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央視主持人肖曉琳:贏在起跑線,輸在終點線

央視主持人肖曉琳:贏在起跑線,輸在終點線

12日,有媒體從央視《今日說法》欄目多名員工處獲悉,年僅55歲的央視主持人、製片人肖曉琳因患直腸癌,近日在兒子家中不幸離世,這距離她做完退休演講才不到半年。

前半生給了工作,後半生給了癌

1997年鄧小平逝世,但一個新的欄目卻在央視孕育。《今日說法》創辦人肖曉琳說「只有當社會公正有序,人們才會活出味道來。」這個欄目為的就是:上訪國務院總理,了解最新政策。下訪普通人,體會人間百態

但當時的條件並不好,欄目籌辦時,節目組連辦公室都沒有,工作人員只好在咖啡廳里辦公。沏上一壺茶,一待就是一天,一忙就是兩個月。曾有媒體2004年專訪肖曉琳,文章提到,當時她接觸大量案件,面對很多求助信心情沉重,難得見笑臉。

但在央視人眼中,「她出鏡風格永遠微笑、雍容爾雅,吐字清晰從容不迫,主持專題節目娓娓道來沁人心脾,氣場柔和又強大,從來沒有不備稿就進演播室,也沒有口誤錯別字讓導播不斷重錄」

離開《今日說法》後,肖曉琳又創辦了《講述》節目。有媒體曾披露稱,最初的製作人員都是肖曉琳從《今日說法》帶過來的。當時人手特別緊,一個人頂好幾個人使,有的編導為了趕一個片子,三天三夜不離機房,出來已經走不動路了。

在央視,肖曉琳的身份不光是主持人,有時候也是「打雜的」。在參與創辦《焦點訪談》、《半邊天》等欄目時,由於節目要求量大,人手緊張,新招的年輕人還不太熟悉業務,所以她事必躬親,策劃、製片、導演、採訪、撰稿、製作、主持無一不做。

精英沒做錯什麼,錯在什麼都沒做

央視人朋友圈悼文表示「去年台里遇到,完全看不出來,太突然!」,「就在今年2月,您還參加了社會與法頻道的年會,進行了退休演講!」

他們忍下的一句是「這麼好的人,什麼都沒做錯,怎麼就被癌症盯上了?

其實是因為她什麼都沒做

大腸癌是可防可治的第一癌症,從息肉、癌變到轉移整個過程大約10-15年,卻因為被忽略,這些救命的機會也被眼睜睜地錯過了。

據知情人透露,肖曉琳因直腸癌轉移,兩周前在美國兒子家中去世。由此可以推斷,肖曉琳雖然對外隱瞞了病情,但腸癌轉移,說明發現時已是晚期,赴美並不是為了享受天倫之樂,而是為了治病。

這也不禁讓普通人後怕——「人家能比我們錢少嗎?」是社會精英,在治療上也很投入,為什麼結果還是這麼讓人唏噓呢?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腫瘤中心主任張蘇展教授向我們介紹:「腸癌從增生到晚期,通常要經歷10年左右的發展期。越靠近晚期,治療生存率就越低。早期的小腺瘤癥狀不明顯,一經發現,完全可以直接切除,即使是I期的腺癌,只要發現及時,生存率也高達95%。但大多數患者發現時已經是晚期(II期、III期、IV期)了,IV期的5年生存率只有5%。」

一項針對江浙滬和珠三角地區的調查顯示,作為我國近年來腸癌發病率顯著升高的地區,只有7.6%的調查人群了解腸癌早期篩查的重要性。除了經常腹瀉、大便出血等癥狀外,人們也很難辨定自己是否患病,早期篩查是最好的方法。

不是腸癌愛咬精英,而是精英患癌更受關注

在中國,癌症已成為疾病死因之首。其中,中國腸癌的發病遞增速度是世界平均的兩倍。

很多人抱著僥倖心理,到了年紀、甚至有了明顯腸胃不適的癥狀,在醫生建議篩查的情況下仍然選擇忍著不做篩查。殊不知,早期如果及時發現,相當於提前5—8年發現腸癌,幾乎百分百可以治癒。

而如果發展成晚期再治療,治療效果和痛苦程度不談,光是手術加化療費用,基本都在30—50萬以上,給家庭造成巨大的負擔。

醫生建議:

40歲以上人群應每年篩查一次

40歲以下人群每3—5年篩查一次

特別是以下4種情況,如果滿足其中的2種,建議儘早做一次預防性早期篩查:

1.年齡在30歲以上,從未做過腸癌篩查

2.有經常腸胃不適、腹瀉、便秘、大便出血等癥狀

3.家族中有大腸癌患者

4.本人有癌症史或者腸胃病史、腸息肉史

各國都推薦哪些篩查方法?

