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後門觀史 謠言起於智者

後門觀史 謠言起於智者

好書有約

GIF/1K

謠言起於智者

老話說:「謠言止於智者。」是說有識之士不會相信、不會傳播所聽到的謠言,其實,原話不是這樣的,而是「流言止於知者」(《荀子·大略》)。事實上也不意味著謠言傳播到智者那裡就不會再傳播了。反過來,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謠言往往起於智者。

向上滑動閱覽

歷史上的隋朝與秦朝有著驚人的同一性,只不過不同的是,前者是開國皇帝秦始皇留下了罵名,後者則是亡國皇帝隋煬帝留下了罵名。

從各種史書以及民間傳播綜合來看,隋煬帝都是一個比秦始皇更殘暴,弒父、淫母、謀兄、貪淫、好色、善於偽飾,幾乎十惡不敕的昏君暴君。

說他殘暴,有清初學者劉繼庄在《廣陽雜記·卷一》中說:「(誅)九族始於隋煬帝」。《唐六典·注》:煬帝「末年嚴刻,生殺任情,不復依例。楊玄感反,誅九族,復行頧裂梟首,磔而射之。」

實際上,楊素之子楊玄感利用隋煬帝遠征高麗之時起兵反叛,引得眾多貴族紛紛響應,迫使煬帝不得不中途折回平叛,此事令煬帝大為惱火。誅殺楊玄感九族就是在這樣一種情境中。且在秦漢時期,誅連政策早己實行己久,至於「九族」,歷來說法不一,「三族」也好,「九族」也罷,性質是一樣的,把「九族」之功單單歸諸煬帝也未免有些懸乎,實為智者的「發明」。

說他弒父,各種正史野史謠言言之鑿鑿。事出有因,馬總的《史通》有詳細記載:楊廣不放心父親彌留之際會發生什麼變化,秘派人向楊素打聽父皇的病狀。楊素把老皇帝的病情寫明信回送楊廣。送信的人誤呈給楊堅。這引發了事變。唐朝魏徵的《隋書》對於文帝的死亡記載應該是可信的:「(仁壽)四年春四月乙卯,上不豫。……秋七月乙未,日青無光,八日乃復。……甲辰,上以疾甚,卧於仁壽宮,與百僚辭訣,並握手歔欷。丁未,崩于大寶殿,時年六十四。」唐代君臣為顯示自己奪權有理,對前朝時事唯恐抨擊不力,既便如此,《隋書》尚且不敢說是太子楊廣弒父,但到了後來的史書中卻成了楊廣弒父。

說他謀兄,《醒世恆言》說的很神奇:「文帝積怒太子勇,已非一日。竟廢太子勇為庶人,幽之別宮,卻立晉王廣為太子。受命之日,地皆震動。識者皆知其奪嫡陰謀。」此處,「受命之日,地皆震動」,顯然是小說家之謠言。

說他淫母,《舊唐書》與《新唐書》均有涉及,《醒世恆言》也講得很具體,內容也一致,且只有一次,但所述在時間上不相吻合,一說是隋文帝生病時,一說是宮廷政變之前。

說他好色,更是史不絕書。史書上說他與宣華夫人,容華夫人有染,違背倫理道德霸佔父妾。《隋書》中說楊廣為了得到陳後主的后妃張麗華,勸高炯不要殺她,但高炯不從,因而怨恨,然而《陳書》卻明確記載楊廣命令斬殺張麗華,作為奢淫亡國的典例。從當時的人心向背和楊廣的抱負來看,19歲的楊廣決不會冒天下之大不諱干出這等荒唐舉動來。謠言還傳說隋煬帝色迷心竅,欲娶自己的妹妹。妹妹硬扭不過,借托除非正月十五齣現繁星滿地的奇蹟,才可成婚。隋煬帝下令京城四周百姓到十五日晚每戶燃燈火,違令者斬。至十五日晚,妹妹登樓見滿地都是燈火,誤以為真是繁星落地,縱身投河自戕。為了紀念這位不甘凌辱的女子,民間百姓每逢正月十五都燃起了燈火,這就是「元宵」的起源一說。但只要我們平心靜氣查閱殘缺的文獻史料,不難發現,楊廣一生只有三個兒子,且始終眷戀他的正妻蕭後。這在歷史上的皇帝中難能可貴,更不是唐朝皇帝所能比的。

