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吃薑趕濕氣?那你就錯了,還不趕緊進來看看!
都說冬吃蘿蔔夏吃薑。姜,是一種常用烹飪輔料,分為生薑、乾薑、炮姜三種,可以煎湯、榨汁,或作調味品。姜味辛性溫,含有姜辣素等活性成分,吃點姜可以健脾溫胃,為一天中食物的消化吸收做好「鋪墊」。
GIF/84K
姜中含有姜醇、姜烯、水芹烯、檸檬醛和芳香等油性的揮髮油;還有姜辣素、樹脂、澱粉和纖維等。所以,姜在炎熱時節有興奮、排汗降溫、提神等作用;可緩解疲勞、乏力、厭食等癥狀。
生薑還有健胃增進食慾的作用,夏令氣候炎熱,唾液、胃液的分泌會減少,因而影響人的食慾如果在吃飯時食用幾片生薑,會增進食慾。
夏天,人們好貪涼,喜愛電扇空調對著用,很容易感受風寒,引起傷風感冒。這時可以喝點薑糖水,將有助於驅逐體內風寒。
姜的吃法很多,做紅糖薑湯,姜撞奶,煮菜熱油時放點薑絲,煲湯煲粥放點薑片或姜碎既能使味道鮮美,又有助醒胃開脾,促進食慾。那麼姜既然有藥理作用,就應該注意它的一些用法和禁忌,以下幾個問題是應該注意的:
1、不要吃腐爛了的生薑
腐爛的生薑會產生一種毒性很強的物質,它可使肝細胞變性、壞死,從而誘發肝癌、食道癌等。那種「爛姜不爛味」的說法是錯誤的。
2、吃薑並非多多益善
天氣炎熱,人們容易口乾、咽痛、煩渴、汗多,生薑性辛溫,屬熱性食物,根據"熱者寒之"原則,不宜多吃,適量即可。在做菜或做湯的時候放幾片生薑即可。
3、不要去皮。
有些人吃薑喜歡削皮,但去了皮不能發揮姜的整體功效。一般的鮮姜洗乾淨後就可以切絲分片。
4、陰虛體質的人不能多吃薑
陰虛就是燥熱體質,表現為手腳心發熱,手心有汗愛喝水,經常口乾、眼乾、鼻干、皮膚乾燥、心煩易怒、睡眠不好,而姜性辛溫,陰虛的人吃薑會加重陰虛的癥狀。
夏天天氣悶熱潮濕,人體的濕氣因此也加重了。很多人都認為吃薑這些辛辣之物可以祛除體內濕氣,在飲食中增加生薑,這是錯誤的,吃薑可以驅寒,但驅寒並不等於祛濕。選姜這類溫補食物,需要依據體質而定。如果是寒體者,食用則可祛濕且驅寒。但如果自己是火氣大的熱體質,再吃「火物」反而增加身體濕邪之氣,則不宜吃薑來祛濕。
那麼,體質偏熱者,則適合吃一些涼性利於祛濕的食物,涼性的祛濕食物,那就該數薏米了,相信大家對薏米都不會陌生吧。
薏米,又名苡仁,薏苡仁。是常用的中藥,又是我們生活中普遍常吃的食物,其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濕葯。薏米有著容易消化吸收的特點,不論用於滋補還是用於醫療,作用都很緩和。
薏米紅豆粥
材料:薏米50g 紅豆30g 桂圓乾10g 糖適量
做法:薏米紅豆洗乾淨後泡水直至泡發,桂圓乾洗乾淨備用。將泡好的薏米紅豆洗乾淨倒入鍋中,加入桂圓乾,倒入清水。文火煮兩小時後,放入糖調味即可食用。
薏米蓮子雪耳粥
材料:薏米50g 蓮子30g 雪耳一朵 糯米50g 枸杞少許 糖適量
做法:將薏米、糯米洗乾淨後清水泡兩小時,雪耳洗乾淨去蒂撕小片.蓮子去芯洗乾淨備用。把薏米和糯米、蓮子倒入鍋中,加適量的清水大火燉一個小時後,加入雪耳繼續燉一個小時,關火前10分鐘放入冰糖即可出鍋。
總結:你還在用姜來祛濕嗎?你知道如何正確祛濕了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要了解更多養生知識,記得關注我哦!


※它們是公認的吸毒王,濕毒排得一乾二淨,濕氣重就多用它泡水喝
※農村地里沒人注意的食材,泡水喝堅持一周,去濕氣悄悄瘦大肚腩
※濕氣重每天只需喝一物,輕鬆排出體內十年濕氣,健康又漂亮!
※王三喜祛濕:活了30年體內沒有濕氣,對於有濕毒的人來說有多可怕?
※1萬人濕氣重,有9000多人都是用這些方法祛濕的,你可以看看
TAG:濕氣 |
※都說瑜伽好,那你知道到底好在哪兒嗎?還不趕緊點進來速看!
※痒痒癢!夏天不想有「霉」,趕緊點進來看看!
※連吃5天減脂排宿便那都不是事,趕緊進來看看!
※據說來這裡既能吃到美食又能偶遇人氣明星?!趕緊進來看看吧~
※和田玉只有白色?那還不趕緊進來看看!
※不吃晚飯真的可以減肥嗎?難怪你瘦不了,嚇得我趕緊點進來!
※洗一百次臉還不如洗一次乾淨?你還不趕緊點進來看看為什麼
※夏天快到了,愛美的你敢露肚子嗎?不敢就趕快進來看
※聽說你淚點很高?那進來看看吧,我不信你看過這些還不哭!
※這幾款盆栽擺件,給你意想不到的美感,趕緊進來看看
※冬天還有衣服鞋子沒買?趕緊進來看看!
※好吃又好玩的甜點,夏天到了,你確定不進來看一看嗎
※要想多多撿漏,那就趕緊點進來看看哦
※滴滴就那麼不堪一擊了嗎?進來看看吧!
※萬萬沒想到這些食物都是不能放冰箱的,趕緊進來看看吧!
※你的大腦退化了嗎?趕緊戳進來看看!
※孕期睡不好怎麼辦?趕緊進來看看
※產後怎麼瘦身又可以餵奶?趕緊戳進來看看吧
※芒果控必戳!這樣吃才過癮 還不趕快進來收了它!
※想去渼陂湖,不進來看看,怕你打車都不知道該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