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永不放棄自我成長!(好文)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永不放棄自我成長!(好文)


?



?




?



回復「

520

」,

免費下載80集聽故事學英語

和500繪本↑



作者:楊傑 來源:圖書《讓孩子心悅誠服》


薩提亞君說:孩子是父母的老師,他來到這個世界上,督促父母把從前忽略的課程補上,不斷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圖。本文精彩迭出,值得你一看再看


大多數家長,對孩子、對教育,缺乏一個持久而深入的理解。猛然意識到,趕緊管一下,看到孩子不如意的地方,就開始憂慮孩子十年後的高考,十五年後的婚姻,以及二十年後的事業……




而這個憂慮本身,就會毀掉孩子的未來。



我們為什麼對教育這麼焦慮?


家長之所以憂慮,是因為一直在間歇性地關注孩子,孩子有問題,就關注多一些,沒有明顯的,便關注得少。對孩子的教育,缺乏一個宏觀的掌控,對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做得夠不夠,自己心裡也沒底。因此,對孩子未來的發展走向,就缺少了一份確信。不確信,就會慌張。


那麼,為什麼許多父母沒有確信與篤定呢?




許多家長,結束了讀書生涯,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達到了一種表面上的「圓滿」,便放棄了自我探索。生活遵循「最安逸原則」,看上去悠然自在,輕鬆洒脫,生活穩定,令人羨慕。

其實,很多人生議題並沒有完成,而是擱置在那裡。




打個比方,這很像

「成長的斷崖」

。很多父母自認為選擇了一條安逸的路,結果卻被動地陷入煩惱的泥沼。到頭來,付出的不是更少,而是更多。



「四十歲死,八十歲埋」?


我有很多年長我十歲左右的朋友,常常在一起聊天,也會說到她們同齡人的狀態。

發現四十歲左右年齡的人,特別容易往兩個方向走

,要麼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有魅力;要麼視野越來越窄,與外在世界非常疏離。一位犀利的女作家甚至用「

四十歲死,八十歲埋

」來描述這種狀態,讀來讓人倍感凄涼。


當然,選擇最安逸的生活狀態,也不是錯誤。不過,人生的議題並不會因為我們的迴避而遠離。派克在他的《少有人走的路》中寫道:


我們對現實的觀念就像是一張地圖

,憑藉這張地圖,我們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斷妥協和談判。地圖準確無誤,我們就能確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麼地方,怎樣到達那裡;地圖漏洞百出,我們就會迷失方向。


有的人過了青春期,就放棄了繪製地圖。

大多數人過了中年,就自認為地圖完美無缺,世界觀沒有任何瑕疵。甚至自以為神聖不可侵犯,對於新的信息和資訊,他們也沒有多少興趣,似已疲憊不堪。只有極少數幸運者能繼續努力,他們不停地探索、擴大和更新自己對於世界的認識,直到生命終結。




我們的人生地圖,至少要通過三組關係來定位,分別是與自己的關係,與他人的關係,與世界的關係

。如果我們不想再繪製「人生地圖」,那麼,也有很多逃避的辦法。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退縮,並保持現狀。




許多人不接納自己,常常會自我否定和自我攻擊,卻放棄了內在探索,而選擇忍耐和逃避。

面對人際關係中存在的障礙,不是去化解,而是把人際關係簡化,有的索性只剩下親人關係。在家人面前,就算任性為之,也會獲得包容。對世界的看法,則保持不變,不再對世界產生好奇。




許多媽媽埋頭於柴米油鹽的生活,最大限度迴避了這三組關係。派克的另一句話,說得言簡意賅:

規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








親子關係非完全對等的人際關係




如果說,

大部分情況,我們都可以逃避的話,那麼,孩子的到來,則讓媽媽們無處可逃。

親人和朋友會包容我們,但孩子只是憑天性和直覺生活,親子關係不是完全對等的人際關係。

我們的情緒和成熟程度,我們對生命的理解和態度,我們處理親密關係的能力,被這個小生命映照得一覽無餘。




從某種意義上說,

孩子是父母的老師,他來到這個世界上,督促父母把從前忽略的課程補上,不斷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圖。如

果我們處理不了與自己、與他人的關係,怎能處理好與孩子的關係?如果我們對這個世界不再好奇,怎麼能留住孩子的好奇心?




