體現出簡約的數學美學。黑白色網格構建的立體視覺效果,試圖是要與消費者玩一個小小的視覺遊戲。


攝影師 Luke Withers

出生於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的 Luke Withers,畢業於南威爾士大學的紀實攝影專業。

Luke Withers 正在進行的項目 Territorial Volumes ,直觀展示了他攝影作品中強烈的紀實風格,一系列照片直面陷於英西兩國領土爭議之中的直布羅陀。但他的視角並不是聚焦在領土爭議這一點上,而是跨過主權議題,探討其淡水供應的問題。

直布羅陀沒有河湖,歷史上靠積攢雨水維持,導致霍亂、黃熱病反覆暴發流行。目前,直布羅陀完全依靠海水淡化,同時還提供了一套用於衛生目的的海水供水管網。

Luke 說:「我真正想探索的,就是在這個並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區,人們如何與自然資源抗爭然後生存下去。」


藝術家 Morgan Ward

「不要創作那些試圖給出答案的作品,要創造那些能夠讓人提出問題的作品。」這句從一場演講中聽來的話,差不多成了 Morgan Ward 的工作信條。

Morgan Ward 畢業於奇切斯特大學,他的一系列抽象作品,都是以誇張的方式在探索色彩和空間。

他始終在思考一個問題:繪畫藝術在多大程度上是自我指認的創作過程,以及創作又是在多大程度上是靠內在邏輯驅動的?


插畫師 Molly Fairhurst

在今年的東倫敦塗鴉藝術節上,插畫師 Molly Fairhurst 的作品將她有趣的一面展示給了公眾。做「永遠好玩」的事兒,是這個年輕人對自己的要求。

最近她正在試圖通過詮釋身體的力量和運動的狀態來進行表達的實驗,以 Kick Don"t Twist 系列為例,或是通過一些誇張的姿態表達出喜悅的情感,或是借力生病時的狀態宣洩憤怒的情緒。


攝影師 Maxwell Granger

出生於北約克郡的 Maxwell Granger 畢業於倫敦傳媒學院。他學習插圖及視覺媒體課程的經歷,喚醒了他的自我意識和強烈的好奇心。

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與運動品牌 Converse 合作,為 Forever 雜誌拍攝的一組青少年肖像,濃郁懷舊風的呈現方式,描摹了千禧一代的街頭印象,帶著青春期獨有的張揚、騷動和偶然泄露的焦慮,鏡頭裡的年輕人戴著滑稽的圓頭眼鏡,扎著臟辮,甚至帶著牙套,露出邪魅的笑容。


動畫師 Katy Wang

在動畫短片 CONTACT trailer 中,Katy Wang 講述了一個星際之旅的故事,片中手繪的場景和人物精美細膩,靈感來源於一段遠距離的戀愛。

CONTACT trailer 是 Katy Wang 在金士頓大學的畢業作品,這也是她嘗試創作過的最具野心的故事寫作項目。Katy說:「創作這個故事的初衷是我的一次異地戀經歷,以及它帶給我的孤獨感和想要與對方時刻保持聯繫的慾望。」當時她對空間極為感興趣,再一次去科學博物館看展覽時迷上了宇航員的復古太空服,於是在設計角色形象時就自然將相關元素融入其中。

GIF/419K


攝影師 Giya Makondo-Wills

Giya Makondo-Wills 形容自己「是個有收集零碎東西癖好的人」,不管是趣聞軼事、研究課題還是回憶中的往事,她都喜歡把這些信息整理收集在一起。

在南威爾士大學三年學習紀實攝影的課程,鍛煉了她用攝影師的方式講述故事的能力,她曾為自己的種族身份而擔憂,但現在她已經能夠自信滿滿地進入這個也許是以中產階級的白種人為主的行業。

Doyenne 是她目前正在進行的項目,她用鏡頭記錄下了她的奶奶和外婆,一個住在東蘇塞克斯郡的郊區,一個住在約翰內斯堡附近的一個小鎮,「拍攝的過程真正改變了我與她們的關係,我開始把她們重新當作一個鮮活的個體生命來認識,而並非僅僅是我的祖母。」

此外,Giya 創作的另一個項目,亦是與她的身份相關,關注種族歧視和殖民主義,「其中很多靈感都來自於和我父母的談話,我和國家的關係,以及我童年時期的回憶。」

插畫師 Jiye Kim

exaggeration, narrative and movement 是 Jiye Kim 的最新系列作品,這些展現快速移動的插圖,意圖描述的是被相機瞬間定格的畫面。

