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專題?朝陽廠的「朝陽」歲月

專題?朝陽廠的「朝陽」歲月

前 言

「三線建設」是中國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基於戰備需要,對全國工業布局進行的一次大規模戰略性調整,其核心是在大後方建設和發展以軍工為核心的重工業基地,以應對潛在戰爭威脅。自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大批工廠企業、職工、幹部等從東部一線地區遷到內地,三線建設有大小之分,西南、西北為「大三線」,全國一、二線地區的腹地為「小三線」。而皖南這裡的「小三線」是上海市轉移工程建設的大後方與主要陣地。

圖為燎原廠的舊廠址

安徽師範大學每年都會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今年其中有一小組就來到皖南地區做「小三線建設」的選題。15天內,一行7人,尋訪的地方從黃山市檔案局到徽州區和歙縣檔案館、從岩寺的皖南機床廠(原上海躍進機械廠)到培新機床廠、從歙縣的練江牧場到績溪的燎原金屬製品有限公司、從休寧縣的新光機械廠到祁門縣的朝陽微型機電廠等。深入採訪的有三線時期設備維護人才張繼先、採購員沈阿昌、行政人事處胡學興、老廠長琚三玖,為三線工廠提供物資的兩位老職工、正逢三線工廠撤走引進來的技術人才許仲輝等。途中詢問的路人、工廠周邊的村民、車上的司機、飯館裡的老闆等,多得記不清問了多少人,走了多少里路。

在去老職工胡家聲家裡的路上

滄海桑田,歲月變遷。六七十年代,三線廠屬於國家機密,八十年代才見諸報端。八十年代末,皖南的「小三線」廠陸續撤回上海至今,短短几十年而已。但目前,大多數的三線舊廠倒閉,三線舊址被遺棄在大山深處,當年參加三線建設的人漸漸逝去,越來越少的人知道這段歷史。

廠房是凋敝的,人是年邁的,我們是青春的。越來越多的人忘記這段歷史,我們為什麼還要提呢?關於皖南「小三線」的研究,上海方面建立專項基金並有許多相關論文、視頻、書籍、報告等成果。安徽,作為參與這段歷史的另一個主角,也應該發出我們的聲音。這樣一個個漸漸消逝的老人,這樣一段漸漸模糊的歷史碎片,總需要有人來記得。我們希望,我們與「三線建設」這段歷史時期不是漸行漸遠,而是有一天終要重逢,它的名字,能清楚地留在世紀的史記里。

「三線建設」時間縱深太大,牽扯到的話題討論也太多太多。短短15天,我們沒法將其做透做精。但在這15天里,我們聽到了許多關於「皖南小三線建設」一點一滴的故事。如果你願意,我想,在這裡,將他們的故事一一道來。

在老職工沈阿昌家裡進行採訪

徽憶小三線

朝陽廠的「朝陽」歲月

文 / 胡銀銀

圖 / 石景威 王豪

團隊 / 安師大赴皖南專業實踐團隊

編者按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國際關係緊張,國家號召「備戰備荒為人民」,上海轉移工程在皖南山區依據「靠山、隱蔽」的選址特點在皖南山區建立大後方,史稱上海小三線。

朝陽廠舊廠址外景一角

朝陽廠就是在三線建設時期設在祁門縣,主要生產微型電機、馬達,以供飛機或輪船上的儀錶盤使用。建於1968年,1984年交接。三線企業多是軍工、半軍工企業,屬於國家機密,直到80年代才見於報端。曲終人散,夕陽餘暉下,只剩舊廠址的斷臂殘垣默默靜立。

舊廠址室內一角,常年閑置,屋頂早已坍塌

「那時候的人都很淳樸,心思很單純的,眼紅、嫉妒啊這些都不會有。」墨鏡,板寸頭,格子襯衫,站在樓梯口向前張望,像個穩重的大叔。摘下墨鏡,歲月刻在眼角的痕迹顯露出來,琚三玖是原朝陽廠的副廠長,今年已經65歲了,不知不覺,距退休離開朝陽廠已過14年。

為響應國家「備戰備荒為人民」的號召,朝陽微型電機廠建於1968年,代號安徽祁門縣501信箱,符合三線建設「靠山、隱蔽」的選址特點。朝陽廠最初是在山之間鑿開一個通道,作為出行的大門。起初,大門前還沒有路,只有廠房後面有一條人工修的羊腸小路,用來和其它三線廠之間進行交流。

老廠長琚三玖

三線的工廠是軍事化管理,朝陽廠那時有十幾個部隊的人常年駐紮在朝陽廠內。每天上下班不是現在的電鈴,而有專門的人定時定點吹號子。上班前半個小時全廠分各個小組學習中共中央文件,讀《人民日報》、《解放日報》、《文匯報》等,每天都要交學習心得、輪流挨個發言、表明自己的決心。每個星期還有一次全廠大會,在大會上總結進度、彙報計劃、表揚做得好的、批評做得差的、鼓勵有進步的。琚三玖從建廠之初就來到了朝陽廠,從1972年進廠到2003年從廠里退休,朝陽廠承載著琚三玖整個青春時期的記憶。

