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虛偽諂媚的司馬懿,能否被拍得正氣凜然? | 短史記

虛偽諂媚的司馬懿,能否被拍得正氣凜然? | 短史記

文 | 楊津濤




最近播出的電視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引起了一些爭議。司馬懿以幾乎完全正面的形象出現在劇中——光明磊落、憂國憂民,且不貪戀權位,極大地顛覆了司馬懿的真實歷史面貌,以至被一些學者和網友指責,說該劇違背歷史、毀滅三觀,是在為司馬懿「洗白」。




圖:歷史學者張鳴對該劇的看法




理論上,沒有任何一部歷史劇能夠完全按照史實來拍攝,否則就等於是在拍紀錄片(即便是紀錄片,在很多歷史問題上也須保留不同學術意見,難以定於一尊)。




那麼,究竟該怎麼看待歷史劇的改編問題呢?




真實的司馬懿


確實是個虛偽諂媚之人




1、司馬懿裝病拒絕曹操徵召,是西晉史官編造出來的




在《軍師聯盟》里,司馬懿為拒絕曹操的徵召,不惜自斷雙腿,坐上輪椅。



這個故事出自《晉書》,原文是說司馬懿年輕時很有氣節,「不欲屈節曹氏,辭以風痺,不能起居」。




此說法有兩大疑點:首先,如南宋人葉適所說,司馬懿當時「齒少名微」,曹操沒必要大費周章地去徵召,更無須專門派刺客去殺他;其次,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和曹操是老相識,曾推薦曹操任北部尉,哥哥司馬朗也在曹操府中任職,司馬懿沒有拒絕同曹操合作的理由。①




魏國史書《魏略》還記錄了司馬懿出仕的另一版本,說曹洪前去徵召司馬懿時,司馬懿杵著拐杖,在家託病不出,但當曹操親自下令徵辟,司馬懿立刻「投杖而應命」。這說明司馬懿最初的抗命,只是想待價而沽,而非真的無意仕途。與《晉書》不同,《魏略》里的司馬懿是虛偽之輩。




曹魏幾代皇帝均無殘暴、失德之舉。司馬氏與曹魏有「君臣之分」,卻以武力取曹魏而代之。以當時的主流意識形態而言,西晉的建立是缺乏「合法性」的。西晉史官編造出司馬懿早年「不欲屈節曹氏」的假象,乃是希望通過刻畫司馬懿和曹操的長期對立,如司馬懿被迫出仕曹操,及曹操對司馬懿的種種猜忌,來消解司馬氏與曹魏的「君臣之分」,以規避司馬氏取代曹魏這一事實在「意識形態」層面須承擔的責難。




圖:1994年版《三國演義》中,魏宗萬飾演的司馬懿




2、司馬懿靠揣摩聖意獻祥瑞,得到皇帝信任和重用,堪稱佞臣




在《軍事聯盟》中,因為能力出眾、忠心國事,司馬懿官位不斷提升。



事實上,司馬懿能在魏國平步青雲,固然與其能力有關,卻也與其善於諂媚分不開。




黃初三年(222年),魏文帝想立郭貴嬪為皇后,因不合禮制,遭到多數大臣反對。司馬懿及時獻上祥瑞「玉印」,使郭貴嬪獲得「金璽未授,而玉瑞先顯」的有利局面,成為魏文帝生前所立的唯一一位皇后。③




青龍三年(235年),無嗣的魏明帝將來歷不明的曹芳、曹詢分別封為齊王和秦王,在朝廷內外引起諸多非議。由於魏明帝登基前,曾被封為齊公,因此獲得齊王封號的曹芳,很可能成為皇太子。魏明帝冊封后不久,司馬懿就自稱在轄區內發現與上古「河圖洛書」具有相同意義的《玄石圖》,這一祥瑞成為明帝對抗群臣異議的有力武器,對強化曹芳的地位合法性,起了很大作用。




獻《玄石圖》的第二年,即青龍四年(236年),司馬懿又獻上祥瑞白鹿,幫助魏明帝進一步鞏固了曹芳的繼承人地位。司馬懿此舉獲得魏明帝的高度好評——「昔周公旦輔成王,有素雉之貢。今君受陝西之任,有白鹿之獻,豈非忠誠協符……」——將司馬懿比作了周公。




同時代之人,對司馬懿的政治品格,多有不屑。如魏明帝詢問大臣陳矯:「司馬公忠正,可謂社稷之臣乎?」陳矯回答:「朝廷之望;社稷,未知也。」④那意思是說:司馬懿善於揣摩、迎合聖意,是皇上所喜歡的人(朝廷之望),但是不是對國家有益,是不是公忠體國的「社稷之臣」,那就不好說了。



《魏略》與《晉書》之間關於司馬懿的政治品格的記載截然相反,要辨別真偽可能不是易事。但司馬懿一再敬獻祥瑞,以迎合皇帝個人之愛憎,這些乃是確切的事實。其政治品格中虛偽、諂媚的一面,可想而知。