說他貪慾害民,主要是兩條,一是「驕怒之兵屢動」,一條是「土木之工不息」,見《隋書·帝紀第四》「史臣曰」。這兩條都明顯是智者捏造。所謂驕兵屢動,一則源於文帝時高麗入侵,煬帝不得己承續父業,繼續興兵攻打高麗;二則源於南北割據之勢剛息,但造反之習未除,開明之際亦屢有起兵者,煬帝不得不興兵矣。所謂「土木不息」,一則與煬帝個性有關,此責難逃,一則主要因他開了一條運河。關於這條河,後人非議太多,有「十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詩為證。甚至《說郛·開河記》還載,有個為給隋煬帝開河,蒸死自家小兒的麻叔謀,魯迅在《二十四孝圖》一文中還有引用。而麻叔謀只是一個不見於正史的傳說中的人物。

無庸諱言,隋煬帝並非一個完人,也無須替他粉飾什麼。可是,真實的隋煬帝是什麼樣的人?是什麼原因使得他成為另外一個人?這才是值得思考的。

文帝廢太子楊勇,竊以為是件好事,至少是件正常的事。與懦弱無能的太子楊勇比起來,楊廣顯然要強得多。隋朝統一南北,擴充疆域,楊廣功莫大焉,特別是平陳一役,徹底結束了幾百年的南北分裂。在即位前,其性格與人品均深得宮內宮外的一致稱讚。無奈這些事實統統被說成是楊廣善於偽飾。

楊廣就任揚州總管的9年,其愛民之心與才華業績,有目可睹,然《隋書》等官方史書均避而不談。楊廣妙解音律,有著很深的文化修養,修建東都此舉意義非凡,正是他採取了有效的文化政策,消除了因幾百年來割據分裂造成的文化隔膜與衝突。

無論是過去的史書還是現在的歷史都只渲染開通大運河工程的勞民傷財,把煬帝這樣一件功澤後世的大事輕描淡寫地說成是「客觀上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交流」,而不考察當時的戰略意義和文化意義。甚至都說成是皇帝為了享受江南的美景和美女,滿足他的奢淫享樂。直到現在也只有學者私下裡說說大運河「奠定了中國一千多年的的政治,經濟的規模和格局.開萬世之利,我到現在還沒有找出中國哪一個工程像大運河這樣關係國計民生,造福後代」。「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對於這樣正面的肯定人們似乎聽而不聞。

至於其它諸事,在一篇短文里是無法說盡的。比如科舉制度(進士科)的確立,圖書典籍等文化事業,莫能與煬帝分開。從他的一道詔書里似乎更可認識這個人:

「民惟國本,本固邦寧,百姓足,孰與不足!今所營構,務從節儉,無令雕牆峻宇復起於當今,欲使卑宮菲食將貽於後世。」

且不說他是否是這麼做的,單是有這種意識的皇帝恐怕也不多。隋煬帝之時,國內人口近五千萬,為數百年之所未有;疆域之廣開三代之所無,為大唐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文化中有一個有趣的現象,人們似乎更樂於聽謠傳謠。其實深思之,一個深層的原因就是謠言起於智者。一個愚蠢的人造謠容易識破,而一個智者的謠言則富有生機與生命。