1.創傷性侵入性檢查:腸鏡

將腸鏡從肛門進入身體,以檢查直腸及結腸是否生有息肉及癌細胞。檢查前患者要服用瀉藥以及灌腸,檢查時會向腸道注入空氣,腸鏡碰到腸壁、或進入較深,都會引起腹痛。做腸鏡比較痛苦,侵入性強,很多人因為抵觸做腸鏡,錯失了早期篩查的良機。

2.無痛無創的高精度篩查:糞便DNA檢測

通過檢測大便中的遺傳物質(DNA檢測),可發現直徑1cm以上進展期腺瘤和早期腸癌病灶。按結直腸癌疾病發展期來看的話,相當於可以提前5—8年發現腸癌的早期危險因素,給予早期治療充分的時間。

很多因腸鏡檢查帶來不適及花費時間而逃避大腸癌篩查的人選擇了糞便 DNA檢測。後者可以做到在家採樣(大便採樣)並寄送,無痛無創,更加方便。

工作需爭分奪秒,生命也要搶佔先機

國內腸癌領域的學術專家,在無創腸癌基因檢測(糞便 DNA檢測)上給予了大力的支持與推動。

鄭樹浙江省功勛教授,浙江大學腫瘤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

1975年-2000年,美國獲益於結直腸癌篩查,發病率下降22%,死亡率下降26%。大腸癌患者的生存率與診斷時機有直接關係。就中國國情來講,要求所有人全部做腸鏡是不現實的,高危人群推薦使用分子檢測手段(糞便DNA檢測)提高腫瘤檢出率。

顧晉北京大學首鋼醫院院長、普外科首席專家

從最初單個細胞出現異常並長成息肉,到最終發展為結直腸癌,大約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絕大多數息肉都可以在早期檢測到,並在發生癌變之前切除。但是,早期腸癌患者沒有特別明顯的癥狀,目前中國腸癌早診率低於10%,很大原因就是害怕腸鏡檢查的疼痛。無創腸癌基因檢測在保證準確度的同時,避免了創傷,是普及早篩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

中國有句老話,人的命,天註定。其實不完全錯,人的命,基因註定,癌症是細胞突變的積累,隨著年齡增大,幾率越來越大。突如其來的癌症,是日積月累的忽視,可以瞞過別人,卻瞞不過自己的身體。別讓你的早癌變晚期!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繫後台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搜羅 的精彩文章:

西安最值得去旅遊的十大景點定了!
搞笑GIF:姑娘你化成灰我都認得你,你就是我20年前留下的遺孤!
六種花樣麵食,俘獲孩子的心再挑剔的孩子都喜歡
夫妻倆做的「特色滷肉」,看著口水都流了一地!
數數錦州歷史人物一

TAG:全球搜羅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不輸在起跑線,美國贏在終點線
英語啟蒙,不要贏在起跑線,卻輸在終點線
贏在起跑線,卻輸在終點線:孩子不宜過早學的4件事
贏在起跑線上的人,最後輸在了終點
中國式精英,贏在了起跑線,卻輸在了終點
半歲萌娃發量驚人,網友調侃:陳奕迅的髮際線果然是輸在了起跑線!
《起跑線》還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TVB三大女神同游英國,胡杏兒輸在起跑線,卻贏在了終點
《起跑線》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你告訴我:終點線在哪?
終極斗羅:同為主角的兒子,徐雲瀚VS藍軒宇,前者輸在了起跑線
到底是誰輸在了起跑線上?
馬雲直言你以為是自己輸在了起跑線,其實是別人贏在了終點
范丞丞與蔡徐坤一起出道註定成配角?或許只是輸在起跑線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印度又一佳作《起跑線》
是你贏在了起跑線、還是輸在……
挽回愛情,你是否輸在了起跑線上?
黃磊佟大為李亞鵬攜女赴巴黎走秀,網友:這就是所謂的輸在起跑線
露胳膊的夏天,你輸在起跑線上了么?
輸在起跑線上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