有位媽媽感慨:

我現在才理解「孩子是天使」這句話,如果不是養育他遇到困難,我不會去探索,不會深刻反思自己的成長曆程和思維模式。

現在,我的生命在走向開闊,這是孩子帶來的改變。




如果我們抗拒成長,就會把成長的任務轉嫁到孩子身上。

如果我們不能接納自己,對自己不滿意,就格外需要一個令人滿意的孩子。

如果我們不能處理好親子關係,心中就會有一個「理想小孩」的形象,希望孩子主動符合我們的期待。


於是,幾乎和孩子綁定在一起,共進退,同悲喜。孩子被老師誇獎了,這一天就非常愉悅;孩子考試考砸了,心情頓時灰暗下來。如此一來,孩子就會變成人生最大的「創可貼」。一個孩子,很難擔負兩個人的成長任務,這樣的狀態,註定會出問題。


選擇與孩子一起成長,意味著我們要重新審視三組最基本的關係,要面對人生的問題,尋求答案,完善自我。

我們並非過了18歲,便是真正意義上的成人,在某些時刻,我們只是大號的孩子。我們成長中積累了很多暗傷,許多成長任務並沒有完成,與孩子相處,這些問題再次浮出水面,這也是很好的線索。當我們感到困頓、力不從心的時刻,不妨停下來,看看到底是什麼阻礙了我們。









孩子的教養,拼的是父母的功底




當我們不再逃避,勇敢面對問題,也意味著離開心理舒適區,進入不確定的狀態。世間最美的花朵都開在最艱辛的枝頭,成長就是一個破繭成蝶的過程。成長意味冒險,也伴隨著苦痛,這也是我們迴避成長的最主要的原因。




這個過程,會有煎熬,也會迷茫和焦慮,但只要我們堅持思考,終究會找到解決的途徑。面對困惑的時候,閱讀會打開一扇窗,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些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慶幸的是,現在通俗心理學著作的質量越來越高。我們會發現,每個問題解決之後,我們的人生都變得更通透,更順暢,不會再被同一塊石頭絆倒。




而每個困境背後,都隱藏著人生的禮物。




我始終覺得,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只是孩子成才的冰山一角。

有時候,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處世態度和人生感悟。

也就是說,父母的整個人生,都會參與到教育中來。




從目前的現狀來看,媽媽承擔的教育責任更重一點。所以,我總是勸媽媽,人到中年,路要越走越寬才好。低到塵埃里,洗手做羹湯,本來是很幸福的事情。但是,僅僅懂得柴米油鹽,會離孩子的精神世界越來越遠。




教育孩子的王道,是執著地栽培自己。




最理想的狀態——孩子懂的,我們懂;孩子不懂的,我們也懂,至少,我們要與孩子有交集。這個漫長的求索過程,既是為自己,也是為孩子。孩子的起點,是父母的肩膀。如此說來,孩子永遠不會有相同的起跑線。




所以,我敬重那些勤奮好學、不放棄自我成長的父母。




本文摘自楊傑《讓孩子心悅誠服》






免費資料請收好






1、《給孩子聽故事學英語》(80集)

選自10張珍貴CD,共

80集

的「給孩子聽學英語」的有聲讀物,主播系北大心理學博士,聲音柔和,背景音樂平靜自然,特別適合小盆友聽。

小孩輕鬆地在不知不覺中牢記大量單詞和句子!







2、免費下載500本繪本


今晚,給孩子讀讀繪本。注意是下載(PPT格式閱讀),可不是紙質書哦。




3、135首適合孩子聽的鋼琴音樂


聽經典鋼琴樂,安撫寶寶情緒,培養寶寶的想像力和藝術細胞,不錯的哦!




三類資料如何獲取?

:掃碼回復

520

索取↓↓↓





重要說明:由於網盤資料比較大,建議先用電腦下載再傳手機;獲取下載密碼後,請儘快下載,以免資料被系統清除。



更多育兒婚姻乾貨


請翻閱薩提亞實用心理學歷史消息




文章推薦




爸爸的家務量決定女兒的職業和婚姻,寫到心坎!


他為老婆寫的「孕期日記」刷屏朋友圈,甜到爆炸


他還是個孩子,那你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薩提亞實用心理學 的精彩文章:

30句薩提亞成長語錄|原創
如何練習薩提亞一致性溝通
工作坊故事| 孩子通宵玩遊戲,我是這樣做的
他91歲撩林青霞,93歲開法拉利,罵曹禺懟黃霑,當了一個世紀的段子手
父母需要控制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那顆放不下的心

TAG:薩提亞實用心理學 |

您可能感興趣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永不放棄自我成長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永不放棄自我成長之路
父母對子女最好的教育,是不放棄自我成長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
父母恩愛,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最好的老師是父母,最好的教育在家庭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恩愛
不肯放手的父母,永遠教育不出優秀的孩子
父母永遠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懂得放手,是父母成長的最高境界!
父母給我們的愛,永無邊際,永無停息,可長大後的我們對父母呢?
自閉症 真的是由於父母教育不當造成的嗎?
這張家庭教育表,值得父母好好看!
最該接受教育的是父母,而不是孩子!
哈佛教授:聰明的父母不會說「好好努力,我們這輩子就靠你了!」
最好的育兒方法來自於生活,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和孩子一起成長是父母最好的給予
不坑娃的父母不是好父母!挖坑助成長
父母最無能的劣質教育,就是打孩子!
父母在,我們永遠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