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金剛經講錄(5)依八識二無我義解《金剛經》義

金剛經講錄(5)依八識二無我義解《金剛經》義

金剛經講錄(2)

第五講

《金剛經》奧義六論之四

(四)依八識二無我義解《金剛經》義

八識與二無我也是《楞伽經》中提出來的,這個法義主要由唯識宗闡釋發揚,若從理論體系上講,佛法的教理,只有講到八識及其二無我義時,才算是理事該備圓滿具足。所以《解深密經》中,佛說唯識佛法是無上無容的了義教。何以證知?八識者盡攝心法義蘊,二無我者徹悟法性終極。於事於理皆致精微且又廣大。

佛法以緣起為宗,而緣起之極實為一切法皆唯識所現而已。唯識者亦為唯心。心識的深層結構,凡愚是不知曉的,其功能更為微妙,非佛智不可盡其底蘊也。我佛大慈大悲,於大乘佛法中,為發無上菩提心者,直顯究竟了義法門。心法無常,相似相續,心識流注,而成種種境界。一隱一顯,展轉無盡。隱者,心識種子態也。顯者,心識現行態也。一切法生死相續,不過是心識的種子生現行,現行生種子,剎那不住而已。

《金剛經》主要講降服其心,其對治法主要是對現行識。於種子識則密含其義而不明宣。如《金剛經》中講:「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種善根。」又說:「於法不說斷滅相。」這裡就含有緣起法相相續不滅義,八識的根本是阿賴耶識,它有相續執持義。其中持種受熏就是主要功能,若無此識善報由何保留,若無此識緣起豈不斷滅。因此,必有相續之心識為一切法種子識,由此成立一切因果法則。由此建立成佛之道。

《金剛經》中講:「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就是講,心識是相續無常的,當體無自性,故云不可得。由有相續性,才能建立因果差別作用之法,由此修行解脫才有效果。一切法體空,但因果作用不滅。從這個意義上講,《金剛經》確實是唯識學的基礎與前提。如果又深通唯識之理,再對《金剛經》妙義去體會,就會處處發現精微妙義,處處可以證得原因理由。所以歷史上的唯識家都非常重視《金剛經》。

在六種漢譯本《金剛經》中,其中五本是唯識宗傳本,只有羅什一種是中觀宗的傳本。由此可見唯識宗對《金剛經》的重視。二無我是人無我和法無我。這是具體的觀行所要證得的真實法性。《金剛經》的我、人、眾生、壽者四相實質就是人我執和法我執,破四相就是證我法二空,成就人無我智和法無我智,也即是觀照般若,也就是金剛般若。

八識中前七識是轉識,第八識是根本識,轉識成智就是要對治八識中的虛妄性,使得八識成為四智,四智有因位修而果位成的區別,而因位的修行就是六識與七識的轉依,轉舍遍計性,轉得圓成實性與依他起性。這實際上就是《金剛經》中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也。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師父們喜歡「誦經」 而非「看經」呢?
東晉與南朝時期佛寺建築初探之法堂
略說菩薩種性(5),六波羅蜜多種性相(1):一、施種性相
略說菩薩種性(4):菩薩超勝過聲聞緣覺
東晉與南朝時期佛寺建築初探之講堂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金剛經》
《金剛經》里的四句偈
《金剛經》旨趣——《金剛經》研習(34)
《金剛經說甚麼》
賢二為你讀《金剛經》(八)
《金剛經》講什麼
《金剛經》釋義精華
般若攝無量義——《金剛經》研習(3)
賢二為你讀《金剛經》(五)
賢二為你讀《金剛經》(七)
賢二為你讀《金剛經》(四)
賢二為你讀《金剛經》(九)
《金剛經》的輕解讀
3.《金剛經》講錄
南懷瑾老師講述:真正受持《金剛經》四句偈的要義
賢二為你讀《金剛經》(三)
賢二為你讀《金剛經》(六)
南懷瑾老師:真正受持《金剛經》四句偈的要義
神侃第八天:佛教經典《壇經》、《金剛經》真義!
讀書 | 《金剛經》經題與本經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