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工業超越電力成為天然氣增長主動力,美一半LNG將出口

工業超越電力成為天然氣增長主動力,美一半LNG將出口

編譯:eo 記者 蔡譯萱

國際能源署(IEA)對天然氣市場未來五年的預測顯示,隨著發展中經濟體日益增長的需求,工業部門逐步超過電力部門成為天然氣需求增長的最大來源,目前全球天然氣市場正在經歷由美國頁岩氣引發的重大轉型。

IEA在最新發布的2017天然氣市場展望(Gas2017)報告中指出,天然氣在全球能源結構中作用的演變對能源貿易,空氣質量和碳排放以及能源安全具有深遠的影響。

未來五年,全球天然氣需求預計每年將增長1.6%,天然氣消費量將由2016年的36,030億立方米在2022年增長至近40,000億立方米,其中中國增長的消費量佔比40%。在發電行業,受到可再生能源的持續增長以及煤炭競爭,天然氣發電的份額遭到擠壓。工業部門的用氣需求取代發電成為天然氣消費增長的主要動力,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消費與生產國,美國由於其國內頁岩氣產業的大幅擴張,頁岩氣產量將佔據世界額外天然氣產量的40%。到2022年,美國的產量將達到8,900億立方米,甚至超過全球天然氣產量的五分之一。美國馬塞盧斯氣田是世界最大氣田之一,即使在目前低氣價水平的情況下,由於生產效率的提高,該氣田的產量將在2016年至2022年之間增長45%。

一方面美國國內天然氣需求正持續增長,另一方面由於全球工業消費的增加,該國一半以上的天然氣將用於液化天然氣(LNG)出口。國際能源署估計,到2022年美國將會挑戰澳大利亞和卡達作為液化天然氣出口國全球領導地位。

國際能源署署長法蒂赫·比羅爾(Fatih Birol)表示:「美國的頁岩氣革命並未停滯,它的影響由於LNG供應的不斷上升擴大成為第二次革命。 LNG消費國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從2005年的15個增長到今年的39個國家,這說明LNG吸引了許多新客戶,尤其在新興市場,不過這些國家是否仍然是長期的消費者,還要取決於天然氣是否具有價格優勢。」

比羅爾補充說:「天然氣的環保優勢,尤其在替代煤炭方面,更應得到政策決定者的關注。」

報告指出,美國LNG將促進全球天然氣供應向多樣化轉變。同時挑戰傳統的天然氣商業模式和傳統供應商,並將對全球天然氣安全產生重大影響。而目前,LNG的大量供應已經對天然氣的價格形成和傳統商業模式產生影響,並吸引了如巴基斯坦,泰國和約旦等新興LNG消費國。

LNG的充足供應對管道氣造成競爭壓力,但消費者將從中受益。二者間激烈的競爭進一步放鬆了遠途天然氣貿易中的價格與和條約管控。美國出口天然氣的擴張將加速這一轉變,並在增加LNG貿易的流動性和靈活性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隨著歐洲主要氣源地天然氣生產量的下滑,未來5年歐洲可能會感到進口LNG與管道氣之間的競爭日益加劇,因此未來天然氣供應的來源將會是一個不確定因素。最近提供全球三分之一LNG的卡達的斷交危機也預示著天然氣供應存在潛在風險。「即使目前全球天然氣市場供應充足,但卡達事件提醒我們,天然氣安全依然重要。」比羅爾表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能源觀察 的精彩文章:

沒有電池的手機靠什麼充電?
北燃為何收購俄油上喬項目?
四川電力交易規則印發,複雜程度堪稱第一
種下一棵太陽能樹,會收穫好多好多太陽
全球煤炭消費持續下滑,中美是最大「減煤戶」,然而燃煤仍是發電主力

TAG:南方能源觀察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採用這款裝備,或將成為空軍主力,兩者聯合發揮巨大力量
酷感時尚ROLEX勞力士男表黑色已經成為鐘錶界勢不可擋的一股趨勢
能力出眾不服輸,能夠輕鬆逆襲成為人生贏家的星座!
寶駿又出一款SUV,1.5T動力能否成為神車?
懶,也可以成為學佛的動力
家電成為中國技術類消費品市場增長推動力
美國民企SpaceX將發射獵鷹重型運載火箭,發射成功將成為目前火力最強大的火箭
智能倉儲搬運機器人,工業領域進攻成為下一個風向標
中國最新戰機出鞘,彌補航母短板,成為我國戰艦最強助力
死磕「2D轉3D」的聚力維度,能否成為影視人工智慧行業的獨角獸?
DNF:鬼泣有望成為鬼劍士一哥,不但輸出高輔助能力也非常強
果然是SM的顏值!Lucas出道成為NCT成員,SM又增加一位中國成員
中國經濟網唱衰數字貨幣:其不能夠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動力
國內最有潛力的4大城市,未來將成為全球金融中心
全球能效持續提升 中國成為中堅力量
中國改造防空導彈成為對地導彈,化腐朽為神奇,戰力還更加強勁
「好運妝」也是很多明星的秘密武器,成為事業和生活中一路開掛的強力助攻
殲20成為空中力量的代表作!一進入了超音速就是它的天下?
成為一個善良,清澈,溫暖而有力量的人
人工智慧將憑其學習能力成為會計行業的未來