她畢業於金士頓大學的插畫和動畫專業,其作品具有強烈的實驗性。這組作品雖然都是靜態的插圖,但它傳遞的信息都是動態的,甚至是快速運動的效果,比如揮動羽毛球拍的瞬間、羽毛球落地的那一刻,或者俯身蹬著腳踏騎車以及投籃的特寫場景,都使得整個畫面活了起來。

Jiye 幾乎每個系列的作品都不盡相同,但畫面中那些複雜精巧的細節,卻成了她標誌性的風格特徵。

插畫師 Jamie Edler

「作為一個創意人士,我很難喜歡自己的工作,因為我經歷了創作的全過程,而其他人只是看到了最終呈現出來的那個結果。」

這樣的想法跟隨了 Jamie Edler 很久,但他現在正在努力嘗試為自己的作品感到驕傲。

讓評委們關注到他的作品,是他以亞洲電影為主題,創作的一系列海報,比如王家衛的《重慶森林》和《花樣年華》,海報中運用了各種帶有灰度的彩色,而用輕鬆幽默的筆觸詮釋複雜的主題,一直是 Jamie Edler 探索的方向,從他挑選的作品中也不難發現這一點,畢竟不管是蔡明亮執導的《天邊一朵雲》還是村上春樹的《海邊的卡夫卡》,都不是可以簡單處理的內容(不過最後處理的倒是都很直白——比如使用小說或者電影中的畫面)。


平面設計師 Tom Baber

媽媽對 Tom Baber 的影響很深,「我的媽媽是個平面設計師,我記得當她的朋友生小孩時,她會用一些明亮的彩色字母拼出小孩的名字,然後畫一些小動物爬在這些字母上,我一直覺得這是件很酷的事兒。」

這引發了 Tom Baber 對色彩和字母的強烈興趣,「用色彩和字母做平面設計,這是我可以玩一整天的事情。」

畢業於倫敦傳媒學院的 Tom Baber,聚焦於字體和排版設計,他希望能夠在這個快時代中慢下來,喜歡做帶有手工質感的東西,練書法,做手工刻字,或者是做一本書,最好是遠離電腦屏幕的那種。他始終記得導師 Paul McNeil 說過的話,「你不能重新發明字母表,只能賦予它們不同的呈現方式。」

Tom Baber 說:「我喜歡裝飾字母來適應不同的唱歌,就像你不會穿著足球服去參加婚禮,如果搞錯了場合,看起來真的會很突兀。」

圖片來源:It』s Nice That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好奇心日報,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大公司頭條:昨晚 B 站大量海外影視劇下架,A 站影視區消失;7 月 15 日起,互聯網直播服務需到網信辦備案;美國取消網路中立原則,Google、亞馬遜等 8 萬家網站抗議
一時竟無法評價,那個叫做《哪吒與變形金剛》的動畫確實要拍
《時代》為《權力的遊戲》定製了艷麗封面,效果驚人
三星把 LED 屏幕替代了銀幕布,說這是一個電影新嘗試
退出中國之後,Uber 在俄羅斯等東歐五國也沒能守住戰場

TAG:好奇心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半導體行業實現新的突破,這一領域將迎來美好的未來
印度要在這一領域領先世界嗎?看來我們低估這個國家了
世界4大雕像,來自不同領域,最後一個你肯定認識!
在這一領域,我國又創世界紀錄,德國:中國將會把我們甩在身後
英國為爭一項發明權,宣布此領域不與世界往來,結果落後一世紀
我們都被騙了!印度這些領域早就領先中國,不愧是世界大國
這個新領域,中國來了!
中國在新能源領域創下世界之最以後,未來三年還將提高油氣產量
該領域,中國又誕生一里程碑,實現「0」突破,還創「三個首次」
中國在這項領域取得的成就,使美國真正的謙虛起來了
這國剛取消我國百億項目,就轉戰另一領域排擠中企,我國態度明確
中國快速攻克「未來的能源」後,又在這個領域創下世界之最?
自作自受,英國當年在這領域排擠中國,如今卻被歐盟踢出!
這一軍事領域未來創新全看中國,美俄發展嚴重滯後
在這顛覆性領域,打破美國紀錄,英國人:中國做到不可能實現的事
當我國完成這一偉大壯舉後,印度人:在該領域,我們不遜色於中國
這個領域平時沒有被人注意,但可能關乎中國未來發展的動力
這個領域最有可能出現世界性聲譽的中國企業家,當初處處受人限制
我國在該領域傳出好消息,2年後位居世界第一,最大受益卻是他們
這些生肖人今年能夠有新領域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