3、九品中正制影響中國500年,但和司馬懿沒有什麼關係




電視劇《軍師聯盟》用很大篇幅,表現了司馬懿草創、推行「九品官人法」的艱辛。




其實「九品官人法」和司馬懿沒有什麼關係,其發明權在陳群。其創立目的,也不在於電視劇中說的,是為壓制曹氏、夏侯氏的宗親力量,而是為曹丕取漢室而代之爭取士人支持。曹丕繼魏王位後,開始推行九品中正制,意在增加士人對鄴城這一「權力中心」的認同和擁護(漢獻帝在許昌)。⑤



自曹魏創立九品中正制,至楊隋以科舉製取而代之,共實行了約500年,影響深遠。編劇為表現主人公的憂國情懷,把這個政制設計,算在司馬懿頭上,可謂「冒領天功」。





圖:2010年版《三國》中,倪大紅飾演的司馬懿




傳遞何種歷史觀與價值觀

遠比史實改編的尺度重要




綜上,《軍師聯盟》對司馬懿的塑造,和史實確實存在較大出入。這也是引起很多人責難的一個主要原因。那麼,這種責難有沒有道理呢?




1、從上世紀60年代起,歷史劇要在何種程度上尊重歷史,就已爭論不休



其實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已有歷史劇要不要尊重歷史的爭論。當時電影《楊門女將》上映,吳晗發表文章,稱這種「人物、事實都是虛構的,絕對不能算歷史劇」,劇作家有虛構的自由,但要遵守「不違反時代的真實性原則」,「不去寫這個時代所不可能發生的事情,而寫的是這個歷史人物所處的時代完全可能發生的事情」。⑥




李希凡對此持反對意見。李的看法是:「在歷史劇的創作中,是必須忠實於歷史生活的,但不能把這條忠實的線,劃在忠實於一切歷史事實、細節的基礎上……它對歷史事實的忠實,也只能是特定歷史事件重大關節的史實,而不是一切史實和細節」。⑦王子野支持李希凡的觀點,認為「到了寫作的時候卻不應忘記自己的職業是劇作家,不是歷史家,

應當象所有藝術家一樣按照藝術創作的規律去利用歷史素材,不能象歷史家寫歷史教科書那樣去利用它。

」⑧




直到上世紀80年代,這一問題依舊在爭論不休。余秋雨發表《歷史劇簡論》,提出七個拍歷史劇的原則,如「著名歷史事件的大致情節一般不能虛構」「歷史上實際存在的重要人物的基本面貌一般不能虛構,當他們成為劇中主角時更應慎重」等。隨即有人表示了不同看法,認為

用這七條標準「來檢驗所有成功的歷史劇,恐怕是一部也通不過的」。




2、這種爭論其實沒有意義,在當下的海外熱播劇中,對歷史做大尺度改編是常見之事




時下的爭論,並沒有超出以上內容,主要還是圍繞著「歷史劇究竟要在多大程度上尊重歷史細節」這個老問題在糾結。




其實,這是一種無意義的爭論。小說《三國演義》里的周瑜氣量狹小以致被諸葛亮氣死,但史書《三國志》里對他的描述卻是「折節容下」極有氣量。與史料記載不合,並不妨礙電視劇《三國演義》對周瑜的種種演繹。




事實上,影視劇對歷史做大尺度改編,在當下的海外熱播劇中,也是常見之事。




相比於《鐵齒銅牙紀曉嵐》《康熙微服私訪記》這種基於真實歷史人物虛構故事情節的中國影視作品,西方在演繹歷史故事時,開的「腦洞」要大得多。美劇《沉睡谷》,將魔法、女巫傳說,套用在華盛頓等美國「國父」身上,如說富蘭克林做風箏實驗,目的是要毀掉一把能放出靈魂的鑰匙——

並沒有媒體和輿論指責這種改變是在「用封建迷信侮辱開國先賢」

。在漫威系列電影中,美軍是在具有超能力的美國隊長帶領下,打敗了德國納粹。變形金剛更是全程參與了人類歷史,在最近上映的電影第五部中,變形金剛不僅化身為圓桌騎士,幫助亞瑟王統一英國,還參與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將「九品中正制」的功勞移植到司馬懿頭上,這種改編,並不比上述熱播影視劇尺度更大。




即便是在以細節考證著稱,嚴肅演繹歷史的日本「大河劇」中,也同樣存在大量的虛構情節。《太平記》的主角足利尊氏,一生數次反叛,殺過大將、弟弟,並和兒子作戰,污點很多。但在劇中,足利尊氏的所有不義行為,都被演繹為「迫不得已」。又如原本歷史形象是以不擇手段成就「智謀絕倫」、熱衷於反間與暗殺、雙手沾滿了血腥的毛利元就,也被大河劇塑造成一個「居家好男人」形象。⑨將政治品格諂媚、虛偽的司馬懿,塑造成憂國憂民的磊落之人,這種尺度與《太平記》大致相當。