史載,煬帝時,「(時方盛暑)翰林學士虞世基獻計,請用垂柳栽於汴渠兩堤上。一則樹根四散,鞠護河堤,二則牽舟之人庇其陰,三則牽舟之羊食其葉。上大喜,詔民間獻柳一株,賞一匹絹。百姓競獻之。又令親種。帝自種一株,群臣次第皆種,方及百姓。時有謠言曰:天子先栽,然後百姓栽。栽與災同音,蓋妖讖也。栽畢,取御筆寫賜垂柳姓楊,曰楊柳也。」

植樹本是一件好事,且煬帝並沒有奪民之財,一株柳換一匹絹,百姓值啊。即使是夏天,種柳樹也無妨。然而,有人卻故意將「載」和「災」諧音聯繫起來,偽造天命,激起人們蠢蠢欲動之念,這樣的謠言顯然發端於有心人,是智者精心策劃的故事。後人不辨,繼續援引,如清人杜文瀾在其編撰的《古謠諺》一書中即盡情發揮。卻不知,《詩經》中早有「楊柳」之名:「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兮,雨雪霏霏。」

再如有文獻載,李淵起兵反隋前,一天夜裡,晉陽西北的龍山上方突放光明,如烈焰衝天,接著,一股紫氣直衝西南方向而去。這種自然界的奇特現象並不罕見,但它卻被有心人記載了下來,天下便傳出了「李氏當為天子」的讖語。那個大傻冒李密聽了,以為是說自己,起兵造反,結果死得很慘。他不懂這讖語實為智者的謠言。

惜哉!楊廣。唐代的皇宮裡多的是父子相謀、兄弟相殘、父奪子妻、子淫母妾、殘殺功臣的故事,然而,偏偏流傳下來的是一曲「父子同心、君臣盡歡的千秋家國夢」。原因只有一個,你沒有機會給自己書寫歷史。後世的智者偏偏懂得:歷史乎?謠言乎?往往是辯證的!

楊廣只不過二千多年歷史長河中的一個小例子,但卻是歷史上諸多謠言纏身的人物共同遭遇的一個縮影。謠言規律告訴我們,越是重要人物,謠言越是愛上他。謠言的威力足可以改變歷史,後世觀者史不能不審慎,歷史表明,謠言起於智者,謠言也不會止於智者,謠言止於真相。

小編|阿瑟 嶽麓書社2017年新書 京東等網店有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萬事如易 的精彩文章:

TAG:萬事如易 |

您可能感興趣

楊超越陳意涵姐妹情真?網路互撕背後隱藏真相:謠言止於智者
與李晨分手後范冰冰被ps不雅照瘋傳,後援會怒斥謠言喊話維權
謠言止於智者!帶你認清NBA歷史五大謠言!
貴圈真亂,張若昀發聲力挺唐藝昕,謠言殺人,謠言止於智者
陳坤闢謠兒子出道謠言後,現身機場心情大好
關於陳嘉上與鄭爽一事,鄭爽終於為自己發聲,粉絲:謠言止於智者
謠言止於智者,聊天止於呵呵
謠言止於智者,看一看將相大臣如何轉禍為福
特種兵配手槍歷史悠久 看看歷史謠言不攻自破
謠言止於智者,《魔道祖師》粉絲人肉網友致其自殺事件為謠言
謠言止於智者,關於跑步的謠言進來了解一下!
霆鋒發文回應謠言,與張柏芝複合再無可能,謠言止於智者
「聯想斷供華為」造謠者道歉,謠言止於智者更止於機制
袁姍姍方發聲明否認與劉燁傳聞:內容是惡意捏造誹謗 |網友:謠言止於智者
杜蘭特脫離拐杖後親自闢謠兩大謠言,球迷直呼:阿杜傷後情商大增
謠言止於智者,告訴你一個做智者的方式
何藍逗否認與吳秀波緋聞:問心無愧 謠言止於智者
謝霆鋒微博澄清謠言,網友的一條評論說出觀眾的心聲
史話丨歷史可以是一種謠言:光緒之死與晚清政局
謠言止於智者:宋仁宗趙禎派張方賓士理蜀中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