三線時期朝陽廠的工作證

還在上學的時候,趕上了三年自然災害,樹皮、草根等居三玖都吃過。「比起上小學時的日子,在朝陽廠里的生活是很好的。」三線建設時期,國家在祁門徵用土地建設小三線廠,居三玖家的土地也被劃入徵用範圍。那時農民需要上交一部分公糧,每家的土地都有限,土地被徵用就難以實現自給自足。政府出台政策,土地被徵用的家庭可以按畝出人口進廠工作。琚三玖就這樣,一畢業就被分配到朝陽廠。剛到朝陽廠,琚三玖被分配到的都是苦力活,因為工作工種原因,手經常被砸到,時常疼得連碗都端不起來。可就算是在這個時候,琚三玖也沒有後悔過進三線廠。那個時候,對於當地人來說能進三線廠是個很了不起的事情,工資高,社會地位也高,如果當地人能進三線廠都是被縣裡羨慕的對象。

年久失修,牆皮逐漸脫落,爬滿青苔

三線廠在不同地區分不同類別,朝陽廠屬於三類,上海的三線廠屬於八類。兩個廠內同一級別的三級工,在三類廠里肉食補貼有1元,而在八類廠肉食補貼有8元,工資也自然不一樣。類別的劃分是根據當地生活水平、工業總產值以及人均產出決定的,類似於如今一線二線城市的工資水平不同。後期三線工人的家屬房有30平米,而當時縣委書記的家也不過40平米,1982年工人住宿區有4棟,每棟4層,共有96戶。祁門縣還沒有電視機的時候,朝陽廠不僅有彩色電視,還有專門的電視活動室。祁門縣還在用井水的時候,朝陽廠就在廠里安裝了自來水系統並且有了單獨的浴室。

一把斷了腿的椅子在工廠中央默默靜立著

琚三玖還記得自己有一段時間覺得自己除了上班也沒什麼事情做,就堅持每天到大門口掃地,發工資的時候發現多了10塊錢,就很驚訝,後來從主任那裡得知自己堅持掃地被廠長看到了,10塊錢是用來表揚居三玖自覺自發的積極勞動。「那時候的10塊錢可不少呢。」琚三玖的眼角洋溢著不可抑制的自豪。

「那時大家都齊心協力做一件事,工作來了,沒有一個人推辭含糊,都是積極主動的,而且保質保量。」工廠每天都有人值夜班,兩個人值班的時候總會再叫兩個人湊成一桌打麻將,但絕對不會耽誤工作進度,上半夜4個人一起玩,下半夜就是4台機器在運轉。

屋頂早已遮不住風雨,門前雜草叢生

上海、安徽雙方交接後,小三線廠最終留給安徽當地,朝陽廠里的上海職工撤走後,廠里剩下83個留皖人員。留下來的人每一個人掌管一個工種,手下帶7到8個徒弟,琚三玖也是這83個人之一。1996年成立企業管理辦公室,琚三玖和一群老職工學習借鑒原三線時期工廠的規章制度、工藝流程,在此基礎上根據廠內具體情況和市場的變化隨時調整這些制度。「當時把仿宋字體寫得好看的員工,從各個生產車間抽調過來。把廠內的規章制度刻到刻板上,印刷、裝訂成冊,然後再分發到各個生產車間。」

90年代,國家進入市場經濟時代,許多三線廠產品不對路、市場萎縮,紛紛倒閉。朝陽廠主要做電機,電機是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在那個時期被稱為「不倒翁」產品。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越來越多的私人企業也紛紛做起電機產品,市場競爭力越來越大。朝陽廠另闢蹊徑,做起了規模和數量,發展越來越大,與此同時,兼并了經營不善的為民機械廠和71醫療設備廠。

潮濕、破舊的生產車間現在被用來存放廢品

在居三玖的帶領下,朝陽廠曾跟合肥工業大學研究所余士傑教授合作開發水泵,也曾到新疆調研水泵推廣的可行性。通過太陽能機電提水,為新疆的一個村莊安上了自來水。朝陽廠不僅產品改造升級了,管理制度也與時俱進。由於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廠里需要不斷的活力,管理層面採取「末位淘汰制」,即工作綜合指標排在最後一名的職工將面臨下崗的風險,這種制度使得朝陽廠的效益不斷提高。朝陽廠發展最好時產值過億,佔全縣工業總產值的60%,上交的財政稅收佔全縣的80%,位居全國機械行業第12名,一度是整個祁門縣的驕傲。

2003年,國有企業改制,朝陽微型電機廠賣給浙江一位私企老闆。一年後,經營不善倒閉,朝陽廠的「朝陽」歲月由此落下帷幕。

本圖文經安師大赴皖南專業實踐團隊授權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致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皖南派 的精彩文章:

原創小說連載 活著就好

TAG:皖南派 |

您可能感興趣

清晨的朝陽
范朝陽:年羹蘿蔔
朝陽神功
朝陽黎明,夕陽黃昏
朝陽正月特色——煙花、元宵銷售點
朝氣蓬勃的「朝陽」班
小說:記者齊朝陽
「盜版鬥士」張朝陽
日軍攻佔朝陽城
春遊岳西朝陽寺
龍生九子:《丹鳳朝陽》
走在朝陽的街頭
遼寧省朝陽市為什麼也叫龍城?
張朝陽還有戲嗎?
朝陽不保!朝陽告急!
芳草紫連天,朝陽山外山
一杯敬朝陽 一杯敬月光
朝陽語文原創作文——向日葵
在樹陰下小憩/作者:郭金偉/朝陽詩話
漁樵命理三部曲:六陰朝陽格——辛日時逢戊子降,六陰貴格喜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