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金剛經講錄(6)《金剛經》奧義六論之五

金剛經講錄(6)《金剛經》奧義六論之五

金剛經講錄

(6)

第六講

《金剛經》奧義六論之五

(五)依三解脫門義解《金剛經》義

三解脫門者:一是空解脫門,二是無相解脫門,三是無願解脫門。

據《瑜伽師地論》中云:「三種解脫門亦由三自性而得建立。謂由遍計所執自性故立空解脫門,由依他起自性故立無願解脫門,由圓成實自性故立無相解脫門。」由此可知,三解脫門是對治三自性義,凡夫之人不解三自性義,於三自性義生三種顛倒,執有體,執有取有作,執有相。

《金剛經》中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就是破遍計所執自性。玄奘譯本《金剛經》中講:「若世界是實有者,即為一合執。」義凈譯本《金剛經》中講:「此聚執者,是世言論,然其體性,實無可說,但是愚夫異生之所妄執。」實有法體是一合執,也就是遍計所執自性,於凡夫位,執為有,於聖者位則畢竟空,故此以空解脫之。

《金剛經》中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隋譯本《金剛經》中譯為:「法住心發生應,無所住心發生應。」玄奘譯為:「都無所住,應生其心」。義凈譯為:「應生不住事心,應生不住隨處心,應生不住色聲香味觸法心。」

幾種譯文雖有不同,其義乃通,且又可互訓。這句義是基於不落實執實取,因一切法緣起無性。這就是無願解脫門,也就是菩薩的無住涅槃境界,是依依他起自性而建立。依此義理推而行之,就是菩薩廣大利他之行,如布施法則是三輪體空,心不取相,如如不動,故為無願解脫門也。無願不是無記斷滅,而是無住無妄念也。

《金剛經》中講:「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這就是無相解脫境界,也就是圓成實自性。滅盡有想,實證畢竟空性。從上會通《金剛經》文句與三解脫門義,是完全相應的。

《金剛經》實在是修行菩薩法的無上寶典,不論從那個角度來講,《金剛經》都是具足菩提道次第的。佛法是以佛經為根本依據,因為佛是聖人,佛經是佛所親口宣說,具有權威性。我們學修般若波羅蜜,要以《金剛經》為根本法本。

《金剛經》不但說理圓滿,也是重視實行,而且是金剛心行,波羅蜜是到彼岸之義,如不實行,豈能致佛彼岸也。《金剛經》的「信」是深信般若,《金剛經》的「解」是真解「般若」,《金剛經》的「行」就是金剛行。《金剛經》的「證」就是佛之法身——金剛身。

三解脫門是轉識成智成就金剛心智的八道唯一方便。它攝盡一切無漏行。無漏行就是清凈心行。清凈心就是無相、無住、無妄念,是平等心、直心、慈悲心、出離心、歡喜心。學般若成佛道目的就在於凈化這個清凈心,隨其心凈則佛土凈。依正莊嚴,皆由心生,轉識成智、三解脫門都是對治妄心成就凈心也。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略說菩薩種性(6),六波羅蜜多種性相(2):二、戒種性相(上)
為什麼師父們喜歡「誦經」 而非「看經」呢?
東晉與南朝時期佛寺建築初探之法堂
金剛經講錄(5)依八識二無我義解《金剛經》義
略說菩薩種性(5),六波羅蜜多種性相(1):一、施種性相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金剛經》旨趣——《金剛經》研習(34)
《金剛經》
賢二為你讀《金剛經》(五)
《金剛經》里的四句偈
賢二為你讀《金剛經》(七)
賢二為你讀《金剛經》(八)
賢二為你讀《金剛經》(九)
賢二為你讀《金剛經》(四)
賢二為你讀《金剛經》(六)
3.《金剛經》講錄
賢二為你讀《金剛經》(三)
賢二為你讀《金剛經》(之二)
以五義作觀——《金剛經》研習(55)
「三藏」簡介——《金剛經》研習(31)
經題之「般若」要略——《金剛經》研習(6)
《集王羲之書金剛經》
「六度以般若為本」——《金剛經》研習(2)
神侃第八天:佛教經典《壇經》、《金剛經》真義!
金剛經品讀之一(3)
「通題」——《金剛經》研習(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