圖:大河劇《軍師官兵衛》海報




3、真正該擔憂的,是歷史劇究竟在傳遞怎樣的歷史觀和價值觀




歷史劇最大的問題,其實不在於對歷史事實的想像、誇大乃至虛構,而在於對落後歷史觀、價值觀的宣揚。




比如,電視劇《大秦帝國》,盛讚商鞅思想在秦國崛起中的作用,但商鞅治國理念的核心,「摧毀一切有組織的『中間力量』,使民眾以原子化形態直接面對國家的汲取」「用告密手段、恐怖手段來控制民眾」「把制服本國民眾,放在治國的第一位」等,都不足稱道。⑩




這些年鋪天蓋地的抗日神劇中,出現了眾多類似「手榴彈炸飛機」、「褲襠藏雷」、「手撕鬼子」等違背常識的情節,劇中主角,個個形同超人。這些劇引起觀眾非常大的反感。

這種反感,很大程度上仍來自其所傳遞的價值觀——無限弱化敵人,並不意味著對抗日英雄的尊重。相反,有網友如此質問:「連流寇、土匪都這樣厲害,把日軍打得屁滾尿流,抗戰為什麼還要打八年之久?」

反觀較獲觀眾認可的抗日劇《亮劍》,也同樣存在著對史實的誇張。比如,李雲龍獨立團全殲山崎大隊,這一戰役原型為1940年關家堖之戰。劇中戰績遠高於歷史上的真實戰績。因該劇並沒有將日軍弱智化、將抗戰兒戲化,故觀眾仍能夠接受這種誇張的改編。




略而言之,

歷史劇真正核心的問題,不在於史實層面的改編尺度,而在於這種改編,究竟傳遞了一種怎樣的價值觀。舉個簡單的例子:演繹希特勒有人性的一面,或者將希特勒改編為某外星球控制的地球傀儡,並無不可。若某歷史劇試圖重塑希特勒納粹理念的正當性,逆現代文明價值觀而行,那才是深為可慮之事。





圖:《軍師聯盟》中,吳秀波飾演司馬懿




注釋


①②仇鹿鳴:《魏晉之際的政治權力與家族網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62—66頁;③④(日)津田資久:《曹魏符瑞與司馬懿的政治地位》,《魏晉南北朝史研究 回顧與探索 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⑤王曉毅:《曹魏九品中正制的歷史真相》,《文史哲》2007年第6期;⑥吳晗:《談歷史劇》,《歷史劇論集》,上海文藝出版社1962年;⑦李希凡:《「歷史知識」及其他——再答吳晗同志》,《李希凡文集 第5卷》,東方出版中心2014年;⑧王子野:《歷史劇是藝術,不是歷史》,《歷史劇論集》,上海文藝出版社1962年;⑨呂福海:《大河劇日本史入門,不是日本史教科書》,《國家人文歷史》2017年6月下;⑩諶旭彬:《大秦帝國的「崛起」模式,不值得稱頌》,短史記。






長按二維碼

,關注「短史記」微信公眾號(微信id:tengxun_lishi);

無法長按二維碼,請在微信中直接搜索「

短史記

,可以獲取更多靠譜的歷史資訊。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短史記 的精彩文章:

五十年代至今,中國有多少湖泊消失和萎縮?
五十年代至今,中國有多少湖泊被殺死?
虛偽諂媚的司馬懿,能否被拍得正氣凜然?
中國曾擬將海南島租給美國九十九年 | 短史記
中國人為什麼特別愛「撒幣」? | 短史記

TAG:短史記 |

您可能感興趣

虛偽諂媚的司馬懿 竟能否被拍得正氣凜然?
不同眼型的貓眼妝畫法,可甜美、可諂媚,讓你的心情變得愉快
最真實的三大星座,不假裝,不討好,一舉一動都讓你覺得不諂媚
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不光不是諂媚之臣,還是一名忠於漢朝的忠臣
妃子得勢太監諂媚,妃子進冷宮為啥還爭著要跟去?竟有這等好處
爆笑鬼谷 | 惡癖滿身的天才,靠諂媚得一世榮寵
鄧家佳雪地單衣拍美照,疑似回應不紅:不討好,不諂媚
劉伯溫是否諂媚?朱元璋是否涉嫌抄襲?且看這些詩句!
她曾被YY玩家稱為「王的女人」,如今人氣下滑,但也不阿諛諂媚
李冰冰現身機場,任泉廖凡同行太諂媚淪為陪襯,怪不得小鮮肉男友瘋狂追求
晚清有多腐敗?看看法國人的畫像:諂媚的李鴻章,慈禧太后滿臉橫
滿清最揮霍的宦官,深得慈禧寵愛,連袁世凱都諂媚巴結他
諂媚者獻上赤膽忠心的石頭,宰相反向,難道別的石頭都有反心嗎
魏忠賢掌權時,諂媚皇帝不理朝政,為何努爾哈赤的軍隊打不進來?
魏忠賢:真是十惡不赦諂媚逢迎的大奸臣嗎
哈士奇洗澡也作妖,這諂媚的眼神男主人都受不了,女主人想打它
老婆,我沒錢時你說我全家是豬,現在我有錢了,你再諂媚也沒用
薩摩耶將小哥哥的腿給抱住,還做出諂媚的樣子,那樣子也是沒誰了
無恥文人宋之問:誰得勢我諂媚誰
感動又好笑!每次主人回家,這隻狗子就會擺出諂媚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