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遇見賈樟柯,遇見電影中的自己

遇見賈樟柯,遇見電影中的自己

遇見賈樟柯,遇見電影中的自己

說起賈樟柯,外國人會說,很棒,通過它的電影了解中國;中國人會說,第六代導演代表人物,獲得很多國際大獎;山西人會說,他是山西驕傲,從山西走出去的人才;汾陽人會說,他就是家鄉名片。

遇見賈樟柯,遇見電影中的自己

我跟賈導有過三次遇見,這三次讓我對賈導有了新的認識,也重新認識了自己。

  • 第一次遇見,盲目跟風的崇拜與追捧

第一次聽說賈導,是從班主任那裡,說您高中時期不僅創立文學社團還引領時尚潮流(長發披肩,風流倜儻);第一次見到賈導,是學校百年校慶,您在主席台的發言發自肺腑真情流露,感謝高中那段中西結合教育理念給您自由的氣息;第一次接觸您,是《三峽好人》首映式,星光熠熠,寒風凜冽,足足等了一個下午,最後也沒有幫同學要到明星的簽名。

遇見賈樟柯,遇見電影中的自己

那會兒對於賈導的認識,就是是個名人,知名導演。但對於他的電影一無所知,一部也沒有看過。沒見過明星名人,一下子又是林強音樂會,又是各路藝人道賀首映式,在小縣城也是頭一遭,也算是在這個小城開了眼。所以這個階段是盲目跟風的崇拜與追捧。

遇見賈樟柯,遇見電影中的自己

  • 第二次遇見,在電影中成長

儘管參加過《三峽好人》首映式,但也沒看著電影。真正去看賈導的電影都到了大學時期,對於電影也經歷了不喜歡不理解到在電影中認識自己,改變自己的過程。看第一部《小武》時,讓我既覺得搞笑又覺得不可思議。這都能稱之為電影?既破又爛還操著一口家鄉話,儘管影片拍攝,語言都與家鄉有關,但當時實在喜歡不起來。認為國際大導有點兒徒有虛名,或許這也是很多人接觸賈樟柯電影的一貫印象。我也因此棄劇了。

遇見賈樟柯,遇見電影中的自己

過了很久,一天一個小夥伴對我講他最近在看賈樟柯的電影,推薦讓我看《站台》。我當時是拒絕的,並質疑他的品味也拉低了。然而,我仍然去看了《站台》,並且深深地震撼到了。雖然也是家鄉景,家鄉事,但這部電影是我對賈導電影由厭惡到喜歡的一個轉折點。那會兒才真正明白電影可以這麼拍,看他的電影給予你思考,讓你知道過去,其實現在進行的也是過去。之後重新看了《小武》,《三峽好人》,《天註定》等,以至於後期一有消息我就關注。

遇見賈樟柯,遇見電影中的自己

第一次進電影院看賈導的電影是《山河故人》,當時很多媒體熱議說賈樟柯變了,開始投奔商業市場。看《山河故人》是在烏魯木齊,當時在電影院直到片尾曲結束才離開,無盡的感慨與感傷,瞬間就想家了。電影的前半段就是在我的家鄉汾陽拍的,所以在異鄉的我很容易觸景生情。他的老影迷很多人說他變了,但我依然能夠感覺到他,情懷依舊,豪情未減。

  • 第三次遇見,離開故鄉才能獲得故鄉。

工作後一直在新疆,回家鄉的次數很少,回家後也是匆匆忙忙。前不久難得有時間,回家呆了一段時間。期間趕上了山西衛視《人說山西好風光》的竟演節目播出,並且也在汾陽舉辦了一場竟演。「呂梁小子」賈樟柯作為家鄉代表,上台說了很多感言,其中有這麼一句「離開故鄉,才能獲得故鄉」,瞬間扎心了。

遇見賈樟柯,遇見電影中的自己

賈導曾在影片中說,家是你隨時可以回來的地方。外鄉人對家的概念更加深了理解,無時無刻,每想到這句話就會想起家人。還有這樣一句話,每個人只能陪你一段路。人生之中來來往往,很多人走過,紛紛成為過客,留在最後的還是自己!以前從大學到工作這麼些年,從沒像現在這樣,覺得家鄉在心裡有這麼重的分量。

賈樟柯的電影記錄了時代的發展變遷,有時會壓的讓人闖不過氣,有時又帶給人們前行的力量。

三次遇見,十年歷程。讓我從青春時期的盲目崇拜跟風,到大學時期的電影帶給我的思考與成長,以及工作後對於鄉土的熱愛。遇見賈樟柯,認識了電影中的自己。

遇見賈樟柯,遇見電影中的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家住在西南門 的精彩文章:

TAG:我家住在西南門 |

您可能感興趣

遇見攝影,遇見你
敦煌——遇見世界、遇見自己、遇見你我!
遇見愛情,遇見自己
遇見盛夏,遇見愛
遇見瑜伽 就是遇見最美的自己
遇見贛榆,遇見你!
遇見瑜伽,遇見美好
遇見更好的你,遇見北京的美
遇見文創,遇見藝術,遇見生活,遇見——池偉
遇見自己遇見你
遇見風景,遇見有趣的人,遇見自己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
遇見你,遇見暖
遇見你,遇見美
遇見魔都,遇見繁華
遇見香芬 遇見愛與牽掛的力量
遇見淑女,遇見你
遇見春天,遇見最美好的自己
遇見瑜伽,遇見那個波瀾不驚的自己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